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購買品項 | 售價 | |
---|---|---|
電子書 | NT$90 | |
小日子享生活誌(6期) | NT$1350 |
空間是生活的容器 創作空間 寫下自己的故事
人與空間的關係,也是跟自已關係的縮影。當我們沒有在空間裡經營出自己的個性,時時確認喜愛的事物,對世界的想像與熱情也往往受到壓抑,夢想折翼。
因此,這一期的封面故事,我們拜訪了六位朋友,他們大方打開家門,分享為何空間是個人意志的展現,在形塑空間的同時,空間也形塑了我們的故事。
穿衣服,是認真生活裡重要的事 相較於當小孩,成為大人的好處很少,但能夠隨心決定自己的打扮,應該是大人的優點之一。本期《小日子》企劃主題是我們沒有做過的題目〈從挑選衣著開始 好好過日子〉。講的是穿著,但其實也是有趣的生活哲學。時至今日,穿衣服早已不再是滿足基本需求的層次,而是自我認同跟自我展演的...
用愛與痛煉出你的詩 在現下臺灣的20世代,詩早已成為一種全面滲透的生活方式。 年輕一代用詩抵抗這個世界的不溫柔,嘲諷這個社會光怪的種種,寫詩跟讀詩是一種保護自己、也直視世界的方式。
感知氣味 是好好生活的證明 一年之初,想和大家聊聊香氣,這股看不見、摸不著,卻撥動人心的存在。 在香氛裡傾注祝福,讓氣味成為說故事的語言,這樣的創作很美,很動人。「走得太快,心會跟不上,要停一下,讓心跟上。」疲於追逐生活,不如選一個喜歡的味道,細細嗅聞,在呼與吸之間找到修補自己的力量。...
「週末的法國吐司」 在早午餐(Brunch)一詞還沒有深植進全臺人民心中的我的小時候,週末到臺北仁愛圓環的双聖美式餐廳吃早餐是我始終印象鮮明的家族回憶。二面蘸滿蛋液的帶邊薄切吐司,放在充滿奶油的煎檯上煎到金黃表皮出現淺淺焦褐色斑紋,端上桌時再把裝在小瓷盅的楓糖漿淋上吐司,甜滋滋地讓眼睛都吃出了...
生活,不只是過日子 新的季節來了,陽光停留得久了些,心情也許還沒趕上變化的節奏。 我們總在過日子的過程中,忘了生活其實可以被設計,那些看似重複 的日常,其實不只是清單與任務的堆疊,更是一場慢慢靠近自己的溫 柔練習。本期以「Live Style」為主題,從三個角度,描繪關於生活的 多種樣子。
【器物盛裝了生活的故事】 還記得印象裡的大同電鍋,功能看似簡單卻有無限的妙用,陪伴我們從小到大、從住家裡到外出求學、工作在外租屋、成家建立自己的家庭⋯⋯;或是廚房裡那只萬年不敗鐵鍋,拿來煮正餐、點心、加熱等大小事宜都好用,用到破了小洞,還可以到傳統市場裡找人補鍋、或是到五金行買補鍋用的貼片挽救它,...
【私空間的生活】 個人最私密的空間,人人可以在這裡找到平靜的角落、穩定的力量,更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累積別具意義的回憶。同時在此最貼近自我的空間裡,無形中反映出個人的生活價值觀、美感經驗… 所以我們相信在家投入情感,讓人持續成長,有好的生活品質,時時充滿能量。
當草莓遇見士多啤梨 前陣子撰寫香港企劃提案時,腦中無端地響起了王菲《約定》的旋律,彷彿是個Sign。這個從大學時就經常前往的城市,對我發出了「Come back to me」邀請,讓採訪順利成行。也因此小日子首度推出了「城市特輯」;以漫步的節奏,帶領讀者重新發現香港特有的生活、藝術、離島風貌,...
【我們喜歡吃早餐】 早餐是你我每天都要吃的一餐,看似稀鬆平常,但是對很多人來說「早餐」是揭開一日生活的儀式,是元氣的來源,更是善待自己的重要習慣。我們蒐集了不同工作者的早餐,包括單身OL、瑜珈練習者、作家、餐廳主廚、運動品牌專業經理人慢跑愛好者、在台日本人、計程車司機、出版人、創意人的早餐。...
空間是生活的容器 創作空間 寫下自己的故事
關於空間與自我的宣言,最熟悉的莫過於女作家吳爾芙喊出:「女人要寫作,一定要有500英鎊與自己的房間。」這句話之所以經典,在於它點出了保有獨立的經濟與外在空間形式,與經營心靈世界的關係。
人與空間的關係,也是跟自已關係的縮影。當我們沒有在空間裡經營出自己的個性,時時確認喜愛的事物,對世界的想像與熱情也往往受到壓抑,夢想折翼。
因此,這一期的封面故事,我們拜訪了六位朋友,他們大方打開家門,分享為何空間是個人意志的展現,在形塑空間的同時,空間也形塑了我們的故事。
攝影師黃俊團愛上了老公寓的斜屋頂和無隔間格局,不在乎老舊,親手為地板一次次染色,直到展露麥芽糖般光澤為止。年輕的空間設計師王偉丞掌握天、地、壁的整體視覺,以黑色的壁面、光線和香氛,營造出空間劇場的氣氛。時常晚歸的他,更不忘為貓咪小瓜組裝一盞定時燈。
婚紗設計師Edie善用製作婚紗所剩的蕾絲,以及嘉義老家的木料布置老公寓,一景一物投射出夢想的樣子。廣受讀者喜愛的作家蔡珠兒告別住了20年的香港,歷經痛苦的斷捨離,回到臺北,卻遇見了年輕時還不太熟悉在地食材與臺菜的自己,從頭認識學習,每一天都新鮮喜悅。
每一個整理空間的行動,都是對生活重新思考的過程,不免辛苦,想要讓家變得美麗的心情不斷湧出,鮮活地照亮了夢想的樣子。但最後為空間所做的一切,都會回頭來支持著自己,就像獨一無二、量身打造的私人座艙,一步步讓人往更好的自己推進。
把對空間的獨立思考與整理,視為一種自我的創作,保持覺知並行動,不被過去的習慣給綁架,是在這2015年的歲暮,小日子給讀者的獻禮。
封面故事
創作的空間 夢想的生活
Part 01
久別重逢後的城市與一個新家
Part 02
用蕾絲圖騰與乾燥花材 在老公寓投射夢想的樣子
高樓小窩 飄來天光雲影 照見平凡的幸福
隱藏在山居社區的靜好生活
為自己的房間刷上安靜的黑
老屋、暗房、光影 是生活的必備
Part 03
八個翻轉巧思 讓自己的房間更有型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盤據山壁間的透明茶屋.前進東京 照見未來設計動向.我想彈奏森林的聲音 和那些無法解釋的故事.新舊世代的坪林想像.跟著浪人逐夢 這.世界音樂節.用住飯店的規格 款待在家的自己
專欄
馬世芳:來聽黃韻玲——老得剛剛好,正是最美的時刻
張曼娟:甜點是一種款待
張健芳: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烤披薩有時
聊聊天
Ella╳屈中恆:愛情、喜劇與表演教我的事
中年大叔的生活偏見
這些大叔的開車環島公路旅行偏見
體驗食農教育的醍醐味
我的臺北農夫朋友 一場食農小旅行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在南方 那些以音樂為名的相聚
我們喜愛的藝文事物
洪瑞薇想看的表演.石芳瑜喜愛的書籍.馬萱人想看的展覽.Chienwei Wang想看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