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台灣2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記憶台灣2

從國族政治、人文地景,見證成就台灣歷史的每一步

  • 出版日期: 2025/04/29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7.7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6263108721
  • eISBN: 9786263108738
  • 字數: 73,698
紙本書定價:NT$ 550
電子書售價:NT$ 364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國族,政治,人文,地景
無形文化,如同一條牽引著過去走向現代的絲縷

百年的印記,烙在這座千年的島嶼
日常中的無形文化,正是台灣史最立體的標記所在

「過去發生了無數的事情,像水流一般流逝,我們可以選擇記住一些事情,但無法選擇要忘記什麼,所以人類建造了紀念性建築來讓記憶可以更長,為政權、為宗教、為自己獨特的認同,讓記憶可以跨越更長的時間。」——胡川安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出版日期:2018-11-01
    電子書: NT$ 336

    本書採新一世代歷史專家之史觀圖解台灣從史前到四百年歷史的發展,並延伸介紹事件中關鍵人物與歷史現場,成為提供重新思索歷史時空的最佳讀本之一。

  • 出版日期:2018-10-31
    電子書: NT$ 315

    老地名與每個人生長的土地息息相關,如同人的身世,地名也是一地的身世密碼,認識家鄉、了解家鄉就從老地名開始。當地名以在地的風土或自然界景物,或其他以鄉土發展特性命名時,也是理解台灣各地理特性最佳的知識百科。

  • 電子書: NT$ 349

    臺灣不是世界之外, 而是世界發生的地方! 一部從臺灣出發的全球史,看見世界如何與這座島嶼交織。

  • 電子書: NT$ 364

    記憶所繫之處,見證成就台灣歷史的每一步 此刻正是過往的總和,在有形與無形的文化中, 建構一部多元面向、視角寬廣的具象台灣史! 「記憶是人與有形和無形事物接觸的過程,聯合國每年都登錄世界遺產的申請,一個是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一則是非無質的,文化不只附著在物質上,也在看不見,但我們都感受得...

  • 電子書: NT$ 406

    《紐約時報》2024年度百大好書 NPR「我們最愛的書籍」2024年度選書 Saveur雜誌2024年最佳敘事類飲食書 《紐約時報書評》編輯選書   ***   從流亡少女到烹飪名師,傅培梅的傳奇人生,一道時代的縮影。

  • 電子書: NT$ 476

    共產黨為什麼會贏?……本書是對二十世紀最重要歷史事件的出色紀錄! 節奏明快的行文中充滿了令人不忍掩卷的細節, 生動地再現了一九四九年發生的事件。」  

  • 電子書: NT$ 350

    戰爭結束了,考驗才正要開始。 國籍身分轉換的時刻,臺灣人心中有著怎樣的徬徨與想望? 結合真人實事與文學感性,貼近大時代下的動盪心靈, 以情感與力度兼具的文字,留住紛亂時局裡的堅毅身影。 尋回常民二戰經驗、還原失落生命記憶的里程碑之作

  • 電子書: NT$ 315

    【台灣近代文明史的另一種書寫】 ★榮獲新聞局最佳人文圖書金鼎獎 ★聯合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 ★博客來年度百大編輯推薦.博客來年度百大讀者推薦 ★各級學校指定為「認識台灣」最佳教材!   作者陳柔縉費時十年,自日本到台灣,蒐羅龐大資料,佐以珍貴的插畫寫真,先後集結四十三篇關於台灣近代化的故事。從咖啡...

  • 電子書: NT$ 406

    「臺灣史是什麼?」是質疑,也是期許。 習以為常的臺灣史敘述,其實潛藏著哪些濾鏡? 本書是吳密察的提問,也是吳密察的回答

  • 電子書: NT$ 294

    日本學界研究臺灣政治的第一人若林正丈, 第一本的研究生涯回顧,第一手的臺灣觀察紀實。

  • 電子書: NT$ 385

    何謂「臺灣人」?這是一九二〇年代臺灣知識分子提出的問題,百年來不斷迴盪,鋪展出一條追尋認同的崎嶇道路。 本書將帶領我們回溯從日治中期到戰後初期,臺灣國族認同逐步確立的曲折歷程。

  • 出版日期:2018-04-30
    電子書: NT$ 458

    開啟台灣古蹟門奧的最佳鑰匙 《古蹟入門》二十周年最新增訂版 ★歷久彌新的全圖解古蹟入門經典:以剖面、透視、鳥瞰……種種手法表現的知識性與藝術性兼具的古蹟彩繪大圖,有系統歸納的觀察要訣,加上簡明易懂的圖解以及生動的現場照片,讓讀者透過一個經典建築案例,就能舉一反三,掌握「閱讀古蹟」的門道,是親近、...

  • 特價 電子書: NT$ 308

    「誰」紀念歷史?紀念「誰的」歷史? 博物館與紀念館呈現何種臺灣史、臺灣認同才「正確」? ▍作者帶路!走訪全臺逾二十處紀念空間與博物館,重探臺灣現代史、不同族群的記憶與認同,以及政治的多元敘事 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陳佳利/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楊孟軒/...

  • 電子書: NT$ 363

    小心!獨裁者還在你身邊 台灣民主列車上遺留的威權包袱…… 面對歷史,認知蔣介石統治台灣的真相 反省歷史,努力克服黑暗的過去,一起昂首前行

  • 出版日期:2015-04-27
    電子書: NT$ 416

    本著作是作者耗十餘年之功,在翻查華府、倫敦、台北和加州史丹佛大學的胡佛檔案館最新的解密檔案的基礎上,再援引蔣介石日記及多位親歷者的著作而成。十篇文章,涉及台海兩岸不少秘辛。

  • 電子書: NT$ 392

    這個時代的妖怪研究者  瀟湘神 邀您一同秉燭夜話 神遊東海岸的傳說世界  

  • 出版日期:2018-10-31
    電子書: NT$ 315

    台灣民俗節慶的由來、內容和象徵,或是祭拜前應注意什麼細節?祭祀用品應如何準備?供品又隱含什麼意義?一年四季十二月令二十四節氣,又會遇到什麼樣的祭祀慶典與習俗?

  • 電子書: NT$ 462

    從1624年到清治末年,台灣是一個傳統而落後的農業經濟。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之後,總督府推動全面性的基礎建設,包括公共衛生,土地調查,戶口調查,與現代化的交通系統,也啟動了台灣的現代經濟成長。到了日治中期,台灣已經從一個傳統落後的社會,轉型為現代化的經濟,台灣人的所得也大幅上升。

  • 電子書: NT$ 434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 特價 電子書: NT$ 227

    戰後台灣白色時代繪景,民間記憶的甦醒…… 他們的生涯,如今一樣鮮活,你我一樣真摯,原該花朵一樣盛開,但白茫茫大霧,籠罩了一切…… 賴香吟接續《天亮之前的戀愛》的時代素描──台灣戰後身不由己的半世紀,化為小說來到眼前,他/她們即是我們;過去,還在等待開始。

  • 電子書: NT$ 411

    為什麼只有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為什麼只有臺灣值得中國終須一戰?為什麼只有臺灣對中國至關重要? 臺灣在中國近代數百年來政權的地位經常隨著種種因素而變動,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國與外部強權的關係,並始終觸發中國領導人「必須控制臺灣才能保障中國大陸安全」的焦慮。本書運用多種史料,包括歷史檔案、政府宣言...

  • 電子書: NT$ 392

    嚴重分裂的族群,如何打造一個屬於所有人的共同故事? 釐清族群撕裂、長久歧異的臺灣問題根源 尋求肇因於「雙螺旋政治時差」的結構性異化解方

  • 出版日期:2024-10-01
    電子書: NT$ 224

    孫文革命十幾年沒能推翻滿清? 滿清滅亡的主因竟然是……橡皮! 史實比小說還離奇 世界史+經濟史的視野 讓你大開眼界、拍案叫絕! ※無障礙版本針對視障讀者、特殊讀者及不方便閱讀的讀者設計,內容編排符合EPUB無障礙指引規範,加入照片及圖表的替代文字說明,並調整部分阿拉伯數字、符號及注釋的編寫...

  • 詳細資訊

    國族,政治,人文,地景
    無形文化,如同一條牽引著過去走向現代的絲縷

    百年的印記,烙在這座千年的島嶼
    日常中的無形文化,正是台灣史最立體的標記所在

    「過去發生了無數的事情,像水流一般流逝,我們可以選擇記住一些事情,但無法選擇要忘記什麼,所以人類建造了紀念性建築來讓記憶可以更長,為政權、為宗教、為自己獨特的認同,讓記憶可以跨越更長的時間。」——胡川安

    繫之於石碑的紀念
    八二三砲戰是一場無法忘卻的記憶,文學家朱西甯筆下的八二三故事,聚集了所有不正常的歷史因素,形塑出了一場絕無僅有的戰爭——兩者都獲得勝利的記憶,我們該如何解讀其中各種認同和身分的移轉?此外,南台灣的「西鄉都督遺跡紀念碑」,在經歷了政權的轉移後,竟因為時空交錯而有了多重的詮釋,豐富曲折卻又無奈;不同於戰爭,熙來攘往的一中商圈一樣有一座乘載記憶的石碑,台中一中的創校紀念碑,石碑上沒有用血汗換來榮光的烈士,而是記錄著台灣人民爭取教育權的一段輝煌歷史。

    繫之於空間的軌跡
    《夢溪筆談》記載畢昇的泥活字印刷,說明活字印刷與以往雕版印刷的不同,而活字版印刷的技術又被應用於鑄字的工藝,在印刷技術尚未被機器取代之時,台北的大型的鑄字廠還有上百名員工,直到電腦發展出文書處理的系統,鑄字行開始大量倒閉;時至今日,太原路的巷子中,還有一家尚未被時代洪流所淹沒的鑄字行,保留早期的鉛字活版印刷,以櫃子上密密麻麻的鉛字,延續著對舊時代的不捨和對文字的眷戀與愛惜。

    繫之於地景的印象
    玉山是台灣的最高峰,不僅高度最高,也常出現在鈔票上,還有原住民族的神話裡,象徵著台灣的精神,然而台灣精神的構成,從清帝國治台那刻就已經展開;羅大佑的一首〈鹿港小鎮〉,讓鹿港在中國人耳裡也變得不陌生,但小鎮其實遠遠不只是歌詞唱得那般,還以最重要的海上女神信仰,發展成全台灣人民重要的精神寄託之所在;而愛河本來也不叫愛河,三百多年前,因高雄古名打狗,故稱為「打狗川」,那麼從打狗川到愛河,是經歷了什麼美麗的故事?又或者是阿諛奉承的官僚真相?

    用足踏感受土地的脈動,抵達那些曾經的歷史

    本書的輯一主要從政治形塑的記憶來看我們的生活,政治無所不在,這片土地上的一景一物都曾因為政權、統治者的不同而出現不一樣的轉換;輯二則從空間和紀念館來理解台灣,從文字、文學、水域、宗教、交通、醫療、飲食和政治的空間記憶,看島嶼複雜的記憶體系和文化,讓記憶在不同空間都說出不同的故事;輯三從地景來理解不同的記憶層次,地景可以改變,而記憶會隨著社會環境而改變,也逐漸變成我們現在的樣子。胡川安在有形與無形文化間穿梭,以文字記憶那些曾經苦難、美好的片段與總和,在所繫之處書寫,聚集成一部台灣之所以成為台灣的具象化歷史。

    作者簡介

    胡川安
    生活中的歷史學家,身於何處就書寫何處,喜歡從細節中理解時代、從生活中觀察歷史。在日本、巴黎、美國和加拿大生活過。由於興趣龐雜,大學雙修歷史與哲學,研究所於國立台灣大學雙修考古學與歷史學,後取得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東亞系博士。曾任「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華文朗讀節策展人,目前為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編著十餘本書:著有《權衡:孫子兵法教你亂世中的生存之道》、《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和食古早味》、《食光記憶》、《絕對驚艷魁北克》和《東京歷史迷走》,編有《貓狗說的人類文明史》、《重新思考皇帝》、《關鍵年代》、《故事台灣史》四冊、《故事東亞史》二冊。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