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學大師喬瑟夫.坎伯獻給東方的禮物~
◎「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但有些字套用這個原則就鬧笑話? ◎字面意思有時不是字面意思。「止」最初不是停,而是進! ◎「稅」為什麼不是「金」字旁?因為古時候徵的稅不是錢! ◎自古以來,應酬就是要喝酒。酬的部首「酉」就是酒杯的樣子。
2015英國皇家文學學會翁達傑獎得主最新力作 伊斯蘭專家林長寬博士審校 走訪形塑伊斯蘭文明的十五座重要城市 回顧伊斯蘭千年璀璨歷史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作者最新力作!! 入圍巴美列捷福(Baillie Gifford Prize)非虛構寫作獎、《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好書 這次,芭芭拉.德米克聚焦在中國數一數二最難潛入的地方──阿壩, 探究今日在中國邊緣生活的藏人,究竟變成了什麼樣子? 中國究竟急於隱瞞哪些事情...
英國BBC熱門系列節目《音樂的故事》精華文字版 附珍貴史料照片及作者推薦聆賞曲目 本書顛覆以音樂家生平拼湊的斷簡殘編 用最宏觀的視野,探索音樂革新帶來的人類歷史改變 由當代作曲家古鐸撥開音樂起源的層層迷霧 帶你一同聆聽隨著時代變遷而進化的聲響 知名樂評家焦元溥專文導讀 吳家恆、...
◆史學家卜正民為大眾而寫、最受全球讀者喜愛的歷史著作! ✽ 漢學巨擘史景遷,重磅推薦。 ✽ 超脫框架的迷人歷史故事,將維梅爾的畫作化為開向過去的窗。
◤◤◤(由男人撰寫的)歷史經常忘了記載,女性如何智取限制她們的時代 ◤◤◤ ╴▁▂▃▄但總有一些物件,把故事留了下來▄▃▂▁╴ 十八世紀用來洗下身的坐浴桶如何從「女性知己」,變成衛道人士獵巫的對象? 一九五○年代的米勒吸塵器如何把家庭主婦變成了薛西弗斯? 「口袋」這麼普通的東西,女人怎麼...
偶像的人設如何建立?又為何容易崩壞? 坊間的自我成長課程真的有效嗎?還是單純只是心靈上的操控? 在人人企圖包裝自己、呈現個人特質於社群平台的網路時代, 真實的自我,是人們渴望選擇與創造、公諸於世的那個自我嗎? 人設塑造的歷史是從何時開始,又有怎樣的演化歷程? 人們又是如何相信「自我塑造」能讓自己...
「這個國家的人毫無羞恥心嗎?」 美、法、德、瑞等各國使節團、官方紀錄,一致質疑。 這是一段 新政府覺得丟臉,強迫人民穿上衣服, 進而衍生出一連串 遮掩副作用、偷窺 的黑歷史 ?! 下町老街的公共浴場、混浴傳說,默默隱藏在角落的裸露書刊,社會上瀰漫一股壓抑氣氛…... 老一輩的常說,日本人有禮無...
《紐約時報》2024年度百大好書 NPR「我們最愛的書籍」2024年度選書 Saveur雜誌2024年最佳敘事類飲食書 《紐約時報書評》編輯選書 *** 從流亡少女到烹飪名師,傅培梅的傳奇人生,一道時代的縮影。
熱銷一億冊的國民漫畫和史實交替的協奏曲,一探鬼滅宇宙的真義!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為讀者解開《鬼滅之刃》背後所隱藏的故事與謎團 知識爆量滿載,為再刷添加閱讀樂趣,感動倍增! 從歷史看鬼滅,破解故事隱藏的密碼 從鬼滅學歷史,洞見日本文化的樣貌
壽司,日本飲食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這道如今風靡全球的日本料理,其實一開始並非我們今天熟知的米飯與新鮮魚肉的結合,而是作為保存魚肉的發酵食品。在中古時期,壽司從街頭小吃逐漸走向貴族宴席,見證了日本社會結構的變遷與美食文化的昇華。
人人都有機會觸及最高的真我意識, 因為我們一直身處其中,只是全無覺知。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崇高寧靜的「高層我」,除非將注意力從外務轉移到內境裡,否則是意識不到祂的臨在的。這個內在核心存有是人類最神聖的部分,唯有透過恰當的修習,如持續且固定的冥想與默觀,才能幫助我們歸返祂。
本書寫成於一九九七年香港政權轉移前,被譽為爬梳香港發展史最經典的非虛構寫作。在作者筆下,讀者宛如身歷其境,一方面看她於一九九七年到來的前一年重訪香港,記錄殖民帝國的最後一頁;一方面也看她在其中尋找香港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風采,呈現香港過去的原型與時代下的各種風貌。
安倍晴明水之家系第二十七代繼承者解開日本巨大結界之謎,如今,晴明的咒術現在依然強大穩固,魔物止步,疫病退散,大大顛覆日本史,一探京都、熊野、飛驒、東京都心、三峰的強大結界!
★ 全國高中職師長力推,學生狂讚!囊括文化部推薦、各大通路暢銷榜肯定,眾多讀者引頸期盼的《崩壞國文》,作者謝金魚睽違七年推出新作! ★ Hazel/《時間的女兒:八卦歷史》Podcaster、李文成/臺灣公構創辦人、神奇海獅/歷史作家、陳茻/與點堂創辦人、黃震南/文史作家、厭世國文老師/高中教師─...
史上最多人讀的典籍《聖經》 ft. 美國暢銷作家房龍 西方文明核心內涵化作可口故事,無負擔秒懂 暢銷全球逾百年,多達26種語言版本 《魔戒》譯者鄧嘉宛傾力之作,21世紀權威校訂版
土生土長的東京人小澤信男,以文學家之眼,帶讀者漫步東京,看見表象下的世界。不只讓讀者看見東京歷史、地理風土人情,還有逐漸消逝的東京記憶。
「瘋癲」一直都是你我生活的一部分。 任何想去看(或已看過)精神科醫師的人都該讀一讀。——德克.威特恩伯恩╱《亦藥亦毒》作者 瘋癲,今日稱為精神疾病。 它象徵社會中的失序,代表群體中的異常。 今日我們如此恐懼瘋癲的出現, 但回溯歷史,它早已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神話並不屬於理性的範疇。
它們是從卡爾.榮格所說的集體無意識中湧現出來的。」
──喬瑟夫.坎伯
本書收錄了七篇坎伯的演講和文章,涉及主題聚焦於他喜歡的話題──
亞洲信仰中的神話和隱喻。
坎伯透過深入研究佛教、印度教和其他東方信仰體系的故事和意象,
包括中國道教傳統中的陰陽宇宙觀,探索了東方的核心哲學和神話,
以生動的例子和故事,將它們與西方的哲學和神話相互比較。
書中用平實、易懂的故事,傳達了東方神話和宗教中蘊含的複雜哲理。
坎伯更以其典型的熱情,揭示了信仰體系中的神話力量,
從而更好地指引讀者利用神話的力量,處理好當下生活中的種種問題。
作者簡介
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
美國知名作家暨比較神話學者。一九○四年出生於紐約,幼年時期即對神話感興趣。他喜歡閱讀有關美國印地安人文化的書,經常去參觀自然歷史博物館,深深著迷於博物館收藏的原始圖騰。他曾就讀哥倫比亞大學,主修中世紀文學,拿到碩士學位後便遊學歐洲,繼續在巴黎和慕尼黑的大學從事碩士後研究。
坎伯在歐洲遊學期間,深受畢卡索與馬諦斯的藝術、喬伊斯與湯瑪斯.曼的小說,以及弗洛伊德與榮格的心理學研究影響。與這些大師的邂逅,讓坎伯得出一套自己的理論:在人類的心靈深處,所有神話和史詩都是相連的,而它們也是人類為了解釋社會、宇宙發生與精神層面此一普遍性的需求,所產生的文化化現。
坎伯創作了一系列富有影響力的神話學巨作,跨越人類學、生物學、文學、哲學、心理學、宗教學、藝術史等領域,包括《千面英雄》、《神話的力量》、《千面女神》等,他的作品被好萊塢列為書目,幻化出各種具有戲劇性、娛樂性和心理真實性的故事,是《星際大戰》、《駭客任務》、《蝙蝠俠》等電影的靈感之源。
譯者簡介
鐘穎(愛智者)
諮商心理師,雙寶爸。困頓於生死,未脫於輪迴。沉浸在書本與思考裡,以追求真知與開悟為目標。對世上的學問都敞開心胸,在粉專「愛智者書窩」裡漸次介紹跟人類靈魂有關的所有學問。座右銘是「理解黑暗,心存光明」,著有《故事裡的心理學》、《傳說裡的心理學》、《童話裡的心理學》,童書《保庇保庇,魔鬼來了!》、《土地爺爺過聖誕》。譯有《榮格心理學辭典》、《榮格心理學導論》、《象徵與夢的詮釋》、《中年之路:穿越幽暗,迎向完整的內在鍊金之旅》。
專序推薦
◎本書提及法(Dharma)的衰落與被遺忘,喬瑟夫.坎伯的智慧與筆觸,正如夜空中重新點亮的星辰,讓那些被歷史塵封的神話再次閃耀。他的見解提醒我們:神旨與神性,在不同國度與文化中或許以不同的名字出現,但它們所照見的,始終是一片共同的天空、一種一致的真理。他讓我們看見,那些散落於神話中的象徵,其實都在指向同一件事——穿透幻象(Māyā),超越無明與自我執著,回歸心的純淨與和平。這,正是瑜伽修行的主軸。——瑜伽導師、瑜伽哲學研究者/Heidi Che
◎坎伯對多種宗教的神話性理解,正是對當代人置身於多元宗教處境的積極回應。當各宗教的自我理解開始與其他宗教、甚至是當代人文知識進行比較與對話時,宗教自身對於真理的認識不會被否定,反而能迸射出過去尚未被看見的光芒。或者可以說,那是薄暮之光,不會令人因炫目而不見,而是同時對光與影的認識與看見,而這樣的看見能夠讓真理的行動建立在更完整的基礎之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蔡怡佳
◎現在的我們因為生活在經濟及政治主導的時代已久,靈性原則被忽略。《意識之光:東方宗教神話的永恆隱喻》對於宗教教育相對缺乏的台灣讀者來說,提供了一種補課的可能——大學老師、作家/黃偉雯
專文推薦
◎坎伯從印度神話,洞察到宗教的靈性與智慧,並從榮格心理學的觀點,把東西方宗教的關懷推向了內在整合的靈性向度。在理性時代,我們把意識視為照亮了無知的光明,但坎伯的神話視野,照亮了被理性遮蔽的靈性之光,那是由意識帶來的黑暗,卻從坎伯的神話智慧,把它轉化為「意識之光」。——宗教學博士、作家/王乙甯
◎坎伯的作品永遠都是「深入淺出」的典範。在這個人本價值與優勢愈來愈受到AI挑戰的時代,本書將會使讀者對自身產生奇異的信心,同時一定程度地諒解難以融入的世界。對於身在東方但腦袋轉向西方的人,這本書還能讓他與深埋在東方的心靈重逢。即便已踏上靈魂探索之旅,嫻熟東方宗教的叩問與教誨,那樣的讀者仍可通過坎伯的眼睛,看到世俗生活中的內在神性光芒。——肯園(ANIUS)負責人/溫佑君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