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生長在最安全的年代,卻是心理安全感最低落的世代」,本書探討社群時代下的青春期心理發展,手機與社群如何影響孩子的自尊、情緒、幸福與安全感,並提供師長教養陪伴心法。
NYU教授、掀起全球討論與關注之作 睡眠剝奪.社交障礙.注意力碎片化.上癮 席捲全球的話題與對策討論 【紐約時報、亞馬遜長期暢銷榜首】 ★ 為什麼社群媒體對女孩的傷害大於男孩? 為什麼男孩持續從現實世界退縮到虛擬世界? 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以及我們自己?
★執業超過40年,撫慰20萬名讀者★ 《心理醫師媽媽給女兒的人生真心話》感心續作 這次要給即將、正在或走過「中年之路」的你
如果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那麼解決的線索, 就藏在你的「兄弟姊妹關係」裡! ✦✦ 第一本完整揭開手足影響力的心理學指南 ✦✦ 那些被忽視的家庭暗流, 正悄悄左右著你的人生。 兄弟姊妹間的隱形力量, 決定工作與愛情的走向。
我們從上一代獲得的教養,以及那些教養方式對我們養兒育女的影響,也可能是我們在面對孩子時,可能會犯下的錯誤。本書作者菲莉帕身為心理治療師,有機會觀察親子關係是如何變調的,以及如何讓它恢復正常運作。這包括如何處理你和孩子的感受;如何傾聽孩子,以便更瞭解他們;如何與孩子建立真正的聯繫,而不是陷入令人疲憊的...
遇上校園衝突糾紛,你知道如何正確應對嗎? 只是開玩笑,可能構成霸凌? IG上留言轉發也算網路霸凌? 只是摸頭鼓勵,也可能變成性騷擾? 發現狼師出沒,該如何通報? 老師達法處罰小孩,我該怎麼做? 學校不受理我的檢舉,怎麼辦? 這些霸凌與性平疑問,毛律師都有解答! 一起從律師視角出發,走進教育現場,...
★話題不斷《我的孩子是霸凌者》作者,又一尖銳切入「霸凌」議題最新力作! ★ 「加害者」與「受害者」,真的能輕易以黑或白切割嗎? ★ 動搖內心的議題、道德良知的衝擊,對孩子你是否能做到「完全信任」?
德國最著名的男孩養育專家30年實踐之作! ◎跟兒子說話不要碎唸,多用重音、適時停頓,直接說指令。 ◎男孩愛唱反調是天性。少年個性衝,和睪固酮有關。先理解他的身體情緒。 ◎跟女生相比,國文特別爛?這叫性別科目──因為他擔心被笑書呆子。 ◎沉迷網路、打遊戲?允許他一週玩兩次,一次玩多久時間?...
焦慮、反抗、拒學、藥物成癮…… 直擊美國高中優秀學生的鬼故事 拆解永遠不夠好的菁英教養矛盾 《紐約時報》暢銷書、美國亞馬遜青少年心理學類暢銷書 特別收錄:家庭、學校、社區的行動指南,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與自尊
父母在孩子面前豎立了高牆,擋住了他們尋求親密感情的道路。當孩子無法與父母建立穩固的心靈互動,孩子將無法擁有安全感與自信心。 看過本書,你將明白:為何無法與父母建立親密互動、為何父母無法給予愛的養分,又為何總在人生重大決定上,父母帶來的陰霾與否定如影隨形。而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裡,是很孤單的成長經驗...
想培養孩子有蒙福的金錢觀嗎?想建立符合真理的財務家規嗎? 知名理財專家父女檔聯手分享,如何在負債累累的世界,培養有聖經智慧的高FQ孩子!
本書統整性介紹贏在心理起跑點的五大優勢,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希望能透過陪伴,帶領孩子共好成長。 面對連專家都無法預測的未來,該如何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不追求「贏在起跑點」,但希望「願意一直跑」—— 本土資深臨床心理師陳品皓,累積十餘年諮商輔導經驗, 剖析「如何在挫折中持續努力」的成長型思維學習...
本書作者發現有個很重要的教養領域被忽略了,就是「要如何不把孩子養成混帳/小屁孩?」她經過多方考證,以科學證據為依歸,在本書中為教養議題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甚至是難以想像的全新觀點,從幼兒到青少年皆受用。作者亦指出教養是父母與子女的雙向學習,目標是彼此都能從中學習成長。唯有不斷練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教養指南,而是革新教養思維的重量級好書! ★一出版即空降亞馬遜、《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時代》雜誌讚譽作者為「千禧世代的教養訓練專家」 ★《逆思維》作者亞當・葛蘭特大力推薦!親職教練/親子KO L口羊太太、閱讀推廣人/國小教師林怡辰、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 留佩萱...
十萬冊融冰紀念版,新增全新內容, 二○二一年春天,重磅推出 帶你進入薩提爾的世界 開啟自己與他人的深刻對話 在全新內容中,崇建老師為大家解答疑惑 如何問對關鍵的那個問題? 如何處理在對話過程中、自己產生的情緒? 如何有意識的展開對話?
★韓國上市一個月,熱銷20,000本。 ★YES24網路書店,9.6顆星好評! ★超過10,000件心理諮商個案的人氣心理師★ 現在開始,是母親和女兒都要「活出自己」的時代。 「為什麼母親在傷心時,不對兒子而是向女兒訴苦?」 「為什麼母親看到女兒幸福時,除了欣慰卻也有些嫉妒?」 ...
紐約時報第一名暢銷書、 美國亞馬遜排行榜第一名暢銷書《怎麼說,孩子會聽 vs. 如何聽,孩子願意說》青少年版教養經典!
▌他們生長在最安全的年代,卻是心理安全感低落的世代 ▌
當青少年的人際關係,因網路失去界線……
當青春期的脆弱迷茫,因社群加劇迷失……
孩子如何邁向成熟?擁抱真實的幸福與價值感?
──資深臨床心理師陳品皓第一線青少年心理現象觀察──
社群時代下的青春期情緒困擾×人際問題×家庭教養解方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長期且深度的觀察,必能提供教育或教養界耳目一新的洞見。」──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看懂過曝世代的真實樣貌,父母將不再漫無邊際的焦慮,更能陪伴孩子定心前行。」──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用幽默詼諧的方式,手把手帶我們認識這群過曝世代的青年!」──陳雪如|諮商心理師
「期待家長隨著品皓的帶領能轉換不同視角,用更溫柔的心,嘗試書中提供的卓越教養建議。」──鄭皓仁|寬欣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過曝世代=「過度暴露」於網路下成長的世代
隨著網路普及與智慧型手機問世,人類進入前所未有隨時隨地都能上網的時代,新世代孩子所呼吸的空氣裡,不可或缺的除了氧氣之外,還包含WiFi。青少年輔導專家陳品皓心理師將這群「過度暴露」於網路下成長的孩子稱為「過曝世代」,並在長年輔導與服務下觀察到,孩子問題的類型在這十年間已從早年外顯行為,轉變成人際退縮、網路沉迷、學習低落等。
▌無所不在的WiFi,改變孩子的問題型態
二○二三年,美國衛生局提出的報告中指出,當今的社群媒體可能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與幸福造成嚴重傷害。根據美國學界專業的《違常心理學期刊》調查,在二○○九至二○一七年期間,青少年總共增加了五○%左右的心理健康類患病率,並指出電子通訊和數位媒體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的影響。
這一切,都很可能是「青春期矛盾本質」與「網路社群環境」加乘後,產生的巨大心理失落──
‧缺乏目標感、動機低落
‧習慣高倍速步調而失去等候耐心
‧在關係中容易不安與焦慮
‧對自己是否被關注更加在意
‧注意力不集中、思緒碎片化、缺乏深度思考力
▌社群、限動、IG…人際關係24小時營業,重挫孩子安全感
青少年的困擾與網路交織一塊,越滾越大──
「同學以前都會回覆或按讚我的IG限動,但這次卻沒有反應……」
「今天相處有點摩擦的班上朋友,好像在網路上說我壞話?」
「朋友看到訊息都不回應,我是不是被討厭了……」
「朋友似乎跟其他人拉了群組,把我排擠在外?」
「網路原生、界線失序、餘裕失去」構成過曝世代主要的心理主軸,當人際關係從現實延伸到社群平台延伸互動,將加劇青少年的人際擔憂,並成為情緒風暴的導火線。社群世界裡的同儕評價,也導致孩子在還沒長出對自己的正向認同前,就已經生活在一個充滿評價與關注的世界。而「自我認同」卻是青春期階段最重要的心理發展任務。
▌父母能陪伴青少年面對情緒風暴,邁向自我認同整合路途
「一個青少年的心理狀態好不好,會影響到他下半輩子的人生;
而青春期的心理狀態好不好,就決定在他的自我認同長得好不好。」
孩子因為社群人際困擾、網路沉迷、手機管教衝突,而引發情緒化的反應,是許多過曝世代家庭正在面對的難題。帶領孩子覺察自我,為孩子盤點優勢面向,更有機會找到因應情緒的方式,帶來改變的可能──
‧施打「心理疫苗」,增進對評價的免疫力,形塑自我認同
‧在教養中讓渡權力,開啟新的溝通模式
‧避免引發羞愧感、跳脫「學習=智力」框架,重建孩子自我認同
本書重點
◎掌握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性
孩子將「我就爛」、「想躺平」掛在嘴上?上秒興高采烈,下秒臭臉迎人?解析青少年在「我很棒」與「我就爛」來回擺盪的糾結,讓父母「看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與成長課題。
◎理解社群下孩子承受的壓力
大人眼中的細微末節,對孩子來說卻是天崩地裂?孩子身陷低潮,怎麼勸都無法拉他一把?本書詳細梳理網路社群與青春期加乘的複雜影響,洞悉過曝世代的挫折本質。
◎陪伴孩子長出健康自我認同
當孩子整天黏在網路上、為人際關係患得患失、對自我表現懷疑……本書「心理疫苗」、「教養心法」篇章為父母指引陪伴與教養方向。
◎撫平父母怒火,收靜心之效
作者以輕鬆幽默的筆觸,剖析過曝世代青少年的情緒風暴,讓父母知道自己不是唯一苦主。當孩子頂嘴、嘲諷、擺爛時,「無量迴向父母心法」帶你換種思路撫平怒氣。
作者簡介
陳品皓
米露谷心理治療體系策略長
臨床心理師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長年提供青少年心理諮商服務。相信透過生命間彼此真誠的交流,將能開啟一段生命影響生命的旅程。於是和團隊共同創立了「米露谷心理治療體系」,致力於將優質且專業的心理健康資源,帶進能力所及的每一個角落。
著有《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禾禾文化)、《心理韌性》(親子天下)、《暫停情緒風暴》(禾禾文化)等書。
臉書粉專:陳品皓臨床心理師
facebook.com/antisocialphobia
\各界醫師、心理師、教養專家齊聲推薦/
(按首字筆劃排序)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馬大元|精神科醫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姸伶(OT莉莉)|職能治療師
陳雪如|諮商心理師
黃瑽寧|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者兼總編輯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
鄭皓仁|寬欣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謝伯讓|認知神經科學/腦科學家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蘇絢慧|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過曝世代的指南針與定心丸】
在網路社群如此發達的時代,你,快樂嗎?你的孩子呢?
以前WiFi還不是空氣的時代,一切相對純粹簡單。上學就是上學,下課就是下課,能剝奪我們專注力、影響我們情緒的刺激與媒介少很多。
然而,屬於網路原生世代的青少年,卻要更早面臨網路無邊界的特性,他們的自我認同與心理安全感持續被入侵,已是全球性的議題。
看懂過曝世代的真實樣貌,透過這本好書做好全方位的心理建設,學會有效的應對方式,身為父母的你將不再漫無邊際的焦慮,更能陪伴孩子一起找回生命的餘裕,定心前行。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