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為臺灣棒球努力的一切,都將被記憶
最完整的臺灣棒球史
臺灣人為何把棒球叫作柴球?最早打棒球的臺灣人是誰?
當年出國比賽的棒球小將們,除了比賽之外,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
比推理小說還精采的重大犯罪! 英國自然史博物館創館以來最離奇的竊案! 華萊士可能作夢都想不到, 他費盡心力在南美洲紀錄鳥類、於馬來群島帶回世界第一隻天堂鳥標本, 會有個狂人在一百六十年後,為了偷羽毛, 只是要重現與華萊士同時代的古典運動:毛鉤綁製。 什麼叫毛鉤綁製? 十八世紀,...
天然獨世代 × 信仰社會主義的左派阿公 × 政治冷感又政治敏感的媽媽 思考白色恐怖的家族痕跡 迢迢迂迴路,終點仍是回家 本書為白色恐怖受難者蔡再修的孫女范容瑛,對阿公的「左派生涯」所做的紀錄,以及自己在面對家族史及世代衝突時,如何思考及重新理解世代間的生命際遇。
何謂「臺灣人」?這是一九二〇年代臺灣知識分子提出的問題,百年來不斷迴盪,鋪展出一條追尋認同的崎嶇道路。 本書將帶領我們回溯從日治中期到戰後初期,臺灣國族認同逐步確立的曲折歷程。
嚴重分裂的族群,如何打造一個屬於所有人的共同故事? 釐清族群撕裂、長久歧異的臺灣問題根源 尋求肇因於「雙螺旋政治時差」的結構性異化解方
台灣從來就不是教科書上的台灣 他與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從荷蘭、美國、西班牙、大清、日本到中華民國 每一個時期的台灣,都展現無比精彩的歷史韌性 一起按圖索驥,在故事裡找出台灣與世界之間的歷史彩蛋! 鄭成功住在神社裡、教堂的聖母也繞境…… 原來這些地景歷史,都跟他們有關係! 隨著藍...
他的傳奇前半生, 足以拍成NHK晨間劇! ●首位臺裔直木賞作家●邱永漢親筆自傳●百年誕辰全新譯本 見證臺灣的動盪與希望,書寫青春的革命與夢想, 從落魄流亡者到賺錢之神的傳奇人生。
臺灣社會中流傳許多關於族群的說法,然而想釐清這些說法的真相,卻不是簡單的事情。 本書從制度沿革、人口統計、戶口檔案與調查資料中抽絲剝繭,一一破解關於平埔、外省、客家、福佬的歷史謎團。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融合植物分類學、民俗植物學、歷史學與社會學 以標本重新發現臺灣第一代植物學家的故事 在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與人類學博物館裡面,有超過六千件植物標本,以及十五件來自密克羅尼西亞與蘭嶼的藏品(包含一件草裙),都跟細川隆英這個人有關。 任教於臺大生態演化所、同時身兼植物標本館館長的胡哲明,十年...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本書著眼臺灣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臺北圓山動物園,集中探討動物園在面對民間、國家、戰爭與環境變遷之際,呈現哪些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又是如何被凝視、想像與操作。本書不僅是臺灣首部動物文化史,更是一部宏觀的自然史與生命史,透過爬梳動物與人類社會相遇的過程,進一步思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
十九世紀末日治時期,日籍學者紛紛來臺,是近代臺灣各種科學研究的起始。本書以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地質學講座教授早坂一郎(1891-1977)為核心,向前回溯西方人如何因交通、貿易、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來到島嶼;向後探究臺灣學者接續科學研究至今的努力,引領讀者認識近代地質知識體系進入臺灣的歷程,並透過...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凡為臺灣棒球努力的一切,都將被記憶
臺灣人為何把棒球叫作柴球?最早打棒球的臺灣人是誰?
當年出國比賽的棒球小將們,除了比賽之外,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
最完整的臺灣棒球史
「逆轉勝」不只是棒球精神的最佳寫照,某種程度更代表著永不服輸的臺灣價值。
臺灣棒球走過百餘年歲月,過程當中有歡笑、有淚水,有榮耀、有挫折。臺灣曾經因為嘉農、紅葉與三冠王的勝利而熱血沸騰,也曾因為職棒簽賭歪風而低迷失落。但是,棒球魂始終不滅,每逢職棒開打或國際賽事期間,球迷「不曾塞車」,總是在場邊加油、吶喊,扮演最稱職的「10號隊友」。對棒球的熱情一直深植在臺灣人的心靈深處,隨時等待爆發。
本書為最完整的臺灣棒球史,作者謝仕淵為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副館長,2003年曾出版《臺灣棒球一百年》,10多年後的今日,他重新改寫,並按照時間脈絡,娓娓訴盡與臺灣棒球相關的人事物,讀來宛如觀賞一場球賽般,起伏跌宕,也從中感受棒球成為國球的偶然與必然。
作者介紹
謝仕淵
因為打棒球而愛棒球,最後研究棒球的棒球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副館長。兼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南大學、逢甲大學等校。
關注體育運動與國族認同的議題。編輯與著作《國球誕生前記 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史》、《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口述訪談》等書,並曾擔任電影《KANO》等棒球影視作品之顧問。
熱血推薦
林華韋(前棒球國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校長)
周思齊(職棒選手,中信兄弟球員)
魏德聖(導演)
曾文誠(FOX體育台球評)
徐裴翊(Vamos Sports 翊起運動共同創辦人)
趙豪城(美國職棒資深球評)
從棒球引進臺灣談起,除了道盡臺灣棒球身世之外,也讓我們看見棒球與臺灣人精神的重疊與類同,原來臺灣人瘋棒球並非偶然。——魏德聖
通盤性地從過去到現在,由點到面,重啟這個土地上最重要的運動發展,其中有傲人的榮光時刻,但也有陽光照不到的陰暗面……而這也是本書的價值,凡曾為臺灣棒球努力過的一切,都會被記憶。——曾文誠
如果你看過二○一三年世界棒球經典賽,中華隊跟日本交手時,臺灣萬人空巷只為守在電視機前隔海為中華隊加油;如果你看過世界十二強棒球賽,林智勝對古巴轟出超前的三分彈、全場球迷瘋狂的模樣,那麼更應該了解,棒球是如何開始跟臺灣緊密相連的。——徐裴翊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