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Design 12月號/2023 第149期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Shopping Design 12月號/2023 第149期

3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3/12/05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8.4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頁數: 196
紙本書定價:NT$ 350
電子書售價:NT$ 350
暢讀包
人氣暢讀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此雜誌目前尚未開放訂閱。

購買領書額度

破框世代:Into Design & Out of Design

本期《破框世代:Into Design & Out of Design》,我們觀察在疫後之年,全境開放,為創作者帶來嶄新的視角。世界重啟了,那些熟悉的場景,以既熟悉又陌生的面貌衝擊人們的日常;於此同時,AI 時代的到來以及 YZ 世代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帶來了新生與躁動,致使創作者在「破」的過程中才愈發感受到「框」的存在,然而這些僅僅只是改變的冰山一角——虛實交融的場景,跨域整合的默契,多元媒材的應用,市場及消費者意識的崛起,都使得設計開始介入從未想像過的場景。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139

    獨立甜點店風潮 食材、技藝與風格的究極態度 甜點界畢卡索Pierre Hermé 曾說:「鹹食拿來填腹飽胃,甜食用以取悅自己。」無論如何,我們總能在甜點中安頓身心;這幾年,台灣吹起一股新世代獨立甜點店風潮,讓我們走訪有態度的風格甜點店,在飲食職人帶領下,一窺各家主廚的美味創作!

  • 電子書: NT$ 175

    《2025大阪世博設計攻略》  

  • 電子書: NT$ 139

     La Vie 09月號/2018 第173期

  • 電子書: NT$ 175

    《Olafur Eliasson藝術特輯》 你不一定熟悉Olafur Eliasson(奧拉弗.埃利亞松)這位藝術家,但可能會想起那顆在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的《The weather project》(2003),高掛巨大橘紅太陽的震撼視覺;在紐約與巴黎凡爾賽宮狂流奔洩的《Wa...

  • 出版日期:2024-11-01
    電子書: NT$ 180

    故宮文物月刊收錄研究學者們的心血論著與藝術教育成果及歷年來展覽的相關資訊,每一期都有不同的主題,值得細細品味。

  • 電子書: NT$ 340

    無論你是從其他職業轉行插畫、正努力建立客戶群、煩惱作品集該怎麼呈現、對地圖插畫躍躍欲試、熱衷於角色設計的實驗、正在摸索家庭與職涯的平衡,還是想把醫學插畫轉化為可販售商品的創作者,在這裡,你都能找到讓你產生共鳴的故事與啟發。 Dots x Circles 插畫雜誌第2期內容非常精彩, 從 Mark ...

  • 電子書: NT$ 180

    故宮文物月刊收錄研究學者們的心血論著與藝術教育成果及歷年來展覽的相關資訊,每一期都有不同的主題,值得細細品味。

  • 電子書: NT$ 175

    封面故事《全球設計旅店50+》 旅宿,始終是反應世界變遷的窗口,畢竟旅人的需求和喜好總是隨時代成就。走過疫情的沉寂,迎來的是科技巨變、生活型態重新洗牌——此時此刻的旅宿,又正以怎樣的面貌姿態敞開大門?專題精選全球(南極之外的)6大洲,共50家2024年後全新開幕的風格旅宿:從國際連鎖品牌到設計人私...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主題:藝術防災包 ------ 面對天災頻繁、國際局勢的不穩定,「強化防災意識與行動」成為當前政府與民間部門積極推動的重要方向,臺灣各界也紛紛呼籲民眾備妥「防災包」;與此同時,文化與藝術都是屬於極度脆弱的資產,卻又是人類重要精神象徵與集體記憶,那我們是否也已經準備好「藝術防災包」?(企劃/陳思宇...

  • 電子書: NT$ 49

    我們期待藉本刊物「SCALE: 尺度」的發行,除彰顯「建築師」角色與行業的行為、面貌,也依此向我們的城市主人來溝通,讓社會大眾更了解建築師這行業可以幫我們的城市與個人生命過程中起積極的作用,借著建築師們的眼睛與文采發掘更多城市生活亮光、也把這些建築人豐富多彩的工作漫想與巧思,暫與社會大眾了解欣賞。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主題:植物誌 ------ 小若肉眼難看清的浮萍,大至雙臂環抱不住的巨樹,植物自億年前萌生,直至現今。在人類眼中,不論可食可藥與否,其存在本身便常帶來療癒。遇見可愛花草時,舉起手機拍照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照相術發明之前,人們以眼觀察、以筆記錄,中國文人為梅、蘭、竹、菊賦予君子精神,形成經典畫題...

  • 電子書: NT$ 180

    故宮文物月刊收錄研究學者們的心血論著與藝術教育成果及歷年來展覽的相關資訊,每一期都有不同的主題,值得細細品味。

  • 電子書: NT$ 175

    封面故事《短影音世代》 在數位內容競逐的現場,短影音宛如一道疾速而精準的閃電,劃破傳統媒體的節奏與邏輯,從早期6秒極限敘事的Vine,到今日以TikTok、Instagram Reels、YouTube Shorts為核心的全螢幕內容生態,短影音不只是時間單位的改寫,更是觀看習慣、平台設計、創作邏...

  • 電子書: NT$ 340

    《Dots x Circles 插畫雜誌》創刊號隆重登場!本期邀請夢幻唯美的插畫家 Nicoletta Ceccoli 擔任「焦點插畫家」,封面作品〈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深刻詮釋插畫的情感與美學力量。 另特邀五位國際插畫家:Carmen García Huert...

  • 電子書: NT$ 49

    我們期待藉本刊物「SCALE: 尺度」的發行,除彰顯「建築師」角色與行業的行為、面貌,也依此向我們的城市主人來溝通,讓社會大眾更了解建築師這行業可以幫我們的城市與個人生命過程中起積極的作用,借著建築師們的眼睛與文采發掘更多城市生活亮光、也把這些建築人豐富多彩的工作漫想與巧思,暫與社會大眾了解欣賞。

  • 電子書: NT$ 180

    故宮文物月刊收錄研究學者們的心血論著與藝術教育成果及歷年來展覽的相關資訊,每一期都有不同的主題,值得細細品味。

  • 電子書: NT$ 250

    宜居 移居 在不同城市裡,找理想的生活

  • 電子書: NT$ 350

    現在暫停!為自己設計一場休息 Let's Take a Nice Break 「好好休息」的使用說明書:面相・心理・MBTI・飲食。 4 個步驟 ╳ 12 種休息的設計,展開自我修復的 20+ 練習。 獻給所有用盡全力的你。

  • 電子書: NT$ 108

    From Urban to Outdoor 不安於市的理由  

  • 電子書: NT$ 250

    這次我們談自己與居住空間的理想關係,以及家的可能意識之形成 。談空間,不如先談在裡面的人,因為沒有需求,功能就沒有意義。在人的長久停留的時間累積,或許不一定住成了「家」,而首先是一個互相了解,能與自己對話,與自己一起面對生活、工作的場所——提供消化瑣碎日常、安頓心靜,沈澱修身的場所。

  • 電子書: NT$ 175

    《建築還能怎麼觀看?》 今年可是個屬於建築迷的大年。兩年一度、以AI與科技為主題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五年一度的2025大阪世博會,還可以在跳島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之餘,順道一覽安藤忠雄、SANAA、藤本壯介等大師的經典作品。但請讓我們先暫時拋開這些設計潮流與大作,理解、感受一座建築該從哪裡開始?許...

  • 詳細資訊

    破框世代:Into Design & Out of Design

    本期《破框世代:Into Design & Out of Design》,我們觀察在疫後之年,全境開放,為創作者帶來嶄新的視角。世界重啟了,那些熟悉的場景,以既熟悉又陌生的面貌衝擊人們的日常;於此同時,AI 時代的到來以及 YZ 世代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帶來了新生與躁動,致使創作者在「破」的過程中才愈發感受到「框」的存在,然而這些僅僅只是改變的冰山一角——虛實交融的場景,跨域整合的默契,多元媒材的應用,市場及消費者意識的崛起,都使得設計開始介入從未想像過的場景。

    究竟,「破框」作為一種刺激改變的行動。它能否作為當代創作者一致的態度與追求?又,它有沒有可能演變成一種迷失或限制?——致使我們限於純粹地為怪而怪,為酷而酷?反之,如若「破框」竟不是設計師或創作者之所以存在的本質意義,那麼,什麼才是呢?如若時代之中缺少了一些踰矩,那麼,未來又將如何到來?

     

    【編者的話】

    始於極限

    日本知名社會學家暨女性主義者上野千鶴子與新生代作家鈴木涼美於日前出版的往復書簡《始於極限》一書中提及了「極限」的概念。社會存在邊界,那是無庸置疑的,若人能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下於邊界之內恣意過活,那是幸運且幸福的。

    所謂極限,「意味著前方無路的分界線、不容許更進一步的底線;忍耐的極限、體力的極限;認識極限、打破極限⋯⋯如此聯想起來,我意識到自己這些年所生活的世界,都位於邊界之內,正如書名《始於極限》所呈現的那樣。而我今後應該擁抱的世界,則是在極限之外。既然要思考今後的世界將會是何種景象,那麼,站在『邊界』上似乎是個不錯的視角。」

    站在邊界之上,難免會有無來由的失重感,因為抵抗本身就是不安全的。如若我們總想要在可控範圍之內尋求有條件的突破,那不免顯得狡猾,畢竟在過往許多偉大的創作者(或者說是革命者)身上,都能看見他們從未心存僥倖地,在「創作」與「懷疑創作」之間持續地渴求與邊界之外的世界對話。設計可以改變世界這個高維度的願望,仍然是我們窮盡探索的一種新世代革命方法。

    今年四月辭世的音樂家坂本龍一先生在其最後的著作《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中有過這麼一段記述:「有位我喜歡的德國藝術家叫安塞爾姆・基弗(Anselm Kiefer),他知名的作品是以納粹政權等德國近代史陰暗面作為主題,運用稻草、碳灰等製作的巨大裝置繪畫。就連他那些充滿魄力的作品,放到東北殘骸面前想必都會變得毫不起眼。這麼說可能很奇怪,我覺得受災地眼前的這些光景就是終極的藝術裝置,是超越人類智慧的藝術品。當然,這種想法反過來影響到我自己的工作,讓我體會到一種無力感,覺得像人類這樣努力創作音樂或表演藝術,最終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自始至終,設計與創作所追求的,無疑是在功能之外賦予意義與反思,而無論是意義的追尋,抑或是思想的迭代,本就是變動而無法預期的,因此「破框」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說是無所不在地,作為必然而存在。

    此次冬季號裡,我們試圖在持續性的破框創作中找到足以反映當代的視角,攝影師登曼波透過創作內觀與外探,在性別已成某種「政治正確」語境的當代,犀利地點出其中扭曲而未被著墨的邊疆地帶;非典型樂團毀容姐妹會在看似瘋癲與厭世的邊界,溫柔舔舐主流之外那些見不得光的破事,在訪問中淚眼婆娑地擁抱彼此,看見極限之外,依然存在友情的眷顧與支持;Object by 1218 與彡苗空間實驗展開跨世代的對話,看破框如何無心插柳,讓作品長出自己的模樣;本季封面設計師和平製品蔡賢臻,談破框並非必然,在努力不夠時髦的時代,如何用時間凝煉一種獨具的風格;而鶯歌陶二代安達窯・KOGA・陶聚以升斗小器拾起時代的重擔,復興是一條漫漫長路,有伴同行便不會孤單。

    今年 12 月冬季號同時迎來《Shopping Design》第 12 屆 BEST100 頒獎典禮,疫後之年,比起人心惶惶,泛設計創意產業圈更瀰漫一股抖擻之氣,此時談破框,亦是承接著 2022 年我們對未知的探索與敬意,開始能以反骨叛逆之姿衝破迷霧,直面恐懼。

    理解極限的目的不在於限縮,而是明白我們可以從何開始突破,創作者的能動性展現於看見極限之後所付諸的行動。如奧本海默博士在傳記中,所闡述知識份子孤獨的境況;我們幾乎可以說,創作者亦在如此相似的境地裡試圖拋磚引玉:「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的侷限,知道膚淺的禍害,因此必須抓緊身邊的事物、抓緊知道的東西、抓緊能做的事;也抓緊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傳統和自己熱愛的事物,以免自己消融於普世的困惑之中,一無所知也一無所愛⋯⋯如果有人告訴我們,他的看法跟我們不一樣,或者他發覺的美我們卻認為醜,或許我們必須試著離開房間。」

    覺得擁擠,那就離開房間吧。

    本期冬季號以「破框世代:Into Design & Out of Design」為題,意味著在深陷(Into)創作魅力之餘,力求突破(Out of)的勇氣。最後,在2023 年的尾聲,致所有不乖的創作者:我們之所以能在時代的框裡長出新生的嫩芽,在於創作的本質便是在極限之外野蠻生長。

    Cheers。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