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尼泊爾、印度就是佛教文化的重鎮,
除了佛陀足跡八大聖地之外,還有哪些佛教徒必訪的聖地?
朝聖與旅遊有什麼差別?到不同的聖地,可以做什麼樣的供養或祈請?
且隨本書作者的文字影像,走入蓮華生大師聖地一探究竟。
住持數座寺院、在全球擁有上百個禪修中心,被譽為當代禪修大師的詠給・明就仁波切於2011年六月秘密出走,展開四年半被稱為「自我自殺任務」的遊方閉關。 故事從明就仁波切的溜出自己寺院的大門,朝向未知旅程的那晚開始。此舉的動機是想要拋開界定其人生的各種頭銜和地位,並探索自己存在的最深層、最隱藏面向。...
本書涵蓋了那爛陀傳統的基本主題,佛教的生命觀、歷史、修行所必需的內在工具,以及佛法在世間的應用。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其他佛教傳統的教法,並與科學、媒體、政治等多元領域對話,為學佛者提供更為寬廣的觀點。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很多人卻以為佛法在寺廟裡,在像枯木般的打坐中,在想破頭也看不懂的艱澀經文中,在千篇一律的膜拜儀式裡,甚至要躲到深山裡又饑又渴的自虐,才是學佛修行。 佛陀早就說過了,佛法在世間,就在你的家裡,就在你的辦公室裡,在街道或公車上,在百貨公司,在電影院、KTV、美食餐廳裡,在你執迷的...
學習金剛乘的基本功課 消除累世負面能量的最佳入門咒語 採用唐代僧侶金剛智的原始譯版,還原更準確的念誦 在一字一句解析之後,教導如何「觀修獨尊相」、「雙身相金剛薩埵」
十九世紀以實修而達到最究竟了悟的偉大行者 一百多篇故事,帶你一窺兩百年前巴楚仁波切智慧謙和、堅忍不屈、促狹淘氣、慈悲憐憫的各種真實面貌。
這本書分兩大部分,主文所開示的是蓮花生大士傳承下來的「六中陰」,教授六種不同的中陰狀況。第二部分附錄則為作者於2014年5月在台灣「億次阿彌陀佛大法會」中所教授的「破瓦法」。
我們常會陷入某種怒不可遏的情況,心靈與行為完全被嗔怒之火所控制,造成諸多苦難紛爭與暴力,還傷害了身邊所愛之人,而打破這一切惡性循環的出口,就是「安忍」!
全球首發,中文版搶先上市! 達賴喇嘛八十歲生日賀禮,也是送給全世界的心靈禮物! 每個人都有一顆澄澈的心,就如同一池水,當水變髒汙時,若持續攪拌,水只會變得愈來愈髒,但若讓水成靜止狀態,將逐漸沉澱變得純淨。 從自身做起,重新認識自己、了解他人,離苦得樂。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聖地,呼喚你的到來 新龍烏金咕嚕寺,遇見蓮師心願、高原赤子心 喇榮五明佛學院,看見堅定道心、慈悲與淨戒 海拔3700公尺,遠離塵囂的雪域, 在缺氧的天堂,內心平靜快樂即是最好的氧氣筒。 千里跋涉,尋訪身與心的智慧。
= 每一部佛經,都記錄著一段隆重的法會現場 = = 走進《壇經》的世界,諦聽六祖惠能的大智慧 = 這是一場真實而盛大的法會,發生在千餘年前的唐朝,座上講經的高僧,是禪宗的惠能大師。 而惠能大師的弟子,將這場法會的內容記錄了下來,即為本書──《六祖壇經》。
繼暢銷書《平靜的第一堂課──觀呼吸》之後, 德寶法師又一經典之作,帶領你親身體驗禪定的感受, 享受深度專注所帶來不可思議的心靈平靜! 德寶法師的第一本書《平靜的第一堂課──觀呼吸》,已是廣受世界各地讀者歡迎的暢銷書。十年後的今天,德寶法師將幫助禪修者進入正念禪修的下一階段──「超越」正念分明。
── 千年前蓮花生大士授記的極密聖境‧與上師轉山的殊聖機緣 ── 在這20天裡,我從秋高氣爽走到豪雨成災、走到迎來第一場冬雪, 心中漲滿無限感恩,感恩自己有如此福報、能隨師同行, 真實地領受上師慈悲智慧的攝受力
大手印是一門溫和的法門 以直接禪修心的本質,掌握心靈自由的關鍵 讓心放鬆而開闊,越來越清明 以智慧解決心理和情緒的問題,恢復生命本然的健康與喜悅 最終達到開悟解脫的境界 本書中在不同的觀禪階段,均透過問題來幫助你檢驗自己的修行狀態,讓禪修的經驗更加深入。當你能認識生起的心相,以及心相的本質,就能如...
古今中外第一人,歷經萬里艱險跋涉,橫跨西藏、青海、四川,親訪36個蓮師最重要的修行聖地! 即使只是一瞥聖地圖片,也就等於和蓮師結下法緣,獲得無上加持!
古今中外第一人,歷經萬里艱險跋涉,橫跨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親訪38個蓮師閉關及加持過的聖地。 即使只是一瞥書中近400張的聖地珍貴圖片,也就等於和蓮師結下法緣,獲得無上加持!
自古以來,尼泊爾、印度就是佛教文化的重鎮,
除了佛陀足跡八大聖地之外,還有哪些佛教徒必訪的聖地?
朝聖與旅遊有什麼差別?到不同的聖地,可以做什麼樣的供養或祈請?
且隨本書作者的文字影像,走入蓮華生大師聖地一探究竟。
這是一本圖文並茂的朝聖之書,緣起於2015年4月尼泊爾的一場大地震。
印度南卓林寺堪布札西徹令仁波切,2000年在故鄉努日興建了寧瑪派白玉傳承分寺,寺院的小喇嘛大多來自窮困人家,有些孩子甚至是舉目無親的孤兒,這座寺院對他們來說不僅是世俗生活的避風港,更是通往菩提路上的要道,然而一場強震卻在短短幾秒中,摧毀了堪布與全體僧眾多年來的努力。
被崇山峻嶺包圍的努日堪稱與世隔絕,重建寺院之路迢遙艱辛。2018年札西堪布藉著帶領加德滿都前譯紀念學校學生徒步返鄉努日的機緣,規劃了朝聖之行,期望讓更多佛教徒認識金剛乘最為殊勝的蓮華生大士聖地,以及朝聖的意義。
隨行兩位作者透過文字和影像,以《普賢行願品》偈頌七支供養來分章節,沿途記錄聖地故事及札西堪布的悲願;驚險路程、壯麗山河在書卷中鋪展開來,是一本淺顯易讀、處處流露悲心願力的好書。
作者簡介
堪布札西徹令仁波切
【朝聖策畫】
原是個出生於尼泊爾喜馬拉雅偏遠山區努日地方的孩子,幼時便開始接受當地上師的啟蒙教育與佛法教學。即長,為了精研佛法,跋涉至南印度的邁索爾,就讀藏傳佛教寧瑪派海外最大的據點「南卓林寺」所屬「前譯寧瑪高等佛學院」。完成學業後,於1989年正式陞座,成為該寺培育出的第一屆堪布。陞座後,堪布持續在寺院服務、任教。自1995首度訪台以來,便持續在台弘傳顯密經論,成立「大方廣佛學講修學會」,說法不輟。為了讓跟自己一樣出身寒微的孩子們擁有接受現代教育的機會,堪布在尼泊爾創辦了「前譯紀念學校」;此外,他也持續照顧努日山區居民的日常生活與靈性修行。
堪布的故鄉努日是蓮師的秘境,他自幼便與佛法和蓮師有著親密的連結。蓮師在努日以及尼泊爾各地留下了許多殊勝的聖蹟,堪布希望透過此書,讓讀者能進一步認識這些蓮師聖地,理解朝聖的意義。
郭怡青
前半生是流浪。
捲起美國大學、英國研究所的兩張紙跑到日本去闖蕩,喜歡雲遊四海,足跡遍及世界各地。
地球轉了一圈後,因緣際會在《經典雜誌》繼續流浪,並以《海峽:文明的交會與分野》(共著)入圍金鼎獎。
現為自由作家,繼續游牧在文字世界裡,願以文字護持佛法,願眾生皆能種下菩提的種子。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