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以琳對北京菁英高中進行了歷時七年的民族誌研究。她發現,這四個階層是北京菁英高中生之間共同的默契。每個人都有所屬的階層,而且期待彼此扮演適合自己階層的角色,各歸其所、各安其位。以「學神」為首的校園地位系統,不斷強化著對「天才」的崇拜,與對成績墊底學生「學弱」的蔑視。這些菁英高中生在校內學習的...
誰有寬恕的權利?誰應該被寬恕?在哪些條件下才能夠寬恕? 如果法律不從懲罰的角度制定,而是原諒與寬恕, 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前哈佛法學院院長、哈佛三百週年校級教授瑪莎‧米諾 給眼下這個動盪不安的世界一場充滿人性辯證的法律課
美國高等教育正全面崩壞,臺灣未來也將避無可避!? 當兼任取代專任、約聘取代終身聘、大學變成企業、學生變成消費者, 大學教師跟所謂的授課內容,不過僅是「以最低價格提供的商品」, 二十一世紀的高等教育將走向何方?
許多國家將觀光當成發展經濟的良方,認為可以振興都市空間、促進農村再生。 但是,觀光真的能振興經濟嗎? 當觀光衝擊在地文化時,該怎麼辦? 本書整合了人類學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什麼因素影響了一地的觀光走向。
原書名:故事如何改變你的大腦 作者透過分析各種故事原型,以最新的腦神經醫學、心理學研究和實驗為基礎,說明故事之所以吸引我們,正是因為人類的大腦在接收這些暴力情節的同時,強化了自身對未知情境和棘手事件的反應,這也是人類在面對大自然和社會複雜情境時需要的生存本能。 若你的工作和說故事有關,或...
2015年的東亞島國 如何在30多年後站上世界巔峰? 全面檢視日本的教育、創新、婦女角色、合作組織、能源、基礎建設、政府及國際盟友。 為日本未來的成功勾勒迷人且充滿爭議的藍圖,同時解析為何這對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極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