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種報紙、《臺灣人士鑑》等相關人物傳記、網站著手,乃至於日本人編的《滿華職員錄》、《華北職員錄》、《中國紳士錄》等,並自行編著「在滿洲臺灣人姓名、傳記表」做為研究的基礎。閱讀滿洲國相關出版品、報紙、檔案,最重要的是在《滿洲國政府公報》找到臺灣人在滿洲國任公職的紀錄,對有多少人就職於滿洲國官廳、校訂口述歷史的年代有所助益。而庋藏於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的《臺灣總督府旅券下付及返納表》,將旅券(護照,一稱渡華旅券)中有關「旅行地名」中有「滿洲」兩字者勾稽出來,收穫最大;作者也到中國瀋陽的「遼寧省檔案館」看滿洲醫科大學檔案,此一檔案更是價值連城。此外,臺灣各地方志、中國東北相關的文史資料也是重要材料之一;亦即,由臺灣地方觀點、東北人如何觀看臺灣人在滿洲,這兩個角度的史料值得重視。
本書《從馬可波羅到馬戛爾尼》集結內亞史研究權威蔡偉傑的數十篇書評,以曾經造訪大元帝國的馬可波羅(Marco Polo)與出使大清帝國的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的中國經驗作為討論切入點,引介多種新近學術觀點──主要為日本的「東洋史」和美國的「新清史」,探討自蒙古時代以來的騎馬遊...
何謂「臺灣人」?這是一九二〇年代臺灣知識分子提出的問題,百年來不斷迴盪,鋪展出一條追尋認同的崎嶇道路。 本書將帶領我們回溯從日治中期到戰後初期,臺灣國族認同逐步確立的曲折歷程。
▂▂▂▂這場戰役,改寫了台灣百年的命運▂▂▂▂ 開創中西軍事史的新領域, 史景遷高徒歐陽泰,以嚴謹的考據、活潑的論述, 揭開近代史上第一場中國戰勝西方的故事。
既然做不了中國人和日本人,那讓我們做臺灣人吧。 十九世紀尾聲,臺灣成為日本殖民地,入列帝國主義下追尋自我的弱小民族成員。 「成為臺灣人」或「福爾摩沙意識形態」的萌芽,本身是一個二十世紀的政治問題、文化問題與歷史問題。 是臺灣史,更是日本史、東亞史與世界史,本書是政治學者吳叡人漫長思想越境之旅的...
為「婆娑之洋」中的美麗島定位 分析探索日本統治下「殖民地臺灣」的諸面相 證示了臺灣歷史的多元脈絡與多樣性! 本書是臺灣史學者周婉窈教授有關海洋史與殖民地史研究的集結,收有十篇論文,加上附錄的兩篇小文,共十二篇,編排上分為海洋篇與殖民地篇。 ……
1.剝去胡適身上的各種疑雲,呈現一名真實、充滿「人性」的胡適 2.理解知識分子遇到理想與現實衝突時的妥協與容忍 3.從胡適的角度看近代臺灣政治史的發展與演變
康熙皇帝與皇太子之間的往來書信, 不只有著傳統帝王難得一見的真實情感與教養心得, 信中涉及滿洲、蒙古、西藏之間的複雜關係, 更是探究滿洲帝國如何主導東亞歷史的關鍵所在!
以優美易讀的散文體,記敘大時代中悲歡離合的真實故事, 除提供珍貴史料、照片重塑歷史現場外,更細膩生動的描寫人性、情感, 讓我們全面地了解一九四九年兩岸的動盪時局,也為書中人物六十年來仍無法撫平的生離死別之慟而動容。
那是一個連在偏遠鄉村辛苦墾耕過活的人,都會被捲進來的激烈變動時代。 本書的主題是清代臺灣的墾荒與地權。墾荒作為一種制度,首先展現的就是國家的土地政策和稅收管理,凡是無主荒地依法須向基層縣官請准之後,才得以招佃墾殖,且在墾成之後陞科納稅、登載帳冊,成為民可自世其業的民田。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牽動晚明江南社會秩序的鄉紳,他們的威信與勢力從何而來? ◆陽明學為何成為晚明江南地區民變事件的思想源頭? ◆晚明興盛的出版文化,在江南社會的群眾運動中扮演何種角色? ◆明清大變局中,江南社會的民眾如何自保以維持生計,又如何看待新政權?
旅美學者明鳳英,親身訪談:齊邦媛、林文月、樂茝軍、黃美之、范我存、張曉風,記下民國女子的環佩叮噹,文采斑斕! ※無障礙版本針對視障讀者、特殊讀者及不方便閱讀的讀者設計,內容編排符合EPUB無障礙指引規範,加入照片及圖表的替代文字說明,並調整部分阿拉伯數字、符號及注釋的編寫方式。
他的傳奇前半生, 足以拍成NHK晨間劇! ●首位臺裔直木賞作家●邱永漢親筆自傳●百年誕辰全新譯本 見證臺灣的動盪與希望,書寫青春的革命與夢想, 從落魄流亡者到賺錢之神的傳奇人生。
|第一本從學術出發,面向大眾的媽祖普及書| 最扎實的知識深度,最好懂的閱讀體驗 深入淺出介紹-遶境、爐主與頭家、貼香條等常見名詞 帶讀者進入台灣第一女神的神威赫赫
中國西征,征服了「中央歐亞」──也就是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將現今的新疆與蒙古納入版圖,牢牢控制西藏。乾隆皇帝誇耀大清盛世的「十全武功」,泰半都是這場西征的成果。 清帝國摧毀了當地另一個同樣也想成就自身霸業的帝國:準噶爾蒙古帝國。透過一系列野心勃勃的外交策略、軍事行動與經貿進逼下,準噶爾帝國曾經...
250年來,中國已經變成蛻變成夾雜著帝國和現代性的混成社會。它的一部分向外看,尋找機會,一部分向內看,注意危險。本書預測了中國和外部世界的關系可能會如何發展。它會變得像融合了不同族群並控制了鄰國的美國嗎?還是會像英國或俄羅斯一樣放棄帝國的虛名?在當代國際關係與東亞歷史中,中國對我們來說最是最重要的國...
歷時30年、100篇專文 一部主張公民權利, 從公共化、私有化角度討論媒體運作機制 綜覽台灣百年報紙、電視、網路生態的傳播史 =內容簡介= ●《臺灣民報》開啟了台灣媒介的百年歷史 本書收錄作者自1992至2022年間發表在報紙雜誌、電子媒體的作品,內容論及之媒介包含...
這是台灣華麗登上世界舞台的故事! ※台灣史經典暢銷著作 ※新增12,000餘字,17頁篇章,探討台灣如何從史前末期走進大航海時代 ※中央研究院院士 許倬雲專文推薦 ※曾獲中國時報開卷版年度十大好書獎
本書是作者耗時近三十年完成的巨著。臺灣有關滿洲國的資料不多,有關在滿洲國臺灣人的資料更少,因此本書的出版彌足珍貴。
作者除了進行為數眾多的口訪外,也大量蒐羅相關檔案史料,從各種報紙、《臺灣人士鑑》等相關人物傳記、網站著手,乃至於日本人編的《滿華職員錄》、《華北職員錄》、《中國紳士錄》等,並自行編著「在滿洲臺灣人姓名、傳記表」做為研究的基礎。閱讀滿洲國相關出版品、報紙、檔案,最重要的是在《滿洲國政府公報》找到臺灣人在滿洲國任公職的紀錄,對有多少人就職於滿洲國官廳、校訂口述歷史的年代有所助益。而庋藏於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的《臺灣總督府旅券下付及返納表》,將旅券(護照,一稱渡華旅券)中有關「旅行地名」中有「滿洲」兩字者勾稽出來,收穫最大;作者也到中國瀋陽的「遼寧省檔案館」看滿洲醫科大學檔案,此一檔案更是價值連城。此外,臺灣各地方志、中國東北相關的文史資料也是重要材料之一;亦即,由臺灣地方觀點、東北人如何觀看臺灣人在滿洲,這兩個角度的史料值得重視。
本書共有九章。第一章概論旨在説明臺灣人的「滿洲經驗」,並回顧先行的相關研究。第二章討論臺灣人的滿洲認識、滿洲國的建立,以及臺灣人前往滿洲的原因和方式。第三章探討在滿洲國接受中、高等教育的臺灣人,自醫科、工科、法科、商科逐一探討。第四章説明滿洲官僚體系的建立及臺灣人在其中的角色。第五章討論在國營、特殊、準特殊會社非公職的臺灣人,以及經商、從工、甚至被僱傭者,並描述臺灣人在滿洲的生活。第六章探討在滿洲的臺灣醫生,除了少數當衛生行政官員、醫學研究外,多半走開醫院的路線;在滿洲執業的醫生,大半出身醫師世家,而且彼此間亦有姻親關係。第七章探討臺灣人在滿洲的戰爭體驗,這是在滿洲的臺灣人最為特殊的經驗。第八章探討戰後回台及留在東北的臺灣人,如何面對國共政權,有些人陷入白恐案件而身陷囹圄;有些繼續在臺灣活用「滿洲經驗」,終能有所發揮;而1970年代以降至少有二成以上有「滿洲經驗」者選擇再度離散,到日本、美國、澳洲尋找新的「王道樂土」。第九章總結研究的成果。
作者簡介 |
許雪姬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專長為臺灣史研究,特別著眼於清代台灣制度史、家族史、日治時期台灣人的海外活動史、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口述歷史。著有《離散與回歸:在滿洲國的臺灣人(1905-1948)》、《清代臺灣的綠營》、《龍井林家的歷史》、《洋務運動與建省:滿大人最後的二十年》、《清代臺灣的官僚體系:北京的辮子》、《樓臺重起(上編):林本源家族與庭園歷史》、《板橋林家:林平侯父子傳》等專書、及期刊論文百餘篇。並策劃《臺灣歷史辭典》、出版口述歷史、地方志與日記史料數十種。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