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治學《易經》X 180則人生哲學領悟 《易經》的心理分析與思維決策,療癒一切。 與儒、釋、道、西方哲學交織,在日常生活中體悟實踐, 讓能力、智慧與生命,不斷精進提升。
耶魯金融學終身教授‧全球十大華人經濟學家, 濃縮20餘年研究及長春藤名校授課精華。 金融不只是工具,更是思維模式。 從金融角度來看世界, 你會發現習俗、文化、婚姻、財富與投資的邏輯真相, 在資訊焦慮的年代,你就是看透一切的明白人!
◎孔子為何周遊列國?因為沒有一個國君想用儒家治國,他只好到處教書遊說。 ◎秦國用法家統一天下,漢高祖劉邦用道家蓄積國力,直到漢武帝登基,儒家才被注意。 ◎儒學為何從沒人理,轉眼變治國工具?這得從董仲舒的「解釋」說起。 ◎儒學就像作業系統,幾千年來更新過四次版本,孔子的儒學不等於現在...
老子是道家的創始者,他所謂的「道」,是指「究竟真實」而言,亦即要將人生依託在永恆不變的基礎上,再由此觀照人間,安排適當的言行方式,他在儒家之外,另闢一條更寬廣的路。
為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許叫「秦漢人民共和國」才更恰當? 用中華夢和馬克思主義包裝的中國,和用儒家裝飾的中國, 本質上都是法家的「秦漢式政體」(Qin-Han Polity)。 中國權貴為什麼對「中華秩序」(The China Order)鴉片般上癮? 為什麼「中華秩序」又強大又脆弱...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 以歸零、新解的思維,扭轉你過去所讀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灣、理解中國、理解世界的書──
德蕾莎修女,誕生在有「歐洲火藥庫」之稱的巴爾幹半島,從小就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早在十二歲時,就立志要為教會工作。自奉甚儉、心懷大愛的她有著愚公移山的精神,不屈不撓的為窮人中最窮之人服務,更為毫無希望的病人、窮人、犯人、垂死之人帶來無限的尊嚴和希望。
《周易禪解》開宗明義是蕅益大師希望透過以佛禪之法對《周易》作出注解,從而以禪入儒,讓儒家學子有機會認識佛法,甚至進入佛門;當中更有不少蕅益大師對「易理」及其中文辭的獨特見解。 不管您是在佛學上修行,還是於易學中研習,相信大師這本偉大著作,配上我們努力將其翻譯成現代人方便閱讀的白話文之後,必定能夠在...
本期是《思想》第51期,專輯是:辨析「中華民國」,共邀請莫加南、王曉明、鄭小威、楊孟軒、李雨鍾、徐啟軒、鈴木將九、石井剛、張崑將等9位專家學者對此議題提出精闢的見解,並評析楊儒賓教授的《思考中華民國》,以及楊儒賓教授的回應。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 以歸零、新解的思維,扭轉你過去所讀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灣、理解中國、理解世界的書──
「中國窪地」是一種隱喻,它指的不是中國所處在歐亞大陸東端上的地理低地,而是指和內亞相比,中國在政治秩序和文明上一直是被輸入區域,是技術、文明發和秩序的窪地。中國只能向朝鮮、日本輸出,而無法向西方輸出,這本身就說明了中國政治窪地的性質。
法融大師,唐朝人,為牛頭宗開祖,世稱牛頭法融。二十九歲即盡通經史,偶閱般若經,逐皈信佛法,更入茅山依炅法師出家。二十年中,專精匪懈,入大妙門。貞觀十七年,於牛頭山幽棲寺北巖下別立禪室,潛修禪觀,淨侶四至,百有餘人。道信聞之,往付所受憎璨之頓較法門。此後,以此山為中心之法系稱為牛頭宗。
本書以少數僅存的臺南孔廟傳世之紀年文物為中心,重建其時空情境,試圖從最早的「萬世師表」御匾探索,及於到臺官員推動的神聖化政務,從他們記錄番民圍觀迎接御匾的盛況,不只具體闡述皇帝本身如何充當文物創作者,文物背後所隱藏的權力,及合法性視覺符號的強行輸入,更明示臺灣如何被鎖入儒家教化的帝國統治網絡。
★繼《中華秩序》與《中國紀錄》之後 當代中國研究學者──王飛凌「中國三部曲」最終回! 中共黨國崛起,世界將如何應對? 人類正面臨世界秩序的重大選擇 一統天下的霸權與自由國際秩序之間, 展開了以中美為核心的「中華博弈」 ◆
基本上,華夏文明的演變,乃是一種每下愈況的變化;從春秋戰國到秦漢、再歷經魏晉隋唐、兩宋明清,我們可以清楚看見一個趨勢,即構成社會的中堅團體——國人、宗族等等,隨著一次次的社會清洗而逐漸消滅;進入近代之後,華夏社會已經變成「原子化的個人」組成的鬆散群體,無力抵抗外來秩序的控制與統合。 劉仲敬...
卜正民主編哈佛大學《帝制中國歷史》叢書, 其中親自執筆的《掙扎的帝國》可說是他最重要的元明研究著作。 從氣候遽變的觀點出發,探討元明帝國的發展與興衰。
老子以「道」為核心概念, 掌握道,了解萬物,才可悟得智慧。 究竟真實,從道來看萬物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探究老子的政治願望與人生價值。 學習道家,讓我們成為自己生命的統治者,人生就能得到很大的轉機。
辛意雲教授賦予《論語》新時代的意義,他從「論語即人(仁)學」的原點出發,闡述《論語》的宗旨,談通識教育、情感教育與家庭教育,談《論語》對生命與生死的認知。兩千五百年前哲人的智慧,如今對新世紀的人們來說依然如此適用!
本期的專輯是「華人左翼思辨」 「左」的歷史、思考與實踐,與「華人」這個略顯曖昧的身分高度相關,亦與「中國」自清末以來的發展與變化有著多重交錯,卻又不能完全疊合的複雜關係。
她的年代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她帶領英國走向「日不落國」的強盛境地,而她的誠實、儉樸、勤政、愛民等良好品德,讓她經歷了兩次共和革命及無數次民權運動的衝擊,還能屹立不搖,更深深影響了她的臣民,提升了整個英國社會的善良風氣,使她的美名流傳千古。
《中文經典100句-莊子》,精選莊子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揉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
【內容介紹】 日本文化之父—鑑真大師傳 鑑真大師(西元六八七─七六三年) ,唐代僧。乃日本律宗始祖。 廣陵江陽(江蘇江都)人。 開元二十一年(七三三年,日本天平五年),應日僧邀請,遂發東渡傳戒弘願。師曾五度出海,皆未竟全功。期間歷經人事滄桑、風浪顛沛之苦,終至雙目失明,而其赴日之志,始終未曾稍...
東土天台宗五祖─章安大師傳 章安大師,法名灌頂,遵師遺命前往天台山禮謁智顗,承習天台教觀。智顗涅槃後,為興隆天台佛法而營建國清寺。大師智解高超,能領持智顗之教並加以整理編輯,集記大小部帙百餘卷,使今日智者大師的教理文句不墜,可謂居功厥偉。
學佛之人如果不知老莊,而只管往虛空裡看進去的話,便會眼前各種法都成了障礙,各樣事都不得解脫;假若不知孔子,而單單靠著佛法去涉世,卻不知世道人情,還逢人便說玄妙的話,則猶如只賣死貓頭,一點用處也沒有。 學習儒家的人變得拘謹,學習老莊的人卻成了狂放,學習佛法的人器量又過於狹隘,這些弊端...
《未盡的才情》是余英時先生為《顧頡剛日記》所寫的序言。 顧頡剛以倡導「古史辨」運動知名於世,他一生最重要的研究成績也集中在古代,上起夏、商、周,下至秦、漢。在我們一般印象中,他是一位典型「象牙塔」中學者,畢生與古籍為伍。
本書是我國著名民間教育家、道德倫理教育、女子教育的先行者王鳳儀先生曾孫女王元五老師的演講記錄。王元五老師因為家學淵源,近年大力宣揚以家庭倫理為中心內容、以儒家格物致知為理論根柢的性理療法而聲譽漸起。 《家和萬事興》一書根據王元五老師的演講整理而成,書中為我們每-個人指出了一條修身、齊家的……
《思想》(Reflexion)雜誌系列榮獲2017韓國坡州亞洲出版獎策劃獎! 2006年聯經出版的《思想》雜誌創刊,是一份談論思想的刊物,讓各種議題脫離政治立場的對立,回歸正常的思想論辯,由中央研究院錢永祥教授擔任總編輯。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 以歸零、新解的思維,扭轉你過去所讀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灣、理解中國、理解世界的書──
在《近代史的墮落﹒國共卷》裡,劉仲敬選擇了二十三位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分析了他們為何成為他們,何種力量主導、推動他們的行為,而他們在歷史的節點上,做出何種選擇。作者藉著評點人物的方式,以小見大,呈現了演化論視角中的近現代圖景。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 《老子》又名《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重要著作。其中關於「道」闡釋,以及「無為而治」的觀念,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中文經典100句──老子》內容所介紹的名句有:道可道,非常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魚不可...
智慧的最高境界,就是體悟「未始有物」, 並且不論身在何處,皆能快樂自在。 以身合心,以心合道,萬物與我為一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探究莊子的人生哲學與豐富的寓言。 強調外化而內不化。內心與道同在,就可以與他逍遙而遊。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 「中文經典100」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
◣最過癮的戰國,一讀就停不下來!◢ 帝國到來的前夜,縱橫征伐靠的是智慧和實力, 諸侯國間滿滿波詭雲譎的權術博弈。 七國並起,戰火難熄, 大爭之世,為何最終秦一統天下?
《大學》是入德之門,《大學》要旨,都已在「經文」章講完。而經文章的內涵又可以濃縮為十七個字。 前面九個字是「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被稱為「三綱領」。它是大學的教育宗旨,也是儒家的教育理想目標……
善經濟,就是從利他的角度從事經濟活動 以善的動機、善的方法,達到善的結果 在東西方文明中,善一直是各文明的核心議題。對於西方,善是真理。對於中國,善是利益萬民、利益萬物。
他憑著對天文學的喜好與興趣,對真理的堅持與執著,窮畢生的心力,研究觀測天象,並在發現「地心說」的錯誤後,有勇氣著書立言,將「地球為宇宙中心」的「地心說」,導為「太陽才是宇宙中心」的「日心說」,掀起天文史上最大的革命。
在西化、現代化、全球化的衝擊下, 華人如何奮鬥掙扎,在公私領域裡安身立命? 從思想史的角度切入, 就家族倫理、宗教信仰、美學思想、政治理念、文化衝擊、自我認同等面向, 析論梁啟超、李叔同、林語堂、徐復觀等民國知識分子, 深入呈現20世紀的華人精神世界。
楊照領讀,透過「歷史式讀法」和「文學式讀法」,一次讀懂《戰國策》這部千古奇書! 戰國時代,強秦崛起,天下震動。列國君王求才若渴,盡其可能尋求富國強兵、救亡圖存之策。在儒家的傳統解答之外,墨、道、法、農、陰陽、縱橫……諸子百家各有所見;大局底定之日,最終收束於揚棄貴族階序、擁護專制王權的法家。 策...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 《六祖壇經》是佛經之中,唯一一本中國人的著作。內容主要在記述六祖慧能一生的行誼,及禪學經義。曾被錢穆博士推為研究中華文化的必讀之書。
面對百花齊放的諸子百家,以孩子看得懂的語言、有共鳴的事例,進行全面解讀。 本書以輕鬆活潑的編排,有系統的介紹春秋戰國時代儒、墨、道、法,先秦諸子的智慧,讓孩子自然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及探索未知的勇氣。
人文與民主,包括人文研究,民主,和思想,環環相套,不能截然分開。 余英時先生,重要人文思想研究之作,全新編輯校對,絕版經典再現 顏擇雅(出版人):余英時給台灣的最後建言 特別獨家收入余英時【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演講全文 ──從科學民主到人文民主
《日講易經解義》是怎樣的一本書? § 康熙皇帝御用的《易經》課程講義 § 清初最頂尖的經師所編寫而成 § 繼述程朱,集宋明易學之大成,儒家易的登峰造極之作 § 融通四書五經,展現群經之首的氣勢 § 精確的經學知識闡釋,最佳《易經》教材與讀本 《日講易經解義》簡稱《日講》或《解義》,是清康...
五四新文化運動在百年中國歷史積累了什麼精神遺產? 2009年是五四運動一百週年,《「五四」一百週年(思想37)》發表余英時先生的專文與唐小兵先生對余先生的訪談,縱論五四運動在思想上的複雜結構與歷史上的持續作用。
《中文經典100句─世說新語》為本系列第九本,精選世說新語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
本期《思想》的專欄為「中國哲學:危機與出路」 李明輝教授的〈省思中國哲學研究的危機――從中國哲學的「正當性問題」談起〉,說明中國哲學研究的兩個錯誤……
兩百多年前,當歐洲的舊體制正在崩潰、「現代」的政治、經濟、社會秩序逐漸成形之際,「自由、平等、博愛」三個理念一氣呵成,凝聚體現了整個時代的嚮往。 但歷史演變弄人,這個口號所包容的一體社會理想,後來卻分化崩離,蛻變成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套意識型態,彼此呈現水火之勢。
本期的專輯是:「民主社會如何可能?二十年台灣經驗的反省」 希望對民主政治的社會基礎,有進一步的理解,也希望社會學的研究,對民主政治有所幫助,並對台灣的民主實踐進行反省與展望。
《南洋魯迅:接受與影響》以「南洋魯迅:接受與影響」為題 魯迅自上個世紀以來,一直是越南讀者最熟悉的中國文學代表作家,他以「世界文壇大文豪」和「中國文化革命主將」的雙重身分徘徊於越南文壇。
對於中國經典,有太多課本無法解釋的問題,和太多的現代誤讀 藏在經典裡的中國文化,值得我們用一生好好認識 本套書包含八冊:《尚書》《詩經》《左傳》《論語》《易經》《墨子》《孟子》《荀子》,共135節內容,並附課程講義。 購買後,點選右側套書資訊《來自古代中國的留言—先秦經典八部(單元一、《尚書》)...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 「中文經典100句」此一新書系可說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