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愛觀研究》這部35萬字的巨著,主要討論的就是「愛佳泊」(Agape)與「愛樂實」(Eros)兩字。這兩種「愛」判然有別;是完全沒有交集的兩種價值觀念;「愛」是基督教的中心議題,本書探討的正是最重要、但在過去卻備受冷落的議題。
書評者說虞格仁不僅擊中了含金的礦脈,並由金礦中發掘出珍貴的「愛佳泊」寶藏,也由希臘古籍中找出古典的愛觀「愛樂實」,及由偉大神學家奧古斯丁文獻遺產中,發掘出奧氏的「卡利他」愛觀等思想,都在本書中深入研討。
這本書是神學金礦中的金礦,《聖經》寶藏中的寶藏,是神學作品中的瑰寶。
如果COVID-19最可怕之處是致人於死的話,那第二可怕之處就是在人與人之間構築無形的隔閡,疫情造成的不但是個公衛危機,更是個人性危機。本書是華人教會對COVID-19疫情做神學反思與牧養關懷的第一本書,綜合了疫情形勢的最新分析,以及學者、牧者的深邃洞見,指出我們可以怎樣扭轉這種人性危機。
《新編中國基督教史綱》是裴士丹教授醞釀和撰寫了近三十年的學術成果,刷新了自1929年賴德烈出版《基督教在華傳教史》以來的長段空白。該書以簡潔而精準的表述梳理了自西元7世紀景教來華至21世紀頭十年基督宗教在華傳教活動的通史(包括俄羅斯東正教在華傳教史),並深刻地分析和揭示了基督教在華傳播的各個階段中所...
本書是司傑恩(James Bryan Smith)「門徒造就系列」第三部曲。「真正的社會行動者,是那些在日常的人際關係中,按著耶穌門徒的身分而活的人。」人們帶著自己的國度與他人的國度相遇,時而是善意的連結,有時卻是衝突、甚至撕裂的。然而,基督徒的每個關係、每個行動都應當受到門徒身分的影響,在生命內裡...
作者曾思瀚老師在本書中進行「心理敘事」鑑別研究,把對觀福音裡面跟「必須」有關的經文都挑選出來仔細剖析,幫助讀者明白敘事者透過角色這樣說話、行事背後的心思意念到底是什麼。這不是一本艱深的釋經書,卻是一本提升讀者踏入聖經研究的入門書。
神的話(聖經經文)是最好的禱告材料,我們按著祂的話語來禱告,就更容易作出合神心意的禱告。這是一位有三個小孩的父親,從聖經中選出經文,並將經文分成不同禱告主題的小冊子,原意是方便人使用來為青少年禱告;但經過教會牧師的編纂,使它也適用於為任何人禱告,包括為我們自己。
透過默想6個舊約聖經人物,本書讓我們看到信仰的力量及其觸動人心之處,往往不在於非黑即白的泛道德評斷,更不在於我們對聖經不求甚解的望文生義,而在於聖徒那些糾纏不清的信心經歷,他們雖不完美,卻與「信」活得貼近。 本書以紮實的聖經研究為基礎,帶領讀者重訪六個赫赫有名的舊約聖經人物,於深入淺出地細閱經文之...
真愛,是在你最沒感覺的時候,仍選擇去愛。 ✧美國Amazon讀者全五星好評見證 ✧概念影片創下6,500,000次超人氣點閱率 ✧作者繼《耶穌比宗教大》後,再次攻佔美國各大暢銷榜
徹底體驗沉浸式讀經 從詩篇編輯者的宏觀角度來看詩篇 也從微觀觀察詩裡行間的至微之處 ::: 作者謝挺博士爬梳一篇又一篇的詩篇, 看見了前篇與後篇的原文脈絡,隱隱蘊藏豐富的關連; 原來一篇深刻的詩篇,會因著鄰近詩篇隱隱的呼應,而疊加出更為豐滿的信息。
本書帶領讀者回到歷史現場,解讀歷史文獻,重現耶穌的生平與時代,也追索耶穌作為反抗者的一面,後來被淡化、湮沒乃至遺忘的原因。在雷薩.阿斯蘭《革命分子耶穌》中所呈現的歷史上的耶穌,也是一位改革者、一位試圖創造更好世界之人。
你有無試過…… 好努力讀經,但俾教會前輩話你自高自大? 明明係講員解錯經,但又俾人話你唔尊重講員? 諗住好好服事青少年,卻俾執事話你教壞細路? 這本小書,是用漫畫去刻劃、去反映教會的光怪陸離。
舊約所記載的古代以色列藉敬拜與上帝互動,維護與更新他們與上帝之間的盟約。他們在敬拜中採取示意行動(gesture),諸如節期的慶祝與獻祭,來表明與上帝的關係。他們也採用上帝的言語(utterance),諸如傳達上帝的誡命(講道)、指引與確據的聖言,來表達上帝的心意,並且採用人的語言,譬如獻上讚美、發...
Vol.61 No.6 亡國感的進擊──國族認同與民族想像的更新 隨著台灣的太陽花運動、香港的雨傘運動及近來的反送中抗爭運動,在對岸文攻武嚇的威脅之下,許多人擔心「今日香港」會是「明日台灣」,產生強烈的「亡國感」,擔心將會失去自己的國家。另一方面,面對社會上愈來愈強烈的「獨立意識」,有些人也擔...
在苦難的世代信徒如何自處,找到安身立命的信仰資源?近年天災人禍不斷發生,苦難真實地與我們相伴。如果基督宗教的神學是以聖經、傳統、理性、經驗回應當前信徒面對的人生大小課題,作出以福音信仰為原則的反省與整合;本書藉香港神學院的專任講師,從聖經、文化及神學、牧靈及生命見證三方面看苦難的實況,剖析苦難的真相...
傳統西方神學,幾乎一面倒的強調罪咎與清白,因為歐美法治社會,傳統上就是以基督教約束人的內心,以羅馬法約束人外在的行 為,上帝的審判官角色,很容易理解,信仰表達偏向個人主義;靈恩運動興起後,在恐懼與權能的世界觀中大有斬獲,強調祭壇、禱告的大能,靈界的爭戰,上帝的角色是得勝的將軍、是猶大的獅子...
「人觀」常是基督教與其他文化對話的一個中心問題。早期是如此,而現在也是。作者將之兩者先分別論述,後再以人之本質及道德實踐兩點加以比較,期使讀者能更加明白所信為何。
事奉中,到底誰是主角?是我們,還是上帝? 我們今天的事奉如此艱難,是否正因為事奉者也抱著「任意而行」的心態行事? 士師記時代是一個眾人都「任意而行」的時代,以色列民經常掉進高山與幽谷、拯救與沉淪的惡性循環之中,可從中我們又看到上帝的作為,怎樣透過充滿人性軟弱的子民及領袖而彰顯出來。 回到今天的...
復興是教會發展,人數增加? 復興不在乎人的主觀意願,其出發點不在乎人內心對現狀的不滿,或對一個更光明、更美好的將來的憧憬。復興乃在於神,祂忠於祂的聖約,這是祂要回到這百姓中間的原因。踏上復興路,首要是看見、明白、認同耶和華的旨意,並接受祂在我們中間所要展開的工作。
為什麼隔離需要「十四天」? 為什麼「戴口罩」是防疫必須的一種公民行動? 為什麼需要成立「國家防疫指揮中心」及「疫情公告」? 人人都該知道的公衛與防疫知識 聖經揭示的傳染病防治與生命教育內涵 新冠疫情期間,河馬教授張文亮FB發燒文36篇完整收錄!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 揭祕你所不知道的耶穌、猶太人和基督宗教, 是基督徒與研究者一生必讀的死海古卷。
女性主義的興起,讓女性地位日漸提高。女性主義者也對各個領域提出了問題,詢問它們如何提升婦女的尊嚴、權利、福祉。不可避免的,女性主義也對基督教叩門,使教會增加了女性牧者,更詢問基督教神學如何提升女性生命,進而產生了基督教女性主義神學。
帝國帶來的問題是效忠(這世界屬於誰?);身分(我們是誰?);群體歸屬(我們要居住在什麼樣的世界?誰是我們的鄰舍?又該如何對待他們?)以及權勢(由誰掌管?其目的為何?誰從中受益?誰要付出代價?)。這些重大艱難的問題,沒有簡單的解答,卻要引導我們進入基督徒生活的核心。新約書卷已經為我們規劃出一幅藍圖,同...
近代神學家與信徒重新燃起對theosis(神化)思想的興趣,重拾古代教會將神化視為基督教拯救論的基礎之了解。本書就是此風潮下產生的經典著作,內容分成五個部分,介紹與綜合分析古希臘、新約聖經、教父、中世紀、宗教改革時代,以及現代思想中對神化思想的理解。
心之所愛,比腦中所知,更加重要;心雖然很抽象,但會具體呈現在所愛的人事物上,那就是我們的欲望。《欲望的門訓》指出,基督徒可以藉由教會的崇拜與禮儀,讓內心的欲望恢復到正確的方向。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 祂說的故事,滿有恩典與真理; 聽故事的我們,可聽見了祂的榮光? 愛聽故事的大朋友小朋友, 讓我們一起聆聽康來昌牧師說耶穌所講的故事,從中品嚐天國的滋味。
★紐約時報、亞馬遜排行榜暢銷書 ★華爾街日報、富比士、今日美國報等主流媒體選書 ★《影響力》權威作者Robert Cialdini等名人推薦
談起猶太人,刻板的印象常是他們很會賺錢,出過很多拿諾貝爾獎的人及名人,比如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是猶太人,還有就是他們很重視家庭與教育。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猶太人的信仰深刻影響猶太人,猶太小孩從小就要學習猶太經書與典籍。
聖經裏,神問先知以西結:“人子啊,這些骸骨能復活嗎?”先知說:“主耶和華啊,禰是知道的。”於是主耶和華叫以西結向這些枯乾的骸骨講預言,叫神的氣息進入枯骨裏面,骸骨就真的活了!並且站起來,成為極大的軍隊!(結37:1-14) 骸骨是不可能復活的,正如鐵樹不可能開花一樣,但是,以色列國的復國、猶太人的...
在那昔日輝煌已是城春草木深的故國景象裡,被擄歸回的百姓由錯愕到失望,開始質疑上帝的主權、尊榮、慈愛、公義,和信實;實質上,他們已在行禮如儀的信仰中,悄悄地背棄了與上帝所立的約,任憑來自周遭的世俗化浪潮氾濫成災,從根本覆蓋了上帝選民的婚姻和家庭。因此,上帝提醒他們的第一句話是「我曾愛你們」,即便他們剛...
▘約伯的世界,不只有苦難▗ 常有人在遇到苦難時, 以為可以從約伯記找到答案, 結果卻大失所望。 他們不明白為何自己或摯愛會遭遇苦難, 不解為何苦難何其多; 他們期待約伯記能解惑, 期待這卷書能解釋神為何容許人受苦, 甚至容許義人受苦。 何以這些期待轉為失望? 「智慧」才是這卷書的關鍵。 在約伯受...
「真有一把鑰匙可以打開福音之門嗎?」 「如何有效地傳福音給來自不同世界觀的人?」 本書追溯至創世記中的人類始祖,以聖經觀點看「共同先祖世界觀」。 有助基督徒理解跨文化溝通的要訣。
現實生活及具體生命充滿模稜兩可的矛盾、左右為難的張力,這並非「是非題」、「選擇題」可以涵蓋的。本書嘗試從想像辨識來理解基督教倫理,即從「敘事」和「想像」,將信仰傳統與當下場景作出關聯,並打破個人倫理與社會倫理的二分、倫理學與神學的對立。作者特別強調,基督教的道德想像對於「倫理的兩難」尤其重要,因為它...
本書是一本以聖經故事為題材的創作小說,是根據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第一章耶穌家譜中五位關鍵時刻的女性,來探討耶穌基督誕生的故事。 推進耶穌基督在歷史上道成肉身的這五位女性——她瑪、喇合、路得、拔示巴、以及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她們都是有爭議性的小人物(亂倫、妓女、外遇、外族人、未婚懷孕),為何她們會成為耶穌...
讓你馬上愛上聖經與植物 上帝至少創造一百萬種以上的植物,即使如此,仍然有許多種植物尚未被發現。植物的多樣顯出上帝的創意,植物的存在直指上帝創造的豐富。河馬教授張文亮老師對植物有深入的研究與熱愛,藉由與一隻小蟲對話,帶領讀者認識聖經中的植物。
跟著賴特的腳步,重讀福音書, 發掘十架與上帝國的關聯, 看清耶穌是如何成為這世界的王、祂如何開啟祂的國, 而祂作王對你我,又有什麼意義。
Vol.65 No.6 天國子民的政治課:2024,基督徒如何思考民主? 2024大選,假如主耶穌手上也有一票的話,祂會投給誰? 讓我們走進聖經的政治世界, 與今天走在民主前線的基督徒同歡呼同流淚, 以天國價值觀明辨喧鬧的選舉百態, 藉著投票為耶穌改變世界。 ❙ 「所有神學...
耶穌再來之前,福音要傳遍天下? 耶穌再來之前,世界會出現一連串大災難? 那日子以前,會有敵基督出現? 啟示錄預言將來必成的事? 每當提到新約中的預言,你只會想起啟示錄?或者你聽到很多人將福音書的「預言」,跟保羅書信的片言隻語混在一起來解讀?再進而把這個「混雜的神學」稱為「聖經預言」?本書的進路會...
「讓我們設想上帝是一頭獅子。如此一來,向人作見證就好比向人說你遇見了一頭獅子;講道是邀請人與獅子相遇;神學則像是在反思你與獅子的相遇。」~葛丁桂 美國ECPA 2004年金書獎(神學∕教義類) 葛丁桂舊約神學系列(卷一) 英國聖公會首席學人牧者,四十年聖經研究成熟之作 半世紀淬鍊深厚牧養智慧,帶...
本書內容是由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發起,邀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台灣普世論壇、以及長榮大學神學院共同主辦「帝國與上帝國研討會」之文章集成。希望本書能帶給大家對「帝國」這個的主題一些範疇上的拓展與洞察,也對我們的宣教能有新領域的覺悟。
基本上,領袖的結局可以歸納為三大類:「晚節不保」、「結局平庸」及「終極無憾」。今天,二十一世紀的領袖能否有更大的突破,邁向終極無憾的人生?透過聖經中十個君王的興衰,陳方牧師講述有關終極無憾及晚節不保的信息,目的是裝備信徒面對今天信仰上嚴峻的考驗。盼望弟兄姐妹能透過此書,在信仰上紮根,成為真正的門徒,...
讀經的第二曲線 聖經閱讀 大復興 主題選書 賴特《認識主禱文的7 堂課》 吳仲誠《給所有人的摩西五經導論》 活動訊息 11.15(一)~12.26(日) 【2021校園書房聖誕季|夢想發亮,世界也撼動不了】 即日起開始預購,優惠至12.31止 【iBible|每日活水青少年版】創刊號,2022年...
《基督教愛觀研究》這部35萬字的巨著,主要討論的就是「愛佳泊」(Agape)與「愛樂實」(Eros)兩字。這兩種「愛」判然有別;是完全沒有交集的兩種價值觀念;「愛」是基督教的中心議題,本書探討的正是最重要、但在過去卻備受冷落的議題。
書評者說虞格仁不僅擊中了含金的礦脈,並由金礦中發掘出珍貴的「愛佳泊」寶藏,也由希臘古籍中找出古典的愛觀「愛樂實」,及由偉大神學家奧古斯丁文獻遺產中,發掘出奧氏的「卡利他」愛觀等思想,都在本書中深入研討。
這本書是神學金礦中的金礦,《聖經》寶藏中的寶藏,是神學作品中的瑰寶。
「我們的語言非常簡陋,雖然這兩個概念[「愛佳泊」(Agape)與「愛樂實」(Eros)」都稱為「愛」],其實彼此毫不相干。」—U.v. wilamowitz-Moellendorff
不知道您對「愛」,這個字有多少認知?這個每天生活中少不了的東西,您了解它多少?您知否「愛」竟有數種之多?主要的「聖愛」(Agape),您也許知道,但另一個「愛樂實」(Eros)呢?這個希臘哲學思想中的「愛」,卻剛剛是「聖愛」相對與相反的一個字;若想了解,必須先讀《基督教愛觀研究》。
本書的作者虞格仁博士為我們找到了一個「愛」的金礦,他竟淘出了《聖經》中的「聖愛」,並發掘出古希臘名哲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等的思想庫藏,將「愛樂實」這種專對抗「愛佳泊」的「愛」大白於世;花點功夫讀一下這本書吧,否則您每天生活在「愛」中,卻不知道「愛」為何物,豈不冤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