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從事殯葬禮儀師多年,本書作者啟程見盡無數個「最後的故事」。書中收錄其中十多個改編自他在晝與夜親歷工作的後事個案,也概說分享他由入行至今多載累積學習到的一些行業文化、歷史與知識,亦淺談一些相關社會現象及其所思所感。
★《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之書★ ★入圍英國惠康圖書獎★ ★亞馬遜書店4.6顆星、豆瓣9.3高分評價★ 很多人不怕死亡, 恐懼的是對最後一段路的未知。 從30個真實故事看清死亡的樣貌, 你就能活得更好、死得更好。 正因為每一天都在倒數計時, 才讓每一天成為無比貴重的禮物。
「快點離開吧……」 「我怕我會比他們先死!」 快到退休年紀的我,辭職返鄉照顧4個年齡總共360歲的老人, 這是修行還是懲罰遊戲?
這裡的醫師、護士與病人,讓我相信了日常小事的重要, 也讓我目睹了宛如植物終能綻放綠意的療癒過程; 那不只是醫療,更是一種奇蹟,彷彿是一種魔術戲法。 ──維多莉亞.史薇特/作者 ★ 美國《舊金山紀事報》二○一二年度好書(非小說類) ★ 邦諾書店二○一二年度好書(非小說類) ★《科克斯評...
一位畢生鑽研語言學的學者, 眼見伴侶失智,日漸失憶、失語…… 「他心裡還剩下什麼呢?他還知不知道我們愛他呢?」 ●第一本描述失智症患者的伴侶照顧,心境及困境的作品。 ●國發會推估,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老照顧」的現實不容忽視。 / 我以為我已做好了...
深沉的愛與智慧,有時只在最終時刻湧現。 有難以解釋的神秘事件, 也有心痛感人的故事…… 重新思考愛、告別,與生命的真諦──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 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榜14週,版權售出韓.中.德.英等超過16國 ★ 獲選《今日美國》(USA Today)五大最佳回憶錄 ...
誠品、金石堂 當月選書 一部書寫安寧照護的挑戰與荊棘之書。 善終是一種歷程、心境、情緒、關係、靈性的平安。 斷食只是縮短餘命的消極選擇,而不是善終的必備歷程。 不斷食,當然也可以善終,而且比比皆是。 ▲許多人誤以為安寧只有安然逝去。事實上,在安然逝去之前,我們更在乎的是:活得像自己,到最後一刻...
編輯每讀必落淚! 「道愛、道謝、道歉、道別, 人生中最重要的四件事,別等到最後一刻才說出口。」 執業20年「癌症照護」心理師林維君,首度出書!
鹽漬入味的雙人苦旅,在英格蘭西南海濱小徑尋找生命的解答。 當摯愛臨終,如何才能不留悔恨?假使生活頃刻分崩離析,我們如何在千里徒步中,重拾愛與希望? 結褵30多年的蕊娜與莫思,遭朋友欺騙,住家與民宿農場被法院查封;莫思又被診斷出腦疾,可能只剩半年壽命⋯⋯轉眼間失去一切的他們,毅...
八成民眾拒絕無效醫療, 為何臨終前仍平均「臥床8年」? 引爆日本《讀賣新聞》討論熱潮 「到這個年紀,不怕死,怕的是受折磨!」 在歐美,幾乎看不到長年臥病在床的老人; 在台灣,不住院、不插管,竟成了一種奢望。 醫院不該是用來告別人生的地方。 如何主張醫療自主,為自己、也為摯愛的家...
一部以動人的真實故事,深刻探討善終的生命之書。 最盪氣迴腸、最令人眩然欲泣的醫療現場第一手報導。 善終不是最艱難的, 最艱難的是同理與陪伴病人及家屬那擺盪、紛亂、擔心後悔又疼痛的心緒。 一位陪你一起痛、一起哭、一起為所愛的人下最後決定的醫師。
時代雜誌〔20世紀最重要的百位思想家之一〕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 { 出版逾50年,生死學傳世不墜經典 } ✽ 面對死亡就是面對生命,人生在世是要學習無條件的愛
歐文•亞隆在本書中,以獨樹一格的敘述風格,探討「人之終有一死」這個普世議題。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生命中最艱鉅的挑戰:克服死亡恐懼――就算有最堅固的防衛,我們也無法徹底壓制心底的死亡焦慮,它永遠在那裡,蟄伏在內心某個隱密的深谷裡。
對於前往死後世界的旅程,我已有了萬全的準備。 我也會親身實踐我提倡至今的離世之姿,面帶笑容、滿心喜樂地邁向往生。 通向死亡的疾病中,癌症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治癒後便可活跳跳地過日子;即使惡化,也不是馬上會過世,有機會善用剩下的時間,為今生劃下幸福的句點。 朝日俊彥醫師是日本臨終醫療觀念重要的...
病人與陪病者共同經歷病痛帶來的混亂與失序,時而堅強抵抗,時而脆弱焦慮,甚至憤怒崩潰。瑪莉安以極富詩意的凝鍊語句,書寫面對疾病的家常,在日日高速運轉的忙碌中,坦誠陪病者的真實想法,紀錄惶然無措的時刻,吐露自私、無力與掙扎的情緒。折磨苦難有盡,哀慟悼念無窮,縱然百般不忍,最終仍得放手。亡者已矣,回顧病榻...
人似乎要站在死亡面前,才看得清生命的輕重。 每個冰冷的死亡,都留有生命的餘溫。 清掃死亡現場,一個最接近生命真相的工作, 近距離接觸遺體的清理師深刻記錄, 25個房間的人生故事,25個一輩子受用的人生啟示。
摯愛的你即將啟程,前往下一個人生階段 雖然獨行,但你不會孤單 因為有我的愛,永遠相伴 我願盡一切努力,讓你寧靜上路,了無遺憾 我會深深記住你的樣子、你的愛,永不遺忘 如果有一天,你即將道別這世界,會希望如何度過餘生? 如果有一天,親友生命來到盡頭,他還有什麼遺憾未了? 面對最終...
跨界王 黃子佼 特別推薦 大體化妝師,一個神秘卻又令人好奇的行業。 一般人總覺得自己離他們很遠,但化過四萬具大體的小安告訴你——永別,總是比你想像中的近。 在她將近二十幾年的工作日常裡,不僅送別過經營之神王永慶、知名企業家嚴凱泰,也讓因空難而逝世的軍中高官們得以體面離開,除此之外,她還處理過各...
★ 威廉王子親授女爵爵位.《太陽報》得獎專欄 ★ ★ 上市首週空降暢銷榜.IG百萬粉絲感動相隨 ★ 如果剩沒多少個明天, 你會如何過今天? 一個人的病痛,一家人的變故, 卻是許多家庭的寫照,每個人都可汲取的生命力量。
死亡,讓我們看見深埋在生者心中的事物。 ★首本死亡職人訪談,直擊死亡最赤裸平凡的真面目★ ★亞馬遜「編輯精選」最佳非小說★ ★Goodreads高度好評,討論數直逼5.5K★ ★尼爾‧蓋曼(當代奇幻大師)、奧黛麗‧尼芬格(《時空旅人之妻》作者)、凱特琳.道堤(紐約時報暢銷作家)等英美名...
當親耳聽見母親說:「如果我不值得活了,你要幫助我解脫。」 該如何抉擇?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 面對「送母遠行」的生死之約,最後一段旅程該如何陪伴; 當生命僅餘痛苦,人們是否有自主善終的權利!
全書設兩大部分:
・【最後的故事】作者啟程細說殯葬禮儀師工作時親歷的靈堂故事
・【概說身後事】有關殯儀習俗、行業操作、相關社會現象及感受
***
其實世間沒有永遠的事情──這個才是永遠的真理吧。
為主家籌備身後事,固然是殯葬禮儀師的職務所在。而除此之外,他也曾經──
・陪伴偉明追尋老爸生前最喜歡吃的早餐,
・鼓勵狄太太女兒挺住六神無主的媽媽,
・從「宅男」三弟見證了慈父的用心良苦,
・與譚先人之子辯論過「為何把錢留到死?」,
・見識到賭博家族在靈堂裡裡外外的視賭如命,
・摸不著頭腦地被召喚為魯先生彌留時刻的指定「圍床」人,
・無奈始終無緣為定伯在那天掛上他想要的「紅燈籠」,
・慨嘆銘男最後還是失信沒有再來領回愛人的骨灰
多年來,後人送別先人,無論儀式如何,形式為何,繁簡也好,始終關乎人心。
同理心的闕如,只會造成更多的悲慟。
而逝者已矣,來者可追──
願生者對生命作出反思,這大概便是為先人做最後這件事的核心意義所在。
***
「本書分享的經驗故事,是筆者多年工作中的深刻體驗。內文當然有一點改動,以免主家看到觸景傷情。人生如下棋,舉手不回、落子無悔,到了『埋局』時又是否真的無憾?旁觀者本該不語;只是希望和有緣人分享,到有一天輪到自己埋局之時,是否已做到步步有道?」
──啟程KC/本書作者
作者簡介│
啟程(Mr. KC)
在香港從事殯儀業多年,業內崗位繁多,作者只是其中的一份子。很多知識收穫都是在不同場合、從各位同業前輩師傅中求得,包括言教身教。不敢說已經畢業;殯儀業裡學到的,除了身後知識,還有現世做人。
至於每次有剛熟悉的同業問到:「佢哋話你讀藝術出身?唔好講笑啦!」作者一定要在此聲明:小弟有藝術系畢業證書,較專注研習的是嶺南畫派及日本浮世繪。特立此為據,以正清名。
著作包括:《最後的故事─殯葬禮儀師之晝夜行事錄》、《葬儀立墓》、《緣善旅程》和《殯儀運作及喪葬儀式實錄》。
「啓程的作品除了向我們講述人生最後的故事之外,更讓我們深入淺出地認識殯葬業的二三事。或許,透過這些文字可以作為您們規劃及思考身後事的契機,以一個互相尊重的方式安排及處理身後事。」
──李衍蒨/法醫人類學家
「這些生離死別的故事,有時會充滿矛盾和衝突,看後深深觸動我們的心靈。作者文筆細膩,向我們展示了殯葬工作的複雜性和重要性,並帶領我們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衛振豪/中學校長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