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測、辯論與賭注
發現黑洞的完整記錄
◎美國物理科學寫作大獎二度得主、麻省理工科學寫作教授最新力作
◎美國物理學會安德魯哲鎂大獎(此獎表彰年度物理科學最有貢獻者)得主作品
看這個神祕的天體如何掀起300年的爭論、證實廣義相對論,還有害霍金輸掉一年份性感雜誌!
公式閃一旁 物理不再霧煞煞 這本《費曼的6堂Easy物理課》,是直接從《費曼物理學講義》精選出來的。原先重輯的目的,是要讓一般讀者從那部劃時代的名著內、不太複雜的頭幾章文字裡,直接見識一下費曼的教育家風采。不料這本小書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它成為非科學家的物理學入門,也被用來當作介紹費曼這位偉人的...
★難得一見的科普作品,長銷10餘年不墜! ★世界多變、人心難測,但物理定律不會變,還能為你我的人生全面效勞! 牛頓定律不只是關於運動,更可幫你走出失戀; 浮力法則不只讓物件載沉載浮,也可以幫你找出生命支持系統; 熱力學不只是能量守恆,還能教你如何面對職涯抉擇、生命不空轉…… 無論你...
本書將是你最後一次能讀懂霍金的機會 牛頓給了我們答案,霍金卻給了我們問題。 而且霍金所提出的問題,仍將在往後數十年間, 持續引領出重大的突破與進展…… 我們將可歸因於,我們是站在霍金肩膀上的緣故。 ——索恩(Kip S. Thorne),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光看故事就能弄懂量子力學在搞什麼, 捧腹大笑的同時,還能思索人類存在的意義, 一本讓你拿起來就停不下來的量子力學書。 在好萊塢闖蕩的量子物理學家, 從僵屍貓談到平行世界、從多重宇宙講到萬物有靈, 讓你徹底掉進量子力學魅力的無底洞裡。
生活比你想的還化學 化學比你想的還有趣 ▲標榜「純天然」的沐浴乳,真的不含化學成分嗎? ▲毒奶粉事件的元兇「三聚氰胺」到底有多毒? ▲喝汽水會打嗝,竟然跟化學的「溶解度」有關嗎? ▲喝「鹼性離子水」能中和酸性體質、讓人更健康,真的假的? ▲核能發電的原理就像燒開水?核廢料議題為何總是爭論不完?
《費曼的6堂Easy相對論》也是從《費曼物理學講義》精選出來的。它有一個跟《費曼的6堂Easy物理課》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費曼的6堂Easy物理課》跨越了物理學的好幾個領域,從力學到熱力學再到原子物理。 你手裡捧著的這6篇講義,則是全部圍繞著同一個焦點主題。此主題曾經引起近代物理學史上許多最革命...
愛因斯坦親自編選散文集,中文全譯本首度問世。 「在生命盛會中,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並不是政治上的國家,而是有創造性、有感情的個體與人格。唯有個人,才能有高尚卓越的創造。」──愛因斯坦 無論針對科學或一般世俗的問題,愛因斯坦都能直探事物核心,以平易中見真誠的筆調,充分展現他身為二十世紀最富智慧思想家的...
笑鬧中的真智慧 費曼得過諾貝爾獎,是近代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他同時也可能是歷史上唯一被按摩院請去畫裸體畫、偷偷打開放著原子彈機密文件的保險櫃、在巴西森巴樂團擔任鼓手的科學家。他曾經跟愛因斯坦和波耳討論物理問題,也曾在賭城跟職業賭徒研究輸贏機率。
全書以物理定律貫穿,差別地對待所有原子、分子、生命和你與我。第三人稱的外部科學觀察,加上第一人稱的內在思索,將個人歷程、科學理念、概念與事實交織匯集。作者論述時大量運用類比和隱喻,以非技術用語來解釋所有必要的觀點,特別艱澀的概念以簡短摘述代之,讓只具最粗淺背景的讀者都能一路跟隨不致迷途。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是物理學蓬勃發展的年代,在一眾先驅者的奮鬥之下,將現代物理學推向一波又一波的高峰。愛因斯坦在他的奇蹟之年中,以三篇舉足輕重的論文名揚世界;同時薛丁格也以其薛丁格方程式對波動物理學的貢獻,成為物理學界備受矚目的新星。兩人的理論成果更大力推動了一門嶄新的學科——量子力學。
科學不在追求真理,只在找出真相 沒有終極答案,只是不斷地去問更好的問題 1963年4月,理查.費曼應邀到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進行了三場演講。而《費曼的科學精神》一書集結整理了這些獨有的「費曼式」隨興見解,展現了他對科學精神、科學與宗教、戰爭與和平等議題的省思。 對於生活中的問題,當時的人們...
物理世界體現了美麗。 物理世界充滿了痛苦、紛亂與壓抑。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該忘記另一面的存在。——維爾澤克 2004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維爾澤克,從研究自然界的最小組成單位而獲獎,繼而轉身朝向廣袤的世界,不禁提出大哉問:宇宙萬物的結構是否體現了「美」的設計? 《萬物皆數》是一位諾獎大物理學家在自然...
詳盡解說×豐富圖解×實用範例 跟著電學專家輕鬆讀懂基礎知識、定律和應用, 從5大面向解說79個與生活相關的電學知識,超好懂的電力基礎入門書!
本書藉由生活中的廚房場景,透過生動有趣的情境式漫畫,將抽象的基礎化學知識結合烹飪與美食,深入淺出講解有關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常見化學知識,並收錄趣味小實驗單元
臆測、辯論與賭注
發現黑洞的完整記錄
◎美國物理科學寫作大獎二度得主、麻省理工科學寫作教授最新力作
◎美國物理學會安德魯哲鎂大獎(此獎表彰年度物理科學最有貢獻者)得主作品
看這個神祕的天體如何掀起300年的爭論、證實廣義相對論,還有害霍金輸掉一年份性感雜誌!
我們幫黑洞拍了照,但黑洞是什麼?
《星際效應》裡那巨大美麗的黑洞震懾人心,而我們從未真正了解黑洞裡究竟存在什麼。在2019年,橫跨世界的「事件視界望遠鏡」計畫發表了第一個黑洞的清晰影像,他們更在2021年宣布拍到銀河系中央的黑洞全貌。黑洞的密度高過宇宙的任何一個地方,是宇宙中的空間深淵,吸入所有物質,連光都無法逃脫。
困擾物理學界超過300年的謎
關於黑洞最早的紀錄來自十八世紀,但在當時古典物理學的框架下,黑洞就是個不該存在的禁忌話題。就算到了近代物理開始發展的這一百多年,黑洞的存在與理論基礎仍然充滿爭議與論戰,連愛因斯坦和霍金都曾經栽在黑洞的手裡。
打臉愛因斯坦與霍金的黑洞
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寫作教授芭杜席亞克在本書中梳理了300年來的黑洞理論發展史,也記錄了那些物理大師們被黑洞弄得團團轉的樣子:愛因斯坦打從心底不相信黑洞的存在——近代對黑洞的觀測卻反過來驗證了廣義相對論。因為研究黑洞互撞的重力波而獲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索恩,也因為黑洞從霍金手裡贏得了一年份的性感雜誌。
推薦人
余海峯 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天體物理學博士
高涌泉 台灣大學物理系兼任教授
陳丕燊 台灣大學梁次震宇宙學講座教授
溫文玉 中原大學物理系教授
作者簡介
芭杜席雅克Marcia Bartusiak
現職為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寫作教授,三十多年來,她融合了自己物理學碩士的背景與科學記者的身分,致力於天文學與物理學的科普寫作,出版了多本書,其代表作有:天體物理學的重要入門書《星期四的宇宙》、天文學家尋求宇宙組成的歷史《穿越黑暗宇宙》、紀錄重力波的觀測《愛因斯坦未完成的交響曲》,以上三本都入選為紐約時報年度百大,而另一本闡述現代宇宙學誕生的代表作《我們找到宇宙的日子》,則更榮獲戴維斯歷史獎。
巴爾西亞曾榮獲兩次美國物理科學寫作獎,並於2006年因「對物理的文化、藝術與人文的重大貢獻」獲得著名的美國物理學會安德魯哲鎂大獎獎項。2008年他因「向大眾傳達豐富的歷史,物理複雜的性質與天文學的當代實踐」被選為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員。她現在和丈夫,數學家史蒂芬勞維一同住在波士頓的郊區。
譯者簡介
嚴麗娟
台大外文系畢業,英國倫敦大學語言學碩士及西敏斯特大學翻譯碩士,現從事專案管理工作。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