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聲之界
0 篇書評

噤聲之界

北臺灣客庄與原民的百年纏結和對話

4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4/04/17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77.1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6269716463
  • eISBN: 9786269716470
  • 字數: 335,976
紙本書定價:NT$ 680
電子書售價:NT$ 476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作為國家文化政策的「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透過發掘/發明客家文化與美學符號,企圖重新活絡沿線客庄產業與觀光。然而,臺三線前身的土牛溝/隘勇線,代表的卻是人為劃設的原/漢分界,以及不同人群在此地,長達數百年的競逐與衝突。族譜中記述了家族長輩被獵首的文字,驅使作者走入北臺灣淺山地帶,走訪部落與客庄的耆老、爬梳文獻資料。本書將原、客族群為了生存,累世累代的互動與折衝,以及耆老們記憶中難以拋下的悲痛與埋怨,娓娓道出,試圖啟動人群間多向的對話與理解,期待達到彼此的和解,讓歷史與時代的傷口,得以結痂癒合。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36

    從日治時期至國民黨遷臺,曾經發生於圓山飯店的人事物, 豐富史料、老新聞、傳奇軼事,挖掘尚未為人所熟知的臺灣故事。

  • 電子書: NT$ 434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 出版日期:2017-08-31
    特價 電子書: NT$ 283

    ★暢銷書《臺灣歷史地圖》姊妹作 ★議題性×可看性×權威性 全新歷史全民讀本 接地氣觀點,方法論研究,為早期臺灣史開光解密 臺灣的存在,從頭說起── 有圖為證,以史為憑,翻轉臺灣史,全新說故事  

  • 電子書: NT$ 525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 電子書: NT$ 406

    ◎南半球高寒植物山薰香如何跨越赤道來到中央山脈? ◎與加州巨杉齊名的東亞珍貴巨木就在臺灣! ◎臺灣唯一的特有屬植物華參你可曾見過?而它的姊妹竟遠在地球彼端的熱帶美洲? 第一部臺灣高山植物自然溯源史

  • 電子書: NT$ 395

    相對於傳統文獻一字未提「客家」何時進入南臺灣墾殖,本書從地方社會及其與國家的互動切入,來瞭解清代臺灣「客家」群體形成的原因,以及他們在臺灣定居的歷史過程。

  • 電子書: NT$ 280

    本書收錄12篇客家與周邊族群關係的論文,述及地區跨越臺灣平地與山地,遠至中國廣東、閩西南山區、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牙買加,當中有個人親身體驗的族群接觸,談與原住民、外省人及其他族群的相識與交遊過往,對於我們理解跨族群互動關係很有參考價值;也探討Nokan泰雅傳說及其所引申的社會實踐,帶來泰雅...

  • 電子書: NT$ 293

    妳每天還在大火快炒嗎? 女人不可不知的廚房危機 男人不能置身事外的家務革命 本書試圖從「風險社會」的反身現代性角度切入,深入探討「女性本分」的性別家務角色、「男造環境」的居家空間、「家庭工業革命」的廚房科技,以及「飲食工業化」的煮食文化變遷所交織而成的「廚房之舞」。

  • 出版日期:2016-01-08
    電子書: NT$ 237

    如何看見,我們原本看不見、未能看見或視而不見的台灣? 紀錄片提供了看見台灣的新的角度與方式, 然而我們又如何「看見」紀錄片中的洞見與不見?

  • 電子書: NT$ 222

    社會批判理論的逆流之作 「情感的理性化」與「獸性的文明化」均有其限度,故而「道德進步」亦有其限度。 本書從批判理論與情緒哲學這兩種取向探究心理疾病與社會的關連,延續著性政治對公∕私區分的辯證,主張被視為私密的情感情緒應該是社會批判理論的基本核心範疇,而且公共無法窮盡私密的意義,社會與心...

  • 出版日期:2016-02-29
    特價 電子書: NT$ 227

    繼《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之後,論文寫作秘笈的「如來神掌」第三式──《研究研究論論文》正式推出,教你研究歷程、寫作技巧、規劃報告的完勝秘訣! 不要告訴同學,趕快買一本回家偷練,保證去傷解鬱。 讓你研究功力精進,論文寫作順利,從此笑傲學術江湖!  

  • 詳細資訊

    ★本書由國藝會臺灣書寫專案補助

    塵封的族譜,喚起原客數百年來互動的血色記憶;
    無頭魂與魍神,依舊遊蕩在北臺灣的山林,鬼影幢幢。


    「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作為國家強力推動的文化政策,透過發掘/發明客家文化與美學符號,企圖重新活絡沿線客庄產業與觀光,藉由夏雪紛飛的桐花詩意印象,讓遊人可在每年的桐花祭體驗浪漫的山林氛圍。

    然而,臺三線的前身,不管是清朝時期的土牛溝,抑或是日本時期的隘勇線,代表的卻是由國家或民間以暴力手段劃設下的原/漢分界。既然有了「界」,不同人群的文化觀、宇宙觀、土地倫理,甚至「靈」的力量,就在此發生競逐與衝突。為了捍衛家園、守護獵場,部落族人面對來犯的侵墾者,遵循祖律,以出草獵首論斷是非曲直,執行正義;為了爭得田地、落土安居,漢庄客民以「食番肉」,宣洩開山打林的父兄親人,失去頭顱、橫死山林,所帶來的仇恨與哀傷。這段長達數百年的過去,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成為遙遠的歷史。眾多的伯公祠、有應廟、大墓公塚,以及飄盪無依的無頭鬼,見證了屍味與血色,依舊籠罩在臺三線所在的北臺灣淺山地帶,魑魅魍魎,鬼氣森森。

    一本塵封的族譜,留下了家族長輩被獵首的記述。梁家先人於十八世紀渡海來到臺灣,深入到今日新竹新埔、關西一帶拓墾。在開創新家園的過程中,他們面對的是甚麼樣的環境?又經歷了甚麼樣的遭遇?為甚麼新版的族譜要將獵首的紀錄刪除?種種的不解與疑問,驅使作者走入北臺灣淺山地帶,訪廟、找墓、問神、尋鬼。透過文獻資料的爬梳與走訪部落與客庄的耆老,採集口述,一部有別於官方所建構出來的——以客家為主體、用浪漫作包裝的——臺三線沿線山林,重新被詮釋出來。

    作者筆下的這處山林,包含了客家人、道卡斯族、凱達格蘭族與泰雅族人,以及諸神與野鬼們為了生存,累世累代的互動與折衝,這些故事存在於民間記憶與口述傳說,視角多元、眾聲喧嘩。然而,這並不是一本單純講述北臺灣山林的鄉野傳奇之書,也不是要重新扒開過往人群接觸所造成的傷與痛。當國家元首代表政府與國家,向原住民族道歉之後,唯有重新回到人群交界地帶,透過客庄與部落耆老口中的娓娓道來,不管是客家人念茲在茲的無頭祖公婆,或是泰雅與平埔族人被佔據開發的傳統領域,存在於不同人群的記憶,以及存在於記憶之中,深邃而難以拋下的悲痛與埋怨,才得以被說出、被看見。唯有被說出、被看見,才有機會進行人群間多向的溝通、對話與理解,也才能達到真正的和解,讓因歷史與時代造成的傷口,得以結痂癒合。


    【作者簡介】

    梁廷毓


    藝術創作者與研究者,近年的「斷頭河計畫」(2017年至今)聚焦於計畫型藝術及匯合跨學科的地方研究,關注晚近歷史轉型正義、非人轉向趨勢中的超自然鬼魅與漢人、原住民互動之歷史和記憶。寫作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灣書寫專案」獎助(2020),並參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逆寫北臺灣客家開發史計畫」(2021-2022);相關研究曾獲「世安美學論文獎」(2022),學術發表散見於《臺灣文獻》、《臺灣風物》、《史物論壇:歷史博物館學報》、《歷史臺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臺灣原住民族研究論叢》與《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等。

    目前「斷頭河計畫」的相關展演包括《斷頭鬼之夢》(2023)、《食人之界》(2023)、《墳.屍骨.紅壤層》(2019)、《山.殺人.斷頭河》(2018)、《番肉考》(2018)。創作亦受邀於札那巴札爾美術館(烏蘭巴托,2023)、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2022)、湯普森藝術中心(曼谷,2022)、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2021)、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臺北,2021)、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2020、2019)等地展出或放映。近幾年致力於開發複合型的展示介面,以展覽、研討會、工作坊、調研隊、文論等社會展演方式,進行相關計畫的實踐。

    媒體推薦

    共同推薦
    王振武(新竹縣立富光國中教師、中華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諮詢委員)
    陳金萬(紀錄片導演、藝術評論人、自由撰稿人、凱達格蘭族巴賽語復振計畫推動者)
    廖志軒(新竹縣道卡斯族文化協會理事長)
    羅烈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百年前的臺灣,現代文明尚未進駐,族群之間為爭奪土地,引發武裝械鬥,甚而以獵首、食人肉、走私交易……等私刑手段,或者通婚抱養的折衝方式,達到土地侵墾的目的。梁廷毓在本書中,融會客庄與原民部落的耆老記憶,運用民族誌、藝術及跨學科的地方研究方法,進行「在場的書寫」。他從高空視角,俯瞰大嵙崁群、馬武督群、麥樹仁群的原住民族,如何在百年前遷徙、建立部落,再進入丘陵、河谷地區,從大溪、平鎮、龍潭、關西、橫山、竹東地區,與客家拓墾者相遇的種種細節,重現當前「浪漫臺三線」產業觀光背後被遺忘的歷史,這是相當可貴的書寫。——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林淇瀁(向陽)

    得獎資訊

    ★2024年臺灣文學獎金典獎
    ★2024年臺灣文學獎蓓蕾獎
    ★2024桃園閱讀節「最佳族群共榮指南」推薦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329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