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謎般深奧難解的詩作,訴諸深邃的思辨而非純粹情感的共鳴;
突破固定的格律,自有獨特的節奏感與音樂性……
艾略特以一己之精神世界,撼動歐美以至華文世界詩歌的創作,
自成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
★ 收錄「#筆桿接力」散文14篇、詩15首、小說16篇,見證台灣文學的多樣與活力 ★ 長篇專文深度報導+8篇作家專訪,解析這場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學行動 ★ 蘇碩斌〈介入社會是文學的絕對自由〉與張亦絢〈勇敢的理由那麼多〉,兩篇導讀由社會學與文學面切入
人工流產是數百萬女性共有的真實經歷,卻長期被隱匿於陰影之中。主編安妮.芬奇耗費20年,蒐羅百餘篇以「人工流產」為題的各式作品,匯聚了16世紀至今,來自全球各地背景相異的作者群,寫下長期遭噤聲的人工流產故事。這些作品以文學的力量撕裂沉默,呈現出她們的聲音。 ★ 本書催生台灣首部人工流產文集:《以...
骯髒寫實主義代表作・暢銷歐美長達43年・收錄160首經典詩作 布考斯基認為工作才能體會生命,二十多歲時為逃離施暴的父親決心流浪美國,長達十年做過洗碗工、倉庫管理員、屠宰廠工人、停車場保全、船務工、卡車司機、餅乾工廠工人、加油站人員等,並在無數廉價旅館寫作。五十歲那年正式以寫作維生,陸續廣受邀各...
音韻是走揣台語寶的鎖匙, 臺羅、漢字是傳承台語的開始。 音掠予準,聽說台語自信閣歡喜, 字莫花去,讀寫台文媠氣閣趣味。
【蔡英文前總統 隆重推薦】 「請容許我的心是熾熱的。」 羅毓嘉放開來寫、為島嶼而作的詩, 以寫詩二十年的氣力。 ▍寫述愛,與一切受到政治衝擊灼傷的—— 我對愛一無所知 如同山對雨全無所求 仍被一個眼神擊中
「我們能否看著對方,在對方身上認出自己?」 一行禪師第一本中譯詩集 「一行禪師的作品,證明是現代人的痛苦與憂愁的一方解藥。」 ──王鷗行,《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作者
醫道同源,鬆柔── 是傳統醫家與道家思想文化,源遠流長如出一轍的共通源頭。 是太極拳與瑜伽共同追求,教人醉心的特質所在、造境之巔。 一刻鐘 鬆柔心;一刻鐘 鬆柔身;一刻鐘 解鎖僵硬;一刻鐘 注滿靈魂
2004年耶魯青年詩人獎得獎作品 三個章節、二十一首詩 美國詩人理查·賽肯由愛的執著生出的濃烈詩集 愛等於死,親密等同暴力 肉體與精神的冒險,血肉橫飛 「這是我為你/準備的地方。一個你能愛我的地方。/如果這不是個國度我不知道哪裡能是。」—〈霜雪惡雨〉
自序 這是我城市與生活的記憶,「日光之下無新事」,但為了找點事情做,發現自己有一支筆,就是自己的回憶與想像。 感謝朋友和讀者的閱讀「令人懷念的未來」。書題「令人懷念的未來」,取自日本歌曲,意思是未來的路途,是由過去的點點滴滴的艱苦組成的。 副題「七分之一的世界」,是嘗試用淺白的詩歌和隨筆,書寫邊緣...
字謎般深奧難解的詩作,訴諸深邃的思辨而非純粹情感的共鳴;
突破固定的格律,自有獨特的節奏感與音樂性……
艾略特以一己之精神世界,撼動歐美以至華文世界詩歌的創作,
自成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
《艾略特詩選》收錄詩人自第一本詩集開始二十年間的詩作,包含自二十世紀起,不斷影響現代派詩人與詩歌創作者至今的巨作〈荒原〉,及其創作史上的壓軸之作〈四重奏〉等。由既是艾略特文學理論的研究學者、翻譯家,同時也是詩人的杜國清譯詩,深刻挖掘艾略特對歷史意識的承載、古典傳統的經營、詩之本質的探究,在字句意義的傳達之外,兼重其語言、詩意、節奏和音樂性之重現及再創造,並針對冰山之下龐大的隱喻、象徵、典故、哲學、現世、宗教等深奧概念的思索與探尋,同時輔以譯註與解說,如同踏入艾略特曲折紛繁之思想世界的路標。
本書採中英對照,更便於細品詩人精密細緻的文字表達安排、文句特有的音樂性,力求完整呈現詩歌此一無法離開語言存在的藝術原貌,與曲盡全意後再創造的表現力,兩相對照之魅力所在。
附錄則含艾略特生平、文學理論分析,及〈荒原〉八種中譯本比較等文章,從其生平、思想、影響,以至翻譯原則的解說等,全面性地企近這座名為「艾略特」的冰山,以至那顯露的一小角之深邃迷人、壯美震撼能夠一覽無遺。
作者/譯者簡介
作者:T.S.艾略特(T. S. Eliot)
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詩人、劇作家、評論家,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家族為英格蘭裔。
艾略特詩作的產量不算豐碩;1922年發表的〈荒原〉,卻是二十世紀最受矚目的名篇,加上其後出版的高峰作品〈四重奏〉和諾貝爾獎效應的推動,艾略特成為現代詩的代表人物之一。1999年更獲《時代》雜誌選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世紀詩人」。除了詩歌,艾略特還創作了多部詩劇,包括《大教堂謀殺案》、《家庭團聚》、《雞尾酒會》、《機要文員》、《政界元老》等。
艾略特能成為「世紀詩人」,固然有賴於他的詩作;但與詩作同樣重要,是他的評論,能教無數詩人、學者、評論家著迷,不知不覺間按照他的詩觀讀詩、寫詩、評詩,為他建立一個輝煌的「艾略特時代」。
譯者:杜國清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文學系畢業,日本關西學院大學日本文學碩士,美國史丹佛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研究系教授、賴和吳濁流台灣研究講座暨台灣研究中心主任。1996年創刊《台灣文學英譯叢刊》(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Series),致力於臺灣文學的英譯出版。
杜國清專攻中國文學、中國文學理論、中西詩論和臺灣文學。曾任《現代文學》編輯,為1963年臺灣《笠》詩刊發起人之一。著有詩集《蛙鳴集》、《島與湖》、《雪崩》、《望月》、《心雲集》、《殉美的憂魂》、《情劫》、《勿忘草》、《對我 你是危險的存在》、《愛染五夢》、《愛的祕圖》、《山河掠影》、《玉煙集 錦瑟無端五十絃》等;散文集《推窗望月》;評論集《詩論.詩評.詩論詩》等;翻譯有艾略特《艾略特文學評論選集》、波特萊爾《惡之華》、劉若愚《中國詩學》、《中國文學理論》等。曾獲中興文藝獎、詩笠社翻譯獎,1993年漢城亞洲詩人大會頒與功勞獎,1994年獲文建會翻譯成就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