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反抗運動(二二八事件75週年增訂版)
0 篇書評

二二八反抗運動(二二八事件75週年增訂版)

臺灣爭取民主之路

3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2/02/23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8.9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5081294
  • eISBN: 9789865081355
  • 字數: 100,716
紙本書定價:NT$ 500
電子書售價:NT$ 350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增訂版

十年前,本書作者在找尋二二八史料時看到一則剪報,二二八事發後第三天《中華日報》的頭版標題「台南市民大會要求立即實施市長民選」,她停留了下來。她意識到群眾的力量,也看到清楚的民主訴求,但更想知道的是,那跳動的歷史主體,那敢將生命燃燒獻祭給台灣的人,為何承受難忍之痛,讓子彈穿過胸膛?他們究竟身處一個什麼樣的時代?面臨什麼樣的困境?想改變的又是什麼?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85

    何謂「臺灣人」?這是一九二〇年代臺灣知識分子提出的問題,百年來不斷迴盪,鋪展出一條追尋認同的崎嶇道路。 本書將帶領我們回溯從日治中期到戰後初期,臺灣國族認同逐步確立的曲折歷程。

  • 電子書: NT$ 294

    日本學界研究臺灣政治的第一人若林正丈, 第一本的研究生涯回顧,第一手的臺灣觀察紀實。

  • 出版日期:2024-02-24
    電子書: NT$ 280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近年持續舉行二二八、自由、民主、人權與轉型正義相關主題的學術研討會

  • 出版日期:2025-02-21
    電子書: NT$ 252

    受難者的故事、倖存者的餘生, 1947年二二八之後,改變一切「日常」的「非日常」, 點點滴滴,寫成島嶼歷史記憶的一頁備忘…… 二二八事件的創傷無法忘卻;但對於未曾經歷過事件餘緒、甚至出生於解嚴後的年輕世代而言,二二八或許太過遙遠。 為此,本書由台灣文史相關背景的創作者、研究者與工作者組成寫作...

  • 出版日期:2025-02-21
    電子書: NT$ 294

    代誌無解決,正義無可能──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史研究者陳儀深 「二二八事件」研究三十年集成之作。 透過史料解讀探究真相,釐清責任歸屬推動轉型正義,直指蔣介石是「元凶」最全面、最完整的學術觀點。

  • 出版日期:2025-02-21
    電子書: NT$ 315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具有官方報告的性質,提供決策參考,成為政府解決二二八事件的開端,不只在二二八事件研究的里程碑中具有相當重要的貢獻,時至今日,在二二八事件研究史上也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即使後來隨著不斷新出土的檔案史料,已有許多專家學者累積不少豐富研究,不過本書仍是在深耕研究回顧中不可不讀的經...

  • 電子書: NT$ 364

    遺書無語,卻是我們僅有的少數材料。 讓我們重新尋回丟失在時間裡的細節,一同延續這場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增訂版收錄政治受難者王文培與父親王大銘故事、遺書綜合分析〈白色畫廊〉

  • 電子書: NT$ 294

    家的形成,是如候鳥般不斷飛翔的旅程, 橫跨15000年歷史,譜寫6段臺灣族群故事, 重新探索臺灣如何成為我們的家園。   我們對家的認知是多元的。從個人到家族遷徙的足跡、短暫停靠或永久定居的地理空間,到新加入與離開的成員,這些複雜的經驗,構成每人對家的獨有認同,也讓「家」是不斷變動的動詞,...

  • 電子書: NT$ 245

    如果再一次,你是否仍願意踏上安危難卜的旅程, 破浪前往那個未知的島嶼,讓你的子嗣在那生根、繁衍?

  • 電子書: NT$ 476

    既然做不了中國人和日本人,那讓我們做臺灣人吧。 十九世紀尾聲,臺灣成為日本殖民地,入列帝國主義下追尋自我的弱小民族成員。 「成為臺灣人」或「福爾摩沙意識形態」的萌芽,本身是一個二十世紀的政治問題、文化問題與歷史問題。 是臺灣史,更是日本史、東亞史與世界史,本書是政治學者吳叡人漫長思想越境之旅的...

  • 詳細資訊

     「歷經二二八事件的台灣人,究竟身處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二二八事件75週年紀念

    歷史在我們體內隨著血液浮沉,先烈留下的血印在前方引路。十年來她潛入歷史,找尋二二八時人人躍起,在白色恐怖黑幕降臨前,曾經有過的民主響動,激烈、熱情、鋪天蓋地。而統治者長年以光復之姿斷開的日本時代,對二二八世代而言,是同一本未撕完的日曆,沒有一天斷開過。兩種語言、兩種國旗、兩種身分認同,在身分轉換的瞬間,政權的暴力如何加諸於他們身上?

    必須重返歷史,了解他們的集體心緒。何以光復歡迎曲變了調,以全面的反抗終結。聽見潘木枝、盧炳欽及陳澄波等人,殉難前站在人民立場講話的聲音。也終於懂得潘木枝的遺書「為市民而死,身雖死猶榮」,是在怎樣的時空飄搖下。而武裝抗爭者的生命本身,就是遺書。他們的遺書,以鮮血書寫。她一字一句打著反抗者的節拍前進,完成「戰鬥曲」、「殉難之愛」等篇章。她為反抗者不屈的靈魂畫下「亡者之姿」,帶二二八受難者重返榮耀。

    這本書在二二八過往研究者點起的燭光下前進,有二二八書中罕見的論點,刻劃的力道和文學性也前所未見。


    作者簡介 |

    黃惠君

    一個法國巴黎大學的社會學博士候選人,卻闖進台灣傷痕歷史的領域。因法國教會她的是,不可能不了解歷史,而有辦法詮釋當代社會。從1997年主持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計劃開始,她便緊握台灣人心靈底層最敏感的神經,一路走向白色恐怖與二二八,歷二十餘年,今為台灣民主運動與二二八重要研究者與策展人。策展作品包括〈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常設展〉、〈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常設展〉、〈民主花開美麗島〉、〈陳澄波與蒲添生紀念特展〉等。著有《二二八消失的政黨: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1945-1947)》(2021)、《光與灰燼:林連宗和他的時代》(2019)、《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2017)、《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三):從黨外助選團到黨外總部》(2001,合編註)、《珍藏美麗島:台灣民主歷程真紀錄》(1999,合編著,共四冊,獲圖書金鼎獎)。

    媒體推薦

    「這本筆鋒帶著感情的二二八書,表現出作者女性敏銳的觀察力,以及長年對二二八知識的累積,是一本站在台灣立場所表現的二二八。」

    ──許雪姬(中研院臺史所研究員)

    「二二八事件的歷史與影響,需要各界從不同的角度加以梳理與詮釋,這種梳理與詮釋就是和解的過程。」

    ──吳密察(國史館館長)

    「作者黃惠君以將近1/5的生命時光去研究二二八,用近10萬字娓娓道出二二八英靈們的革命與民主路,在「建構台灣英雄史觀」的漫漫長路上,樹立了一塊細膩的二二八紀念碑文。」

    ──陳耀昌(醫師、作家)


    ★拉開歷史視角,以日中政權的認同與語言轉換,寫二二八世代身陷的困境與希望。

    ★跨越受難家屬個人記憶與以地域史,企圖完整勾勒二二八事件的偉作。

    ★以嚴謹論述、生動文筆,重建二二八事件中人民的力量,相當具有動態感。

    ★以轉型正義觀點,揭露統治者罪責。

    ★筆鋒帶感情,表現出作者女性敏銳的觀察力,以及長年對二二八知識的累積,是一本站在台灣立場所表現的二二八。

    ★百餘張珍貴歷史照片,有如立體的二二八紙上紀念館。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49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