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為20多種語言的科普經典
2013亞馬遜年度選書
痠、痛、胖、病,都是演化惹的禍
文明帶來長壽,代價卻是大病小病纏身
哈佛明星級教授,顛覆我們對健康的認識
★★美國國家獨立出版傑出獎決選作品★★ 為何變胖容易減肥難? 明知不可行,卻還是停不下嘴、吃不停? 甩油、甩糖、降血壓,現代人擺脫不了的三高困擾,背後有何奧祕? 這些問題,原來竟有同樣的答案! --------------------------------------------...
你或許會認為,孔雀的華美尾巴是演化的成就, 若純粹從美學觀點來看,確實如此。 但如果是一隻有自省能力的孔雀,恐怕就無法對此有認同的熱情…… ★怪誕又令人腦洞大開的演化案例與BUG★ 如果有什麼能囊括一切的說法, 那就是演化並非朝著哪個方向前進。 相反地,天擇漫無方向、被動且不講道德, 而且有可能...
「我們終歸要回到細胞」 我們得要了解細胞,才能了解人體。 我們需要它們,才能了解醫學。 但最基本的是,我們需要細胞的故事,來講述生命和我們自己的故事。
解剖鯨魚,是一種怎樣的日常? 日本解剖鯨魚次數最多的研究者田島木綿子, 用滿身臭味與汗水寫下的真實故事, 一本結合奇聞、汗水與知識的科學散文!
在動物的字典裡,生存就是「戰」?! 邵廣昭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榮退研究員 黃貞祥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GENE思書齋齋主 黃一峯 金鼎獎科普作家/自然教育工作者 ──有話好說推薦 💥領域之爭、強迫交配、冷暴力排擠、繼承爭奪戰…… 生態學者細看各種動物行為,探究牠們為何而戰、為...
面對「人類世」 潛入深度時間,見證大自然的冰與火之歌! 邀你沉浸閱讀、一瞬穿越時空 走進地球46億年創造、滅絕、再創造的生命劇場 預見未來10億年生命圖景!
動物流露出的每個意願都是「善意的」,而這種「善意」其實是人類早已失去的樂園。 當代動物行為學世界權威、諾貝爾獎得主康拉德・勞倫茲繼《所羅門王的指環》後最膾炙讀者、溫暖人心之作。勞倫茲以從小飼養貓狗親身經驗,及其日後從事動物行為科學研究,進而解開人和貓狗間親密的情感之謎。
獲普立茲非文學獎、《衛報》新人奬、《紐約時報》年度好書 《衛報》評審盛讚:(本書)應該提名「僅此一部作品獎」! 穆克吉:「寫《萬病之王》耗盡了我所有故事,沒收了我通往寫作國度的護照,扣押了我未來做為作者的權利,我再沒有事物要說了。」
《賈伯斯傳》、《達文西傳》作者最新力作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珍妮佛.道納傳記,她的研究足以改變人類歷史!
「放棄魚類之後, 我看到了世界的本質, 是一個擁有無限可能的地方……」 曾獲「廣播界的普立茲獎」皮博迪獎 科學記者露露.米勒震撼國際媒體的處女作 揉合人物傳記╳自然科普╳自我成長 關於愛情、人生的真相,以及對科學的驚奇執著 一本難以界定,卻感動人心的奇書! ★《歐普拉雜誌》盛...
小心有毒?! 卸下防備(牠們又不會從書裡跳出來咬你)、拋開恐懼(這些生物遠比你以為的有趣) 全面扭轉你對有毒動物或毒液刻板看法的一本書
DNA時代已經來臨!但你,認識DNA嗎? 親人有癌症病史時,你就該做基因檢查嗎? 甲基化過與不及都可能致癌? 複製人真的可能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有哪些功用與影響? COVID-19讓全球聞之色變,2019新型冠狀病毒為什麼比SARS可怕? 為什麼瑞德西韋這類的核苷酸類似物藥物可以對抗病毒? ...
關於表觀遺傳的第一本書 為什麼三花貓都是母貓? 為什麼有些人比較容易得癌症? 為什麼植物開花的時間都這麼固定? 以上問題的答案,可能都來自「表觀遺傳學」!
解密十大改變生命樣貌的演化關鍵 ◎本書榮獲科普書最高榮譽:2010年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大獎 ◎程延年(科博館古生物學資深研究員)審定 ◎呂光洋(台師大生科系名譽教授)深度導讀 ◎第七屆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 ◎2016全新修訂版增補註釋及參考資料
在過去兩百年間,人類壽命似乎不斷延長 如果繼續演化,我們能不能達到長生不老,直至「萬壽無疆」? 邵廣昭(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執行長)名詞審訂 生態演化專家王俊能、李家維、胡哲明、蔣鎮宇一致推薦
譯為20多種語言的科普經典
2013亞馬遜年度選書
痠、痛、胖、病,都是演化惹的禍
文明帶來長壽,代價卻是大病小病纏身
哈佛明星級教授,顛覆我們對健康的認識
沒有人比李伯曼更瞭解人類的身體。
——《天生就會跑》作者麥杜格( Christopher McDougall)
專文推薦 林秀嫚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
我們的身體裡寫著一個演化的故事,是理解現代疾病的關鍵
為什麼我們容易發胖,晚上睡不好,久坐會背痛,還有近視、蛀牙……?又為什麼我們會有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
李伯曼提出「不良演化」的概念,他認為人類身體無法適應新文明環境,所以罹患各種現代疾病。這些症狀可以獲得舒緩,疾病也可獲得控制,卻仍舊威脅我們的健康。為了舒緩「不良演化」帶來的危機,李伯曼致力於將他研究人類演化的知識,應用在創造一個更健康的社會環境。
本書結合考古學、解剖學、生物生理學和實驗生物力學等研究,帶領我們進行一場史詩般的旅程,揭示過去六百萬年的歲月裡,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演化的。而遺留在我們身體的「狩獵採集者」,又是如何受困在人類文明的環境。
本書是一個里程碑。帶領我們進行一場史詩般的旅程,揭示過去六百萬年歲月中,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演化的——包含我們的頭、四肢,甚至是消化系統。透過李伯曼的眼睛,演化的歷史不但栩栩如生,也是理解我們身體未來奧祕的關鍵。
——蘇賓(Neil Shubin),《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Your Inner Fish)作者
李伯曼嘗試用演化生物學的語言讓我們瞭解祖先的歷史——那些藏在我們心智及身體裡的歷史……專業的研究,充滿原創性的敘事,本書讓你更能從反省批判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身體,也許你會更小心善待自己的身體。畢竟,我們正端坐在百萬年演化中的一小段修正進程。李伯曼將告訴我們這些過程如何彼此關聯,這一切絕非意外。
——Everyday eBook
李伯曼毫無保留……他巧妙且詳盡地指出,在現代世界裡,擁有傳承自舊石器時代的生理學特徵,將會面對怎樣的危難,並哀嘆我們現在使用身體的方式竟和過去失去了聯繫……如果我們還想要繼續活得像個人類,就必須理解和擁抱我們演化的遺跡。
——《書單》(Booklist)
透過李伯曼兼具娛樂性和啟發性的文章,我們經歷了一場驚奇的人體演化之旅。他全面性地解釋了演化的力量如何形塑我們所知的「人類」這個物種。……他平衡了歷史觀點和當代視野……當我們詢問人類是否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運時,他說服我們,文化演化才是主導人類身體演化改變的主要力量。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沒有人比李伯曼更瞭解人類的身體,也沒有人能像他把故事說得這麼好。他發現了我們皮膚以下的故事,是那麼的動人、充滿啟發,雖然有些嚇人。
——麥杜格(Christopher McDougall),《天生就會跑》(Born to Run)作者
規模龐大且完整的討論,我們從何而來,將往何處去……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作者簡介
丹尼爾‧李伯曼 Daniele E. Lieberman
哈佛人類演化生物學教授,主持哈佛骨骼生物學實驗室。
李伯曼的研究主題為人體如何及為何如此,以及人類的演化史對健康與疾病的影響。二〇〇九年,鼓勵「乍看好笑、其實引人深思的科學研究」的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將物理學獎頒給李伯曼關於「孕婦為何不會跌倒」的研究。該研究的正式名稱為《胎兒負載和雙足行走人族的腰椎前凸演化》,在本書第二章中有詳細介紹。
他在哈佛開設赤足跑步研究團隊,其研究成果備受各界關注;他在YouTube的赤足跑步原理影片,更突破140萬點閱人次。他熱愛馬拉松,通常赤足參賽,為他贏得赤足教授的稱號。
譯者簡介
郭騰傑
成功大學外文系學士、荷蘭萊登大學英文系碩士畢業,專職荷文與英文翻譯,現為荷蘭跨聯翻譯公司執行合夥人。對荷蘭文學有深刻研究,並定時發表評論荷蘭社會與文學的文章。對運動有熱忱,相信運動能保持身心健康。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