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購買品項 | 售價 | |
---|---|---|
電子書 | NT$180 | |
新電子(12期+2期) | NT$1680 | |
新電子(3期) | NT$450 |
寬能隙產能大戰興
電動車市場的成長速度飛快,在電動車成本結構中舉足輕的電池便成為車用廠商的兵家必爭領域。車廠、電池芯及電池模組廠商、電池管理系統(BMS)晶片供應商共同的目標,都是在兼顧安全性的前提下,往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縮小尺寸及減輕重量的方向發展。
決勝韌性供應鏈 經過近兩年COVID-19疫情的考驗,製造業供應鏈韌性的重要程度,已經是人盡皆知。不管是國家層級的產業政策,抑或是個別企業層級的數位轉型,都環繞著「提升韌性」這個主題進行展開。在這個背景之下,展望2022年,對科技產業而言,如何進一步推動數位轉型,確保關鍵晶片的供應,都將成為企業經...
Chiplet東風來了 依照Chiplet概念來設計晶片,已經是許多大廠採用的方法。但在缺乏標準的情況下,這些擁抱Chiplet概念的大廠必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自行開發出專屬的內部互聯技術,同時也提高了採用Chiplet來設計晶片的進入門檻。2022年初問世的UCIe標準,針對內部互聯的實體層、協...
封面故事 車用運算步步高 汽車隨著自駕功能多元且複雜化,須要的算力大幅增加,同時汽車從分散的架構走向集中化,因此在強化系統效能之外,必須考慮功能安全,以及面對更為難解的散熱議題。當汽車的研發方向以智慧化為目標,架構改變並採用大量感測器,促使汽車離不開強大的運算效能與軟體的支援。
贏向後3奈米 要把電晶體做得更小,曝光技術無疑是關鍵。但光有曝光機,是無法推動先進製程發展的。本期專題刻意不談時下最熱門的EUV,而是環繞在EUV周邊的種種配套材料,以及把先進製程從搖籃推向市場的關鍵--EDA工具的進展,來凸顯半導體產業分工細膩,每個環節都不可或缺的特質。
功率密度優勢顯著 GaN HEMT挺進大功率市場 相較於矽材料,以GaN材料實作功率元件,可以明顯拉高切換速度,從而讓電源設計者在電源設備中採用更小的電容、磁性元件,獲得提高功率密度,降低損耗的效益。然而,天底下很少有毫無缺點的選擇,作為功率應用領域的新興材料,GaN的可靠度與安全性,終究還是未經...
產業眺望2023 Chiplet與儲能是2023年產業的熱門關鍵字,許多大廠近幾年大力擁抱這種異質整合式的晶片設計概念,並陸續將其運用在自家產品上,讓Chiplet成為半導體產業的熱門關鍵字之一。但異質整合在理論上打破了晶片開發者必須包辦所有設計整合工作的局面,一顆晶片裡可以包含來自不同供應商的C...
3GPP R16承先啟後 IIoT擁抱5G解封智慧製造力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研究指出,2023年全球5G智慧製造的應用服務市場初步可達到2.52億美元,而隨著5G技術的成熟,預期在2026年全球5G智慧製造應用服務市場規模高達400億美元。針對工業物聯網應用,標準制定組織3GPP在...
封面故事
寬能隙產能大戰興
電動車市場的成長速度飛快,在電動車成本結構中舉足輕的電池便成為車用廠商的兵家必爭領域。車廠、電池芯及電池模組廠商、電池管理系統(BMS)晶片供應商共同的目標,都是在兼顧安全性的前提下,往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縮小尺寸及減輕重量的方向發展。
BMS負責監測電池狀態,避免快充導致過電壓、過電流等危險情境發展。BMS透過溫度網路監測電池是否異常,確保電動車電池能在最適溫度下,維持安全、穩定並達到最佳能源效益。電池方面,車廠持續尋找最佳的電池材料組合,積極發展固態電池,期望以固態電解質取代鋰電池採用的液體電解質,增加電池效能與安全性。電池測試則確保電芯在不同的環境溫度與交流電、大電壓等衝擊下,仍能維持穩定。
雜誌目錄
*主題探索
電荷管理/安全監測雙管齊下 BMS精準監測延長里程
安全檢測把關電池壽命 半固態電池商用可期
電動車能源系統再進化 無線BMS串連電池生命週期
實現直流快充 碳化矽力助電動車基建部署
*技術解密
應用領域逐步擴展 3D飛時相機各擅勝場
CNN/RNN/LTSM/GAN各有所長 機器學習模型選對才有效
排除多重技術障礙 SiC MOSFET模組設計上手
PD 3.1克服相容性挑戰 USB快充240W達陣
緩解ETI減損元件壽命 線性功率MOSFET負載有保障
FPGA設計工具/IP支援到位 AI邊緣推論開發更敏捷
共存性/功耗/安全性 無線技術選擇穩定至上
點亮城市願景 Wi-SUN串聯智慧路燈
提高聲壓級有訣竅 電感器賦予壓電發聲器多優勢
AI視覺助攻 機器手人機協作更靈活
*市場透視
提升資安刻不容緩 科技大廠紛紛布局安全晶片
拯救塞港大作戰 5G/物聯網打造智慧港埠
半導體產能/投資/發展趨勢觀察 中國晶圓代工擴產方興未艾
聚焦AI/先進封裝/化合物半導體 半導體未來機會/挑戰並陳
讓元宇宙設備研發事半功倍 模擬工具扮演關鍵角色
兼顧安全/高能量密度 電動車電源全力克服設計挑戰
2022年人工智慧五大趨勢 HPC/自動化設備/醫療帶旺AI
※新電子科技雜誌簡介
新電子科技雜誌於1986年創刊,以台灣資訊電子上下游產業的訊息橋樑自居,提供國際與國內電子產業重點資訊,以利產業界人士掌握自有競爭力。雜誌內容徹底執行各專欄內容品質,透過讀者回函瞭解讀者意見,調整方向以專業豐富的內容建立特色;定期舉辦研討會、座談會、透過產業廠商的參與度,樹立專業形象;透過網際網路豐富資訊的提供,資訊擴及華人世界。
更多資訊請參考:http://www.mem.com.tw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