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作「基督徒」而不作「門徒」,是對耶穌「大使命」的「大抗命」。本書是作者對於門徒身分的反省與釐清,將會帶給教會靈命更新的思考轉向。
賴特首次嶄新嘗試 新約研究 X 歷史傳記 帶你發現從未認識過的保羅 透過歷史角度,以傳記型式描繪保羅所身處第一世紀希羅、猶太世界的日常生活,勾勒出他一生立體、多重的性格樣貌,為了神大發熱心所遭逢的受挫、懷疑和憂傷,及至死的愛與忠誠。
聖經學者蘭迪· 里查茲和中東宣教士里奇· 詹姆斯共同領航,探索聖經中親屬關係、恩主制度、榮譽與羞辱文化、界線觀念等社會元素,引領讀者進入一個更加真實的聖經世界,讓隱藏在經文背後的社會結構和價值觀逐漸清晰,幫助我們拼湊出一幅更完整的聖經圖像。
靈修是甚麼?讀經和祈禱又是甚麼?或多或少,我們都知道;或對或錯,我們都知道。不過,我們愈來愈少去深究靈修讀經祈禱是甚麼。 本書的寫作目的,不旨在教人如何靈修讀經祈禱,而是回到根本去認清和明悟這種種「屬靈活動」的本相,並呼籲信徒要走出操之於我或自我同化的歧路,繼而步向和投入真正的信仰生活。
本書為基督徒的靈性塑造提供了豐富完整的資源,更特別聚焦在教會本身,該如何成為基督徒靈性成長的發源地,以及整個會眾群體如何致力於參與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
本書是司傑恩(James Bryan Smith)「門徒造就系列」第三部曲。「真正的社會行動者,是那些在日常的人際關係中,按著耶穌門徒的身分而活的人。」人們帶著自己的國度與他人的國度相遇,時而是善意的連結,有時卻是衝突、甚至撕裂的。然而,基督徒的每個關係、每個行動都應當受到門徒身分的影響,在生命內裡...
曠野上的領袖訓練課 《老摩西的牧養學:從民數記談21世紀教會領導》提供了牧養信徒、領導教會的方法。本書參考民數記所記載領袖和群眾的互動,以領導學理論輔助,綜合成為一系列帶領今天華人教會的屬靈心得。
如果聖經中有個青少年團契,我們看見了嗎? 約瑟、大衛和但以理,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人物,我們總是只看他們的年少得志,卻輕忽他們的混沌掙扎。 基哈西、米非波設和耶弗他的女兒,這些不曾被注目的邊緣人,我們總是忽略上帝對他們的關照,進不去他們的內心世界。 更不用說,她瑪、暗嫩和押沙龍,聖經中最黑暗的一頁,我...
在本書《天國的牧養學》,畢德生發現,在特定猶太傳統節期循環中,安排特定書卷朗讀,是個牧養上的神來之筆。透過年年周而復始的操作,累積出各世代面對生活挑戰的生命力。
本書一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一些靈性陪伴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是靈性陪伴的步驟和注意事項,第三部分是靈性陪伴的過程和遠景。靈性陪伴的基本概念包括第一章拓寬你對靈性的認識、第二章發掘靈性成長的動力、第三章靈性陪伴的獨特性。靈性陪伴的步驟包括第四章靈性陪伴時你需要做什麼、第五章靈性陪伴時你可以做什麼...
本書統整了兩萬多名女性的數據,呈現出基督徒夫妻在臥房中的現況——有許多女性正因不平衡的教導而受苦,不僅如此,男性也因為這些信息而遭到嚴重誤解。本書將引領我們一同披荊斬棘,回歸創世記中充滿熱情、彼此「認識」的性,重拾上帝對性的初衷。
★ 福音聯盟(The Gospel Coalition)年度好書 ★ 腦神經靈修學首部曲 結合神經科學、人際神經生物學、心理學、臨床經驗與聖經敘事,深刻描繪羞愧如何悄然滲入思想、關係、信仰生活,以及走出羞愧的唯一途徑。
這世界不是「非我家」,而是上帝的家園。 神學家沃弗及麥克安納利林茨以抽絲剝繭、縝密連貫的經文詮釋,揉合聖經的三卷書,對全球種族、社會、思潮問題,以及政治、經濟、生態等難解問題,提出耳目一新的家園神學。
本書介紹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在歐洲興起的年代,當地所出現具代表性的幾位女性,從她們的生平敘事、改教理念,以及與男性改教者之間的互動,勾勒出宗教改革初期的女性事奉樣貌。回顧這些改革運動史的最精采片段,帶領我們來思想:宗教改革到底對女性事奉帶來什麼改變?
最幽默有趣的九型人格靈性導覽 帶你踏上通往真實自我的道路 ✦ 入圍美國獨立出版Foreword INDIES 2016年度好書獎 ✦ 宣教使命聯盟2016年度必讀書目 ✦ 全美銷售破50萬冊
大多數的聖經讀者,最熟悉的經卷莫過於新約的四福音書。四福音書不僅記錄了耶穌的生平事蹟,更闡明祂帶來了盼望和救恩。然而,你心中是否也常有個疑問:既然福音書已經講得差不多,我們還需要讀舊約嗎? 著有《基督教新約倫理學》的知名學者海斯,這次帶來《聖經倒著讀》,將要帶領我們看見新約與舊約之間的影響力!本書...
談起猶太人,刻板的印象常是他們很會賺錢,出過很多拿諾貝爾獎的人及名人,比如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是猶太人,還有就是他們很重視家庭與教育。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猶太人的信仰深刻影響猶太人,猶太小孩從小就要學習猶太經書與典籍。
余杰知名政治評論家,長期關注中國大陸社會公平正義與人權的進展,卻也因常嚴詞批評當局,而著作全面遭禁。即便如此,自信主後,他秉持著基督徒公眾知識分子的精神,仍不斷地積極為文評論時事,呼求社會公平與公義。他的文章總是旁徵博引、鑑往知來,展現非凡的思想深度與廣度。
面對COVID-19巨大的危機,我們要到哪裡尋找資源,安定自己的心神呢? 著名作家楊腓力想到向文學與歷史尋求心靈的答案;他閱讀英國的死亡文學大師鄧恩在四百年前所寫的《緊急時刻的祈禱》,竟發現這場我們以為如此獨特的世紀之災,原來前人早已經歷過,而且留下了豐富的筆記可供今日的你我安頓身心。
在以色列不忠的速臨審判中, 能夠勝過毀滅的只有上帝悲憫的愛。 本書作為何西阿書的研究及註釋,第一部將涉及先知傳統、政經社會的時代背景、何西阿的神學,鋪設何西阿的婚姻與事奉的關聯,從縱深了解先知傳講的意義。第二部逐章逐節針對許多難解的指喻,提供詳細的研究與解釋,必能幫助讀者明白何西阿書整全的信...
到底真信仰主耶穌基督是甚麼意思?信主後還需要好行為嗎?我們又如何知道自己能否獲得永生?或許,這些對信徒老掉牙的問題,一直在您心底裡盤旋…… 本書收錄了八組熟悉而難解的「恐怖經文」,透過經文的現代闡釋和今日反思,重探基督信仰中的重要課題——「因信稱義」。「恐怖經文」,並非指一看便叫人恐懼的聖經話...
復活,不僅是過去的史實,也是當下的現實。復活,教導我們如何面對困難,如何愛與寬恕,尋找永生的價值。 《復活的理由》是一個讓我們重新思考復活節意義的故事,誠摯邀請您一同踏上這段探索之旅,發現復活的奧祕和神聖,找到真實的生命希望與得勝意義。
曠野上的領袖訓練課 《老摩西的牧養學:從民數記談21世紀教會領導》提供了牧養信徒、領導教會的方法。本書參考民數記所記載領袖和群眾的互動,以領導學理論輔助,綜合成為一系列帶領今天華人教會的屬靈心得。
本書由作者研究有關本地全人祈禱醫治現象的博士論文改寫而成,從他多年實踐祈禱醫治的經驗、神學和心理學理論及個案分析,探索全人祈禱醫治——身、心、靈、社的軌跡。 作者在他的研究裡嘗試回應這些問題:人如何藉祈禱經驗醫治?如何理解聖靈在祈禱過程的醫治工作?如何改善全人祈禱醫治的實踐?如何有效地帶領和教...
BBC廣播節目主持人幫你問出關於聖經的疑惑:聖經說的是什麼故事?聖經是歷史嗎?聖經是本故事書嗎?聖經強調嚴厲的道德標準嗎?聖經能預知末日嗎?對聖經不以為然?並且幫讀者指出,如果要跳讀聖經,有哪些必看段落。
面對情緒內耗所需要的改變,不是對抗他們,而是學會傾聽:聽見他們的擔憂、恐懼與渴望,才能重新整合那個失散的自己。 本書結合IFS理論與靈性實踐,邀請你展開一段與自己和解的旅程。你將學會設立健康的內在界線,邀請聖靈引導自己的內心,在聖靈的光中,找回那個充滿好奇心、信心、憐憫與勇氣的自我。
被譽為「斯托得最好的作品」 福音派對十字架的意義最好、最具說服力的詮釋 --- 「斯托得發現, 是十字架在屬靈和智識上的豐富,支撐著門徒的生命, 尤其是在黑暗和艱困的時候。 斯托得幫助我們欣然接受 『十字架改變了一切事, 它讓我們與神建立一種新的崇拜關係, 使我們對自己有了新而平衡的認識, 對宣教產...
徹底體驗沉浸式讀經 從詩篇編輯者的宏觀角度來看詩篇 也從微觀觀察詩裡行間的至微之處 ::: 作者謝挺博士爬梳一篇又一篇的詩篇, 看見了前篇與後篇的原文脈絡,隱隱蘊藏豐富的關連; 原來一篇深刻的詩篇,會因著鄰近詩篇隱隱的呼應,而疊加出更為豐滿的信息。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這一道來自神的清晰命令,在歷世歷代的基督徒群體中是如何被理解以及實踐的? 這本由洛桑普世宣教委員會策劃的著作文集,能提供最全面、最經典的回應。出自逾一百五十位委身於第一線的重量級宣教士、宣教學學者之手…
透過九種看待世界的方式,探索人際互動的眉角,激發九九八十一種人際交會的火花與光芒。 暨《九型人格的成長練習》之後,作者史塔比將她畢生受用的九型人際心法整理出來,分享給期盼關係完滿無撼的人。
用行動和思想,引發靈命更新契機 人類學家華登(Paul Radin)經過多年觀察,得出一個結論:世界有兩種人,一種是行動型的,另一種是思考型的。 孫寶玲博士新作《新約聖經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與實踐》,為行動型和思想型信徒啟動靈命更新的契機: 給行動型的契機,新約世界與今天應用的平衡。 給思想...
從領導學的角度,發掘出以西結書的震撼信息! 在閱讀聖經的六十六卷書時,最困難的挑戰之一,恐怕就是聆聽以西結書的信息了。 讀這本書,讓人讚嘆,也讓人驚懼,因為讀者將發現,上帝的眼目的確在每一位領袖身上,教人無從逃避,也無法隱藏。然而,正如最初的寶座異象所顯明的,對神的敬畏雖使以西結俯伏,神...
本書特色: 1. 鳥瞰全卷書的組合結構,圖文並茂。 2. 概覽分段的結構或主題,列表解釋。 3. 每章註釋平均約三千字,包括應用。 4. 參照原文及各中英譯本,註腳精簡。 5. 參照百年各派學者意見,經文為準。 6. 詳述耶利米時代的歷史,各朝特色。 ...
本書分為三大篇,共十章,分析了約書亞如何帶領以色列人攻取迦南地,分配土地,亦論述了約書亞的遺言,以及三段關於埋葬三位領袖的記述。本書清晰地帶出約書亞記的中心信息,就是作領袖的要承繼前人從上帝所領受、那未完成的使命,並學習藉著順服及遵命,得到上帝的應許。作者更要藉約書亞記讓讀者認識到,上帝是一位願意賜...
新舊約書卷接力述說 上帝和人互動的偉大故事 這就是神的故事, 講述祂那無可測度的愛和恩典、 饒恕與憐憫, 而神的故事 也因此成了我們的故事 神甚至讓祂創造的人類, 也參與在這故事的寫作中! 希望你也能問自己: 我在神這樣的故事中, 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生命像雲霧一般,明天就散去, 活著的意義與智慧只能從創造的主尋得。 雅各書顯示,真正的信心經得起考驗;遭遇困難正是基督徒成長的必經途徑。本書有力地闡明雅各書中,那些令人難以忘懷的主題--忍受試煉與成熟的關聯;臻至完全的祕訣;神的美好恩賜;信心、行為與基督徒關懷世界的需要;言語魯莽污穢的含義;...
當我們自行研發的門徒訓練、教會增長、社會參與都失效的時候,該是拿起耶穌「大使命」的門徒說明書,重新遵照指示的時候了。
在今天的基督徒當中,存在一個普遍的假設:我們可以只作個「基督徒」,而永遠不用變成門徒。作門徒與否,竟然成了只是一種選擇。於是,教會裡充滿了「不作門徒的基督徒」,我們既無法活出像耶穌那樣的獨特生命,也無法使「萬民」跟隨主。
這是對耶穌「大使命」的「大抗命」!
我們如今不得不承認,許許多多基督徒的生命,與耶穌所應許的、新約聖經所展現的天國生命素質,有著極大的差距,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在當代福音派思想家當中,魏樂德根基於深刻的信仰省思,清楚地描述靈命塑造在「作主門徒」上的重要性,好使門徒能真正活出像耶穌基督那樣的生命,帶出一場持續到永久的道德革命。本書反映出魏樂德對於問題的診斷和解決方案,對於「大抗命」的反省和「門徒」定義的釐清,以及對於「靈性塑造」、「靈命操練」在門徒塑造上的貢獻。魏樂德的神學反思,將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思考和挑戰。
【作者介紹】
魏樂德(Dallas Willard)
從總愛纏著大人問「為什麼」的男孩,到南加州大學的哲學系教授。從常問主日學老師怪問題的毛頭小子,到著名的基督徒講員與作家。從帶著柏拉圖讀物耕作的青年農夫,到年輕人信任請益的屬靈智者。
魏樂德,這位腦袋裝滿豐富知識的學術鬼才,不僅是一位思想清晰、真誠的基督教靈修學大師,也是一位勇於挑戰大眾神學觀點的頑童。無論在學術還是神學領域,他都是一名革命性的人物。或許是「革命精神」使然,其著作總是為基督教界帶來強烈的震撼。
中譯代表作為:《品格的革命》(Revolution of Character)、《上帝的聲音》(Hearing God)、《靈性操練真諦》(The Spirit of the Disciplines)、《天天聽見神》(Hearing God Through the Year)、《21世紀天國導論》(The Divine Conspiracy: Rediscovering Our Hidden Life In God),以上皆由校園出版;《心靈的重塑》(Renovation of the Heart;天道)。
「又一本偉大作家的經典之作。鞭辟入裡、見解獨到,本書向我們發出強烈呼籲,重新尋找做個基督門徒的呼召。」──麥葛福(Alister E. McGrath),牛津大學歷史神學教授
「世上再也沒有另外一個魏樂德了。他的文字就像寶藏,每一次挖掘,都能有更豐富的收穫。讓我們一起閱讀,並且成長吧!」──奧伯格(John Ortberg),《神隱上帝》(God is Closer than You Think)作者
「我還沒認識有誰可以像魏樂德這樣,把重要的事情講得這麼好懂,把簡單的事情講得那麼重要。他的書從沒讓我失望。」──葛尼斯(Os Guinness),《一生的聖召》(The Call)作者
「魏樂德提醒我們,只有選擇成為耶穌的學徒,我們與祂的關係才有真正的意義。」──艾倫.安德魯(Alan Andrews),美國導航會會長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