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是神貫穿時代的聲音,一位解經講道者的職分,就是重播神的聲音給這個時代。
講道者的工作有兩個層面:
• 呈現聖經經文真正和準確的意思
• 使用與當代聽眾相關的方式表達
面對情緒內耗所需要的改變,不是對抗他們,而是學會傾聽:聽見他們的擔憂、恐懼與渴望,才能重新整合那個失散的自己。 本書結合IFS理論與靈性實踐,邀請你展開一段與自己和解的旅程。你將學會設立健康的內在界線,邀請聖靈引導自己的內心,在聖靈的光中,找回那個充滿好奇心、信心、憐憫與勇氣的自我。
心之所愛,比腦中所知,更加重要;心雖然很抽象,但會具體呈現在所愛的人事物上,那就是我們的欲望。《欲望的門訓》指出,基督徒可以藉由教會的崇拜與禮儀,讓內心的欲望恢復到正確的方向。
本書為基督徒的靈性塑造提供了豐富完整的資源,更特別聚焦在教會本身,該如何成為基督徒靈性成長的發源地,以及整個會眾群體如何致力於參與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
「我們越嚐到罪的苦味,就越能嚐到基督的甜美。」——清教徒湯瑪斯.華森 沒有比罪的教義(hamartiology)更值得現今教會關注的神學議題了。基督徒應該明白,我們須要先確切地認識罪,才能夠正確領受恩典。以扭曲、軟弱的方式看待罪,必然導致一個醜陋、貧血又無益的神學。
「準備自己比準備講章更重要。」講道王子司布真如此忠告傳道人。 講道不是求自我的榮耀,而是彰顯神的榮耀; 講道不是靠自我的才幹,而是倚靠聖靈的能力; 講道要殷勤忠心不負所託。
這是你必須再多讀一本的羅馬書註釋。 本書的主要目的不在純理論的探討,因此本書不以純粹的逐節詮釋為焦點,乃以詮釋模式(interpretive paradigm)的探討為中心。由古代書信的寫作技巧與修辭慣例,來尋找詮釋的線索。本書嘗試以修辭-口述(rhetoric-orality)的創新方法,來補充...
我們經常把「傳福音」掛在嘴邊,卻鮮少真正對這世界講明福音的奧祕。當教會面對沉默的罪咎時,本書正向教會發出有力的挑戰:重拾傳福音的異象,並再度投入傳福音的使命。 作者透過多年的事奉與經驗,用急迫的語調向今日的教會說話;幫助信徒重新思考傳福音的動機、福音的內容、傳福音的媒介,及傳福音的動力。
如果聖經中有個青少年團契,我們看見了嗎? 約瑟、大衛和但以理,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人物,我們總是只看他們的年少得志,卻輕忽他們的混沌掙扎。 基哈西、米非波設和耶弗他的女兒,這些不曾被注目的邊緣人,我們總是忽略上帝對他們的關照,進不去他們的內心世界。 更不用說,她瑪、暗嫩和押沙龍,聖經中最黑暗的一頁,我...
在快轉的漩渦中定時向生活喊停,規律地體會心裡的起伏和耶穌的同在,這是跟隨主的操練,也是主所愛的門徒特有的恩典。 鍛鍊情感的心靈重訓 檢視10種信仰病徵 X 開啟4種情感省思 X 培養3類安息節奏 情感,是上帝賜給每個人應對世界的超能力! 別讓未經檢視的感受、回憶和情緒, 破壞了你感知生活、愛人如...
Vol.66 No.3 喘不過氣的安息:超載時代重尋安息的70∕30法則 我們都以為, 放下工作出國度假,遠離俗務來到教會, 就能夠享受安息。 可是,趕行程讓人神經緊繃,投入服事消耗心力, 我們最後體會不到安息。 讓我們學習「70∕30」安息法則, 在日常活出真正的安息。
跨越半世紀的經典鉅作,赫舍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認識先知,也遇見悲憫的上帝! ★本書榮獲《今日基督教》雜誌選為二十世紀百大好書 ★當代福音派神學中最常被引用的舊約經典
追隨基督之路 是一條預備受傷之路? 等待著我們的 盡是患難捆鎖,背叛攻擊? 實踐使命,從來都是昂價的 但我們相信,我們的見證再微小 仍能迸發巨大的力量,因為 教會是為世界而寫的書 名字叫「耶穌的生命」 對讀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 默想路加筆下 追隨基督的七種特質 學習走出 門徒羣體之路
最好的「門徒訓練教材」,就是聖經四福音中,耶穌親自帶領門徒訓練的精華。讓我們透過「門徒視角」,重新研讀、剖析、默想四福音書中耶穌訓練門徒的歷程、方式與內涵,使我們身歷其境般地,塑造自己成為耶穌基督的真門徒。並能像當年的門徒一般,回應耶穌「使萬民作主門徒」的大使命,以生命影響生命,以門徒的身量帶出合神...
Vol.67 No.2 屬靈勒索:教會中的權柄陷阱 他,資深領袖,明明為教會出錢出力,敬虔愛主。 他,年輕會友,明明對牧者畢恭畢敬,謙卑順服。 但是,為什麼 他們會成為屬靈勒索的當事人? 良善的動機和態度,一旦遇到權力, 為什麼會造成彼此傷害、關係破裂? 讓我們一同正視這個教...
追隨基督的人或多或少都想過相似的問題:耶穌年少時幫爸爸約瑟做木工,會不會問這個或那個工具是什麼?基督這位永生神的兒子是否需要禱告?還是祂禱告只是為信徒立下榜樣?那麼,祂在世時,是憑信心還是憑眼見行事?耶穌神人二性不應是神學象牙塔內的思想角力。所有敬虔的信仰者,都當藉由聖經思想耶穌的神人二性如何同存一...
被擄後復興的開始, 猶太人觸底反彈的關鍵! 一般而言,舊約的研究者會把整個舊約的歷史區分成三個階段:被擄前、被擄後,以及後被擄時期。 被擄前,指的當然就是從亞伯拉罕、摩西開始,直到列王紀、歷代志結束的那段歷史:以色列從一個家族,慢慢發展成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後又逐漸衰弱、乃至亡國。被擄...
在勇敢抉擇與行動中,看見神旨意的無限豐富與自由! 與其沉迷於預知未來,或過度焦慮如何選擇,也許神其實更期盼我們在意的是,能否越來越活出神的生命和樣式,從而在每個決定和行動中,真心信靠祂的引導、堅信祂會掌管未來。
「有上帝的存在」或是「有一個高於我們的存在」,這種觀念是否合理? 實際經驗而來的理性思考;人類進步的演化過程;每個人對「生命意義、人生目的和喜悅」都有權利自由選擇之於自己最真摯的表達方式──我們正處在一個將這些看得特別重要的時代。在這樣的處境下,信仰和宗教到底能否提供任何有意義、有價值的事?
你是否敢讓這位將人看透透的彌賽亞,揭穿你的心? 早在佛洛伊德以心理學家之姿道出人性實況之前,耶穌早在兩千年前就用祂那高超的讀心術,不僅把人看到骨子裡,還「惡狠狠地」揭穿人的真面目。 為了幫助讀者看到路加書寫的精緻細膩處,擅長修辭鑑別學的曾思瀚博士,在本書中示範如何分析路加福音中的「心理敘...
無論在神學、組織或群體經驗上,教會都具有強大的動能,幫助公共生活中的眾人建立彼此之間的關係。而這份關係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讓世界的多元差異化為一份寶貴的禮物,見證上帝所應許的合一。
本書一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一些靈性陪伴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是靈性陪伴的步驟和注意事項,第三部分是靈性陪伴的過程和遠景。靈性陪伴的基本概念包括第一章拓寬你對靈性的認識、第二章發掘靈性成長的動力、第三章靈性陪伴的獨特性。靈性陪伴的步驟包括第四章靈性陪伴時你需要做什麼、第五章靈性陪伴時你可以做什麼...
新舊約書卷接力述說 上帝和人互動的偉大故事 這就是神的故事, 講述祂那無可測度的愛和恩典、 饒恕與憐憫, 而神的故事 也因此成了我們的故事 神甚至讓祂創造的人類, 也參與在這故事的寫作中! 希望你也能問自己: 我在神這樣的故事中, 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要理解人類,需要從上帝的眼光來看自己:人類是按照上帝形像而造的。本書可以讓人明白如何活得像一個真正的人,效法耶穌,重拾人類生命與關係中的豐盛意涵。
延續《保羅神學的十堂課》、《十架牧養學》的寫作關懷,華神榮休院長陳濟民老師,數十年來不斷研究、思索啟示錄,嘗試解析其中錯綜複雜、緊密連結的結構,找出最合理的詮釋方式,將上帝透過使徒約翰所傳達的先知信息闡明出來,挖掘出當中所蘊藏的無比盼望。如果你我仍懼怕末世的苦難,或是在暫時的富足與和平中失去了見證的...
本書中,謝木水博士深入爬梳深受啟蒙運動影響的現代主義思潮特徵,嘗試為二十一世紀的眾多事件尋找根源,並且汲取猶太基督教思想家的精華,予以一一回應。他企圖從多元混雜、百家爭鳴的後現代世界,建構一條在多元處境下做神學的道路,呼籲惟有重回希伯來式的聖經智慧,才能整合理性與信心、自然與恩典、客觀與主觀、科學與...
賴特首次嶄新嘗試 新約研究 X 歷史傳記 帶你發現從未認識過的保羅 透過歷史角度,以傳記型式描繪保羅所身處第一世紀希羅、猶太世界的日常生活,勾勒出他一生立體、多重的性格樣貌,為了神大發熱心所遭逢的受挫、懷疑和憂傷,及至死的愛與忠誠。
人類常是從自身出發來觀察與思考自然生態,用人類中心式的思維,加以盡情研究利用、宰制剝削。因此愛護自然的人起身呼籲,一方面捍衛自然生態的福祉,一方面卻又把人類批評得一無是處。這樣說來,萬物真的被造而平等,人類只是些微特別一點的生物嗎?甚至,人類在自然生態之中,只是偶然且可有可無的存在?
你可能聽過,全本聖經就是一個恢宏的救贖歷史故事。由於聖經含蓋多種文體,無法單純像故事書一樣閱讀,你可能需要「見樹又見林」地閱讀與思考。更進一步,你想了解故事所包含的「聖經信息」,那麼本書將成為你極大的助力。
提摩太凱勒牧師的牧會心法 「中心教會」異象三大支柱 ▌福音 耶穌基督的福音具有改變一切的大能,徹底重新模塑我們整個事奉,包括內容、格調與策略。 ▌城市 城市對全球文化影響日益增大,我們需要採取積極的路線投入文化,認識到城市位居福音事工的戰略樞紐,既欣賞也挑戰其中的文化。 ▌運動 我們不是只關注...
徹底體驗沉浸式讀經 從詩篇編輯者的宏觀角度來看詩篇 也從微觀觀察詩裡行間的至微之處 ::: 作者謝挺博士爬梳一篇又一篇的詩篇, 看見了前篇與後篇的原文脈絡,隱隱蘊藏豐富的關連; 原來一篇深刻的詩篇,會因著鄰近詩篇隱隱的呼應,而疊加出更為豐滿的信息。
基督教教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在於定義的困難,也不在於內容的複雜,更多是在於其範圍的廣泛,信仰群體成長的過程漫長,以及每個時代學習模式不斷的演變,基督教教育的方式和管道需要適時的更新調整,保持靈活度的主要祕訣在於熟悉基督教教育本身的基礎,其最終的目的、過程、方法、管道、困難、對象、場景等等。
聖經是神貫穿時代的聲音,一位解經講道者的職分,就是重播神的聲音給這個時代。
講道者的工作有兩個層面:
• 呈現聖經經文真正和準確的意思
• 使用與當代聽眾相關的方式表達
如何確定聖經作者真正和確實的意思?
又該如何以一個清晰、可信及適切當代聽眾的方法,去把這個意思呈現出來?
本書提供簡捷的指導和許多具體範例,將帶領讀者從學習聖經、計畫到宣講,逐步完成整個解經講道的過程。
深飲於神的話語,浸透於祂的真理,讓我們的生命被神更新的能力改變,然後站在神的子民面前,喜樂並充滿信心地宣講:「看看神在對我們說些什麼!」
好評推薦
「範例豐富、實用,內容易讀且引人入勝,在講道學課室的教科書與經驗豐富的資深牧者讀物中,本書將占有一席之地。」──查爾斯.薩克特(G. Charles Sackett),林肯基督教神學院講道學教授
「如果唐納.蘇努克建書寫一些關於講道的文章,我一定會拜讀。他是理解思想如何運作,及如何去發展這些思想的高手。如果你的信息從未有水晶般的清晰度,請務必拜讀他要說的話。」──克雷格.布萊恩.拉森(Craig Brian Larson),今日講道網編輯
「在本書中,經過考驗的原則被新穎的陳述方式去引導讀者。如果每位講道者都將之當作入門書,我們的講壇就會迴盪著一股清晰而權威的:『這就是神在對我們說的話。』」──加爾文.皮爾森(Calvin Pearson),西南浸信會神學院講道主任
「本書提供簡潔的指導和許多具體範例,有關計畫口語的清晰度那一章尤為寶貴。我衷心推薦這本書給期望掌握神話語的讀者。」──肯尼斯.比克爾(Kenneth E. Bickel),恩典神學院教牧學教授
「本書堪稱為最完整、實用的指南,促使發展忠於聖經、清晰和有趣的二十一世紀講章。這不是象牙塔理論,本書提供了腳踏實地的見解和充足的實例,為每位講道者激發出許多偉大的講道概念。」──邁可.杜杜特(Michael Duduit),《網道》雜誌編輯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