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胞胎共和國
0 篇書評

多胞胎共和國

台灣人工生殖的希望與風險

Making Multiple Babies : Anticipatory Regimes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8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5/04/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4.4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6267645185
  • eISBN: 9786267645192
  • 字數: 152,431
紙本書定價:NT$ 630
電子書售價:NT$ 441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台灣出生率全球最低,
試管多胞胎率卻遠高於多數國家,
背後隱藏什麼原因?女性生命與整體社會面臨什麼風險?

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得主】 吳嘉苓
耗時15年、橫跨3國、超過100場深度採訪,
寫下第一本全面探討人工生殖議題的專業之作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280

    在台灣社會中,長女常常承受各種期待,對上要體諒爸爸媽媽的辛苦,對下要照顧弟弟妹妹、最好成為弟弟妹妹的榜樣。同樣是子女,長女總是要出類拔萃,又能體恤父母,還要操持家業。為了探究「長女」如何養成,作者透過觀察與採訪,紀錄了十幾位長女的生命故事,涵蓋不同世代與階級。這些故事呈現當代台灣「女兒」、「女性」在...

  • 電子書: NT$ 364

    一個被焦慮養大的市場,靠時間估值、用科技包裝, 在這場冷凍革命裡,當愈來愈多人忙著以科技延長時間,以資本換取更多選擇, 我們是否逐漸忘記,生或不生本來就是與生俱來的自由? \\烏恩慈(烏烏醫師)共感推薦// \\感電出版 × Dr.情趣 聯名活動:購書即享專屬限量贈品//

  • 電子書: NT$ 338

    在政治與經濟極度不穩定的年代 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思想家 交鋒激辯21世紀9大核心問題與解方 清晰解讀我們正在經歷的全球巨變

  • 電子書: NT$ 385

    本書特色: 1.見微知著:透過隨處可見的地址,引領我們思考背後的身分、階級、種族等社會議題。 2.全球視野:橫跨美、歐、非、亞各洲不同國家的門牌號碼,展現各地的文化和風俗民情。 3.取材多元:從歷史資料到口述訪談,描繪出許多彷彿讓人身歷其境的故事。

  • 出版日期:2025-01-22
    電子書: NT$ 273

    美國上流家庭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為什麼有錢人都生三胎? 耶魯畢業的富家女為什麼選擇當全職媽媽? 每小時一萬六千元的親子課程在上什麼?  ──問他們的保母就知道! ★房慧真、鄧九雲 誠摯推薦

  • 電子書: NT$ 385

    文有文學,電影有電影學,音樂有音樂學, 電玩如此獨一無二,怎麼能沒有自己專屬的學問? 你知道嗎?全球電玩業產值已突破2000億美元, 超過電影、音樂、圖書產業的總和! 丹麥遊戲理論大師.Jesper Juul.開啟「電玩學」新領域的典範之作 遊戲開發者、媒體評論人、文化研究者、電玩愛好者,...

  • 電子書: NT$ 441

    生而為人,他們與你我為何「應該」不同? ◎第一本從人性關懷的角度討論智能障礙者的歷史書 ◎收錄63張歷史圖像,重現300年來世人眼中的「白癡」

  • 電子書: NT$ 315

    女性主義×母職實作 從懷孕到哺乳,從伴侶到社會 媽媽們要奪回屬於母親的權利! 「我經常自問,那些和我一樣選擇生育,卻不認同傳統刻板印象那種媽媽寶貝粉紅世界的女性們,她們究竟在哪?」 媽媽,是懷胎十月產下孩子的女性、是為了孩子犧牲奉獻的偉大角色、是操持一切大小事的多工職業,卻也是……最容易...

  • 特價 電子書: NT$ 495

    人性很複雜, 你是你想像中的樣子嗎?你是別人眼中的樣子嗎? 你知道自己帶有幾種人性?  

  • 電子書: NT$ 364

    曾參與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峇里島恐攻爆炸案、 黛安娜王妃車禍調查、坎布里亞郡槍擊案、加瑞斯.威廉斯神秘死亡案, 英國權威法醫病理學家理查.薛賀德的犯罪實錄╳人生體悟之作── 是什麼樣的犯罪意圖、什麼樣的作案手法, 讓無辜的生命成為不幸的受害者? 薛賀德醫師切開屍體,解開謎團, 卻也揭開了...

  • 電子書: NT$ 315

      一則關於鬧鬼的人類學研究   正是那些被噤聲或被消失的鬼魂,讓我們有一個重新認識歷史的開始

  • 電子書: NT$ 322

      ★入選歐巴馬2024夏季必讀書單!   ★榮獲《經濟學人》、《紐約客》2022最佳書籍!   ★亞馬遜4.5星,超過1,000則評分   ★Goodreads 4.1星,超過5,000則評分   ★海外授權11國,《紐約時報》將本書形容為「里程碑」。   「一本里程碑式的書籍,今年最重要的書...

  • 電子書: NT$ 315

    我們如何走到這個令人疲憊不堪的時代? 過勞、憂鬱、神經質、神經 衰弱、歇斯底里、慢性疲勞症候群 華語世界第一本跨領域的倦怠研究專書, 從哲學、文化、醫學與精神政治的視角探討倦怠的各種面向。

  • 電子書: NT$ 336

    ✦ 等在精靈之門後方的, 究竟是生機,還是毀滅? ✦ 美國Barnes & Noble書店職人最愛選書 《紐約時報》《星期日泰晤士日報》暢銷書 想像力大開、令人愛不釋手的奇幻系列作! ✦

  • 詳細資訊

      從追求成功懷孕,到尋求安穩生產,
      她們在人工生殖過程獨自承擔責任,卻難以掌握身體與胎兒命運……

      多胞胎懷孕是一場既期待新生命降臨,又得抵抗致命威脅的旅程。人工協助生殖科技常被當成治療不孕的解方,但過程中,用來提高成功率的刺激排卵藥物與多胚胎植入,卻大幅增加多胞胎懷孕的可能,讓母嬰面臨健康危機。

      當各國紛紛限制植入胚胎數目,台灣卻建立全世界最寬鬆的規範,成為獨特的「多胞胎共和國」。是什麼原因造成台灣極高的多胞胎懷孕率?孕產多胞胎隱含哪些有形無形的勞動與風險?每一位參與療程的母親,又如何做出最「好」的生育抉擇?

      吳嘉苓耗時15年、橫跨3國、進行上百場深度訪談,寫下台灣女性求孕歷程的掙扎與挑戰。她揭露多胞胎母親的身心與生活負擔,她們懷抱哪些希望,承擔哪些風險?更探討台灣人工生殖技術與政策,如何跟社會期待、國家榮譽、特殊的醫療市場緊密交織。透過記錄這些真實存在的故事,本書深刻關懷母親與嬰兒健康,對人工生殖政策提供中肯建言,並帶領你我認識:

      ◆ 全球試管嬰兒發展技術的誕生與延續
      ◆ 多胞胎孕產為母親與嬰兒帶來的健康風險
      ◆ 台灣人工生殖技術如何與國家光榮的論述結合?
      ◆ 台灣、日本、比利時等國人工生殖法規與醫學指引的比較
      ◆ 從求孕、減胎到安胎,產婦的密集身體勞動

    本書特色

      1. 聚焦於多胞胎母親、人工生育婦女身心經驗,將女性價值納入醫學考量
      相較於醫學、政策領域探討人工生育議題時,常側重於創新技術、成功案例,或少子化引發的國安危機,本書將關懷對象聚焦於接受療程的婦女,透過實際訪談,寫下她們從生產到養育過程,經歷的種種身心掙扎,讓讀者以更全面同理視角,理解投入助孕醫療人們的選擇、可能面臨的健康風險,並給予她們更多支持。

      2.呼應時事,提供台灣《人工生殖法》修法與政策專業建言
      近期台灣《人工生殖法》修法議題引發許多議論,政府與民間對「誰」具有資格,接受人工生育療程與補助有諸多見解。本書提供紮實醫療數據,作為討論依據,向政府與醫界提出中肯的法規政策建言,是關注生育議題讀者必參考的重要著作。

      3. 榮獲中研院人文及社科專書獎,國際上首部探討人工生育多胞胎議題著作
      本書在2024年榮獲中研院人文及社科專書獎,為國際上首部探討人工生育多胞胎議題的著作。透過比較跨國案例與台灣本土經歷,本書凸顯台灣獨特的醫療市場、國家歷史與生育法規,是社會學、生殖醫學與性別研究領域極具開創性的著作。

    作者簡介

    吳嘉苓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研究領域包含醫療社會學、性別研究、科技與社會研究等。曾擔任《東亞科技與社會研究國際期刊》(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女學學誌》與《台灣社會學》等期刊主編,並參與創辦「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吳嘉苓近期投入東亞跨國生殖與助產師之專業重建計畫,致力於建立更友善孕產家庭的社會制度。

    審定人簡介

    陳明哲

      自1987年起擔任婦產科醫師,歷任中榮生殖內分泌不孕科主任、婦女醫學部主任,現為茂盛醫院副院長。曾擔任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推動生育保存及人工生殖單胚胎植入之觀念及做法,為降低多胞胎及早產兒發生率盡棉薄之力。

    譯者簡介

    柯昀青

      台大政治系學士、台大社會學碩士,現職為台灣冤獄平反協會倡議主任、兼職譯者。譯有《懼胖社會》、《多重伴侶下的安全感》、《女性主義改變科學了嗎?》、《我才不是女性主義者:一部女性主義宣言》、《審判數學:在法庭中數字如何被運用及濫用》等書。

    媒體推薦

    導讀推薦

      陳明哲|茂盛醫院副院長、台灣生殖醫學會前理事長
      陳慧君|雲林縣文安國小學前巡迴輔導教師、三胞胎母親
      諶淑婷|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常務監事

    動人推薦

      李欣倫|作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林靜儀|衛生福利部次長
      胡郁盈|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烏恩慈(烏烏醫師)|婦產科醫師
      曹馥年|《報導者》資深記者
      陳玫儀|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秘書長
      黃宗儀|台灣大學地理系教授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

    各界好評

      「引人入勝且富有洞見……作者提出『預想治理』的概念,來探討體外受精(IVF)治理的演變。這種觀點極具參考價值,並啟發我將之應用於自身的研究中。」—安竺雅.惠特克|澳洲蒙納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本書從宏觀且跨領域的視角,關注孕產多胞胎所衍伸的議題,包括助產科技的發展、醫學倫理的辯證、健康風險預防以及懷孕女性和母親的感受和預想勞動,以及早產兒家庭的負擔等,吳嘉苓教授以國內外的研究報告、統計數據、個人訪談等資料,讓我們了解『帶個健康寶寶回家』的夢想,背後實牽涉到醫療、法律、社會、文化、性別政治各方的協商與角力。」—李欣倫|作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孕育新生命是充滿喜悅和盼望的歷程,而孕育多胞胎不只快樂加倍,辛苦和風險更是倍數增加。在本書中,吳嘉苓老師以『預想治理』和『預想勞動』為核心概念,詳細爬梳臺灣的社會文化和政治脈絡,並呈現臺灣的生殖技術政策規範、醫療專業論述、國族政治、以及產婦對於孕產的認知和共作,如何相互碰撞交會,打造出臺灣的『多胞胎共和國』。吳嘉苓老師以歷史為鏡,觀照個人經驗,拆解結構脈絡,對臺灣當代社會和民眾的孕產預想提出洞見,發人深省,值得一讀。」—胡郁盈|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人工助孕科技儼然成為一項『希望』工程,乘載著國家的光榮,更被視為不孕家庭的救星以及少子女化的解方。然而,這份『希望』卻建立在被誇大的成功率與被忽視的婦女健康之上,反而創造出更多的母嬰風險以及綿延不斷的『選擇』鎖鏈,進一步加重女性在孕產過程中的身心壓力與創傷。作者主張,負責任的預想治理,應包括:反思現況、認真看待女性的預想勞動,加強跨領域之間的交流與公眾溝通,並好好回應各種新出現的社會與科技挑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帶一個健康寶寶回家』的希望。」—陳玫儀|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秘書長

    得獎資訊

      ✭本書榮獲中研院第十三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376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