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乃透過女性角色的變化,企圖重新啟問日本對台灣統治的社會史意義。同時以「新女性」世代的誕生過程及其社會定位為對象,具體進行分析;並透過1895至1945年日治時期新女性的形成,考察台灣社會變遷的過程。
◆史學家卜正民為大眾而寫、最受全球讀者喜愛的歷史著作! ✽ 漢學巨擘史景遷,重磅推薦。 ✽ 超脫框架的迷人歷史故事,將維梅爾的畫作化為開向過去的窗。
2015英國皇家文學學會翁達傑獎得主最新力作 伊斯蘭專家林長寬博士審校 走訪形塑伊斯蘭文明的十五座重要城市 回顧伊斯蘭千年璀璨歷史
比推理小說還精采的重大犯罪! 英國自然史博物館創館以來最離奇的竊案! 華萊士可能作夢都想不到, 他費盡心力在南美洲紀錄鳥類、於馬來群島帶回世界第一隻天堂鳥標本, 會有個狂人在一百六十年後,為了偷羽毛, 只是要重現與華萊士同時代的古典運動:毛鉤綁製。 什麼叫毛鉤綁製? 十八世紀,...
唯一以臺灣觀點詮釋的日本文化通論 * 全新收錄精選珍貴歷史文物圖 內容精心編排 提升閱讀舒適度與典藏價值 * 十年前,歌廳秀王子蔡桑橫空出世, 掀起日本文化討論熱潮,締造至今無人匹敵的紀錄! 以講日本、說日本為畢生職志的蔡桑, 經典重磅回歸,邀你再探這座島國的無限魅力。
「這個國家的人毫無羞恥心嗎?」 美、法、德、瑞等各國使節團、官方紀錄,一致質疑。 這是一段 新政府覺得丟臉,強迫人民穿上衣服, 進而衍生出一連串 遮掩副作用、偷窺 的黑歷史 ?! 下町老街的公共浴場、混浴傳說,默默隱藏在角落的裸露書刊,社會上瀰漫一股壓抑氣氛…... 老一輩的常說,日本人有禮無...
天然獨世代 × 信仰社會主義的左派阿公 × 政治冷感又政治敏感的媽媽 思考白色恐怖的家族痕跡 迢迢迂迴路,終點仍是回家 本書為白色恐怖受難者蔡再修的孫女范容瑛,對阿公的「左派生涯」所做的紀錄,以及自己在面對家族史及世代衝突時,如何思考及重新理解世代間的生命際遇。
何謂「臺灣人」?這是一九二〇年代臺灣知識分子提出的問題,百年來不斷迴盪,鋪展出一條追尋認同的崎嶇道路。 本書將帶領我們回溯從日治中期到戰後初期,臺灣國族認同逐步確立的曲折歷程。
嚴重分裂的族群,如何打造一個屬於所有人的共同故事? 釐清族群撕裂、長久歧異的臺灣問題根源 尋求肇因於「雙螺旋政治時差」的結構性異化解方
「誰」紀念歷史?紀念「誰的」歷史? 博物館與紀念館呈現何種臺灣史、臺灣認同才「正確」? ▍作者帶路!走訪全臺逾二十處紀念空間與博物館,重探臺灣現代史、不同族群的記憶與認同,以及政治的多元敘事 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陳佳利/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楊孟軒/...
從漁港到餐桌,最深入的台灣海產文化考據 ◎暢銷書《吃的台灣史》作家曹銘宗(台灣文化偵探)力作,2023全新增修 ◎林哲緯(新生代生態畫家)精繪插畫,有圖有真相 ◎唯一從台灣史的脈絡與各國語言追溯出台灣海產身世的大眾讀物
本書梳理高山原住民從「現地保留」到「下山種稻」的轉折過程,並透過41張精細的地圖與社會網絡圖,說明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布農族、排灣族、魯凱族如何在移住過程中被打散重組。全書立基於事件時間性,闡明歷史的路徑依賴、時間異質因果、全局偶連性等特性,並駁斥「強制下山乃歷史進程之必然」與「統治者為了分...
英國BBC熱門系列節目《音樂的故事》精華文字版 附珍貴史料照片及作者推薦聆賞曲目 本書顛覆以音樂家生平拼湊的斷簡殘編 用最宏觀的視野,探索音樂革新帶來的人類歷史改變 由當代作曲家古鐸撥開音樂起源的層層迷霧 帶你一同聆聽隨著時代變遷而進化的聲響 知名樂評家焦元溥專文導讀 吳家恆、...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作者最新力作!! 入圍巴美列捷福(Baillie Gifford Prize)非虛構寫作獎、《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好書 這次,芭芭拉.德米克聚焦在中國數一數二最難潛入的地方──阿壩, 探究今日在中國邊緣生活的藏人,究竟變成了什麼樣子? 中國究竟急於隱瞞哪些事情...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融合植物分類學、民俗植物學、歷史學與社會學 以標本重新發現臺灣第一代植物學家的故事 在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與人類學博物館裡面,有超過六千件植物標本,以及十五件來自密克羅尼西亞與蘭嶼的藏品(包含一件草裙),都跟細川隆英這個人有關。 任教於臺大生態演化所、同時身兼植物標本館館長的胡哲明,十年...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本書著眼臺灣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臺北圓山動物園,集中探討動物園在面對民間、國家、戰爭與環境變遷之際,呈現哪些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又是如何被凝視、想像與操作。本書不僅是臺灣首部動物文化史,更是一部宏觀的自然史與生命史,透過爬梳動物與人類社會相遇的過程,進一步思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
蝙蝠俠,一位沒有超能力的英雄。 這位畢生懷著雙親死亡創傷的富家子,究竟如何成為英雄? 為什麼這陰鬱深沉的角色能席捲全世界流行文化,電影一再重啟呢?
解纏足、新式教育、高等女學校……
從新女性的誕生,追溯台灣社會近代化的變動過程
所謂「新女性」,是出現於1920年前後,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女性們所被賦予的稱謂。她們是脫離纏足的舊慣,接受日本新式教育的一群,主要是高等女校畢業生構成的集團。
本書乃透過女性角色的變化,企圖重新啟問日本對台灣統治的社會史意義。同時以「新女性」世代的誕生過程及其社會定位為對象,具體進行分析;並透過1895至1945年日治時期新女性的形成,考察台灣社會變遷的過程。依此,本書將避免單以台灣女性為對象的通史性敘述,而是以新女性為主體所開展的殖民社會結構變動為直接研究對象。
作者並著重殖民地的台灣新女性,如何在帝國政府的統治權力,與台灣社會的家族倫理複雜交錯中生長,且透過文獻資料勾勒出殖民地台灣的社會斷面。
【共同推薦】
黃長玲(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游鑑明(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楊 翠(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按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作者簡介
洪郁如
東京大學博士,現任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社會學研究科教授,研究領域為近現代台灣社會史及性別研究。論文散見於台灣及日本各學術期刊中,譯作包括《戰後臺灣政治史》(合譯,臺大出版中心)。
譯者簡介
吳佩珍(序章、第一至三章)
日本筑波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本近代文學、台日殖民文學、文化比較。著作包括《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譯作有《帝國的太陽下》、《太過野蠻的》、《低聲假唱君之代》等書。另有導讀、隨筆散見於學術專書、翻譯小說與文學雜誌等。
吳亦昕(第四至六章、終章、後記)
日本筑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博士,現任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台灣文學、殖民地文學、台日比較文學。譯作有《戴國煇全集24 採訪與對談卷七》等。
講題:有讀日本冊!──「高女」與台灣新女性的萌發 主講:洪郁如(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社會學研究科社會學部教授) 吳佩珍(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時間:7月5日(三)晚上20:00-21:00 地點:誠品台大店1F書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8號1樓) 簡介:日治初期的台灣,隨著解纏足運動及女子教育的實施,使得菁英階層的女性們從家庭生活的世界中解放,與殖民地的時間產生連結,並引入至公共空間,形成代表「文明開化」的新女性文化。這群新女性世代萌發的背後,描繪了何種重要的社會圖像? //延伸閱讀// 《近代台灣女性史──日治時期新女性的誕生》https://reurl.cc/eW83RM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