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到臺灣,臺灣有個阿里山……
這是我們認識嘉義的起點,也因新舊並陳,成為一個發展得剛剛好的地域。
來談談嘉義正在做的藝文事,以及未來即將發生的好事。
占卜,提供來自未來的「資訊」,通曉掌握這些資訊的人,巫覡、薩滿、祭司、靈媒,他們細察物象、推演世事、釋疑解惑,帶給迷途生靈感動、撫慰,許多文學書寫也蘊含著信仰與占卜的描寫,在他們細微靈巧的書寫下,以不同面貌將自己的占卜經驗、信念傳釋而出,撫慰讀者們在大疫憂鬱背後,那些心理學、精神分析等科學所不能觸及...
瘋騎車四個大夢 不曾幾何時,許多車友的夢想是單車環台、三進武嶺,如今,這些都成為日常,車友間的問候語,已經升級為「你挑戰北高、雙塔了嗎?」北高360k、最北富貴角燈塔到最南鵝鑾鼻燈塔的雙塔挑戰距離520k,還有西三塔600K,甚至是瘋狂的四極燈塔挑戰620k!如果這樣還不夠嗆、不夠熱血,今年4天的...
在現當代的科幻文學討論中,仍然有一個「房間裡的大象」被擱置未談: 那就是,什麼是「科學」? 「科學」及與其緊密相關的「科技」,如何演變成為我們當今所熟悉的樣態? 而如此的科學和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觀,乃至於形塑了「科幻」這個文類的技術想像? 科學、科技、科幻三者的交互重疊。
封面故事 ■餃好聚寶 吃餃子是平凡、方便,卻簡單就讓人感到愉悅、飽足的事。可水煮、也可煎炸的中式餃子,溫熱入口與涼食皆宜的古早味臺灣水餃,還有各式異國風土、手藝的餃子,以及更多作為搶眼配角的蛋餃、燕餃等,餃食花樣繁眾,大約沒有菜色能與之比擬。
萬物滋長,充實的過每一天 猶如兔子先蹲才能後跳,悶了三年的2023 已咻咻咻地不見蹤影。在一路追趕進度的日子裡,是否意識到有些改變,突如其來,新的可能正在發酵。有人踏出舒適圈,有了跨界身分;有人嘗試新的合作,開一家夢想中的店。或者開啟一段關係,新的職涯,承擔起責任;或以不同視角,去認識家鄉的森...
九降風,是新竹一帶的氣候現象,牽動著土地的產業、人文,山與海,城與鎮,蘊育著豐沛的文化氣息。 即使在科技城的發展之下,仍有一群人,默默持續堆疊不能被遺忘的歷史痕跡。
本期專題名稱「向望嘉義」,臺語的向望(ǹg-bāng),意思是希望與盼望。長久以來,嘉義被認為是資源不足、人口外流的農業地區,這幾年在地人明顯感受到,廠商回流、經濟復甦、店家新開,各式各樣的活動舉辦,老建築修復成地方亮點,新建設迎接新時代,嘉義慢慢變得不一樣,愈來愈有「向望」。
以往常被忽略的嘉義,在這股臺灣再認識的浪潮中,逐漸被看見,以一種樸實的風土,剛剛好的氣息,沒有隔閡的人情味,引起各地人們的好奇,進而親身踏足,感受到那份舒暢順心,留下淡淡的美好印象。就這樣,我們認識的嘉義,從既有的稻田與阿里山,噴水池加雞肉飯,棒球和宗教等印象擴展,變得更有細節,更為多樣,更有質感。
嘉義人對腳下的土地揚起希望,外地人眼中的嘉義充滿盼望,這樣由內從外的雙向交流之下:
若聽著嘉義兩字,就予人真有向望。
這場六十頁的嘉義盛宴,主題甚多,風格個個不同,難免有未殆之處,請在地鄉親與各方先進包涵。讀者可先挑有興趣的篇章,領略曾造訪或認識的人事物,再慢慢往陌生的、好似有一點意思的篇章延伸,讀著讀著,就買張車票或發動車子,來去嘉義!
這兒的泥土會黏人,凡足下踏過的,勻勻生出肥沃;這兒的空氣很平凡,平凡得像家人與鄰居,親切地跟你打招呼;這兒的藝文事如此精采,不斷生發創造──都要牽著你的手,走進這片諸羅大地,感受那剛剛好的美好。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