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好閱讀功:20 個文學圈讀書會示例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練好閱讀功:20 個文學圈讀書會示例

  • 出版日期: 2022/03/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45.8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ISBN: 9789574905515
  • eISBN: 9789574905553
  • 頁數: 276
紙本書定價:NT$ 380
電子書定價:NT$ 380
電子書售價:NT$ 266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一本練就高層次、融合閱讀內外功的武林祕笈!
  本書把閱讀討論帶入課堂,把信任和民主帶進學校,讓閱讀和聆聽同樣的自然,讓學文字和學語言接軌,建立終身自主合作學習的文化。自主運作的班級讀書會,營造新的領導風格和民主風度,使民主不再是競爭和投票,變成互相尊重了解、參與討論、差異中求共識的社會。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15

    專為教師量身打造的法律即戰力! 5步驟思考模式+8大校園法治面向+105個實際案例 老師是人不是神,師者不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 具備足夠的法律常識,才能因應學生及家長的行為。

  • 電子書: NT$ 338

    美國視導&課程發展學會(ASCD)暢銷版品,亞馬遜4.6顆星高評價,以SEL五大面向為經,大腦科學為緯,深度剖析社會情緒學習(SEL)與大腦機制關聯,並實際運用於校園課堂的重量級作品。

  • 電子書: NT$ 313

    ◎大聲惹事的孩子變少,取代的是不爽就直接走出教室的「沉靜鬧事」。 ◎只會玩電動,不知道怎麼跟「真人」玩。扮家家酒遊戲正在消失。 ◎放學後不在路上逗留,馬上回家。因為同學已經相約在線上遊戲集合。 ◎沒有夢想,只想當打工仔。「反正住家裡不花錢,打工就能過日子。」

  • 電子書: NT$ 336

    本書作者發現有個很重要的教養領域被忽略了,就是「要如何不把孩子養成混帳/小屁孩?」她經過多方考證,以科學證據為依歸,在本書中為教養議題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甚至是難以想像的全新觀點,從幼兒到青少年皆受用。作者亦指出教養是父母與子女的雙向學習,目標是彼此都能從中學習成長。唯有不斷練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 電子書: NT$ 315

    玩,是孩子最自然的學習方式;桌遊,是教養最強的神隊友。 玩桌遊,學素養!從遊戲開始培養未來競爭力!

  • 特價 電子書: NT$ 229

    培養歷史思考,提升思辨、洞察及論述力! 建國高中 歷史科教師 黃春木 第一本針對臺灣中學生,講述如何「學習歷史方法」的重量級專書 學習歷史不是為了升學考試,而在於開啟格局與視野,全面理解人類文明變遷, 考高分不等於學好歷史,歷史思考成課綱重點、AI時代必備關鍵能力! 本...

  • 電子書: NT$ 336

    AI浪潮下最有效率的全新學習法,養成未來十年最關鍵能力 翻轉新世代教育的可汗學院創辦人,畫出未來學習新藍圖 教育界、科技圈、商業領域頂尖人物一致盛讚推薦

  • 電子書: NT$ 315

    一個班級裡,每個人都要知道自己的責任,老師的角色不是管東管西,而是設計出引導與賦能學生的方法,22年帶班經驗、人稱小壁虎老師的蔡孟耘,不靠碎碎念,擺脫走進教室就在管秩序的命運,以CEO的高度與思維,分享了從小一至小六的生活教育、課堂管理、學習態度與策略等面向上,如何引領小學生逐步從他律走向自律,並具...

  • 電子書: NT$ 322

    ★★臺大社會系特聘教授、《跨國灰姑娘》作者藍佩嘉對於臺灣教養現況的重要田野報告★★ 做父母,為何變得這麼難?? 以親職焦慮為鏡,折射出當代臺灣的面貌

  • 電子書: NT$ 211

    大人虛榮的生死鬥,小孩無辜的大冒險 送小孩讀明星私校,是晉升上流的快速通關券?! 當命運之門華麗開啟,為了「青出於藍」的夢想, 你敢不敢帶著孩子一起投身,玩一場上流遊戲?

  • 電子書: NT$ 285

    哈佛心理與教育專家劉軒的學習祕笈大公開 讓你解鎖學習潛能,事半功倍一學上手!

  • 出版日期:2018-06-27
    電子書: NT$ 210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 特價 電子書: NT$ 264

    TED最激勵人心的演說家、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肯.羅賓森爵士, 繼《讓天賦自由》鼓舞無數讀者活出生命後,又一最新力作! 羅賓森爵士的《讓天賦自由》激發與感動了全球無數讀者, 這本大家期待已久的續作,解答了許多讀者心中的疑問,包括: .我該如何發掘天賦、點燃熱情? .萬一欠缺天份來從事我...

  • 電子書: NT$ 336

    資深國小教師林怡辰,畢其十多年教學功力於一書 以「時間軸」整理出孩子學習的關鍵點,看見孩子成長的軌跡 誠心獻給每位老師與家長,一本陪伴孩子重新看待「學習」的實用寶典 學校生活是一種周而復始的循環,孩子在其中不斷成長、茁壯 身為最重要的陪伴者,老師和家長都是循環中不可或缺的助力

  • 電子書: NT$ 256

    問題不在孩子身上。 找錯地方,當然找不到答案。 父母能在發現問題時,先檢討自己嗎? 不,應該先看上一代是怎麼教育我們的。 自己小時候犯錯時,父母是好好說理,還是非打即罵?等我們當了爸媽,也會依樣畫葫蘆,把上一代的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父母怪我們天生不學好,我們也會怪自己的孩子基因不良。即使我們...

  • 電子書: NT$ 315

    如何讓孩子 ―――――――― 遇到問題肯面對、會思考、懂負責,面臨任何挑戰都不怕? 聯合國認證 × 全球最新課綱 ―――――――― SEL(社會情緒學習) 家長必讀趨勢書,養出孩子的「穩定心靈」&「幸福.高成就體質」

  • 電子書: NT$ 245

    「噓~我沒跟別人說我當過大人,我假裝自己一直是小孩⋯⋯」 孩子小小的,人們以為孩子的需求和感覺也小小的、輕輕的。 你忘了嗎?小小的、纖細的自己,曾在大人輕率操控的世界受過多少傷痛? 教養中的衝突、憤怒與焦慮,是因為遺忘了兒時的哀怨與煩心。 戴上童年的VR眼鏡,臥底上課神遊的放空早晨。 隨柯...

  • 詳細資訊

    內容簡介
    ●一本練就高層次、融合閱讀內外功的武林祕笈!

    臺灣國家教育研究研究員、美國國家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香港教育大學首席講師、新加坡教育部和香港教育局顧問――吳敏而教授,從「閱讀理解策略」、「思考技能」、「語文發展」三大面向,採用探究對話的「文學圈」讀書會模式,以「練功夫」的意象,提供20個讀書會的活動示例與招式,引領教師有新/心的方向,在理論研究的鷹架下,搭配實作說明、教學實證,從一招一式的輕鬆自在練習,逐漸融會貫通的運用閱讀理解策略、思考和語文技能。進而帶領孩子練習閱讀理解策略、思考和語文技能,探究多元文本,合作討論學習,逐步培養「喜愛並了解閱讀對人生有益」的終身閱讀者。
    本書把閱讀討論帶入課堂,把信任和民主帶進學校,讓閱讀和聆聽同樣的自然,讓學文字和學語言接軌,建立終身自主合作學習的文化。自主運作的班級讀書會,營造新的領導風格和民主風度,使民主不再是競爭和投票,變成互相尊重了解、參與討論、差異中求共識的社會。

    【本書關鍵字】
    核心素養、閱讀理解策略、素養導向、思考技能、語文發展、文學圈讀書會、班級讀書會、合作學習、自主思考、終身閱讀

    【本書資料】
    無注音
    適讀年齡:教師、家長、閱讀推廣者

    【本書特色】
    1.教師增能教學的最佳工具書
    臺灣國家教育研究研究員、美國國家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香港教育大學首席講師、新加坡教育部和香港教育局顧問――吳敏而教授,為教學現場教師統整「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理念的最佳工具書。

    2.理論與實作並重,提供20個文學圈讀書會活動示例
    設計20個文學圈讀書會活動示例,提供教師新∕心的方向,在理論研究的鷹架下,搭配實作說明、教學實證,從一招一式的輕鬆自在練習,逐漸融會貫通的運用閱讀理解策略、思考和語文技能。

    得獎紀錄
    臺灣國家教育研究研究員、美國國家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香港教育大學首席講師、新加坡教育部和香港教育局顧問――吳敏而教授針對「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最新力作。

    作者簡介
    吳敏而
    紐約市立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致力於語文教育研究。曾任臺灣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員、美國國家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香港教育大學首席講師、新加坡教育部和香港教育局顧問、台灣小學語文教育學會理事長。主要研究項目:語文課程、教材教學、閱讀推廣、探究教學、師資培育、思維教育。
    侯秋玲
    臺灣師大教育博士,現任台灣小學語文教育學會理事。曾任臺灣師大博士後研究員,關注弱勢者教育和語文教學。曾任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執行長,喜歡跟孩子一同探索「思考」和「學習」的可能性。翻譯童書、教學書,未來會再繼續譯寫更多好書。
    賈文玲
    教學的興趣,啟蒙於臺北師專。借調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焦點轉向協助孩子學習。現任台灣小學語文教育學會常務理事,陪伴教師、孩子練練語文功,幫助別人獲得學習的樂趣,拉大自己認知的框架,一同享受探索未來的妙趣!
    賴玉連
    我是退休比不退休還忙的小學教師,常常邀約更多教師一起探索各種教學的可能。喜愛旅行、賞鳥,閱讀自然美景,更愛讀書、聊書,跟大小朋友們享受聊書的幸福。現在最喜悅的是:常用本書的理念與活動,和兩個小孫女進行對話,發現了許多語文學習的驚喜。

    目次
    推薦序 精通閱讀,需要下功夫/曾志朗
    作者序 邀你一起往前走
    壹・理論篇
    第一章 從練功到練閱讀功
    第二章 探究對話的文學圈讀書會
    第三章 閱讀理解策略
    第四章 思考技能
    第五章 語文能力發展
    貳・活動篇
    01 在書中相遇:讀者想法的結合    
    02 跟書中人對話:透過對話了解人物    
    03 他怎麼做:做事過程的讀圖寫作
    04 他想做什麼:了解角色的動機    
    05 我懂多少:判斷自己的理解    
    06 語詞處理器:用上下文揣摩詞意    
    07 這樣合理嗎:跟主角說道理    
    08 補寫一封信:填補文本的空隙    
    09 各有各的觀點:從不同角度抓重點    
    10 跟著故事做抉擇:加入個人立場    
    11 畫蜘蛛人:了解線索和已知    
    12 他們都……:文本間的連結    
    13 人物櫥窗:文本的連結與推論   
    14 搞什麼鬼:概念的比對    
    15 送禮物:理解書中人物的需求   
    16 是真的嗎:從故事到資訊閱讀    
    17 停停想想:修復自己的理解    
    18 怪怪人、怪怪詩:人物分析    
    19 畫故事圖:找故事結構    
    20 變與不變:找出故事的脈絡    
    展望 開練閱讀功吧!            
    參考文獻                   
    參考圖書        

    推薦序
    精通閱讀,需要下功夫

    曾志朗(中央研究院院士)

    半個世紀前,美國布朗大學的考古人類學家李伯曼教授,根據人類祖先在20~30萬年前的喉頭下降,指出人類的發音器官除了口腔和鼻腔之外,因此多出了其他動物所沒有的喉腔,三腔交會的氣流撞擊出上百種可易於區辨的口音。這多樣又清晰可辨的口音的混合,可以表達成千上萬的訊息,使得人類的祖先走上了以口語作為溝通交流工具的演化道路。慢慢的,越來越複雜的社交環境,造成訊息量的擴大,語音的排列就必須有一致性、時間次序性和邏輯性的規則。語法油然而生,成為有限的語音和幾乎是無限量的訊息之間的介面。
    幾十萬年來的演化過程,口說語言的產生和理解所必要的生理機制,就內化到人類演化(遠古到今)以及人類成長(個人由嬰兒期經兒童期到成人)過程中所擁有的生物能量(biologically endowed)。換句話說,口說語言的習得是一項俗稱天賦的能力。說得更白一點,任何一個正常嬰兒,在長大的過程中接觸周遭成人的語言,很自然就能學會講該種語言,不必特別去教他。
    但閱讀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文字的出現不過五千年,不同地區的文字成為穩定的系統也不過四千年,而且並不是世界各地的口說語言都能發展出文字系統。這就是說,文字系統並非人類演化的必要產物,不像口說語言經過幾十萬年的內化而成為生物體系的一環,而是三、四千年前在某些文明較發達的地區所創造出來的人為工具。這也意味著文字的閱讀和寫作,不可能像口說語言一樣不必教就自然學會。所以,學會口說語言,在家庭和社區的非正式環境裡就可以,但要學會閱讀,卻必須等到學會說話之後,再學會它的文字系統,然後學會把文字轉成語音,從語音的組合中,了解語彙、語法、語義,還有文章內容的因果關係,最後完成理解!這整個學習過程需要調整腦神經不同部位所承擔的不同認知功能,對某些兒童而言很不容易,才會造成所謂的閱讀障礙學童。
    另一方面,閱讀理解也分成不同的層次。要做到深度理解一篇文章,就必須擁有分析、判斷和批評的能力。若能再提出自己擲地有聲的不同見解,那是閱讀理解更高的境界了。
    這本書談閱讀,功夫很深!它所提到的教、學策略都是建立在有科學研究所建立的理論基礎上,但可貴的是它的敘述卻能深入淺出、簡單易懂,用了很多很好的比喻,例如使用便利貼、圖像化、偵探的思考、探索者的概念發展、教練的行動配合方案等作為引導的鷹架,而且搭配實例,讓人一目了然。
    其實,深度閱讀的各項教和學策略,有如各門各派的武術練功,各有所長,但基本功都是一樣的,就是我常說的「成智六步:仿、借、存/取、轉、聯、精」,套一句練功人常說的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我們都來練功吧!

    作者序
    邀你一起往前走


    探究總要有夥伴。
    練功總要有教練。
    探究閱讀功更要有教練和夥伴的陪伴分享,才能一起往前走。
    浪漫的理想、扎實的理論、理性的反思……一切都得回歸教育現場,與學生真實的相遇,平等和尊重的對話,真實的實踐,滾動的修調。我們是這樣探索閱讀功,探索閱讀教練功。孩子學習和閱讀的歷程,也該是這樣不停的探究――在教練充分的信任,放心而開心!
    2010年趁著臺中幾天的教學活動結束,緊接著,敏而「邀約」夥伴,到苗栗雲霞山莊展開閉關和旅行,用讀書會的方式,探究讀書會的功能和做法,把旅行的愉快氛圍,帶入工作和對話。閉關是到有「朋友」的地方,開心的擺桌,自主探究的開始。每次閉關成員不盡相同,圍著一張大桌子,輕鬆而認真的工作,反思整理走過的課堂,也討論將前往的閱讀課堂。
    更早之前,閉關目的是為再版「聊書」系列,為閱讀運動的重點――聊書,注入聊書文化――文學圈,讓聊書活動更完整更細緻化。我們把一些試用過的閱讀活動整理出來,一步接著一步,用閱讀圈、探究圈幫助學生閱讀與理解,期盼能協助教師在課堂實踐,帶著孩子反覆閱讀、思考、討論,把詮釋的空間留給小讀者,放心的去探索,不擔心對錯和評價。從信任建立信心,鍛鍊自主思考,建構讀者自己的意義。
    培養終身學習者,是教育工作的大事,練閱讀功,以培養終身閱讀者為核心信念。近十餘年,我們走過海內外大大小小的學校,帶著學生體驗真實的閱讀樂趣與意義。臺灣每個縣市、新加坡、印尼雅加達、菲律賓馬尼拉、香港、深圳、臺州、廈門、武漢、杭州、千島湖、重慶、成都、北京、長春、紐約市、舊金山、芬蘭赫爾辛基,都有小語會的足跡。在每一個地方,我們認識小朋友,同時與現場教師對話,思考閱讀教練的角色定位,觀察學生反應、了解學生,進一步給予幫助,恰如一位優質的運動教練,
    總在關鍵時刻提出「恰恰好」的建議,帶著選手邁上新的里程。
    旅程的各地,點點滴滴,記憶鮮明,其中幾次意義特別。2011年是悲傷又忙碌的一年。那年二月,小語會前理事長趙鏡中規畫了兩個重要的活動:第一屆的「海峽兩岸小學語文名師教學觀摩研討會」和第二屆的「千島湖兒童讀書會教師研習會」。不料,他在研討會的前夕突然離開我們,夥伴們帶著沉重的心情,盡力把他構思的巨大任務扛下來。2011年和2012年暑假,我們在千島湖舉辦連續七天的研習,每次培訓三百多個小學老師,澄清和強化讀書會的價值。成員除了小語會的理監事,還有大陸的王林、宋旭、蔣軍晶和臺灣的曹俊彥、林武憲。同年的12月,敏而、玉連、文玲、惠美、曉君,在臺灣南奔北跑,將啟動讀書會的閱讀暖身活動整理出來。
    2012年,我們在花蓮鳳信國小為全校師生(學生三十多人,教師十多人)辦五個上午讀書會,下午則跟校內老師聊課。那是首次用全校混齡的運作模式和「閱讀偵探」的概念,貫串讀寫結合的讀書會研習,效果極佳,奠定我們以讀書會作為終身閱讀合作學習的理念基礎,並規畫全書的理論架構。
    小語會的文學圈一向採用「多文本」的設計,給學生自選不同的閱讀文本,再跟閱讀相同文本或不同文本的同儕聊書。這個設計似乎難度很高,引起很多教師的擔心和質疑。2013年,敏而、玉連、文玲和蔚雯在重慶辦理「群文閱讀」研習,並且介紹「迷你課」和「一學期小說文學圈規畫」,讓舉辦單位眼睛一亮,重慶立即成為大陸推動「群文閱讀」的重鎮。
    回到臺灣,認為推廣文學圈必須快馬加鞭,趕緊重修本書架構,分為十個單文十個群文活動。我們在高雄師範大學試用,為中學生設計更完整、更自主的文學圈,交錯分配群文和學生任務。觀摩的教授、教師和大學生都同意,文學圈是自主學習必走的路,給我們很大的鼓舞。
    2014年又到花蓮去做三天的閱讀課程,和小讀者及教師們一起探究和閱讀,白天上課、研習,夜來圍在友馨家的大桌子,回顧、反思、修調。敏而一如常態,帶著浪漫的理想,端上厚重的「文學圈活動資料夾」,邀請夥伴閱讀,有人隨口問:「這是什麼啊!」敏而哈哈大笑,說:「擺了很久,擺到快爛的書,就叫它爛書吧!」
    「閉關擺桌」和「擺」書都不是無所作為,而是讓時間的巧手和夥伴的實踐成就美味。我們不停的實踐和來來回回擺動調整,也不停的「擺」進新的想法和體驗。「爛」是食物熟透而鬆軟,時間文火慢燉才能熟爛鬆軟,鬆才能再吸收。學習、閱讀、練功和食物都是如此,用時間幻化熟成美味,急不得。孩子和大人一樣,想法和體悟也要時間去架構去醞釀,急不得。後來,秋玲建議本書取名「練好閱讀功:文學圈20招」,一本書要有一本書的樣子,敏而初心不改,爛書終於微光初露,有個樣子也有名字。
    每次和夥伴閉關擺桌寫書,都有令人興奮的對話與進展,卻也浮現更多需要增補的新角度、新想法,這樣邊辦研習活動邊滾動式的擺桌對話與寫書,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覺,已經滾動十年之久。總覺書仍有未竟之處,始終未能付梓。這一年多來,迫於疫情而閉關在家,最糟的時刻,要做最好的事――正是催生爛書最好時刻,賴科技之賜,也能在電腦前擺桌。爛書今日問世,這臨門一腳,竟是有賴新冠病毒,更多虧小魯/天衛文化的信任及耐心等待――一張大桌子,焦急但優雅的不斷的更新滾動著。
    「十年磨一劍,今日把示君。」我們不求劍刃霜光閃爍,熠熠生輝;我們不授武功祕笈,不教套路。但願這一劍能引發老師探究的好奇心,讓教師試著邀請學生和夥伴合作探究,跟著我們一起體驗練習閱讀功,探究自己對閱讀和學習的新體悟。更期待更多學生能有機緣習武練功,從平等和尊重的對話中,獲得新知、開啟視野,成為會思考有感知的小讀者,練成心智活化、心靈健康與滿足的終身閱讀者。閱讀的課堂風景,不再是師生孜孜矻矻、朱墨爛然的勤教苦學,不再是學生苦求精熟課文與理解測驗的高分。讓每個孩子都帶著自己「原有的樣子」,一起往前走。
    感謝夥伴(川惠、友馨、文韵、玉華、秀素、紋紋、素志、惠美、黃敏、翠玉、翠琴、曉君、鴻銘)和我們一起真實的實踐,一起閉關、對話與書寫,一起往前走。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