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永遠維特,為了愛,永遠維持著一種感傷的堅硬,可能是甲冑,可能是結石,可能是脊椎,可能是神祕的犄角。即使我曾是太過靠近太陽的伊卡魯斯,憑藉著詩,融化後我也落海為龍女。
──楊佳嫻〈舊址〉
★ 收錄「#筆桿接力」散文14篇、詩15首、小說16篇,見證台灣文學的多樣與活力 ★ 長篇專文深度報導+8篇作家專訪,解析這場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學行動 ★ 蘇碩斌〈介入社會是文學的絕對自由〉與張亦絢〈勇敢的理由那麼多〉,兩篇導讀由社會學與文學面切入
人工流產是數百萬女性共有的真實經歷,卻長期被隱匿於陰影之中。主編安妮.芬奇耗費20年,蒐羅百餘篇以「人工流產」為題的各式作品,匯聚了16世紀至今,來自全球各地背景相異的作者群,寫下長期遭噤聲的人工流產故事。這些作品以文學的力量撕裂沉默,呈現出她們的聲音。 ★ 本書催生台灣首部人工流產文集:《以...
音韻是走揣台語寶的鎖匙, 臺羅、漢字是傳承台語的開始。 音掠予準,聽說台語自信閣歡喜, 字莫花去,讀寫台文媠氣閣趣味。
【蔡英文前總統 隆重推薦】 「請容許我的心是熾熱的。」 羅毓嘉放開來寫、為島嶼而作的詩, 以寫詩二十年的氣力。 ▍寫述愛,與一切受到政治衝擊灼傷的—— 我對愛一無所知 如同山對雨全無所求 仍被一個眼神擊中
「我們能否看著對方,在對方身上認出自己?」 一行禪師第一本中譯詩集 「一行禪師的作品,證明是現代人的痛苦與憂愁的一方解藥。」 ──王鷗行,《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作者
醫道同源,鬆柔── 是傳統醫家與道家思想文化,源遠流長如出一轍的共通源頭。 是太極拳與瑜伽共同追求,教人醉心的特質所在、造境之巔。 一刻鐘 鬆柔心;一刻鐘 鬆柔身;一刻鐘 解鎖僵硬;一刻鐘 注滿靈魂
2004年耶魯青年詩人獎得獎作品 三個章節、二十一首詩 美國詩人理查·賽肯由愛的執著生出的濃烈詩集 愛等於死,親密等同暴力 肉體與精神的冒險,血肉橫飛 「這是我為你/準備的地方。一個你能愛我的地方。/如果這不是個國度我不知道哪裡能是。」—〈霜雪惡雨〉
自序 這是我城市與生活的記憶,「日光之下無新事」,但為了找點事情做,發現自己有一支筆,就是自己的回憶與想像。 感謝朋友和讀者的閱讀「令人懷念的未來」。書題「令人懷念的未來」,取自日本歌曲,意思是未來的路途,是由過去的點點滴滴的艱苦組成的。 副題「七分之一的世界」,是嘗試用淺白的詩歌和隨筆,書寫邊緣...
曾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和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的新世代女詩人楊佳嫻,最新出版的詩集《少女維特》,一半是十年前日日在網路上且豪不修改的少作;一半是十年後,時時在紙頁上反覆推敲字斟句酌的近作。詩集如此編排,展現出摺疊光陰、跨越青春懷想的時間張力,不但使得楊照要抒情地說「凝視傷口而變成了傷口」,更讓詩評家奚密在書前推薦序中肯定寫道:一位新世代詩人勤奮建立了一套具有相當深度和堅實質地的美學。而中國詩人暨學者陳建華也讚嘆道:「數年前讀到楊佳嫻的詩,如見王師再臨。不在於追求『鏡花水月』之美,也不在於名句傑作的『戲仿』,而在含蓄、凝練之中蘊含那種『羚羊掛角』的禪意,那種凸顯文字之所以象形之美的爭鬥,在詩行中留下齒齧岩石的血痕。」
詩永遠維特,為了愛,永遠維持著一種感傷的堅硬,可能是甲冑,可能是結石,可能是脊椎,可能是神祕的犄角。即使我曾是太過靠近太陽的伊卡魯斯,憑藉著詩,融化後我也落海為龍女。──楊佳嫻〈舊址〉
作者簡介
楊佳嫻
1978 年生,台灣高雄人,雙子座。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目前為台灣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台灣當代文學與四十年代上海文學文化。作品曾入選多種散文與新詩選集。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少女維特》,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編有選集《臺灣成長小說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