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西村,一個彰化的沿海小村,村內四百多人,七十歲以上的長者就佔了兩百多位。即便因環境抗爭與《南風》攝影集而廣為人知,但是檯面上的新聞,卻鮮少突出此地的高齡議題與村落的衰退。無論在經濟、智識、基礎設施、健康或者人口結構上,台西村民皆處於邊緣。本書記錄了村中高齡者如何隨著生命變化,調整生活秩序、如何在衝突與矛盾中掙扎適應,而他們的過去又如何形塑他們的信念、認同與價值觀,據以度過晚年。
在邁向超高齡化社會的日本,長照早已成為時代的關鍵詞。與此同時,在家照顧者抹殺家人性命的事件,也愈發頻繁地發生。這些當事人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情下手的呢?他們是如何被逼至絕境,最終跨越了那條界線?難道就沒有防止悲劇發生的對策嗎?為了回答這些疑問,NHK直接採訪了因不堪長期照護壓力而殺死親人的當事者,以及他...
報導者深度專題「廢墟裡的少年」,完整深入圖文集結 收錄2018臺灣新聞攝影大獎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15歲起,我這樣養活自己》 2018 OPENBOOK中文創作年度好書獎
韓劇《少年法庭》,從千宗湖法官身上得到了靈感與啟發! 身心都受了傷,因為犯下罪行被社會唾棄的孩子, 該道歉的人不是你,而是我們這些大人,應該是我們要向你道歉。
耗時三年、多方調查 首部臺灣女性連續殺人犯的罪案書寫 卓越新聞獎得主胡慕情獄中多次採訪死刑犯林于如 取得親筆自傳 試圖探討悲劇成因、判決過程與真相 「我恨不得一聲槍響,讓我脫離苦海,但是為什麼,我是驚世媳婦?」
台灣出生率全球最低, 試管多胞胎率卻遠高於多數國家, 背後隱藏什麼原因?女性生命與整體社會面臨什麼風險? 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得主】 吳嘉苓 耗時15年、橫跨3國、超過100場深度採訪, 寫下第一本全面探討人工生殖議題的專業之作
Podcast節目《阿善師鑑識實錄》──臺灣犯罪類收聽人數第2名! 謝松善師承李昌鈺博士,從基層技佐一路做到刑事鑑識中心主任,臺灣近30年來的重大案件,他幾乎無役不與。 謝松善說,鑑識就是用科學和嫌犯鬥智,利用DNA及指紋鑑定、血源位置、型態學、現場模擬……像拼圖一樣,綜合、分析、拼湊所...
透視「文化將挑戰或鞏固階級」的起點之書! 法國思想大師布赫迪厄扛鼎巨作 二十世紀文化社會學最經典必讀 出版逾四十年,法文直譯.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在政治與經濟極度不穩定的年代 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思想家 交鋒激辯21世紀9大核心問題與解方 清晰解讀我們正在經歷的全球巨變
四個失去生命、一個至今仍下落不明的小女孩, 一個被司法粗暴奪走將近二十年人生的冤案受害者, 自上世紀起始終逍遙法外的連續殺人犯。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作者再次挺身而出—— 揭開日本司法的黑暗面,推翻科學辦案的神話。 日本二〇一六年最知名書籍行銷案「文庫X」的真身,銷量已破三十萬大關。
首部以人類學家兼記者的角度,重構災民與現場、歷史與社會現狀, 爬梳亞洲三大天災重建與重生的災後報告書! 當日常變成無常,探尋生命存在的意義成了斷垣殘壁中最重要的價值。阿潑帶著自身的九二一經驗,以及「阪神震災紀念」的偶遇,以記者筆法,兼容人類學家的觀察,完成書寫軸幅跨越東亞、二十一世紀初最為世...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在台灣,不愛念書、不會念書的孩子,生在中下階層,就是去建教合作。建教合作,曾是這些經濟弱勢、學習弱勢、家庭功能失常孩子脫離困境的管道,但為何卻反而讓人陷入火坑? 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本書作者將美髮建教生的故事一點一滴記錄下來。這些故事由家庭問題、經濟困境、教育不平等與勞動處境所交織而成,是台灣底層...
這本書並不是關於什麼出生入死的「臥底」冒險經驗。她做的事幾乎任何人都做得來:找到工作,把這些工作做好,努力量入為出使收支平衡。事實上,這正是幾百萬名美國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她以一貫的幽默與辛辣描寫這段交雜著汗水、淚水、清潔劑與番茄醬的低薪生活。她把苦日子寫得深刻,也興味盎然。 有人會說...
本書記錄了曾在茶室工作或從事性交易女性的故事。她們大多於民國四、五十年代,出生在「艱苦人」家庭;她們踏入特種行業的原因各異;她們承受有色的眼光,覺得是一生難以洗刷的恥辱。在漫長的歲月裡,沒有人看得起她們。年老時,卻有一群熱血的人,想要讓她們重新找回自己的價值。
★第24屆臺北文學獎年金首獎! ★金石堂、讀冊當月選書 司法通譯,是不可被撼動的基本人權。 一個家族經歷過戰爭、偷渡、黑戶口的司法通譯, 對涉案移工的最深情理解與聆聽。
在農村生長、安家與衰老的人,走過什麼樣的人生?
偏鄉照護困難,若可以選擇離開,為何還是想留下?
※都會區長大的孫女,對農村阿公阿媽的探尋之旅
台西村,一個因環境抗爭與《南風》攝影集,而廣為人知的沿海小村。但是,檯面上的新聞,鮮少突出此地的高齡議題。
事實上,它是一個高齡村落,村內四百多人,70歲以上的長者就佔了兩百多位,它也是台灣千萬衰退的農村之一。台西村民無論在經濟、智識、基礎設施、健康或者人口結構上,皆處於邊緣。
在這樣的偏鄉,長者如何安老?
作者身為都市成長的青年世代,反思自己與台西村的阿公阿媽,雖是血緣至親,卻像是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為了解這份差異從何而來,作者於碩士階段展開田野研究,試圖理解環境抗爭之外,台西村的高齡者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他們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模樣?
不再三代同堂的世代
本書描繪的台西村高齡者,出生於1930、1940年代,自小從農,大部分只接受過數年小學教育。到了晚年,因台灣社會的劇烈變遷,他們難以再循傳統農耕社會的大家庭模式,將勞動責任交予下一代,也無法在子孫環繞下,安養天年。
這些人的晚年階段,與他們的先祖輩大為不同,也和都會區的高齡者有多方面的差異。在時代轉變下,他們不僅需要發展出因應當前社會型態的老化途徑,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
——生活清閒下來,不用再為生計奔波,但似乎必須找到新的重心?
——重聽、視力模糊、手腳無力、不能再做事了,怎麼辦?
——伴侶生病甚至去世,身上病痛時好時壞……
——看著同輩人一個個離去、甚至子女過世,怎麼自己一個人好好生活?
——子孫在外地生根,要不要離開故鄉,搬去跟子女同住?
上述總總身體或心理上的變化,都需要經歷調適。本書紀錄了高齡者如何隨著生命變化,調整生活秩序、如何在衝突與矛盾中掙扎適應,而他們的過去又如何形塑他們的信念、認同與價值觀,據以度過晚年。
本書透過高齡者的生命故事,呈現底下重要議題
▎身體老化是怎麼一回事?
台西村高齡者如何描述身體經驗的變化,怎麼看待自己變老?
▎為何老人家閒不下來?
高齡者為什麼在身體狀況變差後,還是想保有勞動習慣,這與他們從小到大的生命經驗以及他們所居住的地區有何關聯?
▎為什麼不想離開?不與子女同住?
老人家何以不願意離開家鄉,為什麼不想搬去與子女同住?需要哪些條件才能留在家鄉?
▎如何在鄉村做高齡照護?
不同家庭型態的照護方式各有同,有些是夫妻兩人同住相互照顧、有些則是喪偶的獨居者,有些則聘請外籍看護,不同家庭型態下的高齡者如何適應?
▎高齡者的社交生活
高齡者如何維繫社交生活?身體差異與病痛經驗為社交生活帶來怎樣的挑戰?
★台灣社會學會田野工作獎作品改寫★
【一致推薦】
王志弘|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周傳久|中正大學高齡所兼任副教授
洪伯邑|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陳正芬|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
陳懷萱|台灣大學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專案助理教授、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共同創辦人
黃于玲|成功大學醫學系人文暨社會醫學科副教授
楊培珊|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盧敬文|家庭醫學暨安寧緩和專科醫師,《福利之鄉.煙囪之城》共同作者
顧玉玲|作家、台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副教授
(依姓名筆畫排序)
作者勾勒濱海村落的眾多場景,凝縮著社會變遷、地方紋理和人世起伏的重層皺褶,看似不連續卻有著統貫的主旨:身體勞作交織於地方風土,養成柔韌的心性。讀者若耐心體察這宛如異域的往事,或許更能了解地方創生、社區營造和國土規劃等命題,必須植根於長久積澱的常民時空,不能急於實現燦麗願景而將認定粗礪的人地一併清除。—王志弘(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當我們看到長者,往往就是一個外表。多點接觸,可能有許多疑問,「為什麼您這樣或不那樣?」作者以學術與通俗並茂筆觸引介一個地方人文變遷下的庶民生活如何走過一生,幫助我們學習用更謙卑而不設立場和太快下結論的方式來論斷他人的「何以是如今」。—周傳久(中正大學高齡所兼任副教授)
本書以台西村高齡世代的生命故事為背景,記錄早期台灣貧瘠農村青年往返城市與家鄉的島內移工經歷,以及這些一輩子實踐「作穡人」勞動習慣的世代,在年邁身體機能衰退後面臨的心理挫折、社交聯繫轉弱與照護上的困境。書中主人翁的經歷,提醒我們偏遠地區高齡照護所面臨的挑戰,需要社區關係網絡與醫療服務網絡雙管齊下。—黃于玲(成功大學醫學系人文暨社會醫學科副教授)
本書不只讓我們看到「故鄉」如何承載過往社會變遷集體記憶與社會關係,更重要的價值在於藉由書寫行動創造世代之間的連結,探問老年的意義,帶我們進一步看到高齡者在老化身體的日常實踐所體現出家鄉高齡者共老的生命韌性。—陳懷萱(台灣大學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專案助理教授、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共同創辦人)
作者以環景視野,配合高齡者的主觀經驗,像打開一本本的日記,帶領我們閱讀高齡者在病痛之外的生活。當關係性的日常面臨崩解,失能除了是生理的、心理的,更是社會性的;反思病人自主的浪潮,高齡者可能更在乎做決定對他人的影響。不論離鄉或留下、自主或依賴,作者藉這些偏鄉高齡者的素樸生命,深描出照顧倫理的社會脈絡。—盧敬文(家庭醫學暨安寧緩和專科醫師,《福利之鄉.煙囪之城》共同作者)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