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歐洲各國最受歡迎科普著作●
榮獲4項荷蘭國家大獎:2項文學大獎、2項科學大獎
入圍英國Aventis科普圖書大獎決選
從記憶的形成到記憶的磨蝕——
記憶不只刻畫人生的風景,更是我們的人生。
特別收錄「拖延掰掰•圖解拉頁」 [5大心理成因,12項克服技巧,一次就上手] 診斷你的拖延類型,根治你的拖延毛病 40年讀者口碑 ╳ 拖延症自助經典 關於拖延症最全面的心理解析、最精準而持續的12種克服技巧
瑞典NO.1暢銷非文學書! 感動100,000,000人、享譽全球的勵志大師重磅力作! 榮獲2023年 Storytel Awards最佳非文學有聲書! 售出台、英、瑞、芬、立、丹、愛、義、匈、挪、波、日等24國版權!
★讓人生為之一變的全新經典,終於誕生! ★日本亞馬遜年度冠軍書,連續300天長踞暢銷榜,街頭巷尾人手一冊! ★榮獲日本2014年商業書大賞第三名,作者古賀史健榮獲評審特別獎! ★獲選《經理人》雜誌2014年4月商管選書。 ★戴爾.卡內基:「阿德勒是畢生研究人類及其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 ★...
自由,是積極的實踐,還是模仿的遊戲? 佛洛姆享譽世界、洞見人心的經典 影響現代人精神生活最深遠的社會心理學巨著 什麼是自由? 現代人如何理解/誤解所謂「自由」? 人為什麼逃避自由? 我們真的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嗎?
那些至關重要的事,想說給你聽 《愛的藝術》給你勇氣版,讓人重新思考愛的本質—— 學習愛,對愛無畏,感謝生命中的所有相遇 第一本談愛的經典——《愛的藝術》 台灣四、五年級生的青春讀本 世紀新譯本風靡Z世代 韓國天團BTS推薦給歌迷的精神指引 34種語言版本.全...
哈佛教授的「尋找快樂課程」,堂堂爆滿,已幫數千人找回幸福 現在,你只要打開本書,就能上到這門課! ★用科學方法,累積快樂,實踐真正的幸福!★ 從發展心理學到神經科學,擺脫焦慮、自我懷疑與比較 讓快樂不再是天生特權,而是後天可以鍛鍊的能力 透過哈佛教授的七堂課,一點一滴練習快樂,為你的幸福鋪路
誰能專注,誰就能得到一切! 專注力提升之後, 時間、健康、成果、幸福全部跟著到手!
唯有創造一個健全的社會 人才能擺脫異化 與世界建立愛的關係 《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尋》續篇 佛洛姆社會心理學經典,全球暢銷3百萬冊 繁體中文全譯本首度上市 沒有幸福的個人,何來健全的社會? 當人成為工作的機器,物質永遠無法填補心靈空虛 佛洛姆為當代人勾勒真正的理想生活
父女之間隱微的共謀,會對她的女性特質造成傷害。 ──茉琳‧莫德克 妳也是追逐父親身影,不惜犧牲自我的「好」女兒嗎? 有一種女性,是「屬於父親的女兒」。彷彿無形中與父親結盟,她繼承了父親英雄般的才華和使命,備受寵愛、深受栽培,在主流社會舉止得宜、成就斐然,卻對自身的意義感到迷失,難以與女...
全球暢銷1,000萬冊,批判資本主義的聖經。 與《愛的藝術》同樣廣受歡迎的必讀經典!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讚譽: 《擁有還是存在?》是精神領域的非凡典籍, 佛洛姆是人類的偉大啟蒙導師。
只要找回自己的聲音、尊重自己所是, 並以神聖陰性為本質的自傲之姿……我們一定能夠破除所有障礙,開創新局。 ———本書作者寫於30週年版前言——— 本書的寫作與神話學大師喬瑟夫‧坎伯名著《千面英雄》有密切關係。作者茉琳.莫德克為榮格分析師,她認為該書的英雄之旅僅屬於男人,其追尋的旅程也不符合女性的經...
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海德特 改革道德倫理觀經典著作 心智一分為二,如同騎在大象上的騎象人,騎象人的工作就是服侍大象。 正義之心如同舌頭,有六種味覺受體。 人類是百分之九十的黑猩猩加上百分之十的蜜蜂。 道德凝聚人心,卻也令人目盲。
除了日常生活中難免的人際衝突,隨著網路操作而愈發激化的政治與社會議題,種種仇恨現象在社群網站或新聞媒體上屢見不鮮。烏俄戰爭與新納粹問題,美國的BLM運動與各類種族歧視爭議,在在顯示這世界並不如我們所想的和平。 本書運用認知心理學,剖析仇恨、敵意與暴力背後的真實動機,出版至今超過二十...
記憶就像狗一樣——來或不來都由不得人;
當我們年紀愈大,它愈不理人,只管窩在它安然自得的地方。
˙為什麼有些記憶淹沒在時間之流,有些卻死忠陪伴我們的一生?
˙為什麼羞辱的記憶總像昨天才發生的?
˙年紀愈大愈愛回顧青春往事,是不可避免的人類心理機制?
˙聽到震驚的消息時,為什麼我們不只會記住事件本身,還會記住當下環境的各種細節?
˙突然湧現的似曾相識感,是前世輪迴?夢境的成真?腦子為時極短的短路?還是……
˙聽一次樂曲就能完美重新演奏,看一眼就能畫出建築透視圖——他們究竟是天才還是傻瓜?
˙擁有超人般的絕對記憶,是天賦還是詛咒?
˙人死前會看到自己的一生有如電影般快速連播,這是真的嗎?!
本書透過眾多經典心理實驗,致力於探討與所有人息息相關的「自傳性記憶」,包括以視覺影像為大宗的最初記憶、氣味/滋味與記憶的關連、刻骨銘心的記憶,並闡釋了與自傳性記憶相關的各種大腦謎團,包括似曾相識感(Déjà vu)、閃光燈記憶、懷舊效應這些我們或多或少經歷過的體驗,更生動探討了瀕死體驗、學者症候群、絕對記憶等各類文學、電視影集、電影熱愛的特例題材相關分析,以及腦損傷對記憶的影響等現象與問題。
◆
從兒時倒背如流到年邁時轉頭即忘,從記憶的形成到記憶的磨蝕,
此間種種問題注定會來到我們每個人面前。
為什麼當青春不再,總是新的記不住,
塵封已久的往事卻變得歷歷在目、恍如昨日?
但想起的、記住的,都是真的嗎?
而那些想不起來、忘了的,還找得回來嗎?
作者淵博的知識、如詩般的感受力、敏銳的洞察力與優美筆風,在本書中巧妙融為一體。他一邊信手捻來心理學史上至今對記憶的各種研究結果,一邊招來喬治桑、伍爾芙、普魯斯特、納博科夫等文學大家現身感性說法,使本書不只充滿知識、智慧和哲理,更達到超越一般心理學著作的深度,既贏得荷蘭兩項科學著作獎,也摘下兩項文學大獎。
「曾幾何時,遙遠的過往無一倖存,人逝物非,但依然有東西留下來,靜止的,孤立的,更脆弱,卻更有生命力,更飄渺,更堅持,更忠誠──氣味和滋味長久以來守在這裡,像靈魂一般,隨時準備予我們提示,等待與期盼著屬於它們的時刻到來,在一切灰飛煙滅時……」──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本書為《記憶的風景──我們為什麼「想起」,又為什麼「遺忘」?》全新改版
作者簡介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
1953 年生於荷蘭,專攻人類記憶的本質和運作方式。1999年因記憶研究上的成就,榮獲海曼斯獎(the Heymans Prize)。2014年以其在心理學史研究與著作上的成就,榮獲荷蘭皇家頒授「奧倫治拿索勳章」(Officer in the Order of Orange Nassau)。現任荷蘭格羅寧根皇家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行為暨社會科學學院首席教授(chair Professor)。
主要著作有《為什麼年紀愈大,時間過得愈快——從心理時間的祕密,到記憶如何形塑我們的一生》、《記憶的隱喻》(Metaphors of Memory,劍橋大學出版)、《遺忘的慰藉》(Forgetting: Myths, Perils and Compensations)、《懷舊製造所》(The Nostalgia Factory: Memory, Time and Ageing)等,皆被譯成十多國語言。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