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的雜貨店,是什麼樣子?是店主親切的鄰里補給站?還是空氣中瀰漫甜味、香氣與笑聲的歡樂國度?有人說,在隨處可見連鎖商店的時代裡,雜貨店終將走入歷史,但在人聲鼎沸的市場、遲暮再生的眷村、人口外移的海濱,無論何處,總有家雜貨店靜靜佇立著,與地方一同生息,照顧當地人的需求,陪伴地方邁向未來,才沒這麼容易被時間給淘汰!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臺語課本九十年前就有了? 阿公小時候讀的三字經和百家姓是MADE IN TAIWAN的特別版本? 那個年代的臺灣孩子,都讀什麼書長大? 私家收藏珍稀蒙學文獻大公開 再現臺灣早期私塾師生互動場景 原來,臺灣孩子曾經是這樣長大的!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一個有「思想犯」的年代。六名年輕女性白白失去了青春、自由,甚至生命。「流麻溝十五號」是綠島思想犯共同的戶籍所在地。一九五○年代初,綠島新生訓導處曾經關過一批女思想犯,她們稱為「綠島女生分隊」。 無法想像的監獄生活,出獄之日遙遙無期,對家人親友的掛念、對未來的茫然,衝擊著她們...
自風和日暖的鹽分地帶,到鬱鬱蔥蔥的淺山地區,
一路探尋老店隱藏的生命故事,找回與地方的情感連結
你印象中的雜貨店,是什麼樣子?是店主親切的鄰里補給站?還是空氣中瀰漫甜味、香氣與笑聲的歡樂國度?有人說,在隨處可見連鎖商店的時代裡,雜貨店終將走入歷史,但在人聲鼎沸的市場、遲暮再生的眷村、人口外移的海濱,無論何處,總有家雜貨店靜靜佇立著,與地方一同生息,照顧當地人的需求,陪伴地方邁向未來,才沒這麼容易被時間給淘汰!
|每一家雜貨店,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模樣|
以「雜貨店」為名的零售商店,乍聽之下好像都很相似?但只要跟著踏查腳步走近細看,你會發現每家雜貨店都有獨一無二的個性:
˙瀰漫漢方香氣的中藥行兼雜貨店,不僅販售大眾口味的零食、古早味糖果,連昂貴的冬蟲夏草都能找得,兼具多元與彈性
˙只給客人「好康」的雜貨店,從買賣日常用品、現炸點心、自栽水果,代客叫車到美髮服務通通有,多方經營回應顧客的需求
還有未設招牌,甚至沒有門牌地址,但在地學子都知道的零食樂園;因應地方人群變遷,引進異國商品,不僅服務新客群,也發掘新商機的老雜貨店……從店主、店名、選物、陳設,都有其獨到的經營理念及策略,店家隱藏的生命故事,精采程度超乎你我的想像!
|雜貨店不只是店鋪,更是認識地方的窗口|
欲愛啥?只要向雜貨店「注文」(tsù-bûn,預訂)一聲,店家便會備妥,甚至變身快遞幫你送到家;找不到想買的商品?店家為你尋找貨源,你需要的,雜貨店使命必達!這樣的職人精神,讓雜貨店不只是買賣交易的店舖,也是一地人情互動的縮影;是跟隨社區發展、回應居民需求的場所,也是映現臺南日常風景的窗口。雜貨店內商品的選擇,折射出當地風土環境與經濟條件;透過老闆娓娓道來的店舖歷史,更能一探地方的流轉與興衰。本書以多元視角凝視雜貨店日常,邀請讀者一同認識地方的風俗與人情。
|化理念為行動,認識臺南,共寫臺灣的故事|
本書由國立成功大學「公眾歷史與博物館研究室」團隊與八所臺南高中職、超過兩百位師生攜手合作,以「雜貨店」為經,「田野調查」為緯,開啟一場歷時兩年多的奇幻之旅,透過踏查紀錄,擦去貼在雜貨店上「陳舊」、「過時」的標籤,讓我們重新看見其特色與價值。
其中有研究人員以專業觀點主持踏查計畫及提供行動指南;有不同領域教師以多元觀點跨科合作、激盪出嶄新的教學計畫與方法;參與調查的學子更在教師及專業研究人員的引導下,學習何謂田野調查,並以澄澈的眼光發掘在地故事。而今,作者群將過程中的收穫與感動凝鍊於書頁中,讓我們跟著本書一起出發,繼續這趟旅程,到雜貨店買個值得回味的好故事吧!
|編排彩蛋|
˙一店一故事:精彩故事大公開!從明星商品、店家小祕密認識雜貨店與地方的關係。
˙買故事的入門手札:「眉角」不藏私!揭密詳細操作步驟,手把手教你做出具體成果。
|專文推薦|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代理局長 陳修程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長 鄭新輝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張隆志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黃貞燕
博物館與「小眾」一起貼近「大眾」,讓少數人的發現被更多人看見,一同自造地方歷史;同時,在實踐理念、生成展覽之外,也讓師生發現新的學習途徑。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代理局長 陳修程
好奇臺南的校和館如何跨界嗎?好奇師生去雜貨店買了哪些故事嗎?跟著此書,您會找到一個好方法,重新思考學習、重新認識臺南!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長 鄭新輝
這是一本屬於大家的臺南人生命史!學生們走出教室、館員們走出博物館、學者們走出研究室……在人與物的生命史故事中,重新理解地方文化的豐富意義,分析社經網絡的深層影響,並思考未來故鄉的嶄新風貌。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張隆志
這項出版計畫,使得讀者們有一個好的思考與行動框架,讓地方的各種生活單元,都具有如此被透視與深度解讀的可能性,讓所有關懷家園與土地的人,都可以找到新的路徑。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黃貞燕
【本書特色】
˙重新看見傳統產業的價值:透過本書,讀者可感受雜貨店呼應地方需求的職人精神、與居民的互動連結,發現在連鎖超商遍布的時代,雜貨店不被取代的價值。本書更有新世代學子與傳統雜貨店間跨世代交流的珍貴動人場景。
˙田野調查與實作的行動指南:本書是博物館單位與高中師生的跨領域合作實例,不僅記錄珍貴的課堂風景,書中更提到實作相關之操作理論、調查注意事項等,兼具專業性與實用性,可作為各領域探究與實作課程的參考指南。
˙地方書寫與市民共筆協作的範例:本書透過不同領域人員的跨界協作,以多元觀點進行踏查,記錄與地方雜貨店交流互動的經歷,呈現鮮少被人關注的故事,不僅為讀者開啟認識地方的新視野,更為臺南地方史及臺灣歷史增添立體感,也是共筆書寫精采範例。
作者簡介:
謝仕淵 總策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曾任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現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暨公眾歷史與博物館研究室主持人。著有《府城一味:時間煮字,情感入味,一起來臺南吃飯》、《「國球」誕生前記 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史》、《新版 臺灣棒球一百年》等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