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唐代傳入中國,明清後獲高度推崇,
是時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
真心本來就是存在的,真心也時時刻刻都在作用。
只是我們不知道:起作用者原是「真心」,但都被「妄識」所扭曲了……
可曰……
★ 我們的心與「佛心」,完全相同,只是誤用了不一樣的操作模式! ★ 真心,從來不生不滅,我們卻用不生不滅的真心,去選擇了「生滅」的功能。 ★ 開悟在楞嚴!學習真心的「操作方法」,活得萬事如意。
帶你真正讀懂《心經》的經典作品 特別追加全新序文:讓讀者更快進入《心經》智慧的五個關鍵心要! 260字的《心經》是佛教大乘典籍中,文字最短少,卻最深奧微妙的經典。 本書以近兩百幅圖解與表格,介紹《心經》的義趣和佛學核心義理!
與《心經》並駕齊驅,學習佛教「空性」的代表經典之一 《金剛經》的內容以「一心二鑰」貫穿全經, 用一顆慈悲心與兩把智慧鑰匙,來開啟「相」與「法」的觀照, 再透過對「相」與「法」的體悟,從「有的世界」走入「空的境態」。
放下即自由,淡定即幸福 享受內心的平靜與從容,回歸真實的自己 ◤ 淡定是心靈的修煉,是生活的智慧。 ◥ ◣ 能帶給你平和寧靜的,只有你自己。 ◢
好評長銷,具有深度的佛學智慧。 佛學要你「相信」,哲學要你「懷疑」, 哲學教授將兩者互相印證, 提出了一般人「離苦得樂」的新法門!
八大人覺經十講 《八大人覺經》文字簡要,意旨清晰精準,有小乘出世的思想,也有大乘度眾的精神,是一部極精簡的佛教修行寶典。星雲大師講解此經,為「八大人覺」各立標題,八項標題,切中每一「覺」的宗旨。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帶領讀者將八種聖人之道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法華經大意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
三祖僧璨是從徹悟的觀點來開示尋求真心的修行者, 指引修行者如何把凡夫的分別心轉化為佛的無分別心, 如何由有入空、轉垢為淨。 他告訴我們修行時應如何修持、應抱持何種心態: 心無愛憎,既不該否定煩惱,也不該尋求開悟。 修行本身就是目的;只要不存其他目的,終能實現平等心—— 沒有分別,言語道斷...
解開十小咒的深層奧祕 十小咒已經傳誦千年了,其能量大致可分成三類: 消災解厄保平安、通往心靈的祕境、禪修的加速器。 本書將深入分析各咒語的正確發音、真實義理、關鍵字、 神聖意識體、觀想方法; 不論是生活的祈望、智慧的尋求或生命的要求, 只要每日持咒,你就能創造出「使命必達」的...
真正的法, 不在佛經,而在人性裡。 所有的經文, 都只是抽掉情緒體驗的符號。 如果你想讀懂佛法, 不妨從人性的矛盾和多變, 以及七情六慾去還原, 你才能從人性,這本沒有文字的經典中, 覺悟解脫,無礙自在。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很多人卻以為佛法在寺廟裡,在像枯木般的打坐中,在想破頭也看不懂的艱澀經文中,在千篇一律的膜拜儀式裡,甚至要躲到深山裡又饑又渴的自虐,才是學佛修行。 佛陀早就說過了,佛法在世間,就在你的家裡,就在你的辦公室裡,在街道或公車上,在百貨公司,在電影院、KTV、美食餐廳裡,在你執迷的...
如果你無法察覺,你所焦慮的,不是「創傷」而是「功課」,你就看不見自己內心的那個無底洞。 本書的每則語錄,都是透過時間濃縮的摩斯密碼。 如果你只用頭腦,只看字面意思,那麼,你就失去照見實相和自我本來面目的因緣。 因為,書中每則語錄都是一帖藥,你需要把自己的真切體驗,把...
住持數座寺院、在全球擁有上百個禪修中心,被譽為當代禪修大師的詠給・明就仁波切於2011年六月秘密出走,展開四年半被稱為「自我自殺任務」的遊方閉關。 故事從明就仁波切的溜出自己寺院的大門,朝向未知旅程的那晚開始。此舉的動機是想要拋開界定其人生的各種頭銜和地位,並探索自己存在的最深層、最隱藏面向。...
將南傳佛教大師阿姜查說法的語錄合輯,共分為戒、定、慧三冊,內容是阿姜查對於「戒、定、慧」的真實體驗,而非只是對經典的詮釋,此為第一部「戒」。 本書深刻釐清一般人對「戒」的排拒和疑惑,其實戒律,是對我們尚不穩定的心予以保護它的目的不是為了掌控,而是讓我們隨時保持覺知和觀照所以,犯戒非關道德的懲罰,只...
看過《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戒》(第一部)的人,一定不能錯過它的續篇--《阿姜查的禪修世:定》(第二部)。不論你是不是佛教徒,這本書都將帶給你真正的平靜。
《楞嚴經》——唐代傳入中國,明清後獲高度推崇,
是時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
真心本來就是存在的,真心也時時刻刻都在作用。
只是我們不知道:起作用者原是「真心」,但都被「妄識」所扭曲了……
可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祖曰:「將心來,與汝安。」
可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
慧可禪師雖修行了很久,但心還是不能安。達摩祖師說:很簡單啊,你把心拿來,我就替你安。慧可禪師思忖良久,對曰:「覓心了不可得。」這「良久」是什麼意思?慧可禪師想了又想,本來很多人都認為很簡單,因每個人都自認為有心。但真問到你:心在哪裡時,就張口結舌,答不出心在哪裡?因為,既眼耳鼻舌身都不是,受想行識也不是……想來想去,竟沒有一個是的。所以最後只能說:覓心了不可得。找了老半天,卻找不到我的心啊。
慧可禪師修行了老半天,最後遇到達摩祖師時,還說我心未安。
真心是性,而非相。建立「正知見」才可能開悟!
就《楞嚴經》的宗旨來看,見到真心後,在修行的過程中,才算找到真正的方向跟門路。在未見真心前,雖很認真修行,卻起起落落,有的時候比較清楚;有的時候又渺渺茫茫。所以在修行上,總不能落實。
「未有正知見做基礎,一個人單憑參一個話頭就能開悟的話,那滿街都是禪師了。所以,如果不能先以正知見來消除邪知邪見,就算你打坐、修定、參禪,都不可能開悟。」果煜法師透過講《楞嚴經》,作出這樣提醒。
佛教各派必讀經典!今果煜法師以白話講述的精要版本
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的《楞嚴經》,唐代後才傳入中國。隋朝的智者大師很早就聽說有這部經典,也確認它的義理非常崇高、深妙,但是這部經典卻一直沒能傳到中國。那是因為當時印度把這部經典當作國寶,禁止外傳。直到後來有人發心、偷渡成功,才於唐代傳入中國。明清後更被佛教人士高度推崇,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
經文中反覆辯證「真心」究竟為何?又在何處?雖然因篇幅廣大而常被學習者延後研讀的時間,但事實上,其「明辨真心」、「建立正知見」的宗旨,學習者如能越早嫻熟、便越早受惠。
果煜法師早年研讀《楞嚴經》時也曾輾轉難明,講經時融入許多個人的修正經驗。本書中,果煜法師透過最白話易懂、最貼近現代人心的用語,佐以妙語如珠的生動比喻講述經文,是讀者一探此重要典籍之智慧、奧祕不容錯過的版本。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