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電子科技雜誌 12月號/2023 第453期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新電子科技雜誌 12月號/2023 第453期

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3/12/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6.6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頁數: 116
紙本書定價:NT$ 200
電子書售價:NT$ 180
可購買品項 售價
電子書 NT$180
新電子(12期+2期) NT$1680
新電子(3期) NT$450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成功訂閱後,將由下一期新刊開始派送。訂閱不與站上其他優惠併用。

購買領書額度

2024贏反轉
眺望2024科技產業的重要趨勢,不離電動車與半導體兩大產業。各國禁售燃油車的時間點逼近,2024年可以視為電動車產業的驗收與轉折時刻。2023年隨著晶片荒與疫情緩解,車市回暖,不只整車的銷量創新高,電動車全年的市占可望達到20%。2024年電動車的占比則有機會衝向30%,顯見電動化速度飛快。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180

    生成式AI 算力引爆 ChatGPT再度帶動市場對於生成式AI與高效能運算(HPC)的關注。生成式AI在資料量、算力與演算法的進步下,技術大幅進展。在AI技術進展的基礎下,大型科技廠商與新創廠商都積極投入相關的服務/產品研發。針對生成式AI為台灣帶來的機會,專用模型是台灣廠商的優勢所在,可結合開源...

  • 電子書: NT$ 180

    推進摩爾定律 半導體先進封裝領風騷

  • 電子書: NT$ 180

    贏向後3奈米 要把電晶體做得更小,曝光技術無疑是關鍵。但光有曝光機,是無法推動先進製程發展的。本期專題刻意不談時下最熱門的EUV,而是環繞在EUV周邊的種種配套材料,以及把先進製程從搖籃推向市場的關鍵--EDA工具的進展,來凸顯半導體產業分工細膩,每個環節都不可或缺的特質。

  • 電子書: NT$ 180

    Chiplet東風來了 依照Chiplet概念來設計晶片,已經是許多大廠採用的方法。但在缺乏標準的情況下,這些擁抱Chiplet概念的大廠必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自行開發出專屬的內部互聯技術,同時也提高了採用Chiplet來設計晶片的進入門檻。2022年初問世的UCIe標準,針對內部互聯的實體層、協...

  • 電子書: NT$ 180

    產業眺望2023 Chiplet與儲能是2023年產業的熱門關鍵字,許多大廠近幾年大力擁抱這種異質整合式的晶片設計概念,並陸續將其運用在自家產品上,讓Chiplet成為半導體產業的熱門關鍵字之一。但異質整合在理論上打破了晶片開發者必須包辦所有設計整合工作的局面,一顆晶片裡可以包含來自不同供應商的C...

  • 電子書: NT$ 180

    能源轉型大盤點 隨著歐盟碳稅機制即將上路,如何獲得足夠的綠電,以及減少企業的用電量,成為高科技製造業者共同面對的兩大難題。對企業而言,要增加綠電占比,前提是台灣的電力系統中必須有更多綠電。對地狹人稠的台灣而言,要增加綠電產出,是一個相當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但隨著新興再生能源技術逐步投入商轉,加上傳統...

  • 電子書: NT$ 180

    汽車資安倒計時 汽車朝向電氣化與智慧化發展,聯網能力、雲端服務與OTA更新等功能都帶來多重的資安風險。因此國際對於車用資安的法規應運而生,近期備受矚目的是世界車輛法規協調論壇(WP.29)公布UN R155/R156,以及ISO/SAE 21434。因為歐盟將在2024年強制車廠達到R155的要求...

  • 電子書: NT$ 180

    車用IC駛出新局 車用晶片供應鏈歷經疫情衝擊,在晶片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車用晶片長時間驗證的特性,為汽車 供應鏈帶來艱難的挑戰。加上汽車技術朝向電氣化跟自駕演進的趨勢下,整車所需的晶片數量大幅 上升,現有的晶片產能還未能滿足市場需求。並且車用晶片的功能與算力不斷增加,封裝技術變得 複雜,驗證流程因此...

  • 電子書: NT$ 180

    循環經濟翻轉供應鏈 為盡可能減少企業營運過程中產生的碳足跡,高科技業者除了必須全力導入再生能源外,將廢棄物轉化成可以重複利用的資源,實現從搖籃到搖籃的循環經濟,也是一大重點。在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回收技術的進步下,越來越多事業廢棄物已經不再是毫無用處的垃圾,而是可以重複利用的資源,甚至是能源。

  • 電子書: NT$ 180

    AI PC典範轉移 自從平板電腦問世以來,PC產業已經十多年沒有出現重大的轉變。除了COVID-19帶來猛爆性的需求外,大多數PC使用者會換機,基本上都是因為時間到了,而不是有什麼新的應用需求。

  • 電子書: NT$ 180

    低軌衛星有台味 產業研究機構MarketandMarkets預估,低軌道衛星市場將從2021年的96億美元,成長至2026年的198億美元,國內外廠商看好衛星產業化的契機,尤其台灣資通訊產業積極卡位。以陣列天線技術為切入基礎,創未來開發自有衛星透過軟併網希望發展成台版星鏈;鐳洋建立衛星系統級組裝的...

  • 電子書: NT$ 180

    背光應用打頭陣 MiniLED起飛在望

  • 電子書: NT$ 180

    掌握AIoT浪潮下的嵌入式設計新思維 人工智慧(AI)浪潮席捲科技產業,各種嵌入式裝置如監控攝影機、零售系統、消費性電子產品等,紛紛從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的概念出發,為設備添加AI功能,使設備具有根據現場狀況快速反應的能力。而隨著各種框架(Framework)、開發工具的支援逐...

  • 電子書: NT$ 180

    兼具高容量/可微縮優勢  新興記憶體崛起銳不可擋

  • 電子書: NT$ 180

    產業鏈上下游全員動起來 寬能隙功率元件市場起飛

  • 電子書: NT$ 180

    藍牙新星Auracast/ESL 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 SIG)近期發布2023市場預測,點出藍牙技術兩大進展:LE Audio及PAwR,將分別支援Auracast廣播音訊和ESL電子貨架標籤兩項新興用例。

  • 電子書: NT$ 180

    車用感測零死角 毫米波雷達、影像感測器、光學雷達(LiDAR)、超音波感測器等,是目前主流的車用感測器,每個技術都有其技術專長,也存在先天的缺點,隨著車輛自駕朝向Level 4~Level 5高度自駕發展,對於環境感知的需求也更為提升,車用感測器強化質、量以消除偵測盲點,朝改善準確度、反應速度、抗...

  • 電子書: NT$ 180

    5G基建/資料中心催生需求 光通訊高速網路建置熱潮湧現

  • 電子書: NT$ 180

    透視元宇宙 Facebook改名為Meta,引發元宇宙(Metaverse)的熱潮,也讓AR、VR頭戴式裝置再度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在光學設計的進步下,最新推出的頭戴裝置,在尺寸跟重量上明顯有所改善,對消費者而言也更具吸引力。但新的光學元件目前在設計跟量產上還是有些瓶頸存在,必須設法克服。此外,要...

  • 電子書: NT$ 180

    寬能隙產能大戰興 電動車市場的成長速度飛快,在電動車成本結構中舉足輕的電池便成為車用廠商的兵家必爭領域。車廠、電池芯及電池模組廠商、電池管理系統(BMS)晶片供應商共同的目標,都是在兼顧安全性的前提下,往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縮小尺寸及減輕重量的方向發展。  

  • 電子書: NT$ 180

    封面故事 USB4擴充商機 USB4於2021年進入市場推廣期,該標準藉由Type-C單一連接埠整合更多傳輸介面,可以完成高速資料傳輸、高畫質影音與充電等,同時承襲USB技術簡單易用的特點,NB、PC、Tablet等平台將成為推動核心,以USB4 Hub與Docking為導入產品。

  • 電子書: NT$ 180

    智慧車更玩美 在動力系統、ADAS難以有明顯差異化的情況下,車載娛樂系統已成為車商構建品牌忠誠度的另一戰場,像是串流遊戲、VR等各式娛樂創新應用如雨後春筍般浮現;不僅娛樂效果滿滿,更是大打使用者體驗與舒適度,以博取消費者歡心。

  • 電子書: NT$ 180

    應用範疇大幅擴展 3D/AI助機器視覺華麗蛻變

  • 詳細資訊

    2024贏反轉

    眺望2024科技產業的重要趨勢,不離電動車與半導體兩大產業。各國禁售燃油車的時間點逼近,2024年可以視為電動車產業的驗收與轉折時刻。2023年隨著晶片荒與疫情緩解,車市回暖,不只整車的銷量創新高,電動車全年的市占可望達到20%。2024年電動車的占比則有機會衝向30%,顯見電動化速度飛快。

    除了乘用車受到市場關注,商用電動車也在政策支持下穩定成長。台灣政府鼓勵業者導入電動公車與物流車,同步推動供應鏈國產化。且在歐盟即將開徵碳稅之際,品牌廠需要透過降低物流過程的碳排來降低碳足跡,因此電動物流車將躍升為剛需市場。

    另一方面,地緣政治在2024年仍將是一個影響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變數。隨著歐盟極力扶植當地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加上友岸外包讓東歐成為歐洲的電子產品製造重鎮,創造出可觀的半導體元件需求,未來東歐很可能將發展出以IC設計跟封裝測試為主力的新半導體聚落,與目前位於中/西歐,以IDM為主的半導體生態系呈現互補狀態。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