「小孩快要讓我抓狂了。請問:理智斷線前的三秒鐘,
我可以做什麼防止自己不理智的行為和言語?
假想一下:一年後,地球就要毀滅了。
假想一下:有一天,你的孩子對他的孩子,也抓狂大吼大叫。
假想一下:有一天,你老了,換成孩子對你抓狂大吼大叫。
我猜,第三個,最有效。
多數父母都知道怎麼教小孩
我們缺少的不是育兒方法
而是在「兒孫自有兒孫福」和「成就孩子」間取得平衡
200則隨筆
希望讓你找到讓日子過得更幸福的方向
NYU教授、掀起全球討論與關注之作 睡眠剝奪.社交障礙.注意力碎片化.上癮 席捲全球的話題與對策討論 【紐約時報、亞馬遜長期暢銷榜首】 ★ 為什麼社群媒體對女孩的傷害大於男孩? 為什麼男孩持續從現實世界退縮到虛擬世界? 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以及我們自己?
★執業超過40年,撫慰20萬名讀者★ 《心理醫師媽媽給女兒的人生真心話》感心續作 這次要給即將、正在或走過「中年之路」的你
如果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那麼解決的線索, 就藏在你的「兄弟姊妹關係」裡! ✦✦ 第一本完整揭開手足影響力的心理學指南 ✦✦ 那些被忽視的家庭暗流, 正悄悄左右著你的人生。 兄弟姊妹間的隱形力量, 決定工作與愛情的走向。
我們從上一代獲得的教養,以及那些教養方式對我們養兒育女的影響,也可能是我們在面對孩子時,可能會犯下的錯誤。本書作者菲莉帕身為心理治療師,有機會觀察親子關係是如何變調的,以及如何讓它恢復正常運作。這包括如何處理你和孩子的感受;如何傾聽孩子,以便更瞭解他們;如何與孩子建立真正的聯繫,而不是陷入令人疲憊的...
遇上校園衝突糾紛,你知道如何正確應對嗎? 只是開玩笑,可能構成霸凌? IG上留言轉發也算網路霸凌? 只是摸頭鼓勵,也可能變成性騷擾? 發現狼師出沒,該如何通報? 老師達法處罰小孩,我該怎麼做? 學校不受理我的檢舉,怎麼辦? 這些霸凌與性平疑問,毛律師都有解答! 一起從律師視角出發,走進教育現場,...
★話題不斷《我的孩子是霸凌者》作者,又一尖銳切入「霸凌」議題最新力作! ★ 「加害者」與「受害者」,真的能輕易以黑或白切割嗎? ★ 動搖內心的議題、道德良知的衝擊,對孩子你是否能做到「完全信任」?
★ 福音聯盟(The Gospel Coalition)年度好書 ★ 腦神經靈修學首部曲 結合神經科學、人際神經生物學、心理學、臨床經驗與聖經敘事,深刻描繪羞愧如何悄然滲入思想、關係、信仰生活,以及走出羞愧的唯一途徑。
德國最著名的男孩養育專家30年實踐之作! ◎跟兒子說話不要碎唸,多用重音、適時停頓,直接說指令。 ◎男孩愛唱反調是天性。少年個性衝,和睪固酮有關。先理解他的身體情緒。 ◎跟女生相比,國文特別爛?這叫性別科目──因為他擔心被笑書呆子。 ◎沉迷網路、打遊戲?允許他一週玩兩次,一次玩多久時間?...
作者除了是諮商心理師,亦長期為各大報章撰寫諮詢專欄,解答讀者們五花八門的疑難,這本著作不只帶我們一探心理師的世界,看她如何幫助病人尋找答案,也看她如何在病人與同業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服下自己開出的藥方。本書坦率程度前所未見,充滿歡樂、刺激思考又處處驚喜,對人心的探索既深入個人內在,又合乎人類通性...
你吃東西是真餓還是假餓? 利用科學法則跳脫假性飢餓的循環, 重新信任你的身體,修復你與食物的關係, 養成開心吃也無罪惡感的飲食習慣。 ──《鬆綁你的焦慮習慣》作者賈德森.布魯爾全新力作── ★TED演講1,900萬次觀看數,當年度排名第4名★ ★經臨床實證,數千人都證實有效的...
★驚悚!揭露你所不知的恐怖真相!原來手機和網路這樣「駭入」你我的大腦! ★熱銷!瑞典版長踞排行榜42週不墜,日文版突破60萬冊! ★獨創!從腦科學和人類進化角度出發,教你與數位科技和平共處的身心安穩之道。
哇賽心理學 X 睡眠腦科學 獻給認真工作、努力生活的你—— 擺脫身心過勞、改善生活作息、清除腦內垃圾, 找回動靜平衡、精神飽滿的每一天。
「相信直覺,超前部署,只有你才能救你自己!」 在不安定的年代,獻給每一個曾遭遇危險威脅、擔驚受怕的你。 「本書敲響了一個時代的焦慮」 三任美國總統安全顧問傳世之作 911事件後引發現象級討論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盤踞長達4個月 《歐普拉秀》為本書製作10周年指定訪談 18種語言全...
不罵,力量更大 汪培珽手記拾:姊姊十六歲弟弟十三歲,那年的故事 孩子做錯事,也不罵? 為什麼要用罵的? 好好說沒用啊! 所以罵就有用了嗎? 沒。 既然沒用,為什麼還是繼續罵?
孩子聽話受教,覺得欣慰。 孩子開始反抗,父母會出現何種情緒? 大人的情緒,左右了教養的方向。 原本聽話的孩子,一旦開始反抗,我們很難不出現負面情緒。 例如孩子生氣,我們更生氣。 例如孩子固執,我們更固執。 例如孩子不想去上學,我們更想逼著他們去上學。
★2020年出版〔簡編版〕同名書籍,全美熱銷突破30,000冊! ★橫掃亞馬遜網站整理方法、壓力管理書類暢銷No.1寶座! ★本書為〔完整版〕,亞馬遜讀者近5,000則熱烈回響.平均4.7顆星! ❤ 別急著照顧你的家,讓家來照顧你 ❤ 身陷情緒低潮和雜亂生活的你, 需要這本書來拯救你脫...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都這麼乖?」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都這麼優秀?」
你這樣想過嗎?
問題不在孩子乖不乖、優不優秀。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這句好像是不得不說的廢話)。
父母得跳脫「跟別人比」的框框後,再來談教養。
我們總是先看別人的孩子,再看自己的,然後開始比較。
問題是,父母自己乖嗎?優秀嗎?
乖,和優秀,放到父母身上,可以是有耐心的同義詞。
「這孩子,怎麼這麼固執?」
我們會先反省自己固不固執嗎?
不。我們會先把自己不聽話的孩子,跟別人聽話的孩子比。
然後怪自己的孩子太固執。
「有主見」,明明是好事。
但是,當自己的孩子有主見時,多數父母卻不高興。
甚至把它當成缺點看。為什麼?
孩子犯錯被老師罵,如果你親眼看到,會難過得不得了。
但是,自己罵小孩罵得更兇,卻不感到難過。
甚至愈罵愈覺得上癮,為什麼?
「怎麼讓小孩更有自信?」
「偶爾威脅一下小孩,有這麼嚴重嗎?」
「會讀書是很好,但不愛讀書,我也不勉強……」
「不乖,打一下有什麼關係?」
父母對教養的疑問,沒有盡頭。
如果我們把矛頭指向孩子,只能治標不治本。
問題的源頭,常常是父母哪裡需要改變──
可能是隨口批評孩子的習慣;
或是「我這麼倒楣才會生了你這麼難纏的小孩」的念頭。
會反省的父母,孩子的問題自然就會愈來愈少。
*
這麼多年來,收讀者的來信,已經變成生活的一部份了。
每一封,我都會看。
每。一。封。
至於回覆呢?有點看緣份(抱歉)。
有人只寫了五句,但我覺得不馬上回,對方就要跳樓了。
有人寫了三頁,我猜寫完,問題可能就解決了一半。
整理讀者的問題時,有時候我會把父母的提問藏起來。
因為你可能沒有這樣的困擾,
但是我的回答,希望也可以讓你找到自己的需要。
*
『當你用美好平和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就是美好平和的。
我家姊姊弟弟十二歲之前,都是美好平和的。
十二歲之後呢?
在外人的眼光裡,不是。
但是,我還是用美好平和的眼光看他們。
他們在青少年時期給我的試煉,不要說換做別家父母,
只要換我家先生來管,都可能弄得烏煙瘴氣。
但是,我從來沒有無助的感覺。
父母不能無助,因為孩子比我們還無助,
我們是孩子好好長大的唯一依靠。』
以上這段話,說的就是:父母要保持信心。
父母的信心,就是孩子自信的來源。
也是孩子的人生,可以走得更幸福的來源。
與你共勉之。
──汪培珽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