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失去是文明漸漸走向衰亡的警訊!
知識具有強大的力量,追尋與保存知識是延續人類發展的終極任務。
沃爾夫森歷史獎決選入圍
《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年度圖書
《週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年度圖書
今時今世至關重要的一部書。
──彼德.梵科潘(Peter Frankopan),《絲綢之路》作者
◆史學家卜正民為大眾而寫、最受全球讀者喜愛的歷史著作! ✽ 漢學巨擘史景遷,重磅推薦。 ✽ 超脫框架的迷人歷史故事,將維梅爾的畫作化為開向過去的窗。
2015英國皇家文學學會翁達傑獎得主最新力作 伊斯蘭專家林長寬博士審校 走訪形塑伊斯蘭文明的十五座重要城市 回顧伊斯蘭千年璀璨歷史
唯一以臺灣觀點詮釋的日本文化通論 * 全新收錄精選珍貴歷史文物圖 內容精心編排 提升閱讀舒適度與典藏價值 * 十年前,歌廳秀王子蔡桑橫空出世, 掀起日本文化討論熱潮,締造至今無人匹敵的紀錄! 以講日本、說日本為畢生職志的蔡桑, 經典重磅回歸,邀你再探這座島國的無限魅力。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作者最新力作!! 入圍巴美列捷福(Baillie Gifford Prize)非虛構寫作獎、《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好書 這次,芭芭拉.德米克聚焦在中國數一數二最難潛入的地方──阿壩, 探究今日在中國邊緣生活的藏人,究竟變成了什麼樣子? 中國究竟急於隱瞞哪些事情...
「這個國家的人毫無羞恥心嗎?」 美、法、德、瑞等各國使節團、官方紀錄,一致質疑。 這是一段 新政府覺得丟臉,強迫人民穿上衣服, 進而衍生出一連串 遮掩副作用、偷窺 的黑歷史 ?! 下町老街的公共浴場、混浴傳說,默默隱藏在角落的裸露書刊,社會上瀰漫一股壓抑氣氛…... 老一輩的常說,日本人有禮無...
◤◤◤(由男人撰寫的)歷史經常忘了記載,女性如何智取限制她們的時代 ◤◤◤ ╴▁▂▃▄但總有一些物件,把故事留了下來▄▃▂▁╴ 十八世紀用來洗下身的坐浴桶如何從「女性知己」,變成衛道人士獵巫的對象? 一九五○年代的米勒吸塵器如何把家庭主婦變成了薛西弗斯? 「口袋」這麼普通的東西,女人怎麼...
西方迷幻文化開創者唯一圖像傳記—— 打破藝術、科學、神祕學的界線, 帶領你的視覺與意識並駕凌空高飛。
現代人=藥人 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藥,各種病痛都仰賴藥物緩解 人類對神奇藥物的追尋,推動著醫藥的演進發展 藥能治病,也能致命;無數生命的犧牲,逐步建構出現代醫療的樣貌 一部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藥物演進史
融合植物分類學、民俗植物學、歷史學與社會學 以標本重新發現臺灣第一代植物學家的故事 在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與人類學博物館裡面,有超過六千件植物標本,以及十五件來自密克羅尼西亞與蘭嶼的藏品(包含一件草裙),都跟細川隆英這個人有關。 任教於臺大生態演化所、同時身兼植物標本館館長的胡哲明,十年...
天氣熱就來一碗滾燙的人蔘雞湯,天氣冷就大嚼冰棒甜筒,不產香蕉卻盛行香蕉牛奶,韓國人的飲食習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韓國飲食文化大解密! 精準捕捉韓國的社會變遷,探索其傳統與新興飲食的文化底蘊,並對比韓、臺、日三地之異同,開啟你我認識大韓民國的另一視角。
蝙蝠俠,一位沒有超能力的英雄。 這位畢生懷著雙親死亡創傷的富家子,究竟如何成為英雄? 為什麼這陰鬱深沉的角色能席捲全世界流行文化,電影一再重啟呢?
第一本以社交為視角的全球明信片史,品味手寫與投遞的歷史記憶 超過100張私人珍藏、博物館、圖書館典藏的珍貴明信片圖像,獨家全彩收錄!
《疼痛帝國》的故事始於同為醫生的三兄弟,雷蒙德、莫蒂默和精力充沛的亞瑟.薩克勒,他們撐過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窮困潦倒及駭人聽聞的反猶太主義。亞瑟曾在一間野蠻的精神病院工作,他找到了更好的治療方式,並針對藥物治療進行創新的研究。他在廣告行銷方面也很有天分,尤其擅長行銷藥品,還買下一間小型廣告公司。
★ 全國高中職師長力推,學生狂讚!囊括文化部推薦、各大通路暢銷榜肯定,眾多讀者引頸期盼的《崩壞國文》,作者謝金魚睽違七年推出新作! ★ Hazel/《時間的女兒:八卦歷史》Podcaster、李文成/臺灣公構創辦人、神奇海獅/歷史作家、陳茻/與點堂創辦人、黃震南/文史作家、厭世國文老師/高中教師─...
國家戶外圖書獎(National Outdoor Book Award)、 筆會新英格蘭亨利─大衛─梭羅獎(PEN New England Henry David Thoreau Prize)得獎作品!
《時代》雜誌全球百大作家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 《華盛頓郵報》年度選書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年度選書 暢銷書《雜食者的兩難》作者麥可.波倫 挑戰我們對植物藥品的認知 探索人類意識最極限境界
===耶魯大學出版社知名「小歷史」(Little History)通識系列=== 嶄新的觀點 ✕ 活潑的說書語氣 ✕ 開放包容的立場, 最擅長說故事的宗教學專家 理查・哈洛威 與年輕世代一同探索宗教的價值與力量。
數個世紀以來,「眼線筆」不僅為各個民族「勾勒」出他們的歷史; 時至今日,它也為這個世界描繪出了不只一種標準的「多元的美」。 眼線甚至可以「銳利到殺死一個男人」 ——貓眼妝的愛好者 泰勒斯 眼線不但可以展現個人風格、提高自信,甚至可以帶出一個人的靈魂。 在「一線之間」,他、她、他們,...
《經濟學人》、《旁觀者》、《文學評論》齊聲好評 《二十種語言,另眼看世界》作者賈斯頓・多倫 、《你的耳朵裡是魚嗎?》作者大衛・貝洛斯一致推薦 譯者既要傳達訊息,又不能打破特定限制 既要掌握原文意義,又要呈現精準有效的譯文 翻譯者在許多「近乎不可能」之間挪騰舞動,世界也隨之挪騰舞動 他們...
何謂真實?誰說了算?我們該怎麼活? 這是千百年來圍繞著西方世界「東方迷戀」的三個大哉問。 從亞歷山大大帝到披頭四, 從資源的掠奪到真理與靈魂的求索, 有哪些事物讓西方人沉醉於亞洲的光芒中?
知識的失去是文明漸漸走向衰亡的警訊!
知識具有強大的力量,追尋與保存知識是延續人類發展的終極任務。
圖書館和檔案館自古以來就不斷遭到攻擊,但在現代尤其飽受威脅。今天,人們保護的知識面臨著有目的的破壞和故意忽視;除了戰火蹂躪,更由於缺乏資金,圖書館必須為自己的生存而奮鬥。《焚書》講述了讓我們走到這一步的歷史:從古代亞歷山卓到當代塞拉耶佛的圖書館中被蓄意焚燒的書本,從粉碎在伊拉克的亞述泥板到英國疾風世代被銷毀的移民文件,理查.歐文登從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因素,考察這些行為背後的動機,並爬梳塑造這段歷史的更廣泛的主題。
《焚書》藉由許多人物的故事,探索圖書館員和檔案管理員為保存知識所做的努力,以及他們在此過程中遭遇的危險,甚至不惜犧牲生命以捍衛知識。理查.歐文登也透過具體建議,對保護知識的社會和政治重要性採取了爭論的立場,特別是向政府以及整個社會提出倡議,以凝聚制定公共政策的共識,並為這些重要的知識保存機構爭取該有的資源。
作者簡介
理查.歐文登(Richard Ovenden)
理查.歐文登從2014年開始擔任博德利圖書館館長──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最資深的管理職位。在這之前,他曾在多間圖書館任職:杜倫大學圖書館(Durham University Library)、上議院圖書館、蘇格蘭國家圖書館和愛丁堡大學圖書館。2003年,理查.歐文登轉職博德利圖書館,擔任特殊館藏組的主管,並在2011年升任副館長。他曾在杜倫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接受教育,目前是牛津大學貝利歐學院的教授級研究員。他是古文物專家協會的研究員,皇家藝術學會會員和美國哲學會的成員。2019年,他在英女王壽辰中被授予官佐勛章(OBE)。
理查.歐文登身兼多職:歐洲研究圖書館聯盟的財務主管,數位保存相關聯盟(Digital Preservation Coalition)的主席,圖書館與資訊資源委員會(華盛頓特區)的理事。
譯者簡介
余淑慧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政大英文系、臺師大翻譯研究所學程兼任老師。曾獲第11屆梁實秋翻譯文學獎譯詩組佳作,第17屆梁實秋翻譯文學獎譯文組首獎。譯有《SPQR》(合譯)、《諸神的起源》、《希臘羅馬神話》、《漂鳥集》(合譯)、《摩訶婆羅多的故事》等書。
名家推薦
柯皓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
陳光華(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館長)
曾淑賢(國家圖書館館長)
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鄭瑋(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助理教授)
──愛書人誠摯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彰顯人類永遠需要圖書館和檔案館的理由,更凸顯二者在捍衛意見自由表達與開放社會、區辨真理與虛假,以及庋用知識與紀錄的樞紐角色。
──柯皓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
作者由歷史的宏觀縱面,講述可能以宗教、政治、思想、文化、種族為名,威脅破壞人類知識或是圖書館的重大事件,彰顯圖書館員、檔案館員、知識守門人基於使命的卓越行為,正如史家史筆精神的傳承。
──陳光華(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館長)
細讀《焚書》,除了讓我們在莎草紙燼中記取教訓,更提醒當代人及時拯救知識的方舟,以及我們永遠都需要圖書館的理由。
──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焚書》不僅是一部知識被攻擊的警世故事,更是一本教導我們需要用更長遠的眼光,來構建「知識基礎建設」(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以確保未來人類能夠繼續無障礙取用知識的指南。
──鄭瑋(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助理教授)
國際推薦
「危險的紀念品」──理查.歐文登如此描述前僧侶在亨利八世眼皮子底下搶救出來的書本。現代的書本也需要朋友救援,就像過去的書本那樣。這部迷人的作品將會幫忙書本找到朋友。
──亞倫.班奈(Alan Bennett),《非普通讀者》作者
這是一項嚴厲且重要的警告,涉及知識的價值,並且提醒世人摧毀書本所可能帶來的種種危險。今時今世至關重要的一部書。
──彼德.梵科潘(Peter Frankopan),《絲綢之路》作者
《焚書》是一部引人入勝、發人深省且非常切合時勢的作品。每個人都應該對這段圖書館的歷史提出想法,不該保持沉默。
──伊恩.西斯洛普(Ian Hislop),《祕密之眼》(Private Eye)雜誌主編
來得及時,充滿權威的書……一個國家對其自身的了解如何,永遠都可從檔案館和圖書館這個主題一窺端倪。除了談到高階政治的議題,本書也觸及資訊科技和生死攸關的重大事件。理查.歐文登是最有資格來討論這個主題的不二人選。我非常喜歡這本《焚書》。
──菲力普.普曼(Philip Pullman),「黑暗元素三部曲」作者
一部豐富精彩的好書──來得及時、至關重要且充滿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是人類及其檔案之宣言。
──沙茲(Philippe Sands),《人權的條件》作者
如果您關心書籍,並且如果您相信我們都必須抵抗知識和文化遺產的破壞,那麼這是一本既強大又有先見之明的精彩讀物。
──艾莉芙.夏法克(Elif Shafak),《倒數10分又38秒》作者
理查.歐文登像個史詩電影工作者,在三千年動盪不安的歷史中仔細選景,呈現各種生動的場景,藉以展現他急切的論點:人類必須保存過去和當前事件的紀錄。這本主題迫切,論理清晰的書向我們所有人大聲呼籲,要我們認清,並且捍衛我們最珍貴的公共財:圖書館和檔案館。
──瑪麗娜.華納(Marina Warner),英國皇家文學學會(RSL)主席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