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車展:2023米蘭車展搶鮮速報 邁入第八十屆的二輪界最大盛會—義大利米蘭車展於米蘭國際展覽中心盛大展開,匯集全球各地超過700個廠商、多達2036個品牌共襄盛舉,光是摩托車製造商就至少有百餘個,規模更勝去年。本回流行騎士搶在出刊前夕前進米蘭採訪,將2024年新車的第一手消息報給您。
日本東京移動展:首度移動陸海空移動載具 以往被稱作東京車展(TOKYO MOTOR SHOW)、大多只展覽汽機車,去年破而後利改名為日本移動展(JAPAN MOBILITY SHOW),是第一次同時涵蓋陸海空的移動載具大展。這次展覽與以往東京車展有何不同,現場又有何新車與概念車,在這讓你知道。
旅遊特集:自由自在的單人露營 可以徹底沉浸在孤獨之旅的「單人露營」。潺潺的流水聲、沙沙的樹木聲、劈啪的薪材聲,不管要做什麼都自己決定的完全自由之旅。本回就來介紹單人露營魅力和獨享樂趣的KNOW-HOW。把智慧型手機塞進包包裡,一個人朝大自然出發吧。
KYMCO RCS MOTO:運動強化捍衛戰士 RCS MOTO 是KYMCO 新世代的白牌競速之王,以霸氣的機甲外型、極致的安全保障,吸睛的個性化配備,超越同級的加速性能,帶給騎士前所未有的操駕體驗。
旅遊特集:知難而進—迴轉&極低速 對於某些資深車友來說,「推車移動」和「極低速操駕」可能是初學者才要學習的東西,但其實是相當高難度的操作,即使是老鳥騎士也不見得可以正確做到。本回特集特別請來柏秀樹先生指導,傳授時速2km以下的獨到馭車技巧。
日系黃牌休旅風:HONDA FORZA 350 vs YAMAHA XMAX 300 黃牌大型速克達的優勢在於同時滿足短途通勤與長途休旅機能,進口車型在舒適與質感方面更是可圈可點,目前HONDA與YAMAHA分別以FORZA 350與XMAX 300在黃牌大羊級距互別苗頭,本回就來評比兩款日系大羊...
國內車展:2023國際重型機車展特報 2023國際重型機車展南港展覽館二館首展順利落幕,12萬來場人次創展會歷史新高,新車發表、重機試乘、孤輪體驗、論車擂台…精彩活動滿滿滿,本回流行騎士細膩整理展期間車廠呈現的新鮮事物,邀請您在雜誌上一同共襄盛舉。
2023國際重機展:活動精彩品牌豐富 2023國際重機展為期三天的展期累積超過120,000 人的觀展人次,展場從五股到南港展覽館二館,更大的展館空間和更方便的交通大眾運輸吸引更多人潮,除了精彩的周邊活動外,車展內有著相當眾多、齊全的重機相關二輪部品周邊品牌,本期報導特別介紹給您。
國內車展:2023國際重型機車展展前預告 2023國際重型機車展首度轉戰南港展覽館二館,擴大規模熱烈展開,全新市售車、人身部品、休旅用品、車用3C、機車生活、精品套件,天天抽機車大獎,精彩內容本期一次導覽給你!
跨界城市穿梭旅行:KYMCO DTX CT 光陽在2023年發表了由廣受好評的DTX 360演化而出的新車型¬—DTX CT,在原有相當優異的車輛操控性、動力、舒適性上,更增加了對長途巡航有幫助的長風鏡與前移後照鏡。
義式特殊運動車架:ItaljetDragster 200 ABS Dragster 200 是義大利ITALJET 引進台灣的首款車型,雖然從2019 年台灣發表到交車已等待了將近四年,但其獨特的外型和特殊車架結構成為獨一無二的標誌性外觀,吸引許多收藏家爭相入手。
刊頭特輯:公路騎旅實用技巧 在賽道上運動操駕的時候總是會強烈注意騎乘技巧的使用,但是到了公路旅遊的時候卻很容易變成「隨意亂騎」。其實只要有意識地運用「已知的技巧」,在平常日子騎乘的時候就能確實提升滿足感與安全感。
市面主流黃牌跑車大解析︰ YAMAHA R3 / KAWASAKI NINJA400 / CFMOTO 450SR / HONDA CBR500R 黃牌重機在台灣有非凡的影響力,無論是重機新手或老手都會考慮的全面性級距。這次Motor World摩托車雜誌社集合了四輛市面最熱門的車款來做集合對比...
刊頭特輯:過去與現代的摩托車騎法不同 在流行騎士的騎乘講座中,根本老大一向推薦「高檔位、低轉速」「一口氣大手油門」來攻略彎道的操駕方式。如果是現代有著縝密電子控制系統的噴射引擎車,在六檔2000rpm以下的話,的確可以平順且毫無不安地出彎擺正。但是1980年代的化油器車款又是如何?
國外車展:第五十屆東京摩托車展 歷史悠久的東京摩托車展今年邁向值得紀念的第五十屆,恰逢台灣開放國境,流行騎士這次親自前往東京國際展示場採訪,和疫情後首度復辦的前一屆比起來,這次來參觀的人數明顯多了不少,現場也一反過去觀眾清一色多為中年騎士的狀態,有許多年輕人來現場觀展,究竟各家車廠和部品商端出什麼...
KYMCO 新豪邁 125 vs SYM 全新迪爵125: 白牌經典國民速克達宿命對決 承襲當年國民速克達經典名稱的兩款現代平民車,肩負台灣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一切所需,這次就來看看現代豪邁奔騰兩者之間的差異究竟為何。
小能搏大:大型車輛征服指南 「腳踩不到地、握把也好遠,還動不動就轉倒,說實在操作得很辛苦…」,相信許多騎士面對車格較大的車輛時都有類似的煩惱,對於身材嬌小的騎士來說更是避無可避。難道身高不夠就沒有騎大車的權力嗎?為了解答這個疑問,本回特輯特別請來兩位身高155cm 的大型重車騎士,傳授征服愛車的心...
十項對決:APRILIA SR-GT 200 vs YAMAHA NMAX 有龍骨、沒有腳踏平台的速克達雖然不是台灣主流,但可以換來更紮實且舒適的騎乘感受,這次評測這兩台高階休旅速克達,來看看這類車款的特別之處。
刊頭特輯:騎乘疑難四十九解Special 「對髮夾彎感到棘手!」、「無法感受到循跡力」、「轉動龍頭也沒辦法好好過彎」等等,許多騎士應該都有對特定情況感到棘手不已,因此本回特輯就以問答集的方式解答讀者們困擾的問題,一定可以找到您對騎乘技巧疑難的解答!
YAMAHA AUGUR & FORCE 2.0十項對決:白牌155c.c. 雙生高階型 山葉自從FORCE 2.0 推出後頗受好評,而近來又以同樣車體架構推出更具科技感的AUGUR,這次我們將二者做集合評比,來了解崮其中差異。
特別報導:2022年度重機風雲車榜 逐漸從疫情解放的2022年,摩托車市延續去年熱潮進一步蓬勃發展,在路上的能見度越來越高,擁有路權又相對輕巧的300cc~600cc的中量級距本來就受市場歡迎,近年車廠在此級距進一步挹注資源為台灣車市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年度風雲車:全年各級距冠軍銷售車分析 2022年結束後,摩托車雜誌帶你來審視2022年各級距車型的銷售前三名車款,來看看目前台灣各個有競爭力車款的魅力和奪冠原因,以及透過銷量帶來的未來市場推測。
米蘭車展:新車、未來二輪特別報導 在經歷疫情風暴後,許多車廠推出的各項嶄新車款,而近年成為旗艦主流的跟車電控和電動車輛都在今年的米蘭車展大放異彩,讓MotorWorld摩托車雜誌帶領你了解未來車界動向。
米蘭車展EICMA2022 經歷席捲全球的疫情風暴後,許多車廠從灰燼中重新站起,並推出許多嶄新車款,近年成為旗艦主流的跟車電控和電動車輛都在今年米蘭車展大放異彩,讓TOP RIDER流行騎士帶領你來了解未來的車界動向。
刊頭特輯:過彎型態大研究 讓摩托車切入時最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思移動重心,讓車身快速俐落的傾斜,放鬆多餘的力量,但大多數的騎士都會扭動身體或拉扯車身,這樣一來只是在妨礙摩托車自然傾斜的動作罷了。為了光靠重心移動就能銳利轉彎,了解騎乘姿勢的原理和意義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黃牌輕街跑對決:HONDA CB300R vs CFMOTO 300NK 輕盈的黃牌單缸跑車具有比雙缸車型更輕量化、更無壓力的駕馭感受,而台灣此級距的王者遇到來自CFMOTO的新挑戰者,對決起來會是什麼樣的戰況呢?
旅遊特集:隔天不殘留的疼痛疲勞消解法 操駕車重超過200kg的摩托車並不是日常身體會做的動作,騎車作為一種運動的同時也會把身體限制在高速行進中的騎乘姿勢上,即使是RV的休旅騎士也會被迫處於緊張狀態,身體也會因此出現痠痛,本回就來探究原因、積極應對!
新車測試:KYMCO KRV MOTO KRV 上市以來一直深受年輕族群喜愛,優異的操控與PTM 系統讓騎過的車友都讚譽有加,繼去年推出Ohlins 特仕版後,許多車友便敲碗是否推出鍊條版,KYMCO 也不負眾望的在今年重車展推出KRV 鍊條版,並賦予它全新的車名—KRV MOTO。
國內車展:2022國際重機展 在2022國際重型機車展當中,除了話題新車以外,各式摩托車部品、零件以及人身裝備、車輛周邊產品隨處可見,內容可說是包山包海、琳瑯滿目。在眾多的參展廠商之中,就由Motorworld編輯部來一一為讀者介紹這次參展廠商、以及他們所引以為傲的各式產品!
2022國際重型機車展展後報導 2022國際重型機車展在2022年9月1日至4日於新北市五股工商展覽中心展開,儘管有颱風來攪局,仍阻止不了廣大車友前來觀展的熱情,一掃風雨陰霾順利完展。對於礙於天氣不克蒞臨現場的車友,本期特別準備了詳細報導,披露現場精彩亮點,讓您車展話題不落人後。
2022國際重型機車展展前特報 2022國際重型機車展將在2022年9月1日至4日於新北市五股工商展覽中心盛大展開,集國內外知名車廠、人身精品、套件耗材、車用3C、駕訓生活於一堂,各大二輪媒體網紅也到場與車友相見歡,還有天天抽機車等勁爆活動內容,展前完整情報在本期一次披露,還有更多好康優惠等你來現...
特別報導:跑旅速克達十項對決KRV180 v.s SR GT 200 具有跑格、休旅、城市通勤特性的白牌高階速克達車款近來越來越熱門,這次以強調跑旅的光陽KYMCO KRV 180和APRILIA SR GT200同場較勁。
實用的公路騎乘技巧:學習行雲流水的節奏操駕 「如流水般乾淨俐落地下筆行文」相信這是大多數人對書法抱持的印象,那種順暢感跟操駕摩托車有許多共通的地方。在行駛過程中「前進」、「煞停」、「轉彎」等基本動作一樣需要用著明確的節奏操駕,本回就來介紹讓騎乘更有節奏的技術。
新車測試:YAMAHA R15V4/M 期盼已久的YAMAHA R15 V4與R15 M公司或終於引進台灣,台灣山葉今天在麗寶卡丁車場舉辦媒體試乘,貫徹R DNA的血統,這次的改款有不少精進的地方,外型上也延續R系列的賽車語彙,勢必造成輕檔旋風。
化解騎士們的切身煩惱:掌握癥結自我提升 「對於右彎感到不安」、「不敢用力煞車」等等,每個人在騎車時都會感到一些棘手或恐懼的事物,往往想要克服卻不知從何著手。本次特輯邀請煩惱類型各不相同的四位學員,以化解操駕困擾為目標,協助他們找到改善的關鍵。
新車測試:SYM MAXSYM TL 508 兩年前,SYM 推出的MAXSYM TL 以運動化外型、優異動態表現以及實惠的價格在車圈引起不小話題,作為SYM 旗艦羊皇,這次一舉將排氣量從465c.c. 增加至508c.c. 動力更大並導入TCS 等安全配備,升級過後的MAXSYM TL 508 ...
BIKER LIFE FOREVER:快樂騎車一世人 明明摩托車是個困難的載具卻有著難以言喻的魅力,每個人和摩托車相處的方式都不同,大家都用什麼樣的心情和方式長久維持呢?老手又是用什麼方式看待摩托車呢?本回特集就來找出一輩子騎車的秘訣。
新車測試:SYM MAXSYM TL 508 兩年前,SYM 推出的MAXSYM TL 以運動化外型、優異動態表現以及實惠的價格在車圈引起不小話題,作為SYM 旗艦羊皇,這次一舉將排氣量從465c.c. 增加至508c.c. 動力更大並導入TCS 等安全配備,升級過後的MAXSYM TL 508 ...
新煞車制動術:煞車操作的觀念改革 「對點頭感到恐懼,不敢強力煞車…」「後輪煞車沒什麼效果,不用理它」這些對於煞車的誤解產生令人心生恐懼的點頭煞車體驗,本回特輯就來進行煞車的觀念改革,消除「點頭才是煞車生效」的錯誤觀念,提升煞車的穩定性,進而產生安心感。
2022東京車展 2019 年底新冠疫情爆發,讓全球秩序亂了套,許多活動也跟著停擺,對於車界幾個重要車展也受到波及,時至今日全球防疫政策開始轉向與病毒共存,等了兩年的東京機車展終於回歸,主辦單位祭出「高中生和同行友人」以及「2021 年 4 月之後拿到駕照的新手騎士」可免費入場,吸引年輕族群刺激買...
你會怎麼選?電能潮車超值油車全面測試報導 今年第一季車壇迎來了幾輛讓人耳目一新的車款,首先是AEON發表創新輕巧的電車,顛覆以往的帥氣外型,開拓女性市場,隨後YAMAHA也發表個性電動車款EMF,乘載著眾人期望,以PBGN為基底話題不斷,而近期PGO又推出ZAN 125攻打高CP值的平價市場,車壇...
換檔的觀念改革:細膩的換檔讓樂趣倍增 檔位的進檔和退檔是精進操駕摩托車技巧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大多數的人對退檔感到棘手…不過你知道其實只是自以為是的想像而讓換檔束縛住了嗎?只要了解這點,習慣新的操作,讓自己升級為更能平穩操駕、享受樂趣的騎士吧。
重機已經成為許多人的日常生活,想必不論騎乘玩樂或是通勤騎旅,都有許多不明瞭的疑難雜症,到底自己的騎乘方式是O還是X?本書《重機七大疑難實用破解寶典》將用七個章節從公路到賽道,綜合性剖析重機疑問,鉅細靡遺地為您解答。
特別報導:2021年度風雲車特輯 從2020 年的1,035,823 輛一口氣驟減至809,176 輛,總台數接近 81萬輛差,相較於前年跌幅高達21.88%,市場主力還是以經濟型車款為主,而進階的運動型車款,近年來也因產品走向讓市場有了變化,一同透過排名與圖表的分析,探究2021 年的台灣機車市...
2021紅黃牌人氣重機風雲榜:窺見未來熱潮 進入後疫情時代,多數人想要的是一台可以初嘗重機樂趣,但又不能失去了日常生活使用的便利性,加上未來的不確定因素考量,中量級的車款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許多原本由日系品牌霸佔的排氣量和車型也殺出許多歐美車廠生力軍,讓車市更顯欣欣向榮。
自2002年登場以來,YAMAHA CYGNUS勁戰車系一直是125cc級距市場寵兒,能文能武的優異性能讓勁戰既可以在賽道上爭雄鬥霸,也能在日常通勤中展現舒適性,其興盛程度甚至一個紅綠燈就能舉辦車聚。
YAMAHA YZF-R7:凡人跑車新註解 自去年五月中旬YAMAHA YZF-R7問世之後,在社群網路中一片不看好的風向中意外地席捲來自全球各地的訂車單,台灣山葉甚至早在九月就公告預購額滿暫停接單。就由流行騎士來實際試駕,一探此車實際底蘊究竟如何。
國外車展:米蘭車展特別報導 每逢11 月的米蘭車展前後總是世界各大二輪車廠發表隔年度新樣式/改款甚至是全新車型問世的重要期間。在這個宛如二輪時裝周的熱鬧月份裡,讓本刊來為您呈現最新的二輪產品/ 概念情報。
刊頭特輯:驗證YAMAHA易於操駕之處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就常常聽到「易於操駕的YAMAHA」這句話。這是指YAMAHA可以在彎道中以恰到好處的刁鑽取線超越動力見長的對手,那麼在市售的R系列也繼承了這種特性嗎?本回就來測試比較R1/R25/R3驗證看看吧!
新車測試:SYM 4MICA 每個人的存在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又何必在匆忙的社會裡隱藏自己的本性?以義大利文中的”螞蟻Formica”作為命名發想的4MICA跟上了斜槓、跨界的當代熱門語彙,輕鬆帶領騎士開拓更加多樣的生活態樣與視野。
刊頭特輯:乘坐位置會改變過彎方式 對於有相當資歷的車友來說,對於「向前就座╱向後就座」的用語應該感到熟悉,但這兩點在現代摩托車上都還能通用嗎?對於近期才剛開始接觸的車友來說可能會覺得疑惑,本回就來重新認識乘坐位置對於騎乘的影響吧。
特別企劃:出發吧!二輪旅騎特輯 武嶺,位處台灣中央山脈中心,必須騎上一段陡峭坡度提升海拔,沿著破碎山腰線的多彎山路,但同時擁有雄偉壯麗、鬼斧神工的大理岩峽谷景和高山秀麗挺拔、雲霧繚繞的風景,這次就和三位熱血的師大學生和兩台KRV 一起挑戰吧
刊頭特輯:見識直四等間隔點火引擎的厲害 每個車廠對於引擎形式都有各式各樣的講究,也會隨著時代和流行的不同跟著變遷,沒有絕對的正確解答。但如果要以令騎士心跳飆升的刺激強度來說,沒有其他形式能勝過可一口氣拉轉的直列四缸引擎。本回就來探究以直四等間隔點火引擎享譽國際的日系超跑性能。
新車測試:SYM FIDDLE DX 隨著二十一世紀已進入第三個十年,摩托車騎士所發展出的豐富生態與風格,再度將百年前速克達首度廣受歡迎的樣貌推向人氣的高峰。今日,SYM 舉著矢志復興古典美學的大纛推出FIDDLE DX,以150 的動力心臟結合外觀細膩氣質,玉樹臨風地翩翩降臨
刊頭特輯:前輪的運用方式 摩托車前輪輪胎隨著時代進化,不同世代的騎士對於前輪有不同的感受,本月特輯由根本先生解析箇中原理與操作技巧,無論是曾對前輪不安的人還是沒特別感覺的人都能重新理解前輪,獲得平順操駕與降低風險的提示。
2021國際摩托車暨用品展特別報導 「2021國際摩托車暨部品展售會」於2021年1月8日至10日於新北市工商展覽中心盛大展開,這次特別選在農曆過年前,廣邀二輪車廠及精選部品品牌以及業界夥伴,舉辦這次的展售會,總計近70個品牌,展期三天,湧進近4萬名觀眾入場,滿足眾多車友的年底購物清單。
2020年度風雲車特輯 2020年肺炎疫情席捲全球,所幸國內控制得宜,日常生活幾乎不受影響。在這樣的特異年份,國內重機銷量卻逆勢成長了40%,本回特輯在呈現各車種銷售排行的同時,也特別邀請汽機車達人雷尼解析箇中原因,對市場有興趣的車友切勿錯過。
2021國際摩托車暨用品展 2020年受疫情影響,讓暑假最大檔二輪活動國際重型機車展因而取消,令許多車友為之扼腕;為了儘快回饋車友們的期待,大會於2021年拔得頭籌,拿下新北市工商展覽中心1月1月8日至10日的檔期,舉辦第二屆「TAIWAN MOTORCYCLE SHOW國際摩托車暨部品展售會」,...
刊頭特輯:掌握摩托車過彎的契機點 對於摩托車開始轉彎的位置大多人都會採用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態度,但這樣不僅無法感受操駕感外,也幾乎沒有安全駕駛的空間。只要熟練讓摩托車在特定位置銳利切入轉向的技巧,就能更安全快樂的享受行車樂趣。
2021國際摩托車暨用品展 2020年受疫情影響,讓暑假最大檔二輪活動國際重型機車展因而取消,令許多車友為之扼腕;為了儘快回饋車友們的期待,大會於2021年拔得頭籌,拿下新北市工商展覽中心1月1月8日至10日的檔期,舉辦第二屆「TAIWAN MOTORCYCLE SHOW國際摩托車暨部品展售會」,...
刊頭特輯:2021全球新車特報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壟罩下,國外各大展會相繼取消,就連INTERMOT科隆車展和EICMA米蘭車展也難逃停辦命運,因此今年的新車發表轉變成車廠自辦發表會或線上發布的形式。本回流行騎士特別整理各廠重磅新車,一起來從中發掘明年新趨勢吧!
本書從車輛軟硬體的旅遊應用技巧開始教授、解答單人出遊時會遭遇的疑難雜症,並提出晨跑、夜衝等獨特旅遊方案,從事前準備到實戰上路,即使是騎旅新手也能得心應手,享受重機旅遊正是時候!
儘管摩托車競技總是讓人看得熱血沸騰,但對於大多數的普通騎士來說,騎摩托車很大程度是使用在日常通勤與休閒旅遊上。因此,比起追求極限速度,如何提升個人修養,騎的帥氣、樂趣、安全才是重點。
新車測試:LAMBRETTA V200 LAMBRETTA 蘭美達是與VESPA 偉士牌齊名的復古速克達機車品牌,V-Special 系列是蘭美達浴火重生的作品,200cc 的動力更讓其動靜兼具。
每每看到賽車場上車手的勁爆騎姿,無論是側掛還是磨膝,總是那樣地令人迷人嚮往 但是要自己跨上姿勢低趴的超跑車,用感覺隨時會轉倒的極低傾角攻略彎道 想想也是讓人心驚膽跳到不行,該怎麼辦呢?
集體評測:水冷150 級距話題運動跑旅 近年來國產車廠將旗艦車款的排氣量推升超過150c.c,各家車廠皆拿出看家本領,將最新的技術放在這個級距,當FORCE 與近期推出的NMAX,加上同為近期的熱門焦點的SYM 的DRG ,究竟這幾款車在各項機能上有什麼樣的表現,讓我們拭目以待!
刊頭特輯:最新GS一氣試乘 BMW中高排氣量GS產品線(F和R)總共有五台,無論哪一台都是近期改款過,正是炙手可熱的時候。GS系列在2019年台灣多功能市場銷售第二,有著極優秀的旅遊性能,本回特輯就來仔細檢驗這五台GS的差異之處。
特別企劃:125運動旗艦大集評 本次集結最受年輕族群喜愛的國產125cc 運動速克達,12吋高靈活度的特性讓人氣居高不下。究竟一身好料,甫發表就大獲好評的JET SR 是否能撼動CYGNUS X 的不敗神話呢?就讓我們來一同瞧瞧!
刊頭特輯:想要磨膝過彎 在鍛鍊騎乘技巧的過程中,不管是誰都想體驗一次「磨膝過彎」吧。摩托車多了電控系統後,性能有顯著的進化,也讓騎士越來越容易熟悉摩托車,但磨膝還是很難實現…本回就來介紹克服那最後幾公分的技巧與訣竅。
紅牌未滿的快活 誰說重車一定要大排氣量才能玩得有聲有色?懂得怎麼玩,黃牌檔車一樣可以玩出獨有的醍醐味!本刊特蒐線上人氣機種,在各個領域獨佔鰲頭、樂趣滿點,經由專業剖析,將每台一線車種的優劣一次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