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利潤為導向的台商,和以尋租為動機的中國政府機構,會認為合作符合共同利益?
本書從台灣觀點提出對中國經濟崛起的解釋,並藉由台商之眼剖析中國獨特但影響全球的公民身分體制、機構化尋租與發展模式。
增訂版保存原書論證和資料結構,更新部分數據和資訊,修正筆誤和錯誤,並加上新版註。此外,精選數十張田野過程中拍攝的彩色照片,記錄當年光影和人物。
大取代、深層政府、疫苗照射、數位監視…… 流竄西方國家的各種陰謀論,為何在COVID-19肆虐時大爆發? 風馬牛不相及的健康網紅、極右派分子,為何在疫情期間大會合? 太荒謬了,所以無法認真;太認真了,所以無法荒謬。 在這個集體暈眩的時代,我們是否能攜手撥開謠言的迷霧?
耗時三年、多方調查 首部臺灣女性連續殺人犯的罪案書寫 卓越新聞獎得主胡慕情獄中多次採訪死刑犯林于如 取得親筆自傳 試圖探討悲劇成因、判決過程與真相 「我恨不得一聲槍響,讓我脫離苦海,但是為什麼,我是驚世媳婦?」
◢◤世界加速崩解的同時,能活著看到二十二世紀的世代已經出生了◢◤ 「一部文字優美、冷靜勸說,但具有急迫感的書。」──伊恩‧麥克尤恩 ◢◤全球共同危局 ╳ 人類時間觀 ╳ 認知心理學◢◤ BBC資深記者──理查‧費雪──深思熟慮之作
不必動用武器的戰爭──經濟治略 世界貿易正全面進入「政治風險」的年代, 此時決定霸權地位的國家級戰略資源是什麼? ◎日本亞馬遜分類榜冠軍! ◎日本學界權威、知名媒體盛讚!
在台灣社會中,長女常常承受各種期待,對上要體諒爸爸媽媽的辛苦,對下要照顧弟弟妹妹、最好成為弟弟妹妹的榜樣。同樣是子女,長女總是要出類拔萃,又能體恤父母,還要操持家業。為了探究「長女」如何養成,作者透過觀察與採訪,紀錄了十幾位長女的生命故事,涵蓋不同世代與階級。這些故事呈現當代台灣「女兒」、「女性」在...
垃圾回收廢鐵場長大、十七歲才第一次上學的女孩,從社會邊緣到劍橋博士的震撼教育 在劍橋博士學位顯赫的學歷背景之前,泰拉卻有個異於常人的成長經歷。十七歲才踏進人生中第一所學校,九歲才拿到出生證明,她沒有任何醫療紀錄,也沒有任何入學紀錄。在拿到出生證明前,就州政府及聯邦政府的定義來說,她並不存在。當...
本書集結了來自香港、台灣與印太地區的精銳研究者,聚焦於中國如何對其周邊施加影響力以及周邊地區如何給予反作用力,兩者之間你來我往的拉鋸戰。
這本書並不是關於什麼出生入死的「臥底」冒險經驗。她做的事幾乎任何人都做得來:找到工作,把這些工作做好,努力量入為出使收支平衡。事實上,這正是幾百萬名美國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她以一貫的幽默與辛辣描寫這段交雜著汗水、淚水、清潔劑與番茄醬的低薪生活。她把苦日子寫得深刻,也興味盎然。 有人會說...
為什麼以利潤為導向的台商,
和以尋租為動機的中國政府機構,
會認為合作符合共同利益?
台灣是中國崛起的受益人也是受害者,這種雙重性點出當今世界與中國的關係糾結。本書從台灣觀點提出對中國經濟崛起的解釋,並藉由台商之眼剖析中國獨特但影響全球的公民身分體制、機構化尋租與發展模式。作者結合宏觀歷史角度和田野調查,提供創新觀點。在中國的開放改革年代,台商以特殊而靈活的身分進出中國,連同其他外資,協助啟動中國與全球的連結,並將資本主義制度引進中國,迂迴造成「中國崛起」。在此過程,中國也表現出自身體制韌性,並展現角逐科技霸權和地緣政治優勢的企圖心。然而,作者指出,中國試圖撼動美國在區域和全球支配力,其根本之道在於有實力從物質基礎層面挑戰美國的經濟科技霸權。但中國實力仍未臻成熟之際,習政權過度延伸國力,對內鎮壓、對外威脅跋扈,引發幾近全球規模的警戒。而「中國模式」曾經璀璨的爆發式成長,如今竟成為持續發展的絆腳石。這個貫穿全書的觀點,從本書初版定稿迄今五年,歷經國際政經局勢變遷之驗證而益發清晰可辨。
增訂版保存原書論證和資料結構,更新部分數據和資訊,修正筆誤和錯誤,並加上新版註。此外,精選數十張田野過程中拍攝的彩色照片,記錄當年光影和人物。
【專家推薦】
吳介民對過去四十年中國經濟進展的深刻分析,將成為解釋中國歷史性崛起的一個主要貢獻。他對這個時代一個最重要、卻最出乎預料的故事,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解釋。中國在不到兩代人之間,從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進入最繁榮、最強大的國家之林,同時又迴避掉根本的政治改革。任何想瞭解箇中原委的人,都應該閱讀吳介民這部引人入勝的著作。
——裴宜理(哈佛燕京學社社長,哈佛大學政府系講座教授)
中國的發展可能是二十世紀中葉以來最重要的經濟轉型,吳介民出色地捕捉到在此過程中台商的貢獻及其付出的代價,以及科技與人才樣貌。對全球轉型、中國發展論爭、以及台灣在此過程中的貢獻與犧牲有興趣的學者,本書是必讀專著。
——林南(中央研究院院士,杜克大學社會系榮休教授)
《尋租中國》以「台灣因素」的新視角開拓一條有原創、典範意義的研究路徑。本書的分析視野不同凡響,結合了宏觀與微觀、歷史與當下、豐富的實證描述與批評的理論探索,是中國研究、台灣研究的經典之作。
——李靜君(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社會系教授)
本書探討中國出口導向工業化,實則是台灣資本主義跨國發展的一章,可說是台灣戰後資本主義西進中國的「拓荒史」。提問精準,資料踏實,分析細膩,論點原創,理論對話深入,本書將是理解台灣與中國經濟和政治互動的必讀著作。
——謝國雄(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吳介民多年深入廣東進行田野研究,從農民工、台商、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多層次互動的角度,研究廣東世界工廠崛起與陷入當下危機的底蘊。這本書是他多年心血的結晶,是任何讀者擺脫誇張吹捧、理解「中國奇蹟」真相的鑰匙。
——孔誥烽(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系講座教授)
作者簡介
吳介民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所合聘教授。曾任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博士後研究,並參與創辦國立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著有《第三種中國想像》(2012),合編China’s Influence and the Center-periphery Tug of War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Indo-Pacific (2021)(中文版《銳實力製造機:中國在台灣、香港、印太地區的影響力操作與中心邊陲拉鋸戰》,2022)、《吊燈裡的巨蟒: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2017)(日文版:《「中国ファクター」の政治社会学——台湾社会における中国の影響力の浸透》,2021)、《秩序繽紛的年代1990-2010》(第二版,2014)等書。
◎ 2023美國社會學學會 國際學者全球和跨國社會學最佳專書獎。
◎ 2020年第九屆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
◎ 2020年科技部最具影響力研究專書(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
◎ 2019年孫運璿學術獎最佳書籍。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