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阿那律尊者.阿難陀尊者.羅睺羅尊者.摩訶迦葉尊者.迦旃延尊者.富樓那尊者.優波離尊者.須菩提尊者
看過《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戒》(第一部)的人,一定不能錯過它的續篇--《阿姜查的禪修世:定》(第二部)。不論你是不是佛教徒,這本書都將帶給你真正的平靜。
本書主要內容是星雲大師從對國際佛光會的創會宗旨到傳承、發展。做一個佛光會員應有的精神、胸懷、任務等,在各個單元詳盡條例的規劃與指導。 另【佛教的希望】單元收錄五篇大師於一九七七年到一九九八年間的講演,對佛教的發展有深切的指引與期許。
= 每一部佛經,都記錄著一段隆重的法會現場 = = 走進《壇經》的世界,諦聽六祖惠能的大智慧 = 這是一場真實而盛大的法會,發生在千餘年前的唐朝,座上講經的高僧,是禪宗的惠能大師。 而惠能大師的弟子,將這場法會的內容記錄了下來,即為本書──《六祖壇經》。
此經以單法為名,一真法界如來藏心為體,以圓照覺相為宗,以離妄證真為用,以一乘圓頓為教相。 以單法為名者,論云所言法者,謂眾生心。圓覺二 字,直指一心以為法體。此有多稱,亦名大圓滿覺,亦名妙覺明心,亦名一真法界,亦云如來藏清淨真心。楞伽云寂滅一心,即起信所言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稱雖多,總是圓覺妙心。...
─ 梅村修習正念的基礎經書 ─ 保持對呼吸的覺知,覺察內在糾結。 我們將會找到更深的寧靜、平和。 你是否還困在過往的悲傷記憶中? 對未來感到焦慮、恐懼? 對當下的自己感到惱怒與不安? 這都是我們對於自身的不確定感所造成的混亂。
你的心,是煤炭或鑽石? 痛苦時,你以為心像煤炭,黑暗、沈重又脆弱。其實,你的心像鑽石,透明、閃亮又堅不可摧,因為心的本質是空性、是佛性,煩惱只是暫時的遮障。 重點是:如何把煤炭還原成鑽石?
阿難。若有眾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咒,如我廣說,窮劫不盡。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復魔業。佛說此經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及諸他方菩薩二乘,聖仙童子,並初發心大力鬼神,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註解
洞山良价大師,唐代越州會稽人。 幼時依止五洩山靈默禪師出家,二十一歲受具足戒,後遍參南泉普願、溈山靈祐等名宿大德,最後歸心雲巖曇晟,並見道開悟。經多方遊歷,終於江西洞山建立道場,倡「五位君臣」之說,其弟子雲居道膺、曹山本寂、龍牙居遁等二十餘人,皆為日後的佛門龍象。而親承法脈的本寂,因住曹山,與洞山...
此書收錄星雲大師以「佛法與義理」為主題,於各地弘法的講說內容。內容由佛教教義的觀點切入,釐清並破斥大眾對民間信仰的迷思並以巧智慧心引導,使聽聞者心開意解。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身邊有無數的弟子跟隨修行,其中有十位常隨佛陀身旁的尊者,他們各有所長處,號稱為「十大弟子」。 有的人跟隨佛陀前就是個大學者,有的已經是外道的領袖,每人都有自己的「獨門功夫」,但他們一但跟隨著佛陀,就一心一意的信賴和尊敬。語言稱讚不盡他的崇高,文字難以敘述他的偉大,唯有帶著感恩的心情...
國內有關華嚴教義方面的學術研究一向很少,而華嚴學是中國佛教兩大理論宗派之一(另一為天台學),其對唐以來的天台、淨土、禪宗等皆有其深遠之影響。本書作者試圖探究華藏玄門,要將毗盧遮那體證之甚深境界,以理論方式表達出來,開展出無盡法界緣起,將佛教的緣起論發展至極致,有條不紊地鋪排此理論,且將此「一即一切、...
此本佛學簡易辭典是在撰述觀世音菩薩大悲法門系列相關書籍以後,同修們建議編一本白話文的佛學簡易辭典,以備隨時查閱。經過數次討論之後,決定編述出版.於是自2018年開始參閱各大本的佛學辭典,擇其經常使用之詞句加以引用,並將文句儘量加以簡化,而又不失其義,雖然比之原有辭典為數甚微,但對一般初學佛法的人,不...
《佛子行37頌》在西藏是最受鍾愛的經典之一,而這部偈頌的作者,即是偉大的學者兼終極簡素(utmost simplicity)的實踐家──無著賢大師(Ngulchu Thogme Zangpo)。透過豐富的生動比喻,大師萃取出修持佛法的簡易要點。 此偈頌的深廣內涵,在尊勝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鄔金...
彌勒,全譯梅達麗(Maitreya),又譯為慈。彌勒是姓;名阿逸多,義譯為無能勝。公元前六世紀人,與釋迦牟尼同時。生於印度波羅奈國,刼波利村,波婆利大婆門家。他生而相好莊嚴,聰慧異常,按印度的習俗,生了孩子要請相師看相。相師驚異的說:「此人具足輪王相,長大必然要當轉輪聖王」。這話很快傳到國王耳裏,滿朝文武惶恐異常,怕國內要發生政變。急欲覓得此子,加以殺害。其父預感大禍臨頭,即將其匿藏於母舅家中。及長。舅氏慮其禍終不能免,即令其見佛聞法,從佛出家。彌勒由於從小生活在經濟富裕的族氏家中,出家後,依然交遊族姓,喜愛穿著。如國王將一件金縷袈裟供佛,佛將它賜給諸比丘,大家看到這般華麗的袈裟,誰都不敢要,唯彌勒受之,並天天穿在身上,到處乞食,引起一些比丘議論,他聽了根本不放在心上。彌勒在《楞嚴經》裏說:「憶我往昔,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我從彼佛而得出家,心重此名,好遊族姓」。《法華經序品》文殊也說他這一習性的養成,並非始於今日,而是有其深刻的歷史根源,由來已久。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