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義
0 篇書評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義

1 人評分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447.1K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字數: 73,277
電子書售價:NT$ 0
暢讀包
輕暢讀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文珠法師講述
一、不同譯本

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卷帙浩瀚,內容豐富,詮義深廣微妙,譯傳中國,共有三種不同的譯本:

一東晉時佛陀跋陀羅譯的六十卷華嚴,俗稱晉譯華嚴,或六十卷華嚴,有七處八會三十四品。

二唐朝實叉難陀譯的八十卷華嚴,俗稱唐譯華嚴,或八十卷華嚴,有七處九會三十九品。

三唐般若三藏法師譯的四十卷華嚴,俗稱新譯華嚴,或四十華嚴,是八十卷華嚴經中入法界品的別譯本,由二十一卷擴展為四十卷,僅得一品,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最初,當六十卷華嚴譯成後,與梵本勘校,發現其中入法界品有漏處,後唐賢首三藏法師,每講六十華嚴,常感譯文前後難以連貫,因此,就教於日照三藏。日照三藏攜有華嚴經梵本互相對校,發現第八會漏譯二處經文,遂由復禮法師筆授,慧智法師譯語,加以補譯,完成今日藏經中的六十卷華嚴,共七處八會三十四品。

後來,中國武則天稱帝時代,認為舊譯六十卷華嚴經,未備大全,故特別遣使者往于闐國(今之新疆),求取梵本,並徵聘譯經的人。當時,于闐國有一位知名度頗高的學者,名實叉難陀法師,應聘攜梵本來中國,被武則天皇帝迎請至洛陽太遍空寺,會同菩提流支、義淨、復禮、法藏等法師,歷時五年,始譯出八十卷華嚴。

在譯經期間,武后親臨譯場,協助譯事,並親撰序言,題寫品名,八十卷華嚴經的翻譯成功,武后功不可沒。八十華嚴,文辭通暢,義理周詳,共七處九會三十九品。內容將佛的境界,佛的功德,佛所證的妙理,以及菩薩的不思議修證行門,該因徹果,闡述無遺。

直至唐貞元年間,有南天竺烏荼國王派使來朝,奉獻國王親自手抄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入法界品,內容詳述善財童子親近奉事佛剎極微塵數善知識。唐德宗得此梵本,歡喜無量,於唐貞元十二年,詔般若三藏法師,於長安崇福寺從事翻譯,至十四年二月,譯成四十卷華嚴,共得一品,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因為四十卷華嚴,詳述善財童子參禮五十五位善知識,每一善知識,皆為善財宣說其所證的不思議解脫法門,而能證此不思議解脫境界的主要原因,正是普賢菩薩的十種願行。可以說: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行,是證入不思議解脫境界的方便,所以四十卷華嚴,皆名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顧品。

今天要講的普賢行願品,正是四十卷華嚴經中最後的一卷。全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現在,先解釋經題,其次解釋品題與譯題,然後講解經文。本經的經題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語是:摩訶毗佛略勃陀健拏驃訶欲底修多羅,譯名大方廣覺者雜華嚴飾契經,略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或華嚴經。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0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侯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那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

  • 電子書: NT$ 0

    阿難。若有眾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咒,如我廣說,窮劫不盡。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復魔業。佛說此經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及諸他方菩薩二乘,聖仙童子,並初發心大力鬼神,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註解

  • 電子書: NT$ 0

    《竹窗隨筆》為明末高僧蓮池大師晚年的隨筆文集,內文收錄大師隨感所筆之短文四百二十七篇,其中《初筆》一六一篇、《二筆》一四一篇、《三筆》一二五篇。內容包含大師的求道過程、見聞,以及詳辨禪、教、淨之正知見,乃至對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闢論述。而其中談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師的風骨,真堪作我...

  • 電子書: NT$ 0

    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讚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

  • 電子書: NT$ 0

    此直指吾人現前一念介爾之心即是三般若也。夫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但以生法太廣。佛法太高。初心之人惟觀心為易。是故大部六百餘卷。既約佛法及眾生法。廣明般若。今但直約心法顯示般若。然大部雖廣明佛法及眾生法。未嘗不即心法。今文雖直明心法。未嘗不具佛法及眾生法。故得名為三無差也。以吾人現前一念介爾之心。虛明洞徹...

  • 電子書: NT$ 0

    這本書是集結老法師在1979年景美華藏圖書館講演的楞嚴經, 雖然老法師只講到七大的地大及耳根圓通, 但全經最重要的就是這些章節。

  • 電子書: NT$ 0

    《解深密經》 【譯者】大唐三藏法師 玄奘 奉詔譯 【出版日期】2024年09月電子版 【定價】免費結緣

  • 電子書: NT$ 0

    予少喜讀老莊、苦不解義。惟所領會處、想見其精神命脈、故略得離言之旨。及搜諸家註釋則多以己意為文、若與之角、則義愈晦。及熟玩莊語、則於老恍有得焉。因謂註乃人人之老莊、非老莊之老莊也。以老文簡古而旨幽玄、則莊實為之註疏。苟能懸解、則思過半矣。空山禪暇、細玩沈思、言有會心、即託之筆。必得義遺言、因言以見義...

  • 電子書: NT$ 0

    首楞嚴經懸鏡序 原夫首楞嚴經者,乃諸佛之秘藏、修行之妙門、迷悟之根源、真妄之大本;而其所談直指一味清淨如來藏真心為體。蓋此心體本自靈明廓徹,廣大虛寂,平等如如,絕諸名相,聖凡一際,生佛同等;然迷之則生死無端,悟之則輪迴頓息。是以吾佛證此,愍物迷之,故假大權發啟斯教,大開修證之門,曲示歸家之路。...

  • 電子書: NT$ 0

    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讚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

  • 電子書: NT$ 0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

  • 電子書: NT$ 175

    淨土香光永鎮雲棲—蓮池大師傳【中國佛教高僧全集】5 蓮池大師,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師精修三昧,教化遠近,又制定水陸儀文及瑜伽燄口法,以濟幽冥之苦,並於城內外開放生池,撰戒殺文,挽救生靈免於塗炭之苦。師主張淨土,痛斥狂禪,力闡禪淨兼修,使得淨土道風日盛,一時士大夫皆為所化。晚年,疾發,益勤淨業,作三十...

  • 電子書: NT$ 0

    四種清淨明誨,真實不虛 楞嚴經裡的四種清淨明誨:斷淫、斷殺、斷偷、斷妄,是息息相關的。若犯淫戒,就容易犯殺戒,也容易犯偷戒、妄語戒。因此犯淫戒,是殺盜妄都包括了。所以,分而言之是四種,合而言之是一體也。 佛這麼悲心切切,苦口婆心,詳詳細細的為我們說這四種清淨明誨,可是一般人還不相信。不是...

  • 詳細資訊

    文珠法師講述
    一、不同譯本

    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卷帙浩瀚,內容豐富,詮義深廣微妙,譯傳中國,共有三種不同的譯本:

    一東晉時佛陀跋陀羅譯的六十卷華嚴,俗稱晉譯華嚴,或六十卷華嚴,有七處八會三十四品。

    二唐朝實叉難陀譯的八十卷華嚴,俗稱唐譯華嚴,或八十卷華嚴,有七處九會三十九品。

    三唐般若三藏法師譯的四十卷華嚴,俗稱新譯華嚴,或四十華嚴,是八十卷華嚴經中入法界品的別譯本,由二十一卷擴展為四十卷,僅得一品,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最初,當六十卷華嚴譯成後,與梵本勘校,發現其中入法界品有漏處,後唐賢首三藏法師,每講六十華嚴,常感譯文前後難以連貫,因此,就教於日照三藏。日照三藏攜有華嚴經梵本互相對校,發現第八會漏譯二處經文,遂由復禮法師筆授,慧智法師譯語,加以補譯,完成今日藏經中的六十卷華嚴,共七處八會三十四品。

    後來,中國武則天稱帝時代,認為舊譯六十卷華嚴經,未備大全,故特別遣使者往于闐國(今之新疆),求取梵本,並徵聘譯經的人。當時,于闐國有一位知名度頗高的學者,名實叉難陀法師,應聘攜梵本來中國,被武則天皇帝迎請至洛陽太遍空寺,會同菩提流支、義淨、復禮、法藏等法師,歷時五年,始譯出八十卷華嚴。

    在譯經期間,武后親臨譯場,協助譯事,並親撰序言,題寫品名,八十卷華嚴經的翻譯成功,武后功不可沒。八十華嚴,文辭通暢,義理周詳,共七處九會三十九品。內容將佛的境界,佛的功德,佛所證的妙理,以及菩薩的不思議修證行門,該因徹果,闡述無遺。

    直至唐貞元年間,有南天竺烏荼國王派使來朝,奉獻國王親自手抄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入法界品,內容詳述善財童子親近奉事佛剎極微塵數善知識。唐德宗得此梵本,歡喜無量,於唐貞元十二年,詔般若三藏法師,於長安崇福寺從事翻譯,至十四年二月,譯成四十卷華嚴,共得一品,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因為四十卷華嚴,詳述善財童子參禮五十五位善知識,每一善知識,皆為善財宣說其所證的不思議解脫法門,而能證此不思議解脫境界的主要原因,正是普賢菩薩的十種願行。可以說: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行,是證入不思議解脫境界的方便,所以四十卷華嚴,皆名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顧品。

    今天要講的普賢行願品,正是四十卷華嚴經中最後的一卷。全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現在,先解釋經題,其次解釋品題與譯題,然後講解經文。本經的經題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語是:摩訶毗佛略勃陀健拏驃訶欲底修多羅,譯名大方廣覺者雜華嚴飾契經,略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或華嚴經。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5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