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謝木水博士深入爬梳深受啟蒙運動影響的現代主義思潮特徵,嘗試為二十一世紀的眾多事件尋找根源,並且汲取猶太基督教思想家的精華,予以一一回應。他企圖從多元混雜、百家爭鳴的後現代世界,建構一條在多元處境下做神學的道路,呼籲惟有重回希伯來式的聖經智慧,才能整合理性與信心、自然與恩典、客觀與主觀、科學與信仰、知識與靈性、教義與倫理間的二元對立思維困境。
▘約伯的世界,不只有苦難▗ 常有人在遇到苦難時, 以為可以從約伯記找到答案, 結果卻大失所望。 他們不明白為何自己或摯愛會遭遇苦難, 不解為何苦難何其多; 他們期待約伯記能解惑, 期待這卷書能解釋神為何容許人受苦, 甚至容許義人受苦。 何以這些期待轉為失望? 「智慧」才是這卷書的關鍵。 在約伯受...
舊約學者華爾頓深入研究古近東文化,並詳細考察「創造」的希伯來文在古代文獻中的使用方式,結果發現:創造敘事的重點,並不是神如何使物質無中生有,而是神如何從混沌的世界中建立秩序。這樣的解讀,幫助我們以新的眼光認識神的安息、人的角色,我們的神學也會更有活力。
賴特首次嶄新嘗試 新約研究 X 歷史傳記 帶你發現從未認識過的保羅 透過歷史角度,以傳記型式描繪保羅所身處第一世紀希羅、猶太世界的日常生活,勾勒出他一生立體、多重的性格樣貌,為了神大發熱心所遭逢的受挫、懷疑和憂傷,及至死的愛與忠誠。
★★★★★榮獲2012《今日基督教》年度好書獎 「本書深入保羅所處的文化傳統、歷史背景,並運用環形文學修辭結構,看出哥林多前書的精心編排,發現保羅要給普世教會的信息。」 全書透過環形文學修辭結構,將書卷整理出五大段落,從保羅精心的寫作結構中,發現保羅更深的寫作意圖。最後,更幫助我們看見,本書不只是...
★★★★★貝里集30年大成鉅作 「本書可說是透過貝里文化人類學的鏡頭,捕捉耶穌生平關鍵時刻的一幅印象派畫作。」——曾思瀚 貝里透過他對中東在地文化的深入觀察和生活經驗,以及近東文獻、中東學者的註釋研究、不同譯本的比較和文學修辭,來詮釋新約福音書中耶穌的生平和比喻。諸如耶穌降生、理解八福、有罪的女人...
面對情緒內耗所需要的改變,不是對抗他們,而是學會傾聽:聽見他們的擔憂、恐懼與渴望,才能重新整合那個失散的自己。 本書結合IFS理論與靈性實踐,邀請你展開一段與自己和解的旅程。你將學會設立健康的內在界線,邀請聖靈引導自己的內心,在聖靈的光中,找回那個充滿好奇心、信心、憐憫與勇氣的自我。
不同於馬太、馬可、路加,約翰福音的作者自始至終只用「記號」一詞來描繪耶穌所行的神蹟。對他而言,這些超自然現象不是展現神的大能而已,更是標示著主耶穌真正身分與使命的記號。《耶穌的記號》將帶你跳脫依照章節或事件劃分的傳統讀經框架,從七個神蹟記號看清楚約翰福音的整體信息。
一場聆聽與觀看的饗宴,重返約翰異象的信息現場,看懂啟示錄的象徵與符號。本書結合藝術、建築與文本的視覺釋經,幫助讀者理解每幅異象圖畫中象徵與符號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意義,進而明白整幅啟示錄大圖畫的信息。
這世界不是「非我家」,而是上帝的家園。 神學家沃弗及麥克安納利林茨以抽絲剝繭、縝密連貫的經文詮釋,揉合聖經的三卷書,對全球種族、社會、思潮問題,以及政治、經濟、生態等難解問題,提出耳目一新的家園神學。
無論在神學、組織或群體經驗上,教會都具有強大的動能,幫助公共生活中的眾人建立彼此之間的關係。而這份關係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讓世界的多元差異化為一份寶貴的禮物,見證上帝所應許的合一。
界線的故事 強檔預購 5/31(六)前【2025年度預購書|《走入中東看耶穌》 X《走入地中海看保羅》】 晚鳥優惠,最後倒數中! 主題新書 艾莉森‧ 庫克、金柏莉‧ 米勒《為內耗立界線》 吳正賢《21世紀門徒成長學》 曾思瀚《耶穌的記號》、《看見啟示錄》 活動訊息 5/...
聖經是神貫穿時代的聲音,一位解經講道者的職分,就是重播神的聲音給這個時代。 講道者的工作有兩個層面: • 呈現聖經經文真正和準確的意思 • 使用與當代聽眾相關的方式表達
这本小书是主要为当代中国大陆背景的知识人写的圣经导读。本书的主要读者有两类:第一类是尚未接受基督信仰,但对基督教有兴趣,并希望更多地认识圣经的中国知识人。为此,这本书特别适合被用作学人查经班的查经手册。第二类读者是渴望更深地认识圣经真理,并喜欢思考圣经与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关系的思想型基督徒。
走出罐頭式信仰,需要破除二元對立、不抽真空的神學思考法!
我們活在一個被事件驅動的時代。掀開二十一世紀的序幕的911事件,撼動了世人對宗教的想像;伊斯蘭國的興起,挑戰西方崇尚的政治理想;抗爭房價居高不下的遊行活動,激發出居住正義與新自由主義對抗的新版圖;飛安事故頻傳,飛航環境與安檢制度的討論浮上檯面;劣質油品的爆發,食安問題備受重視。大至全球社會,小至個人民生,事件一發生,思考便發動。
思考的素材俯拾皆是,然而資訊快速、分散、多樣,卻也造成思考的碎裂化與片斷化。置身全球化、媒體化、多元化、複雜化的世界,究竟該如何找到一種整合思維的方法?基督徒又當如何於各樣處境下,聚焦事件又超越事件進行神學思考?
本書中,謝木水博士深入爬梳深受啟蒙運動影響的現代主義思潮特徵,嘗試為二十一世紀的眾多事件尋找根源,並且汲取猶太基督教思想家的精華,予以一一回應。他企圖從多元混雜、百家爭鳴的後現代世界,建構一條在多元處境下做神學的道路,呼籲惟有重回希伯來式的聖經智慧,才能整合理性與信心、自然與恩典、客觀與主觀、科學與信仰、知識與靈性、教義與倫理間的二元對立思維困境。
這不是一位神學人獨白式的神學思考事件簿,而是融合了聖經智慧、教會歷史、時代處境、創意思維、多元溝通,獻給面對變動中的二十一世紀,有志將神學化為行動的讀者一本絕佳的方法學指引,帶我們走出罐頭式信仰。
▎作者介紹 ▎
謝木水
生於馬來西亞,定居新加坡,已婚並育有一男一女。英格蘭埃克塞特大學哲學博士,目前擔任新加坡神學院院長。個人心志至終指向回應神的呼召,學以致用地投身於教會牧職、神學教育、報章論壇,畢生致力於實踐個人的立志:為基督做僕人,為教會做神學,為社會做關懷。著有《21世紀神學事件簿》、《信仰的大未來》、《愛教會到底?》(以上為校園出版)、《人之為人》、《公眾倫理》(以上為協傳出版),文章並散見於《校園》雜誌、《新橋》雜誌與各報章媒體。
走出罐頭式信仰,需要破除二元對立、不抽真空的神學思考法!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