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哲學碩士及中國文化研究哲學博士;加拿大維真學院基督教研究文憑、道學碩士、神學碩士研究。曾任《突破》雜誌執行編輯、宣道會黃竹坑堂義務堂主任、東方佈道基督教會顧問牧師。現任建道神學院院長。
我們講末世論,或請耶穌快來,並不是因為我們厭世或想逃避,而是叫我們反思在末世的生活態度。基督把永恆的生命賜給凡信祂的人,並且應許祂會再來,叫我們得著永生的盼望,叫我們知道世上一切皆不值得我們執著糾纏。因著基督的審判,人只得今生的時間去悔改,我們要把握時間傳福音,以滿足上帝願意萬人得救的心意。
每個基督徒都有兩個召命:第一是關乎事工的,是上帝交付我們的特殊召命。 第二是關乎生命的,即我們要努力活出基督的心意。雖然不是每個信徒也有全時間事奉的特殊呼召,但學習無條件跟從上帝、對付自己生命中的問題等,卻是每個信徒必須面對的生命呼召。 深願每位信徒在尋求承受事工召命前,都能先實踐自己生命的召命...
一人有一個故事,故事是否精彩在於我們個人有沒有與上帝建立關係,然後作出與這個關係、身分相呼應的行動。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知道要變,而是失去了改變的信心和動力。其實福音書裡記載了許多小人物的信仰故事,這些故事正要告訴我們:因著耶穌,我們能夠改變,生命可以活得不再一樣。
如果聖經中有個青少年團契,我們看見了嗎? 約瑟、大衛和但以理,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人物,我們總是只看他們的年少得志,卻輕忽他們的混沌掙扎。 基哈西、米非波設和耶弗他的女兒,這些不曾被注目的邊緣人,我們總是忽略上帝對他們的關照,進不去他們的內心世界。 更不用說,她瑪、暗嫩和押沙龍,聖經中最黑暗的一頁,我...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哲學碩士及中國文化研究哲學博士;加拿大維真學院基督教研究文憑、道學碩士、神學碩士研究。曾任《突破》雜誌執行編輯、宣道會黃竹坑堂義務堂主任、東方佈道基督教會顧問牧師。現任建道神學院院長。
要牧養青少年,便須要聆聽他們的信仰疑難,培育其理性思考能力,並與他們一同經歷信仰。本書輯錄了多位青少年提出的信仰疑難,並由不同的作者撰寫回應,包括傳道人、教育界人士、年輕神學生及FES同工。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福音信仰篇、聖經教義篇和信徒生活篇;嘗試深入淺出,為信仰疑難提供思考方向,引發對話與討論。 ...
初信主、受洗時,我們大多心裡火熱,立志為主而活。隨著時日過去,我們變成「癱子」、「瞎子」──困於現實,傳福音無心無力,對上帝的話語、對人的需要變得眼盲、心麻。梁家麟牧師透過聖經中畢士大池的癱子、以馬忤斯路上的信徒、天生的瞎子,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回應上帝呼召,過一種新的、基督徒的生活。
不同於馬太、馬可、路加,約翰福音的作者自始至終只用「記號」一詞來描繪耶穌所行的神蹟。對他而言,這些超自然現象不是展現神的大能而已,更是標示著主耶穌真正身分與使命的記號。《耶穌的記號》將帶你跳脫依照章節或事件劃分的傳統讀經框架,從七個神蹟記號看清楚約翰福音的整體信息。
一場聆聽與觀看的饗宴,重返約翰異象的信息現場,看懂啟示錄的象徵與符號。本書結合藝術、建築與文本的視覺釋經,幫助讀者理解每幅異象圖畫中象徵與符號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意義,進而明白整幅啟示錄大圖畫的信息。
《舊約聖經神學》分三卷對應希伯來正典:「五經訓誨」「先知宣講」「著作聖卷」。通過分析各卷文學結構與神學主旨,聚焦「西乃之約」「亡國被擄」「回歸重建」三大歷史節點,揭示上帝對以色列與外邦的信實慈愛。 先知書不分大小,前後先知共同見證:亡國被擄非關預言應驗,乃呼籲百姓悔轉,破除自義迷思。上帝終極救恩將...
信仰是迷信? 還是理性的盡頭? 理性是否與信仰水火不容? 教會通常講論聖經和教義,甚少談論信仰的理性基礎。有見及此,本書作者向讀者揭示科學和哲學非但不與信仰矛盾,反而相輔相成,令人窺見神的存在,讚歎創造的奧妙。 本書從多角度探討神存在的論證,深淺適中,適合不同信徒閱讀。盼望讀...
宗教改革五百週年,究竟我們要記念甚麼?五百年前究竟發生了甚麼事?與我們今天又有甚麼相干?在本書中,羅秉祥教授將以其一貫深入淺出的筆觸,配以輕鬆的問答方式,帶領讀者探討三十個有關宗教改革的問題,與讀者一起追本溯源,了解這段歷史,借古鑑今。
信仰與理性有何關係?學術與教會之間又是如何? 本書所重點為藉由神論的觀點來討論信仰與理性之相關之處,內容集中在論述幾個神學家對於認識神與愛神的相關。認識神包括對神的屬性與作為,對神的話語與護理尋求理解,愛神則包括對神的信、望、愛。
現代社會陷入深刻危機——極度的世俗化和碎片化使生活失去神聖維度和統一意義。思考如何回應現代性危機成為當代西方基督教思想界關注的焦點。基進正統運動 (Radical Orthodoxy)及前維真學院的漢斯‧博思慕教授 (Hans Boersma)都對這一問題作出深入反思,認為現代西方社會唯一的出路在於...
本書的特色不在於逐章節詳盡地介紹歷史書內容。大衛.郝渥德先帶我們關注 歷史敘事的最上層 : ● 該書卷在正典中的地位 ● 作者的身分 ● 編寫時間及目的 然後再 往下深入細節,探究 : ● 歷史文化背景 ● 周圍迦南文化的情況 ● 該書卷的神學意義 ● 相關的特殊議題
基督徒應該要過被聖靈充滿的生活,持續做正確的事(堅持真理、傳福音、服事肢體),然後就可以照著心裡的渴望來做!因為被聖靈充滿的基督徒,他心中的欲望也由神掌管。 本書以很簡單的幾項真理,提供尋求神旨意的人,一個令人興奮的答案!
本書首先剖析加爾文主義名稱的由來,探討加爾文主義與加爾文本人的關係,並從悔悟、文化、教會、知識、立約、人類與新人、上帝與地獄方面,深入淺出地闡述加爾文主義的神學思想與變化,以豐富的層次、簡潔的文字,與讀者一同暢遊加爾文主義的思想世界,認識「現今改變世界的十大思潮之一」(《時代雜誌》,2009)。本書...
關於呼召的問題百百種,各種說法、見證莫衷一是。當我們期待回到聖經,尋找問題的答案時,卻可能遇上另一個問題──錯解聖經中的呼召,將常聽到的說法當作真理。有鑑於此,聖經學者曾思瀚寫下了《被誤解的呼召》,華人教會第一本詳盡詮釋呼召經文的著作。
✦推爆臉書與X,概念影片在YouTube創下48小時700萬次超狂點閱率! ✦攻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報》、《出版人週刊》暢銷榜TOP3 ✦全球3000萬人熱烈討論!長期盤踞美國最大連鎖書店「暢銷榜單牆」 如果宗教這麼偉大,為什麼它引發了這麼多戰爭? 它能蓋巨型教堂,...
我們這些平凡的信徒,在信仰路上總有大大小小的疑問,總會遇到不合理的遭遇,即使信主後,內心仍有陰暗面。面對上帝的標準與自己生命的落差,我們當如何自處?藉著施洗約翰、約伯等人的經歷,作者提醒我們正視自己的本相,學習不論在何境況都信靠上帝,決心走完我們的信仰之旅。
《靈糧分享系列》是為基督徒設計的讀經輔助書,幫助讀者在日常靈修中體會神豐盛的恩典,促進靈命的持續增長。透過簡單實用的指引,讀者能夠穩定地進行讀經計劃,並將讀經的樂趣融入生活之中。 《靈糧分享》的目的是幫助讀者按進度有系統地查考聖經,讓靈命得以成長;同時亦可用作團契和家庭聚會的研讀教材,讓參與者在聚會...
本書從四個層面來幫助您建立穩定的靈修習慣。 一、「重點提要」:幫助您瞭解當日所涵蓋的經文大意。 二、「真理教導」:點出四個亮光,幫助您深入經文的意涵。 三、「反思與應用」:提出兩個問題,回顧今日所學的重點。 四、「今日簡短日記」:邀請您寫下當天的簡短日記。
✦榮登《出版人週刊》暢銷榜 ✦Amazon書店基督教書籍TOP.1 神為你擺上的餐桌,別讓敵人入座! 生活壓力包圍著你,焦慮、憤怒、低落的聲音不時影響你, 但全能的上帝為你擺上一桌盛筵,邀請你與祂同桌共餐。 曾帶領超過一百萬名大學生信主的路易牧師 帶你看穿、破解敵人的謊言與攻...
本靈修系列以宣道會「四重福音」為架構,選取宣道會所重視及現今信徒須要留意的主題,透過相關而適切的經文、精簡的解釋,不但幫助你對該主題有深入的認識,同時亦有助你用心默想、反省並應用出來,使你對靈修有新的體會。本書以「基督是再來的王」為骨幹,除了結集張永信、邵樟平、呂焯安等多位牧者的文章外,還附有朱醒魂...
本書一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一些靈性陪伴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是靈性陪伴的步驟和注意事項,第三部分是靈性陪伴的過程和遠景。靈性陪伴的基本概念包括第一章拓寬你對靈性的認識、第二章發掘靈性成長的動力、第三章靈性陪伴的獨特性。靈性陪伴的步驟包括第四章靈性陪伴時你需要做什麼、第五章靈性陪伴時你可以做什麼...
靈修是甚麼?讀經和祈禱又是甚麼?或多或少,我們都知道;或對或錯,我們都知道。不過,我們愈來愈少去深究靈修讀經祈禱是甚麼。 本書的寫作目的,不旨在教人如何靈修讀經祈禱,而是回到根本去認清和明悟這種種「屬靈活動」的本相,並呼籲信徒要走出操之於我或自我同化的歧路,繼而步向和投入真正的信仰生活。
復興是教會發展,人數增加? 復興不在乎人的主觀意願,其出發點不在乎人內心對現狀的不滿,或對一個更光明、更美好的將來的憧憬。復興乃在於神,祂忠於祂的聖約,這是祂要回到這百姓中間的原因。踏上復興路,首要是看見、明白、認同耶和華的旨意,並接受祂在我們中間所要展開的工作。
抽絲剝繭的舊約研究, 帶出經文更豐盛的信息! 過去數十年,舊約研究裡一個爭論不休的議題,就是到底舊約的三十九卷書,是不是「組合的文獻」? 以撒母耳記上下為例,以往我們想像這卷書的作者只有一位,某天,突然得到神的啟示,要他寫一本撒母耳記。作者便找了一個地方,振筆疾書,神說一句,他就寫一句。 然而...
為基督徒而寫的MBTI專書 MBTI為什麼如此受歡迎,它能帶來哪些具體益處?本書不只提供這些問題的解答,作者還結合教牧與行為科學專長,進一步分析各種MBTI在教會群體中的特質、長處與挑戰,以及因應的方式。
認識上帝和認識自己都是人終生的事業。但很多時我們因著自己的偏見、自以為是,無法正確地認識耶穌。讓我們透過聖經中耶穌對自己身分的陳明,看清楚祂是誰,又學習當以怎樣的心態活好今天,活出感動的人生。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