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民主精神不在制度,而是活躍於你來我往,
與各種不同意見的人溝通,找出大家得以和平共存的生活方式。
本書特色: 1.見微知著:透過隨處可見的地址,引領我們思考背後的身分、階級、種族等社會議題。 2.全球視野:橫跨美、歐、非、亞各洲不同國家的門牌號碼,展現各地的文化和風俗民情。 3.取材多元:從歷史資料到口述訪談,描繪出許多彷彿讓人身歷其境的故事。
在台灣社會中,長女常常承受各種期待,對上要體諒爸爸媽媽的辛苦,對下要照顧弟弟妹妹、最好成為弟弟妹妹的榜樣。同樣是子女,長女總是要出類拔萃,又能體恤父母,還要操持家業。為了探究「長女」如何養成,作者透過觀察與採訪,紀錄了十幾位長女的生命故事,涵蓋不同世代與階級。這些故事呈現當代台灣「女兒」、「女性」在...
★★★ 亞馬遜年度編輯選書 ★★★ 當我們不再相信人性,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愈來愈覺得這個世界冷漠、自私、甚至可怕? 社會不公、假新聞、詐騙橫行,讓我們愈來愈難相信他人, 也愈來愈懷疑,人性是否早已腐敗?
美國上流家庭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為什麼有錢人都生三胎? 耶魯畢業的富家女為什麼選擇當全職媽媽? 每小時一萬六千元的親子課程在上什麼? ──問他們的保母就知道! ★房慧真、鄧九雲 誠摯推薦
男生當什麼女性主義者? 正因為女性主義與男性的人生息息相關, 且能為男性解除枷鎖、得到不亞於女性的真正自由。 所以,無論男女,我們都應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一個被焦慮養大的市場,靠時間估值、用科技包裝, 在這場冷凍革命裡,當愈來愈多人忙著以科技延長時間,以資本換取更多選擇, 我們是否逐漸忘記,生或不生本來就是與生俱來的自由? \\烏恩慈(烏烏醫師)共感推薦// \\感電出版 × Dr.情趣 聯名活動:購書即享專屬限量贈品//
電玩歸電玩,政治歸政治!只要夠好玩,有什麼不可以? 結果就是厭女思維、微交易斂財、剝削式開發生產充斥…… 電玩能改變世界,問題是,改成誰喜歡的模樣? 金獎電玩工作室產業評論家 Marijam Did直擊電玩產業的反思之作
波蘭最重要文學獎Nike Award得主 驚心叩問「垃圾文化」的生態浩劫觀察實錄! 人類經濟已落入只有加速發展、加速產生廢棄物的情況下才能維持。 每個人可以如何務實行動?
本書將是你最後一次能讀懂霍金的機會 牛頓給了我們答案,霍金卻給了我們問題。 而且霍金所提出的問題,仍將在往後數十年間, 持續引領出重大的突破與進展…… 我們將可歸因於,我們是站在霍金肩膀上的緣故。 ——索恩(Kip S. Thorne),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耗時三年、多方調查 首部臺灣女性連續殺人犯的罪案書寫 卓越新聞獎得主胡慕情獄中多次採訪死刑犯林于如 取得親筆自傳 試圖探討悲劇成因、判決過程與真相 「我恨不得一聲槍響,讓我脫離苦海,但是為什麼,我是驚世媳婦?」
★德國不敗長銷書,攻佔韓國百大暢銷榜近三年! ★讀者熱評:「比別人早一點讀到書中見解,就是天大的幸運!」 你是富一代、富二代,還是正努力往上攀爬的中產階級? 你期待孩子比你活得更自由、更有成就嗎? 了解創造財富與身分地位的「慣習」, 擴充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語言、身體與心理七大...
每一個國家,都有繞不過的傷口。見證了過往殘酷的許多名字,就這麼被時間抹去。 當舉世都盛讚德國人能正確處理轉型正義問題時,這本書對於同樣身處歷史、族群議題中等待和解的台灣, 或許能打開一扇希望之窗,以及值得借鏡的典範。
在政治與經濟極度不穩定的年代 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思想家 交鋒激辯21世紀9大核心問題與解方 清晰解讀我們正在經歷的全球巨變
★連續7年登上美國亞馬遜犯罪紀實類暢銷排行榜 ★Amazon4.7星,入選年度編輯精選最佳非小說類作品 ★Goodreads4.4星,入圍年度讀者選書最佳非小說類獎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尼克.比爾頓震撼人心的史詩級巨作! ──服刑12年,川普連任後首位特赦囚犯── ──好萊塢導演操刀,...
音樂變得觸手可及之後,如何在茫茫歌海中找到下一首{你可能喜歡} ★前Spotify資料鍊金師★ ——深入探索坐擁5億會員、全球最大音樂串流平台如何顛覆音樂產業—— ——完全解密演算推薦機制、數據背後的文化現象—— 「一首歌只要在空氣中振動過,它就應該要能夠被重新召喚出來。」
師事史學名家史景遷 ● 普林斯頓大學歷史與東亞研究學者 ●社會史殿堂級著作 從清末民初、國共內戰,到國民黨遷台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中文的「標準口語」歷經了漫長發展與演變。本書作者陳怡君教授利用多樣紛呈的史料,詳加檢視了20世紀初至中葉左右「Mandarin」語音長期漸進的演變歷程;除了耙梳官...
這個「鐵飯碗」不好捧! 上級抽象指令、民眾複雜困境 誰來教我怎麼做? 💪強力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朱智宇 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理事 李拓梓 作家 林淑馨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特聘教授 屋裡寶寶 圖文作家、《偽公務員的菜鳥日記》作者 陳敦源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入圍作《牆國誌》作者好評再出擊── ──《環球郵報》2021年度選書── ──《紐約客》2022年最佳書籍── 繼調查報導前作《牆國誌》,詹姆斯.格里菲斯再次集歷史、文化、教育、政策、國情於一書, 藉由深度跨國調查威爾斯語、夏威夷語與粵語三種受壓迫語言...
每個國家都面對一些意見分歧的問題:高教未來該何去何從、老貧人口誰照護、安樂死是否該合法化,甚至轉型正義能如何在回望痛苦中探究真相又不挑起對立?德國尤其如此。
德國,國情與歷史複雜,是個始終不和諧的社會。但即使歷經了兩次世界大戰失敗,還是有能力在廢墟中重建國家、與東歐和解、處理納粹問題、完成統一的和平革命與許多驚人的成就,成為歐洲的心臟、世界的強國。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德國一直存在著「爭論文化」(Streitkultur)。
爭論文化貫穿西方歷史,影響思潮。德國更深信據理力爭才能釐清事實,不管社會多麼激烈分裂,爭論仍是維繫成熟民主政治的必要手段,能將國家與社會帶到更好的地方。
我們每個人手中都捧著一小塊台灣,是值得我們激烈呵護的新生民主。
勇敢使用理性,我們需要民主,但此刻民主特別需要我們。
作者蔡慶樺,兩度獲得人權新聞評論獎、並入圍台灣文學金典獎,長年派駐德國,對德國社會文化與德意志思考,有深入觀察與見解。他在本書以許多德國社會的爭議,包括國族認同、移民議題、同婚與其他同志權益等,闡明德國如何在歧異中據理力爭,不放棄尋找,得以在跌跌撞撞的摸索中、爭論中逐漸走向成熟。
這些問題也可以在臺灣的脈絡中見到。 希望能藉由這些高度複雜、立場鮮明的爭論中觀察一個國家,反思台灣。我們爭執了,然後呢?摩擦如何再轉為尊敬?針鋒相對後如何團結合作?
異中求同,而不是求同一。即便在知道最後可能無法共享同一立場的情形下,仍然願意一起爭論,一起接受一個不和諧的社會,彼此共容。即使困難重重,也值得學習。
好評推薦
報導者總編輯 李雪莉
慶樺是個專注認真的思考者,做為他的編輯,常有機會拿到他第一手所寫的文章,他的文字總能跳脫現下的嘈雜音浪,但又緊貼這個時代的各種爭論,試著理性提出各種觀點,為平行的世界嫁接起可能的藤蔓,讓絕緣的生命體異中求同,即便最後不真正同意彼此,卻能理解、尊重、善待那些在我們眼裡不同的異議者。 做為一位長年的媒體工作者,近年社會普遍在嘲笑記者,但其實嘲弄的背後,也同時嘲笑台灣仍貧瘠的公共論述園地。文化的變革不只來自媒體場域,來自我們在社群上發出去的意見和推送的論點。慶樺此書不斷以康德的啟蒙哲學提醒讀者:「要有勇氣使用你的理性!」 儘管思辨和爭辯論點的開放性,可能伴隨不確定和混亂,但這是我們做為公民的責任。相信這本書可以為讀者開拓理性思辯的信心和可能。
教師 & 作家 蔡淇華
當我們身處在後事實、後真理的時代,如果你不想放棄對真理的追求,你便有義務閱讀蔡慶樺博士的新書《爭論中的德國》,然後你才更有能力去爭論、堅持、與退讓。
作者簡介
蔡慶樺
高雄出生,苗栗、臺南長大,臺北求學,後移居臺東。在臺灣跟德國讀外交、哲學及政治。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治歐陸思想史。曾入圍2019年台灣文學金典獎、獲2018年及2019年人權新聞評論獎,並獲2020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
報導者總編輯 李雪莉
駐德記者 林育立
德國文化觀察家 & 作家 神奇海獅(李博研)
教師 & 作家 蔡淇華
廣告導演 & 作家 盧建彰
(依姓氏筆畫排序)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