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克認為魔魅(demonic)是民族主義的本質所在。也即,民族主義既有正面的積極作用,也同時有負面的破壞性。因此,田立克以神律原則來批判它。但民族主義在當代也是人的主要身分依歸之一,以神律原則來批判,並不足夠。
開啟你的新約研究之門,掌握挖掘真理的各樣方法。《新約鑑別學導論》涵蓋了最廣、最新的聖經研究方法,企圖拉近我們與聖經學者的距離,以及華人教會在聖經研究上與世界的距離。
在信仰的深層裡作反思,在大光照耀中與神相遇 理性的成長通常比感性迅速,缺乏人生體驗、青澀的神學旅人常有「知道了」等於「體驗了」的錯覺,以致往往一面倒地傾向用理性做神學。 感性成長來自人生的悲歡離合,歲月的淘洗焠煉,而後多少反映在神學家的晚期著作,亦即那些歷經生命考驗成熟的神學旅人。
關於呼召的問題百百種,各種說法、見證莫衷一是。當我們期待回到聖經,尋找問題的答案時,卻可能遇上另一個問題──錯解聖經中的呼召,將常聽到的說法當作真理。有鑑於此,聖經學者曾思瀚寫下了《被誤解的呼召》,華人教會第一本詳盡詮釋呼召經文的著作。
本書介紹兩千年來主要在西方傳播的基督教信仰與希伯來文化、希臘文化、拉丁文化、歐美多元文化,以及全球各地文化等交融互動中形成的思想演變史,分成上下兩冊。上冊涵蓋初代教會時期與中世紀教會時期,而下冊涵蓋宗教改革時期、啟蒙運動時期與近代教會時期。適合作為基督宗教概論、基督宗教史、西方思想史、西方哲學史等課...
華人教會第一本「天啟保羅觀」專書 從天啟保羅觀,看上帝如何主動透過十字架翻轉世界! 重新認識使徒保羅,發現天啟行動帶來的宇宙新秩序!
在一個疏離與脫離肉身的世代,基督的身體必須要更全方位地擁抱一份更整全、有血有肉的信仰,一種把耶穌道成肉身風格真實映照顯明的生活方式。
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 是要開創神的新創造及嶄新的為人方式。 祂將古代猶太教和異教追求「正確行為」的真實洞見, 置於新的根基上; 並啟動重塑人類的企畫: 讓人的心靈得以被潔淨、軟化, 並且從頭到腳、從裡到外都得著改變, 開始學習新發現的神國語言及行為。 神國就這樣進入這個世界, 賦予人們連亞里斯多德...
徹底體驗沉浸式讀經 從詩篇編輯者的宏觀角度來看詩篇 也從微觀觀察詩裡行間的至微之處 ::: 作者謝挺博士爬梳一篇又一篇的詩篇, 看見了前篇與後篇的原文脈絡,隱隱蘊藏豐富的關連; 原來一篇深刻的詩篇,會因著鄰近詩篇隱隱的呼應,而疊加出更為豐滿的信息。
本書是一趟歸家之旅的邀請,二十多年來,已經成為眾多基督徒心目中的靈性經典。如今重版出來,期待新一代的讀者,透過耶穌的精巧比喻、林布蘭的自剖畫作,或是盧雲的真摯文字,都仍能感受我們內在的浪子,何等渴望回頭;愛者天父上帝,無盡等待,恆久於家門前,何等歡迎我們歸家。
跨越半世紀的經典鉅作,赫舍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認識先知,也遇見悲憫的上帝! ★本書榮獲《今日基督教》雜誌選為二十世紀百大好書 ★當代福音派神學中最常被引用的舊約經典
★亞馬遜網站讀者4.7顆星好評推薦 看似忙碌的牧者,其實不是委身的象徵,而是背叛的徵兆; 它不代表忠心,而是變節。 :: 畢德生安息年的收成之作。 畢德生思想「牧師」身分的本質(不忙碌的、具顛覆性的、具終末觀的), 檢視牧師步下主日講台後其他六天的工作重心(治癒靈魂), 竭力對抗世俗文化對牧者的...
新約學者曾思瀚博士指出,若說「耶穌不談政治」,就是徹底誤解了政治,也誤讀了福音書。 透過扎實的新約研究功夫,重建當時的經濟、文化與意識型態,曾思瀚博士為讀者做出詮釋的示範,從「政治」的角度解讀福音書與使徒行傳。
Vol.61 No.6 亡國感的進擊──國族認同與民族想像的更新 隨著台灣的太陽花運動、香港的雨傘運動及近來的反送中抗爭運動,在對岸文攻武嚇的威脅之下,許多人擔心「今日香港」會是「明日台灣」,產生強烈的「亡國感」,擔心將會失去自己的國家。另一方面,面對社會上愈來愈強烈的「獨立意識」,有些人也擔...
各位親愛的讀者,如果你內心的悲傷和痛苦還太沉重時,可能這裡面的某些句子會讓你感到生氣或受傷。但我相信,在你的悲傷中,還是有一些階段是你能夠想辦法從本書找到一些話語,能讓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已經發生的事,可以幫助你明白發生在你身上的苦難,並以不同的方式去面對它,我們也會經驗到耶穌基督親自以人的樣式與我們...
每個信仰耶穌基督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美國Amazon五星好評 ★全球公認具影響力的靈性導師、《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作者巔峰之作 本書探討耶穌被稱為「基督」的真義, 幫助我們放開我執,以默觀的方式去「看」, 在萬事萬物中看到基督的愛與臨在。
神學若是只在讀者與書本之間,便將凍結在貧血的嚴寒中; 惟有迎向來自超越象限的挑戰,才能瞧見新知的迸發與踴躍! --- 聖經既作為神向人說的話, 因而神學以及神話語的傳講應是一個事件, 是「神的道的發生」(Wortgeschehen)。 若要讓神學或傳講成為「神的道的發生」事件, 神學所...
「基督徒的想像力理當飛越星際」。 本書是為每一位基督徒而寫的,是基督教藝術觀的奠基之作。 薛華在本書兩篇經典論文中,先探討聖經運用各種藝術的記載,再建構一系列基督徒看待藝術的觀點。他熱切、清晰地告訴讀者,為什麼「基督徒的想像力理當飛越星際」。
文化人類學對宣教有特殊的重要性,因為宣教士必須跨越文化的障礙才能建立關係、傳達福音。若要讓當地人覺得有意義,福音和教會必須要以在文化上能被理解和信任的形式呈現。因此,對當地處境的深度認識與欣賞,能幫助宣教士避免因不夠敏銳所導致的錯誤論斷。
創世記第三章是否有關人類始祖犯罪並原罪的問題,亞伯拉罕獻以撒的三天歷程中為何緘默?雅各雅博渡口的敘事是否隱藏著一個神學問題:雅各真的改變了嗎? 本書定位為神學詮釋,意在從文本中讀出神學含義,也志在使文本和讀者進行更多的思想對話。這詮釋是關己的,故能含攝一種信徒的讀經和人生經驗。
台灣本土神學從黃彰輝發展直到今日,宋泉盛的故事神學仍是一條值得繼續開拓的路線。這不僅 莊雅棠研究1970年代故事/敘事神學運動,發現歐美的故事/敘事神學與宋泉盛的故事神學有很多 見解不謀而合,當然也有不少的差異。思想差異總是難免,就連敘事神學運動也出現兩條不同的 路線:耶魯學派與芝加哥學派。這引發了...
本書作者從主控、錨與個別的三種層面,探討形塑一個民族特定世界觀的三個面向:故事、符號和禮儀,以及如何藉著適當形式的傳講福音、開拓教會,真正帶來福音受眾深層世界觀的轉化,避免雞同鴨講或宗教混合主義(Syncretism)的發生,成為本色化的基督門徒。
要在祂裡面尋找你的喜樂, 也唯獨在祂裡面才能找著喜樂。 人生短暫,而教會又在世界面前大幅撤退,並且內部因分門別類而支離破碎、壁壘分明。面對這些事實,我們不禁要問:教會真正的本質是什麼?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持守信仰,在世界的威脅和混亂的教義中堅定不移? 腓立比書是一卷充滿喜樂的書信,其中所...
聖經故事不歪樓!正意解經,領受聖經故事的豐厚涵義! 《新舊約聖經故事導覽:175個聖經敘事的解經與應用》 《新舊約聖經故事導覽》是聖經故事教學不可或缺的材料。本書為《舊約聖經背景註釋》作者華爾頓最新著作,本次與夫人共同執筆寫作以聖經故事為焦點的註釋書。
本書從福音派角度探討基督教信仰的本質與發展,敘述在充滿統一與多元的教會歷史中,神學思想如何穿越不同的時代與地域,引領載者進入基督教神學豐富多姿的色彩。
齊克果被譽為存在主義之父,開創19世紀思潮,引領20世紀論辨 齊克果所有作品中,這會是最令人歡悅的一本 詩般的語言,生活的場景,對基督聖經的全新詮釋 《愛在流行》是齊克果晚期的神學作品,也是齊克果神學思想的巔峰,他以敏銳細膩的分析,探討愛的種種形式和起源。他告訴我們愛和愛慾的不同,真正的愛不是情緒...
田立克認為魔魅(demonic)是民族主義的本質所在。也即,民族主義既有正面的積極作用,也同時有負面的破壞性。因此,田立克以神律原則來批判它。但民族主義在當代也是人的主要身分依歸之一,以神律原則來批判,並不足夠。
筆者因此整理了田立克的邊界觀。邊界不僅賦予存有以身份與意義,也指向了他者與往復跨越邊界的重要性。田立克的邊界觀不僅整合了他的神律原則,也很好地回應了民族主義有關身份與意義的問題,並且對當今全球化的處境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此外,本書也分析了田立克與希爾斯這兩位神學家對納粹民族主義幾乎是對立的觀點,並指出田立克對民族主義的看法有著從含混(魔魅)、到負面(偶像崇拜)及到較正面(類宗教)的一個發展軌跡。他晚年將民族主義看為類宗教,其實反映了他的一個美好願望,也即民族主義若處理的好,在當下也可以是實現上帝之國的一種媒介。
作者簡介
江西醫學院醫學碩士,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聖經研究文憑,香港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神學碩士、神學博士,現為廣東協和神學院教師。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