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呼召的問題百百種,各種說法、見證莫衷一是。當我們期待回到聖經,尋找問題的答案時,卻可能遇上另一個問題──錯解聖經中的呼召,將常聽到的說法當作真理。有鑑於此,聖經學者曾思瀚寫下了《被誤解的呼召》,華人教會第一本詳盡詮釋呼召經文的著作。
用行動和思想,引發靈命更新契機 人類學家華登(Paul Radin)經過多年觀察,得出一個結論:世界有兩種人,一種是行動型的,另一種是思考型的。 孫寶玲博士新作《新約聖經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與實踐》,為行動型和思想型信徒啟動靈命更新的契機: 給行動型的契機,新約世界與今天應用的平衡。 給思想...
舊約學者華爾頓深入研究古近東文化,並詳細考察「創造」的希伯來文在古代文獻中的使用方式,結果發現:創造敘事的重點,並不是神如何使物質無中生有,而是神如何從混沌的世界中建立秩序。這樣的解讀,幫助我們以新的眼光認識神的安息、人的角色,我們的神學也會更有活力。
愛與苦難是無可避免的人生課題……要如何承受羈絆與心碎,讓生命完整無憾?這是困難的問題,或許需要的是一個大膽的答案。安.福斯坎,《紐約時報》百萬暢銷作家,以其網路書寫引發無數現代基督徒女性的心靈共鳴,在她自己對生命苦痛的艱難提問中,與聖餐中破碎血肉並傳遞出去的耶穌相遇。
如果聖經中有個青少年團契,我們看見了嗎? 約瑟、大衛和但以理,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人物,我們總是只看他們的年少得志,卻輕忽他們的混沌掙扎。 基哈西、米非波設和耶弗他的女兒,這些不曾被注目的邊緣人,我們總是忽略上帝對他們的關照,進不去他們的內心世界。 更不用說,她瑪、暗嫩和押沙龍,聖經中最黑暗的一頁,我...
本書介紹兩千年來主要在西方傳播的基督教信仰與希伯來文化、希臘文化、拉丁文化、歐美多元文化,以及全球各地文化等交融互動中形成的思想演變史,分成上下兩冊。上冊涵蓋初代教會時期與中世紀教會時期,而下冊涵蓋宗教改革時期、啟蒙運動時期與近代教會時期。適合作為基督宗教概論、基督宗教史、西方思想史、西方哲學史等課...
不同於馬太、馬可、路加,約翰福音的作者自始至終只用「記號」一詞來描繪耶穌所行的神蹟。對他而言,這些超自然現象不是展現神的大能而已,更是標示著主耶穌真正身分與使命的記號。《耶穌的記號》將帶你跳脫依照章節或事件劃分的傳統讀經框架,從七個神蹟記號看清楚約翰福音的整體信息。
當代重量級神學家及哲學家新作,引領上帝子民進入時間的屬靈探險,反思如何面對過去、活在當下、盼望未來。並以傳道書和其他文學、音樂作品對話,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重新練習校準永恆的上帝。
這是一本「既知性又靈性、既談論也實際操練禱告」的書。 我們慣常的祈禱方式,是用言語去表達我們的思想或感情,但這不過是祈禱的其中一種表達方式。歸心祈禱(centering prayer)作為默觀祈禱的一種,則嘗試追本溯源,把默觀祈禱的教會靈修傳統,以嶄新的方式揭示給現代的信徒,讓信徒在節奏快速的生活...
本書屬於「與斯托得一起讀聖經」系列,在登山寶訓中,可以看見耶穌對於當時代的宗教文化毫不留情的真心話,指出在眾人習以為常的生活常規中,內含著的偽善和冷血。但同時,也可以看見,耶穌所指向的神的國度和國度子民的生活樣貌,內含著神對世人的憐憫與豐厚的賜予。登山寶訓不是「基督徒身分資格考」的測驗清單,而是一張...
延續《保羅神學的十堂課》、《十架牧養學》的寫作關懷,華神榮休院長陳濟民老師,數十年來不斷研究、思索啟示錄,嘗試解析其中錯綜複雜、緊密連結的結構,找出最合理的詮釋方式,將上帝透過使徒約翰所傳達的先知信息闡明出來,挖掘出當中所蘊藏的無比盼望。如果你我仍懼怕末世的苦難,或是在暫時的富足與和平中失去了見證的...
跨越半世紀的經典鉅作,赫舍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認識先知,也遇見悲憫的上帝! ★本書榮獲《今日基督教》雜誌選為二十世紀百大好書 ★當代福音派神學中最常被引用的舊約經典
本書前身是《實用解經講道》一書,《實用解經講道》出版後即得到讀者極大迴響,並做為神學院講道學教科書,幫助許多神學生學習講道基本知識,也協助很多牧者增進講道能力。《實用解經講道》的原文書已出到第三版,內容有所增加,尤其在〈學習練習〉一章加上符合現代的資料。因此,為讓讀者能閱讀到最新的內容,而再次翻譯第...
MD:Missional Discipleship 「使命門徒」:與耶穌建立一生之久的跟隨關係,參與在上帝國度的宣教行動裡。 在「我世代」和「躺平世代」裡, 跟隨耶穌的「使命門徒」,如何熱血不厭世?
新約學者曾思瀚博士指出,若說「耶穌不談政治」,就是徹底誤解了政治,也誤讀了福音書。 透過扎實的新約研究功夫,重建當時的經濟、文化與意識型態,曾思瀚博士為讀者做出詮釋的示範,從「政治」的角度解讀福音書與使徒行傳。
你是否敢讓這位將人看透透的彌賽亞,揭穿你的心? 早在佛洛伊德以心理學家之姿道出人性實況之前,耶穌早在兩千年前就用祂那高超的讀心術,不僅把人看到骨子裡,還「惡狠狠地」揭穿人的真面目。 為了幫助讀者看到路加書寫的精緻細膩處,擅長修辭鑑別學的曾思瀚博士,在本書中示範如何分析路加福音中的「心理敘...
這是你必須再多讀一本的羅馬書註釋。 本書的主要目的不在純理論的探討,因此本書不以純粹的逐節詮釋為焦點,乃以詮釋模式(interpretive paradigm)的探討為中心。由古代書信的寫作技巧與修辭慣例,來尋找詮釋的線索。本書嘗試以修辭-口述(rhetoric-orality)的創新方法,來補充...
召命,不只關乎神呼召我們做一些事情,又或者從事某些職業崗位,召命關乎我們整個生命⋯⋯ 人稱「楊醫」的楊錫鏘牧師,由從醫轉而投身聖經研究及教學工作,多年來一直參與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下稱 HKPES)的服事,切實體會到職場信徒的掙扎和難處,這些年來他都默默地在這信仰羣體中耕耘生命,幫助信徒整合...
賴特首次嶄新嘗試 新約研究 X 歷史傳記 帶你發現從未認識過的保羅 透過歷史角度,以傳記型式描繪保羅所身處第一世紀希羅、猶太世界的日常生活,勾勒出他一生立體、多重的性格樣貌,為了神大發熱心所遭逢的受挫、懷疑和憂傷,及至死的愛與忠誠。
這世界不是「非我家」,而是上帝的家園。 神學家沃弗及麥克安納利林茨以抽絲剝繭、縝密連貫的經文詮釋,揉合聖經的三卷書,對全球種族、社會、思潮問題,以及政治、經濟、生態等難解問題,提出耳目一新的家園神學。
心之所愛,比腦中所知,更加重要;心雖然很抽象,但會具體呈現在所愛的人事物上,那就是我們的欲望。《欲望的門訓》指出,基督徒可以藉由教會的崇拜與禮儀,讓內心的欲望恢復到正確的方向。
來吧,讓我們一同加入聖靈的團契中 受聖靈洗的灌溉,在教會土壤茁壯! --- 教會論和聖靈論是「應用性」或「實用性」很強的兩項教義。 信徒既在基督裡與神和好,都領受了聖靈所施行的救恩,並加入信徒群體(即教會)當中, 更清晰、明確的教會論、聖靈論當有助信徒, 使信仰生命更加有根有基,豐富多采。
在勇敢抉擇與行動中,看見神旨意的無限豐富與自由! 與其沉迷於預知未來,或過度焦慮如何選擇,也許神其實更期盼我們在意的是,能否越來越活出神的生命和樣式,從而在每個決定和行動中,真心信靠祂的引導、堅信祂會掌管未來。
對很多基督徒來說,天堂、審判、世界末日、升天、死後生命、地獄、新天新地,都是既熟悉,卻又相當陌生的語言。新約學者賴特,清楚知道這些詞彙給信徒帶來的痛苦,在本書當中,他帶領讀者重新檢視上述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原來,耶穌要門徒期待的,並不是死後上天堂,而是在新天新地的身體復活;「死後生命」並非新約作者所...
華人教會習慣把聖經與我們的生活的關係視為單程路;聖經的教導,單向地透過邏輯推論指令我們如何生活,歷代不變。然而,這關係應當是一雙程路;聖經對很多議題的涵義,應該在我們當代生活的世界與聖經世界之間不斷來回互動而產生。聖經內涵的豐富,也透過此互動來顯示;否則,我們沒有辦法找到聖經對人權、性別平等、環境生...
【内容简介】 圣经中的预言是什么意思呢?一听到预言,我们常误以为是预测。预言在圣经里的意思就是神所要说的话。当一个人把神所要说的话说出来,这个人就在说预言。 圣经中预言的定义,就是神说的话。那么,神说的话有两个重要的关键:第一个关键,这话既然是神说的,就有权柄;第二个关键,这话既然是神说的,所说...
言說行動理論,點燃神話語力量 言說行動理論問世超過五十年,在西方學界為人熟悉。《天國演說家:從言說行動理論看路加福音》則是華文世界第一本用言說行動理論寫成的釋經書。本書對以下讀者尤其有幫助: 團契輔導、牧者。 有意挖掘聖經的社會、政治面貌的信徒。
深入聖經呼召現場,細細解開呼召真諦
「要怎麼知道上帝對我的呼召是什麼?」
「如何確定這是上帝的呼召,而不是我自己的想法?」
「沒有明確呼召的人,可以去唸神學院嗎? 」
「上帝呼召人,一定會給人某句經文或特殊印證嗎?」
關於呼召的問題百百種,各種說法、見證莫衷一是。當我們期待回到聖經,尋找問題的答案時,卻可能遇上另一個問題──錯解聖經中的呼召,將常聽到的說法當作真理,比如:以為上帝呼召亞伯拉罕離開本族本地父家,祂的心意就是要人離鄉背井或到海外宣教!?失真的理解不僅無法幫助我們明白上帝的呼召,更有可能使人走迷了路,離真正的呼召更加遙遠。
有鑑於此,聖經學者曾思瀚寫下了《被誤解的呼召》,華人教會第一本詳盡詮釋呼召經文的著作。作者選了八個舊約聖經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呼召故事:亞伯拉罕、摩西、約書亞、基甸、撒母耳、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等人的呼召,帶讀者重回每個呼召的事發現場,進入古近東的文化背景來重新理解這些呼召。你將驚嘆,原來,要認識埃及文化和米甸文化,才能真正看懂摩西的呼召!原來,我們現在對這些呼召的理解,和它們被寫下時想表達的意義,是這麼不同!當我們重新檢視這些呼召故事,解開它們背後更豐富的意涵時,我們將認識到比「上帝呼召我做什麼」更大的事。
【作者介紹】
曾思瀚
英國雪菲爾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聖經研究博士,現於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加拿大安布羅斯大學(Ambrose University)教授新約和講道學,並致力於世界各地推廣其研究和講課事奉。精通英語、粵語和華語,以旺盛的創作力與深刻的解經著述著稱,中英文著作超過五十本,是產量多、學界評價佳,能打入英文神學圈的華人聖經學者。其著作《士師記的刻劃研究──領袖、女性與家庭的故事》獲得2011年香港基督教金書獎最佳作者(學術)。他以教導更好的聖經閱讀方式,使讀者提升聖經閱讀能力,進而能以更好的方法來釋經為己任。
「領受呼召,為神行動, 這樣的聖經偉人故事實在太激勵人, 因此我們也要仿效他們的行動,到海外宣教!」 小心!你可能誤解呼召了! 聖經研究專家曾思瀚博士提醒我們, 回到呼召故事的現場,才能真正明白呼召的含意! 曾思瀚博士挑選8個舊約聖經中, 耳熟能詳的呼召故事: 亞伯拉罕、摩西、約書亞、基甸、撒母耳、 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等人的呼召故事, 帶我們進入古近東的文化背景中, 破除我們對呼召故事的錯誤理解, 重新找回呼召故事的真正力量! 現在就來閱讀2023年 曾思瀚博士全新書籍《被誤解的呼召》 一起重新獲得呼召的豐富意義與力量!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