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誤會基督教只有宣教的文字。
被讀者譽為「中國的遠滕周作」的上海基督教劇作家姜原來,在這個競爭至上、利己主義先行的年代裏,選擇以劇作的方式回應挑戰。作者透過精彩的劇情安排、人物設計,以及出色的文學手法,深刻地思考基督徒甚至普通人在中國社會的生存方式和人性,並處處呼應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魯迅的傑作,直指生命的核心,遠遠跨出了宗教作的品的框限,為基督徒甚或非基督徒帶來不止一次的當頭棒喝。
★富三代為逃避繼承家業,意外愛上聽障看護的故事。 ★人氣編劇林珮瑜作品、作家羽宸寰改寫小說。 ★完整呈現戲劇原創架構,還有部分隱藏情節。
蕭愷宸有天生的陰陽眼,但他眼中,不分人鬼,只分親疏。 唐瑀祺是蕭愷宸的鄰居,一開始只是鄰居,最後變成同居。 廣播劇中的故事發生在兩人同居後的某年七月……
本書為「有聲劇」的電子書版本。 「有聲劇」是文學性與人聲表演的高度融合,聲音世代的全新體驗!它結合了「有聲書」的文學性、「廣播劇」的娛樂性,並透過聲音演員的人聲詮釋,為聽眾打造既「忠於」原著又「精於」原著的收聽體驗。
人工流產是數百萬女性共有的真實經歷,卻長期被隱匿於陰影之中。主編安妮.芬奇耗費20年,蒐羅百餘篇以「人工流產」為題的各式作品,匯聚了16世紀至今,來自全球各地背景相異的作者群,寫下長期遭噤聲的人工流產故事。這些作品以文學的力量撕裂沉默,呈現出她們的聲音。 ★ 本書催生台灣首部人工流產文集:《以...
公共電視2024二戰時代劇《聽海湧》的前世今生 「啟航」「歸來」雙封面創作全輯 吳翰林、黃冠智、朱宥丞、施名帥、連俞涵、周厚安、塚原大助、松大航也、松野高志、馬場克樹 領銜主演 啟航:收錄全五集劇本及編劇創作心得 歸來:影像紀錄與深度幕後訪談,特邀作家崔舜華專訪《...
人人都說謊,大家拉提琴! 拉提琴=噴雞龜=吹牛皮=說謊 是謊言成就了無能,還是無能成就了謊言? 在屢獲文學獎的小說創作《私家偵探》之後,紀蔚然重回現代劇場的超完美劇作。 「這是截至目前為止,我寫過最好的劇本。」(背景顯示為笑聲) 紀杯說:「注意,我沒有在『拉提琴』。」 本書收...
本書為「有聲劇」的電子書版本。 「有聲劇」是文學性與人聲表演的高度融合,聲音世代的全新體驗!它結合了「有聲書」的文學性、「廣播劇」的娛樂性,並透過聲音演員的人聲詮釋,為聽眾打造既「忠於」原著又「精於」原著的收聽體驗。
本書為「有聲劇」的電子書版本 “Nothing will come of nothing.”— 莎士比亞《李爾王》 莎翁經典故事+多層次的聲音演繹=震撼人心的耳內劇場
看《人選之人─造浪者》主創團隊 如何將概念與經驗化為文字與影像 戲內在選戰造浪,戲外給社會帶來進步力量 定稿劇本與細節設定、編劇心法、角色介紹、演員導演製作人深度訪談 透過劇本重溫感動 ◆ 深入幕後探索思考
《蘭林復活節》以史實素材為藍本,透過劇中的人物,帶出當下中國基督教的信徒面貌、掙扎以及神學張力:當世界上所有人都變得功利計算、處處「吃人」的主張時,還能夠抱持「不吃人」的堅持繼續活下去嗎?「墨面」信徒如何在強行遷拆、被騙財產、工作遇難不獲賠償的咄咄逼人事件中,選擇仇恨、報復和放棄以外的生存方式?在「幸福神學」吸引力無法抵擋時,如何認清真實的信仰?劇中人物帶來多角度的嘗試,多方面的解答。
《雁蕩平安夜》的故事以文化大革命為背景,一群忠心的信徒,在批鬥聲處處、無路可退的情況下,用盡方法在山野之間找到最合適的地方,堅持進行平安夜敬拜。魯迅筆下的人物如閏土、阿Q、祥林嫂彷佛轉個時空、地點,再次活現基督徒群眾之內,彌補了魯迅凝視陀思妥耶夫斯基時感嘆的「可惜中國沒有俄羅斯的基督」的遺憾。
作者簡介
姜原來,上海市人,曾在黑龍江最偏僻鄉野生活三年,大學畢業後在政府規劃部門和研究院工作,經常從事野外環境科學研究。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為基督徒,九十年代開始進入基督教文化領域工作,多年主持著名的上海「馬槽文化沙龍」。九十年代末開始戲劇創作,已經創作上演的大型話劇有《貝多芬在中國》、《莎士比亞在嘉興》、《雁蕩平安夜》。《蘭林復活節》是其第四部大型劇作。長期在各地講課「從原野看基督與世界文化」,兼深入底層現場採訪體驗生活。
推薦語
如果說當代亞洲神學通過印度的種姓神學、中國台灣的水牛神學、韓國的民眾神學在本色神學上有所創新,那麼《蘭林復活節》則另闢蹊徑,在文學創作──戲劇文學中現身了一種本色神學。
──劉平 上海復旦大學 哲學學院宗教學系教授
如果說文學的目的是刻畫出人性的複雜性,那麼基督教文學,就應該是一種能夠刻畫出基督徒複雜心理、基督教信仰既複雜又動人之特質的文學,因此,姜老師的劇作肯定不是「宣傳文學」,因為它們沒有對信徒的軟弱、教會的缺失避而不談。」
──唐睿 香港作家
但願人們看到。他的戲劇對中華太珍貴了!詩、小說及與影視相比都不難,最難的是戲劇。一個缺少這樣戲劇的時代是平庸、遲緩的,沒有戲劇甚至是恐怖的。主與這位劇作家與他的戲劇同在!
──劉光耀教授 《神學美學》主編
聯合推薦:
劉平教授(上海復旦大學)
曾慶豹教授(台灣輔仁大學哲學系)
張變革教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中心主任)
劉光耀教授(《神學美學》主編)
楊熙楠(香港道風山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總監)
張變革教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中心主任)
潘怡蓉博士(香港中國神學院助理教授)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