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法教,賦予我一生無窮無盡的內在力量,
這個令人解脫的方法,
任何有意學習、修持離苦之道,
進而實現人類潛能的人,都能獲得!
~達賴喇嘛
本書將帶領我們經歷一段極為美妙的旅程,這段旅程與我們目前的處境,以及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可能性有關。在無上正等正覺的狀態之中,所有的苦和苦因皆已滅盡,所有的殊勝功德皆已無盡地發展。 學習有關「佛性」的種種,讓我們了知在輪迴和涅槃之下,潛藏著俱生原始光明心,它的本質是光明的。當它受到雜染的...
達賴喇嘛長銷20年經典著作 前世積累的各種因, 成為今生必須面對的果; 此生,又該生起哪些因緣, 讓我們超脫這無數的輪迴。
解說中亦將經義的內涵,轉化為現實生活中,能隨時隨地實踐的材料,是有心修持觀音法門者,此生必讀的珍貴之作。
寂天《入菩薩行論》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精神與哲學典籍之一, 也是達賴喇嘛尊者鼓舞自己的精神與力量的最大泉源。 「各種層面的佛陀教法,目的均是為了開發智慧。」
本書涵蓋了那爛陀傳統的基本主題,佛教的生命觀、歷史、修行所必需的內在工具,以及佛法在世間的應用。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其他佛教傳統的教法,並與科學、媒體、政治等多元領域對話,為學佛者提供更為寬廣的觀點。
追尋人類生命的真相,就從佛陀的核心思想開始。 兩千六百年前,佛陀領悟到的真諦是什麼? 他提倡的根本修習法門有哪些? 他的教法又是如何循序漸進地展開呢? 達賴喇嘛尊者依循兩大佛教傳統的脈絡, 去驗證並宣說佛陀體悟到的究竟真理, 無論南傳、北傳或三乘,並非單單是一條宗教之路, 而是...
普林斯頓大學高評分公開課程! 第一本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佛學的作品, 解析佛教推崇的靜坐,如何成為擁有清晰思慮和持久幸福的關鍵。
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詔譯 大寶積經三律儀會第一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其山高峻,嚴麗可觀,持諸雜種猶如大地,眾華卉木,悉皆茂盛。其中復有天、龍、夜叉、毘舍闍、緊那羅等常所遊止。 復有種種異類諸獸,所謂師子、虎、狼、麒麟、象、馬、熊、羆之屬止住其中。 復有無量百千眾...
無論一個人是安詳地在高齡睡夢中過世,還是由於導致猝死的因緣成熟而意外身亡,在臨終過程、死亡的那一刻與死後,對佛教徒的指示都是一樣的。 本書中關於臨終、死亡及死後的資訊是針對某特定古老傳統的佛教教法非常簡單的介紹。雖然還有許多其他正宗佛教傳統也提供了基本相同的建議,然而隨著每個傳統各自發展出其專門用詞...
八大人覺經十講 《八大人覺經》文字簡要,意旨清晰精準,有小乘出世的思想,也有大乘度眾的精神,是一部極精簡的佛教修行寶典。星雲大師講解此經,為「八大人覺」各立標題,八項標題,切中每一「覺」的宗旨。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帶領讀者將八種聖人之道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法華經大意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
自稱就像「半個科學家,坐在法座上」的達賴喇嘛,
對於學習佛法,抱持理性的態度,
他鼓勵佛法素人,一定要觀察、思辨、面對疑慮、解決問題,
要像個科學家一樣,客觀理性、實事求是。
迷信盲信,絕非佛陀教我們面對生命的態度,
尊者教我們,從認識身心是什麼,決定自己要怎麼活,
到找個好老師,幫自己安排禪修,
開始鍛煉自心,磨練智慧,邁向解脫,
請這麼清楚理性的學佛。
我們宛如明珠一顆的心,現在沾滿了無明業習的塵垢,
要破迷除暗,需要學習,需要聞思修,
尊者教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認識佛法基本盤,
「理性學佛」的那瀾陀智慧傳統,
歡迎想「和無明一刀兩斷」的你!
本書由達賴喇嘛尊者分享他一生所修持、關於正等正覺道的佛教法教,為「智悲文庫」系列叢書之一,以如何升起正智慧,在當代實踐戒、定、慧三學為目標。
全書內容豐富、次第分明。從介紹四法印為始,根據中觀應成派的觀點說明緣起、空性等重要的佛教觀念,以及二諦、認知論、現象學,使我們的心靈探索奠基在理性之上。對於如何選擇合格的上師、與上師建立適當關係、安排禪修的學習、如何面對死亡、如何幫助垂死者等,以及業與業報,皆有詳盡探討。閱讀本書不僅能賦予我們生起力量去創造自己希望的未來,過著健康、有益、充滿意義的生活,更快達成修行的目標。
這本書主要談論佛教修行基礎等重要主題,幫助我們把焦點放在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的事物之上,為佛法修行建立穩固的基礎。全書內容特別是為了從來沒有接觸過佛法或沒有佛教相關知識背景的人所設計,並且因應現代生活的需求,以嶄新的模式來呈現傳統的法教。
用解脫自在的方式看待世界
緣起、空性,是佛教教義裡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它讓我們了解原本熟悉的事物──尤其是我們的自我──其實不如它們所顯現地那般存在。我們必須去發掘究竟的實相,這個實相並不破斥世界的存在,反而讓我們用一種嶄新、令人解脫自在的方式去看待世界。
怎麼選擇合格的上師
本書中解釋了不同種類的上師,以及好的上師所必須具備的特質、如何與上師建立關係等等,若師生關係出現問題時,又該如何有技巧地表達自己。因為在修行上,我們必須有傑出上師的指引,不能憑自己的喜好;最糟糕的是,不合格的上師可能會帶領我們走上邪道。所以要成為一名善於接受、感受敏銳的弟子,方能確實利益到修行。
全方位認識禪修
我們需要認識禪修的種類,並且知道如何安排一座適合自己的禪修,諸如正確的坐姿、透過觀呼吸來靜心等前行,都能夠使禪修變得容易;念誦那些能夠把心導向善念的偈頌,也可以使心安頓下來,在持誦時,觀想自己在諸佛菩薩面前,會使持誦變得特別真誠深切。禪修,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心的明性和覺性。
你能決定要怎麼活
我們檢視自己,為什麼分心散亂而偏離修行的道路?這是因為耽溺於來自他人和感官對境的歡樂,以及對任何痛苦或失望所生起的憎恨,那種只顧追求今生的快樂的態度,使我們忙著要他人和環境去順應自己眼前的願望,忽略了要去創造幸運來世、解脫和正等正覺之因。應用「禪觀死亡」,能有助於去除你死我活的競爭心態,並且定下清楚的「要怎麼活」的優先順序。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