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兩百年間,人類壽命似乎不斷延長
如果繼續演化,我們能不能達到長生不老,直至「萬壽無疆」?
邵廣昭(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執行長)名詞審訂
生態演化專家王俊能、李家維、胡哲明、蔣鎮宇一致推薦
譯為20多種語言的科普經典 2013亞馬遜年度選書 痠、痛、胖、病,都是演化惹的禍 文明帶來長壽,代價卻是大病小病纏身 哈佛明星級教授,顛覆我們對健康的認識
「我們終歸要回到細胞」 我們得要了解細胞,才能了解人體。 我們需要它們,才能了解醫學。 但最基本的是,我們需要細胞的故事,來講述生命和我們自己的故事。
全面理解生物演化,從現在回溯至生命起源 《自私的基因》、《盲眼鐘錶匠》作者道金斯 企圖大一統生物學之磅礡力作! 入圍2005年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 《祖先的故事》為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理查‧道金斯的力作,可說是他博大精深生命起源觀之集大成。
DNA時代已經來臨!但你,認識DNA嗎? 親人有癌症病史時,你就該做基因檢查嗎? 甲基化過與不及都可能致癌? 複製人真的可能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有哪些功用與影響? COVID-19讓全球聞之色變,2019新型冠狀病毒為什麼比SARS可怕? 為什麼瑞德西韋這類的核苷酸類似物藥物可以對抗病毒? ...
跟著演化生物學大師道金斯, 一舉窺探那些關於演化、關於天擇、 關於意圖推翻達爾文的各門學派, 瞧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八字箴言背後, 藏著多少生命史的祕密。
關於表觀遺傳的第一本書 為什麼三花貓都是母貓? 為什麼有些人比較容易得癌症? 為什麼植物開花的時間都這麼固定? 以上問題的答案,可能都來自「表觀遺傳學」!
解密十大改變生命樣貌的演化關鍵 ◎本書榮獲科普書最高榮譽:2010年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大獎 ◎程延年(科博館古生物學資深研究員)審定 ◎呂光洋(台師大生科系名譽教授)深度導讀 ◎第七屆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 ◎2016全新修訂版增補註釋及參考資料
——《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2022年度選書—— ——首部講述合成生物學的繁體中文著作,開啟人類未來的路線圖—— ——下一場最前沿的科學革新,我們將如何編寫生命的未來?——
你或許會認為,孔雀的華美尾巴是演化的成就, 若純粹從美學觀點來看,確實如此。 但如果是一隻有自省能力的孔雀,恐怕就無法對此有認同的熱情…… ★怪誕又令人腦洞大開的演化案例與BUG★ 如果有什麼能囊括一切的說法, 那就是演化並非朝著哪個方向前進。 相反地,天擇漫無方向、被動且不講道德, 而且有可能...
在過去兩百年間,人類壽命似乎不斷延長
如果繼續演化,我們能不能達到長生不老,直至「萬壽無疆」?
邵廣昭(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執行長)名詞審訂
生態演化專家王俊能、李家維、胡哲明、蔣鎮宇一致推薦
你知道嗎?只要努力活到105歲,你就不會繼續變老!
為什麼萬物的生命有長有短?
所有的生命都難逃一死,但死亡的年紀未必相同,例如果蠅孵化後只能活幾個小時,地球最長壽的生物奧氏蜜環菌(Armillaria solidipes)卻能從冰河時期存活至今,我們該怎麼解釋這些差異?古今中外,人類爭相尋找長生不老的解方,但究竟是什麼主宰了我們的壽命,我們又為什麼會變老?
有那些因素決定壽命長度?
古人認為:生物的壽命長短與體型呈正比,科學也證實了大型生物似乎具有更良好的抗癌能力。生態演化學家席佛頓由此開始,帶我們探討自古以來人類對生命、衰老與死亡的各種探索與研究發現。例如:
為什麼有些生物在繁殖後就會立刻死亡?
人類是在生命中的哪個時間點開始老化?
控制壽命長度的基因開關是否存在?
新陳代謝快的生物,壽命是不是也會比較短?
由演化角度出發,帶您看懂大自然決定生物壽命的四大機制
作者由許多生物共通的生命機制,歸納出「免疫系統」、「抗癌能力」、「抗氧化能力」、「胰島素傳達」四個主要關鍵,展示控制生物壽命龐大而複雜的系統,並帶你看見這些機制真正的幕後推手:演化。壽命長度如何被物種的演化需求所主導?以基因技術修改壽命真的可行嗎?跟隨席佛頓的步伐進入書中,這些模糊未解的疑問都將獲得解答!
作者簡介
強納森.席佛頓Jonathan Silvertown
現為英國愛丁堡大學的演化生物學教授,專長為植物族群學和演化。
席佛頓為多本書籍的作者或編輯,2008年出版的 Demons in Eden 獲著名英國生物學家薩克斯(Oliver Sacks)讚揚是一本充滿寫實描述、清晰分析的偉大科普書;前作《種子哪裡來?》(An Orchard Invisible)則獲選為英國《新科學人》雜誌最佳科學圖書。
譯者簡介
鍾沛君
台灣大學外文系、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專職中英同/逐步口譯、書籍文件筆譯,譯有《大腦、演化、人》、《魚翅與花椒》、《與神共餐》、《打包去火星》、《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仰望夜空》等。
【專家學者共同推薦】
◎王俊能(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及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李家維(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胡哲明(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彭鏡毅(前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主任)
◎蔣鎮宇(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本書用簡單的譬喻,恰如其分幽雅的詩詞,來報導當代對生命老化現象的最新科學研究結果。令人讀後對生硬難懂的科學知識不再產生距離,學習到生物學家如何藉著觀察各種生物的生存策略,了解老化的基因發育機制與意義。」
——王俊能(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及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生』與『死』不僅是生命的終極型態,也是哲學家和生物學家在探索生命奧祕時討論最多,也最為困惑難解、眾說紛紜的大哉問。作者以形形色色的生物為例,用精闢而優美的文字帶領讀者思考壽命長短的意義,以及生命本質的問題。」
——胡哲明(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人類的生與死是亙古之謎,不只許多神話傳誦,多數的宗教也在追求永生,生物學隨著遺傳學的快速發展,展開了對生死之謎的解析,作者強納森.席佛頓,英國的演化生物學者,以他的生花之筆,對生物的生與死的故事娓娓道來,許多生物不死,一如水螅與珊瑚,還有無性繁衍的植物,廣島核爆之後第一個回來的植物是銀杏,想一窺人類的老化與生死之謎嗎? 那就邀請您打開書頁,一起展開探究之旅。」
——蔣鎮宇(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席佛頓以優美又不失幽默的筆觸,描述當代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他利用最新的老化研究成果,結合個人對於人類情況極有同理心的觀察,讓一般讀者也能了解壽命科學,亦為專業人士提供精闢見解。是一本人人都能愉快閱讀,獲得豐富知識的書。」
——瑞克萊夫(《自然的經濟》作者)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