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是一部佛陀與弟子們對話的根本聖典,在佛家中,其地位有如儒家的《論語》。透過經典的研讀,修行者漸能掌握如何發心走在解脫路上。
《無量壽經》,乃是淨宗法門之根本所依,經中詳明西方淨土依正主伴,種種殊勝微妙不思議之莊嚴;阿彌陀佛因地發願修行,勇猛精進,專志莊嚴淨土之因果;以及勸令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求生淨土,理事雙彰之妙旨。令有緣者慕西方極樂世界之嚴淨光麗,形色殊妙,進而發趣道心,求願往生,證三不退,入寂光...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本際、尊者正願、尊者正語、尊者大號、尊者仁賢、尊者離垢、尊者名聞、尊者善實、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優樓頻螺迦葉、尊者伽耶迦葉、尊者那提迦葉、尊者摩訶迦葉、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劫賓那、尊者大住、尊...
法藏比丘在未成佛以前,便已是一位「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誓給一切眾生安樂,願拔一切眾生痛苦的最偉大人物!成佛之後,更以普度眾生為己任,所以他所成就的國土,為一切往生者提供最完善的生活環境、最完美的修行道場,和他親自教導眾生修行,使人人都能一生成佛;尤其他的萬德洪名,能令聞者、念者,無不獲得絕大利益!...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侯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那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
《六妙門》就是智者大師講的六種觀呼吸方法——『數、隨、止、觀、還、淨』。原本佛陀只講「隨息」,注意力跟著呼吸的進與出,但後來祖師又補充「數息」,越補充越多,到了部派時代又有「止、觀、還、淨』。所以這六妙門不是智者大師發明的,最早在《大毘婆娑論》裡已經提到。
這部經是我阿難親自聽佛陀宣講的 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裡說法,在場的有佛陀的常隨弟子出家眾一千兩百五十人。這一千兩百五十人都是大阿羅漢,德行高尚,為眾人所熟知的。這些人包括了: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侯羅、憍梵...
如何修行,才能徹底解脫?徹底解脫的道路是什麼樣的一條路?《雜阿含經》非常清楚勾勒出修行的藍圖,因此透過這本書,讓佛子知道怎麼邁向解脫。
《雜阿含經》是原始佛教的根本聖典,也是全體佛教的基礎,透過這部經典的精讀,將使我們掌握修行的方向、方法,並且明瞭基本的佛學專有術語。換句話說,深入雜阿含經等於是兼顧實際的修行與基本佛學的理解。以此為基礎,日後研讀其餘佛典,一方面比較沒有阻礙,另一方面能逐漸邁向徹底解脫。
《雜阿含經》是一部佛陀與弟子們對話的根本聖典,在佛家中,其地位有如儒家的《論語》。透過經典的研讀,修行者漸能掌握如何發心走在解脫路上,在這條路上該怎麼觀察萬物,這條路上會遇到的困難或障礙有哪些,如何克服萬難,更上一層樓。經過深入研讀,將受到原始佛法的震撼教育,親身感受佛陀的睿智與慈悲。而且,唯有透過《阿含經》,才能真正知道阿羅漢是一個如何超凡入聖的徹底解脫者,不再誤解阿羅漢。
【作者簡介】
大寂法師
學歷: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佛學博士
已出版著作:
《非行非坐三昧之修學》、《智慧與禪定做為佛教神通的成立基礎》、《瑜伽經》、《佛陀的啟示》1-3輯、《菩薩的禪修: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註》首輯、《菩薩的禪修: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註》第二輯、《圓融觀呼吸:天台宗的六妙門》、《禪法寶藏 -雜阿含經講解》
歷任:
大寂靜精舍住持
台灣大寂靜學會/導師曁理事長
香港大寂靜學會/導師曁會長
圓光佛學院/教師、輔導老師
假日佛學班講師
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講師
聞思佛學圖書館/講師
中華佛教青年會/監獄弘法怖教師
華梵文教基金會/講師
大寂法師網站
http://www.muchcalm.com.tw/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