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續篇
一段喜洋洋的生活史
────絕版逾⑮年.終於經典再現────
比推理小說還精采的重大犯罪! 英國自然史博物館創館以來最離奇的竊案! 華萊士可能作夢都想不到, 他費盡心力在南美洲紀錄鳥類、於馬來群島帶回世界第一隻天堂鳥標本, 會有個狂人在一百六十年後,為了偷羽毛, 只是要重現與華萊士同時代的古典運動:毛鉤綁製。 什麼叫毛鉤綁製? 十八世紀,...
天然獨世代 × 信仰社會主義的左派阿公 × 政治冷感又政治敏感的媽媽 思考白色恐怖的家族痕跡 迢迢迂迴路,終點仍是回家 本書為白色恐怖受難者蔡再修的孫女范容瑛,對阿公的「左派生涯」所做的紀錄,以及自己在面對家族史及世代衝突時,如何思考及重新理解世代間的生命際遇。
何謂「臺灣人」?這是一九二〇年代臺灣知識分子提出的問題,百年來不斷迴盪,鋪展出一條追尋認同的崎嶇道路。 本書將帶領我們回溯從日治中期到戰後初期,臺灣國族認同逐步確立的曲折歷程。
嚴重分裂的族群,如何打造一個屬於所有人的共同故事? 釐清族群撕裂、長久歧異的臺灣問題根源 尋求肇因於「雙螺旋政治時差」的結構性異化解方
他的傳奇前半生, 足以拍成NHK晨間劇! ●首位臺裔直木賞作家●邱永漢親筆自傳●百年誕辰全新譯本 見證臺灣的動盪與希望,書寫青春的革命與夢想, 從落魄流亡者到賺錢之神的傳奇人生。
「誰」紀念歷史?紀念「誰的」歷史? 博物館與紀念館呈現何種臺灣史、臺灣認同才「正確」? ▍作者帶路!走訪全臺逾二十處紀念空間與博物館,重探臺灣現代史、不同族群的記憶與認同,以及政治的多元敘事 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陳佳利/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楊孟軒/...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融合植物分類學、民俗植物學、歷史學與社會學 以標本重新發現臺灣第一代植物學家的故事 在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與人類學博物館裡面,有超過六千件植物標本,以及十五件來自密克羅尼西亞與蘭嶼的藏品(包含一件草裙),都跟細川隆英這個人有關。 任教於臺大生態演化所、同時身兼植物標本館館長的胡哲明,十年...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本書著眼臺灣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臺北圓山動物園,集中探討動物園在面對民間、國家、戰爭與環境變遷之際,呈現哪些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又是如何被凝視、想像與操作。本書不僅是臺灣首部動物文化史,更是一部宏觀的自然史與生命史,透過爬梳動物與人類社會相遇的過程,進一步思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
十九世紀末日治時期,日籍學者紛紛來臺,是近代臺灣各種科學研究的起始。本書以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地質學講座教授早坂一郎(1891-1977)為核心,向前回溯西方人如何因交通、貿易、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來到島嶼;向後探究臺灣學者接續科學研究至今的努力,引領讀者認識近代地質知識體系進入臺灣的歷程,並透過...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續篇
一段喜洋洋的生活史
────絕版逾⑮年.終於經典再現────
❖台灣的新娘新郎從何時開始穿西式婚紗和洋禮服禮帽?
❖新娘禮服也有過「粉紅色流行期」?
❖「摩令古」+高禮帽是時髦新郎的標配?
❖第一個參加海外旅行團的女人是誰?
❖第一個參加世界博覽會的台灣人?
❖撞球在距今一百二十年前竟已大流行過一回?
❖原來圓山動物園的創始人是「片山」,而非官方以為的「大江」!
她蓋了一座可愛的橋。
感謝柔縉不惜十餘年青春心力,
為大家還原一片片有血有肉、有笑有淚的歷史落頁,讓我們從中學習諒解與寬容,
也提醒我們要用心珍惜屬於台灣自己的、獨特的歷史文化資產。──夏瑞紅
在《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作者陳柔縉寫了咖啡店、巧克力、飛機和名片等西方文明事物如何進入台灣,《囍事台灣》再寫麵包、冰箱、海水浴場、寵物狗、撞球等等二十個主題。儘管本書的考證難度更甚於前作,得奮力挖掘無數舊報紙雜誌、訪問耆老,方能從吉光片羽還原事物的主體樣貌,作者卻也表示,種種新發現就猶如揭開藏寶箱般,過程中充滿了驚喜。
本書書名定焦在「囍事」,除了環繞結婚的主題有四個(如細究戰前新郎新娘禮服的流行演變,點出新娘禮服的「粉紅色時期」,找到富豪人家珍藏的古老禮服,翻出一九三○年代大飯店的婚宴菜單等),也因所有主題無一不令人開心,吃冰開心,逛動物園開心,從洗衣店把平整潔淨的衣服拿回家也開心……作者希望大家閱讀這本台灣歷史書,不只驚奇,也開心不已,證明回望台灣,也有令人元氣飽足的觀看點。
書末附有彌足珍貴的「日本時代物價概況」,這份資料蒐羅了從一八九五到一九四五,台灣五十年間各種薪資和生活花費的金額大小──共多達四百項食衣住行育樂的價格線索,細細咀嚼其中,相信讀者對當時生活的型態,將會更有「撞見在眼前」的感覺。
作者簡介
陳柔縉
台灣大學法律系司法組畢業,曾任記者、作家、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主要著作有《總統是我家親戚》(1994)、《總統的親戚》(1999)、《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2005,榮獲聯合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新聞局最佳人文圖書金鼎獎)、《宮前町九十番地》(2006,榮獲中國時報開卷中文創作類十大好書)、《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2009,獲頒新聞局非文學類圖書金鼎獎)、《台灣幸福百事:你想不到的第一次》(2011)、《舊日時光》(2012)、《榮町少年走天下:羅福全回憶錄》(2013)、《廣告表示:老牌子.時髦貨.推銷術,從日本時代廣告看見台灣的摩登生活》(2015)、《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2018,獲Openbook閱讀誌「中文創作類」年度好書獎、鏡文化「華文創作類」年度好書)、《大港的女兒》(2020)等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