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蔬菜,其實是寫台灣女人,不同的蔬菜對照著不同女人悲喜的一生,那時孩童及現今為人母眼中前輩女人的生活與命運搏鬥過程,尤其做為移民開墾的花東地區,女人更似野蔬,堅韌、刻苦耐勞,窮鄉僻壤、貧瘠土地深耕播植長出枝葉開花結果
金鼎獎、年度散文獎、台北文學年金得主 散文名家王盛弘書寫八O、九O年 那裹捲於年代風雲裡「我」和「我們」的命運際會 「站在風中讓風經過,站在河中讓水經過, 站在時間裡讓人經過,留下來的,成為我自己。」——王盛弘 ¶詩人向陽、作家孫梓評專序¶
這是一本奇書 三兩句即醒腦,轉個彎就撞見幽默。 這是一本奇書, 他借草、借木、借露水、借咳嗽、借哈欠之後, 遂成字、成句、成文、成一把薄薄的月光意象。
誠實寫出人生的粗礪,從粗礪中長出強悍的溫柔 馬欣首度虛構極短篇創作與「痛散文」結集 刨挖傷瘡與幽闇,揭示黑土下的光亮斑斕 ◎ 本書共分六輯,從「美的/壞的」、「熱鬧/孤寂」、「他方/原地」、「夢覺/浮於生」等切面,層層揭示「臉/面具」的表與裡。
那些時光, 一女子在她的城信步漫行,或躊躇張望, 眈看浮世繪般布列的長街、小舖、鄰人和畸人、更多女子妍媸各異的側臉, 沉思的老靈魂們,與他們「總是在那兒」的尋常生活; 睽違四年,柯裕棻最新散文集! 記一段在城市中閱讀,也閱讀城市的浮世光景, 敘一縷現代女性漫遊,詠物,書寫和思念冥想的...
閱讀讓我們向內凝視深淵,向外遠眺天地; 寫作能梳理情與思,也能讓其他人知道我們所愛所信。 文學家楊佳嫻為了讓學習寫作的人獲得方法, 選編了二十八篇精采的文章, 無論抒情文或是論說文, 透過文後的每篇主編筆記, 將能提供學習者最適當的導引。 大學寫作課與相關課...
她寫童年,寫故鄉,也寫親人。她以散文的方式,一點一滴的寫,一點一滴的寫出了台灣的真實。——鄭清文
各式菜蔬的歷史、特性,原來乏味沉悶,方梓將之有如音樂旋律般的引入、淡出,更擅用譬喻,讀來不僅興味盎然,且頗富哲思,啟發人心,如此書寫青菜蘿蔔,堪稱另類散文,值得推薦。——施叔青
很真實的生活經驗、很深刻的感受和體悟、很博論的見聞,都以一種我們日常生活非常貼近的蔬菜、水果串聯起來,卻融合得渾然一體;文字技巧看似平淡實頗圓熟。——顏崑陽
我寫蔬菜,其實是寫台灣女人,不同的蔬菜對照著不同女人悲喜的一生,那時孩童及現今為人母眼中前輩女人的生活與命運搏鬥過程,尤其做為移民開墾的花東地區,女人更似野蔬,堅韌、刻苦耐勞,窮鄉僻壤、貧瘠土地深耕播植長出枝葉開花結果。我在蔬菜中藏匿了母親輩女人的宿命與感情世界,以茄子做為象徵,以花椰菜做隱喻;以茼蒿為投射,她們在情欲、命運、婚姻中的掙扎、抉擇;以空心菜、高麗菜、蘿蔔為借喻,在社會變遷中她們的妥協與遷就;以醬菜、苦瓜、野菜影射她們為家庭耗盡的青春歲月……。——方梓
【作者簡介】
方梓本名林麗貞,台灣花蓮人,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國立東華大學創作與英美文學研究所。曾任消基會《消費者報導》雜誌總編輯、全國文化總會學術研究組企畫、《自由時報.副刊》副主編、總統府專門委員,及大學兼任講師。著有《人生金言》、《他們為什麼成功》、《傑出女性的宗教觀》、《第四個房間》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