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痛、甜與冷、光與黑暗 閃爍交織
打開知名不具的邀約,敬請進入蘋芬的詩之靜室
以女孩的澄澈雙眼,觀世間萬物,輕輕落下深沉之筆, 撫摸心頭溫柔的肉,帶妳飛翔 2018文化部第五屆「詩的復興——詩的蓓蕾獎」得主,李蘋芬第一本詩集《初醒如飛行》,收錄四十九首詩作
楊照從周夢蝶、洛夫、商禽、瘂弦、楊牧五位詩人開始,從詩人歷處的時代背景和各別流離的生命景觀,切入談論台灣現代詩在五○到六○年代的這「黃金十年」,這五位極具代表性的詩人,也就在這十年期間進入詩生命的巔峰。
你愛我嗎/現在的你答案是否不同 可是/現在的我/已經厭倦了這道題目 想發明一些新的問題,去問你 「讀《剛剛發生的事》,是一趟靈性行旅,掩卷後,頓覺心變自由,世界甦醒且重新活躍了起來。」──李癸雲(清華大學臺灣文學所教授兼所長) 「豐饒的性情,黠慧的詩心,帶著釉光的詩風,確實顯示她超越同輩的才華,...
徐珮芬第四本詩集・第二屆周夢蝶詩獎得獎作品 收錄三十二首創作,呢喃短句交錯其中,是詩人穿走生活,竭盡求生,數著日子、看著電視,任慾望與不安湧動,思緒混亂致使語言失序,詩句時而放縱時而噤聲,眼前一切形變扭曲,甚至忘了自己的模樣,成了白晝中的失能者,夜裏問著:「你不覺得,這就是我們的Happy e...
《昨夜涉水》曾入選楊牧詩獎與周夢蝶詩獎決審。集結三年來精選的四十首詩作,詩集以時間與物質為題,指出一種往昔的、已過去的銘刻。
夜的記憶浸染著昨日的情境,以「涉」的方式試圖抵達、碰觸,進而重新廓清詩的疆域。「涉」是交涉,與蒼莽世間與紛雜人群交涉,「涉」也是涉險,未知在不遠的前方,溺於其中同時,觀看著那不斷掙扎的自己。「涉」是牽涉,我們無不牽涉著他物、他人而傍於某個自身闢出的角落。然而,「涉」也是徒步渡水,撩起衣襬,肉身實踐。水不歇的流動與向下滲透,它有其命定卻也開展出自由的新局,它充盈著孕生與湮滅的每一個瞬間。
輯一以「鏡子」為主標,也是詩人迷戀的意象之一。人世間種種關係如同兩面相對而立的鏡子,在彼此身上無盡的投映出鏡像;輯二「致不具名者」,以詩創造對話、溝通,拓寬思考的餘地;輯三「木質與雲堆」記錄著置身異地的陌生化經驗,從高度發展的都市到靜僻的村鎮,共同架構出旅人之體所感應的他界視野,延續與深化。此部分的詩作寫於詩人為期一個月的日本旅途,以日常身體感的變化為問題核心,探索人在移動與停留兩種狀態間,如何實踐「平常」生活與「美學」經驗,勾勒出「旅行」背後的遷移、安頓命題。
李蘋芬曾表示文學對她來說,是生命中唯一讓其有活力的事情。她表示,寫詩的過程就是不斷「問問題」,但「詩」卻無法立即提供答案。而讀詩也像是在尋找解答,詩人告訴我們,解答除了在詩中,其實也就是『好好生活』。」如詩人栩栩讚曰:「藉著詩,蘋芬翻開身體與日常風景的內面,從細微夾縫處一再遞來無數物象與抒情,向我們報信。」
作者簡介
李蘋芬
一九九一年晚春生,著有詩集《初醒如飛行》。曾獲臺北文學獎、文化部青年創作獎勵、詩的蓓蕾獎,入選《臺灣詩選》、《九歌109年散文選》,現為政大中文所博士候選人。
好評推薦
王姿雯、林達陽、馬翊航、吳緯婷、栩栩、楊佳嫻 詩心滿溢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曾琮琇 專序導讀
王姿雯:「在愛與痛的不斷陷落中,讓沙漏靜置,讓落下的意識漸成珍珠,那輕盈珠玉般的痛感,將碰觸所有進入這一靜室的讀者。」
曾琮琇:「陳義芝形容蘋芬詩有聰敏的純真,唐捐指她化日常為神話;《昨夜涉水》保有這些美好的質素……我感覺像蘋芬這樣,有強烈身體意識的詩人,『涉水』象徵著詩人以最原始的身體動作觸探『語言最遠可以走到哪裡』的決心。」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