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人看見冰塊在杯子溶化,冰塊存在過嗎?」
或許,這就是「詩」,以及一切答案──在「存有」意義上的。
醫道同源,鬆柔── 是傳統醫家與道家思想文化,源遠流長如出一轍的共通源頭。 是太極拳與瑜伽共同追求,教人醉心的特質所在、造境之巔。 一刻鐘 鬆柔心;一刻鐘 鬆柔身;一刻鐘 解鎖僵硬;一刻鐘 注滿靈魂
人工流產是數百萬女性共有的真實經歷,卻長期被隱匿於陰影之中。主編安妮.芬奇耗費20年,蒐羅百餘篇以「人工流產」為題的各式作品,匯聚了16世紀至今,來自全球各地背景相異的作者群,寫下長期遭噤聲的人工流產故事。這些作品以文學的力量撕裂沉默,呈現出她們的聲音。 ★ 本書催生台灣首部人工流產文集:《以...
徐珮芬第四本詩集・第二屆周夢蝶詩獎得獎作品 收錄三十二首創作,呢喃短句交錯其中,是詩人穿走生活,竭盡求生,數著日子、看著電視,任慾望與不安湧動,思緒混亂致使語言失序,詩句時而放縱時而噤聲,眼前一切形變扭曲,甚至忘了自己的模樣,成了白晝中的失能者,夜裏問著:「你不覺得,這就是我們的Happy e...
【蔡英文前總統 隆重推薦】 「請容許我的心是熾熱的。」 羅毓嘉放開來寫、為島嶼而作的詩, 以寫詩二十年的氣力。 ▍寫述愛,與一切受到政治衝擊灼傷的—— 我對愛一無所知 如同山對雨全無所求 仍被一個眼神擊中
名家黃國彬歷時十八年翻譯但丁《神曲》一萬四千餘行的古典長詩,以義大利文原著本直譯中文,並以中文三韻體翻譯但丁的三韻體,還原《神曲》原著的的韻律,廣受國內外學者、專家好評,為華文世界最嚴謹、最詳盡的善本。
2004年耶魯青年詩人獎得獎作品 三個章節、二十一首詩 美國詩人理查·賽肯由愛的執著生出的濃烈詩集 愛等於死,親密等同暴力 肉體與精神的冒險,血肉橫飛 「這是我為你/準備的地方。一個你能愛我的地方。/如果這不是個國度我不知道哪裡能是。」—〈霜雪惡雨〉
《先知》為黎巴嫩詩人紀伯倫以英文撰寫的散文詩集,1923年甫一問世即轟動文壇,銷量直追莎士比亞的劇作和英文版的《老子》,並因其深刻的宗教情懷而被譽為「小聖經」。 近一世紀以來,書中許多佳句經世人傳誦不輟,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例如公視劇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即出於此。本書除了將英文原文與...
「如果沒有人看見冰塊在杯子溶化,冰塊存在過嗎?」
或許,這就是「詩」,以及一切答案──在「存有」意義上的。
這些年我們改變了什麼,又有什麼沒有改變?
時間畢竟,時間,畢竟。
有時一生不夠,有時除了有意義的名字,其它都太長。
■畢竟
郵差沒有等到自己的信
像他書寫的許多詩
大海寫過了,也就過了
他說,風有真相
一個酒杯要習慣各種水平
邊界有愛情非法入境
雲不能阻止另外一朵雲
人間住址就只是人間
畢竟。時間畢竟
畢竟結局不若以往
他看一個故事看到受傷
無可轉圜的
時間讓一個人孤單
於是喜歡死亡的最短暫
而其他,名字都太長
■展現抽象和具象之間,重點不在抽象,也不在具象,是在「之間」。「之間」是一種美學樣態,它召喚意義,但秘而不宣。
輯一/不在晴天練習
輯二/鋼琴手
輯三/時間坐在我的位子
輯四/動物失眠
輯五/金庸讀本
輯六/後來的努力
作者簡介
嚴忠政
逢甲大學文學博士,曾獲二○○二年、二○○三年「聯合報文學獎」,二○○四年、二○○七年「時報文學獎」,以及文建會「台灣文學獎」。
曾任逢甲中文系助理教授、嘉義大學駐校作家、惠文高中特約作家。現任「第二天文創」執行長,並於臺中科大「領航專班」以及海外多個機構教授新詩寫作與文案寫作。同時致力於教具研發,獲有經濟部全新發明專利。
著有《黑鍵拍岸》、《前往故事的途中》、《玫瑰的破綻》、《失敗者也愛——The Sea》、《年記1966:交換日常》。
各界推薦
李進文 詩人
蔡淇華 作家
陳政彥 評論家
──李進文/詩人
嚴忠政擅以靈活譬喻,在抒情主旋律中變奏,創造意趣,意趣又歧出意思,且揖讓、且競逐,層層遞進,懂得了就心喜了。他的意象腰勁柔韌,他的疑問游刃圜旋,他的辯證如黑岩對奕白浪。
銀溜的聲線行進,伴以鼓點,頻頻扣問「時間」,詩中埋伏許多「時光命題」。時光或生命,對他來說,節奏是緊迫的,尤其中年以後,前路有限,往事如煙,時間很快就會搶佔我們在世間的位子,而他試圖,以詩馴服時間。
在他筆下,歲月時而正派、時而反派;他目擊時間,亦被時間瞅視;他往時間裡追去,也自時間裡趕返;然而,畢竟改變和動搖的是我們,不是時間。這許是宿命,既對抗不了,只能安住。
詩集中「金庸讀本」,在音色與思維對招之間,是倏然拔起的輕功。以武俠詩出手,或換喻人生,或譏刺江湖,或幽微自嘲,或隱含生之況味,甚至劍指創作,武俠世界一如詩藝的祕笈、愛的苦練。
──蔡淇華/作家
細讀《時間畢竟》,讓我看到這位「抒情巫師」,再次將他屬於詩歌的「鋼琴手」敲向極致。
讓他成為巫師的,不僅僅是語言的手勢或形式上的文字技巧,而是那些形神合一的東西。可以說,詩人他的內部世界是哲學的,並向多個維度試探時間的可能、意義的發聲。
延續《玫瑰的破綻》、《失敗者也愛──The Sea》,嚴忠政除了對「時間」提出更多「證詞」,這本詩集同樣充滿戲劇性的文字演出。當讀者企圖捕捉「在一定的時間內所發生的事」,無定向的「詩」便開始逃逸,但讀者又能在反顧自身的生命經驗之後,沉浸在那些漂浮的,充滿象形、指示的符號當中,最後得到屬於自己的閱讀反饋。然後像我一樣,狠狠指著詩集,說「這就是詩」,不能再多了,再多就破壞了它的飽滿自足。
對於在教育現場的我們而言,曾多次獲得大報文學獎的嚴忠政,中年之後的作品,其中的啟發,正如「一切不可測量之物」,沒有標準答案,但卻符合美感教育和創新思維,是一種避免「同質性」被低價消費的感性能力。
──陳政彥/評論家
每首詩作各有題材,各具手法,看似複眼繽紛,實則各自隱然指向一個方向,讓我們看到詩人的關懷與情性。特別是表現在「武俠詩」當中那些擊節叫好、收放自如的作品。旁人僅見嚴忠政的筆能舉重若輕,左右讀者之情感,我更看見這位詩中俠客,對「人」的態度。是他的日常,讓俠之所以為俠。而細膩的詩藝展現及對人世的熱誠,是這本詩集的兩大特點。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