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鐵飯碗」不好捧!
上級抽象指令、民眾複雜困境
誰來教我怎麼做?
💪強力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朱智宇 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理事
李拓梓 作家
林淑馨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特聘教授
屋裡寶寶 圖文作家、《偽公務員的菜鳥日記》作者
陳敦源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曾執轡 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前理監事
壽司坦丁 YouTuber
「必須盡可能快速回應民眾需求、表現尊重和深思熟慮、並盡我所能有效率地處理他們的案件。但我怎能同時做到這些事呢?」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入圍作《牆國誌》作者好評再出擊── ──《環球郵報》2021年度選書── ──《紐約客》2022年最佳書籍── 繼調查報導前作《牆國誌》,詹姆斯.格里菲斯再次集歷史、文化、教育、政策、國情於一書, 藉由深度跨國調查威爾斯語、夏威夷語與粵語三種受壓迫語言...
在台灣社會中,長女常常承受各種期待,對上要體諒爸爸媽媽的辛苦,對下要照顧弟弟妹妹、最好成為弟弟妹妹的榜樣。同樣是子女,長女總是要出類拔萃,又能體恤父母,還要操持家業。為了探究「長女」如何養成,作者透過觀察與採訪,紀錄了十幾位長女的生命故事,涵蓋不同世代與階級。這些故事呈現當代台灣「女兒」、「女性」在...
「菜市場政治學」所涵蓋的題目包山包海,上自國家認同(要統還是要獨)、政府體制(要總統制、內閣制還是雙首長制),下至投票傾向(是藍是綠還是白)和民調技術(為什麼一千人的問卷就可以推估到全國?市話民調根本就已經無法問到年輕人了啊)。因此「菜市場政治學」第一卷〈選舉專號〉決定以今年11月24日即將舉行的地...
音樂變得觸手可及之後,如何在茫茫歌海中找到下一首{你可能喜歡} ★前Spotify資料鍊金師★ ——深入探索坐擁5億會員、全球最大音樂串流平台如何顛覆音樂產業—— ——完全解密演算推薦機制、數據背後的文化現象—— 「一首歌只要在空氣中振動過,它就應該要能夠被重新召喚出來。」
本書特色: 1.見微知著:透過隨處可見的地址,引領我們思考背後的身分、階級、種族等社會議題。 2.全球視野:橫跨美、歐、非、亞各洲不同國家的門牌號碼,展現各地的文化和風俗民情。 3.取材多元:從歷史資料到口述訪談,描繪出許多彷彿讓人身歷其境的故事。
師事史學名家史景遷 ● 普林斯頓大學歷史與東亞研究學者 ●社會史殿堂級著作 從清末民初、國共內戰,到國民黨遷台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中文的「標準口語」歷經了漫長發展與演變。本書作者陳怡君教授利用多樣紛呈的史料,詳加檢視了20世紀初至中葉左右「Mandarin」語音長期漸進的演變歷程;除了耙梳官...
台灣出生率全球最低, 試管多胞胎率卻遠高於多數國家, 背後隱藏什麼原因?女性生命與整體社會面臨什麼風險? 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得主】 吳嘉苓 耗時15年、橫跨3國、超過100場深度採訪, 寫下第一本全面探討人工生殖議題的專業之作
《八尺門報告》最早發表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與《人間》雜誌創刊號連載五期,當時是一九八五年底。此報告發表時以〈百分之二的希望與掙扎──八尺門阿美族生活報告〉為題。 這個標題緣起於台灣少數民族各族群在二戰後至今,其總人口數大約佔全台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二,「百分之二的希望與掙扎」或能突顯少數民族在台灣...
女性有如現代建築的鬼魂,無所不在,影響深遠,但很奇怪地總是隱而不見。 ——建築史家 科洛米納(Beatriz Colomina) 建築無關乎性別, 但以女性性別特質所發展出的設計美學與照顧倫理的想像, 卻可讓建築設計的初衷回歸到使用者身上……
這個「鐵飯碗」不好捧!
上級抽象指令、民眾複雜困境
誰來教我怎麼做?
💪強力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朱智宇 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理事
李拓梓 作家
林淑馨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特聘教授
屋裡寶寶 圖文作家、《偽公務員的菜鳥日記》作者
陳敦源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曾執轡 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前理監事
壽司坦丁 YouTuber
「必須盡可能快速回應民眾需求、表現尊重和深思熟慮、並盡我所能有效率地處理他們的案件。但我怎能同時做到這些事呢?」
基層公務員身為國家政策的執行人,決定了公民日常的補助、受理、資格認定,手握「行政裁量權」的他們本來只需照章行事,可是面對政令用語模糊、資源與時間有限,還有目標或價值衝突,公務員們被迫得做出抉擇:究竟,該追求效率多幫助一個個案,還是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呢?
伯納德.札卡透過民族誌研究方法,打破過往公共行政與政治二分的研究傳統,重新將公共行政帶回政治哲學的視野中。札卡提出公務員面對日常工作,基於上述他們所面對的困境,會在三種道德類型中遊走,即:照章行事的冷漠型、義憤填膺的正義型、體察百姓的呵護型。
在充斥著上級指令與民眾需求的日常工作中,大量的道德判斷已經使基層公務員心力交瘁。更令他們動彈不得的狀況是,當公務員面臨工作目標與自我價值矛盾,他們只有選擇完全服從上級、逼自己完成目標,或是離開職場。當公務員捨棄了效能與公平,不再因人制宜提供公共服務,國家的公共服務體系將會失靈。
為避免這個狀況,札卡從個人、群體與管理層面,探討公務員如何透過檢視工作目標、同僚間的互助與競爭,以及向上管理上級長官舒緩工作壓力。札卡認為,公務體系可以透過管理,試圖平衡三種類型的公務員,並盡其所長提供公共服務。
在人民眼中本應是完全理性、冷漠如機器人的公務員,在札卡生動的民族誌研究中,反而呈現相當「人性」的一面,札卡試圖透過本書呼籲大眾重新關注公務體系問題。
👨💼真情推薦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死公務員」?
是什麼讓曾經也滿懷抱負考進公部門的熱血靈魂,在幾年後也成為了自己看不慣的公務員模樣?明明人有百百種,為什麼卻能被作者歸納成最簡單的三種樣態?在每天繁忙的、混亂的、無止盡的日常工作裡,身為政府和民眾溝通橋梁的第一線,到底為什麼會變成大家心裡面的「死公務員」?公部門要如何維持健康,才能讓公務員們不再那麼「有病」,整個體系才能健全運作下去?作者在公部門埋伏,親眼見證了許多輕易澆熄公務員熱忱的原因,透過實際服務民眾和工作,本書真實揭開了公部門何以成為如此樣貌的祕辛。
──屋裡寶寶|圖文作家、《偽公務員的菜鳥日記》作者
除非你是無政府主義的自我放逐者,沒有一個人可以逃離接觸國家基層公務人員的可能;又除非你是研究公務體系的人,很少有人對「官僚」一詞是持正面看法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政治理論的年輕教授伯納德.札卡,結合政治哲學中「道德主體」(moral agent)理論與「民族誌」(ethnography)方法,重新界定了政治學與公共行政研究長年糾纏的定位關係;同時,他提供了對政府運作好奇的一般民眾,以及長年探索政府運作的專業人士,一本兼顧科普與研究價值的優質好書。
──陳敦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依法行政」,是民主國家耳熟能詳的詞彙,也是公務界的「阿彌陀佛」,只要常念就能無災無難到退休。看似只要照章辦事就沒事,可是札卡親身任職公家機構的經驗揭露,基層官僚其實擁有在法規縫隙中實際分配資源的權力,也想藉此實踐道德理想,卻在多重服務對象的需索、矛盾績效目標的擠壓下,不是身心耗竭,就是屈服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顯現出體制如何改變人性,侵蝕了原本的道德能力。對應台灣公務員,同樣在多如牛毛、細如髮絲的KPI管考下追逐無效的紙上績效,不免罹患札卡所稱的「病態道德傾向」。本書精采的田調及論述,啟發台灣學術界開展組織管理與倫理交互影響的研究,也帶給實務界行政民主化的具體實踐目標。
──朱智宇|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理事、曾執轡|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前理監事
作者簡介
伯納德.札卡Bernardo Zacka
現為麻省理工學院政治學系副教授。曾任史丹佛大學社會倫理中心研究員、劍橋大學基督學院初級研究員、柏林超前研究中心(Wissenschaftskolleg)研究員、The Journal of Politics編輯委員會。
譯者簡介
陳冠吾
南卡羅萊納大學政治系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民粹政治、框架理論、地方政治與比較政治哲學,博士論文題目為〈人民的正義還是鄉民的正義?刑罰民粹主義及其對民主的影響〉(Popular Justice or Populist Justice? Penal Populism and its Impact on Democracy),喜愛歷史、旅行、肥胖的動物、電影與音樂劇。
林芷安
台師大英語系、台師大翻譯所畢業。現為自由譯者、審書、多益與會話講師,以及自媒體經營者。喜愛文字、古典樂、音樂劇。
唐瑄
成大政治系、台師大翻譯所畢業。現於在地化產業耕耘,身兼自由譯者、英語教學。熱衷登山健行、語言、音樂劇。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